2005年7月9日 星期六

《頭文字D》Initial D

看完《頭文字D》的當晚,電視上正好播出《玩命關頭》這部片。兩部都是跟「飆車」「飛車」有關的電影,也運用了電腦特效來強調第一人稱的飛車主觀鏡頭。但是我卻一直在想,《頭文字D》,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讓人看了感覺很流暢,很熱血,還有什麼呢?
答案是,《頭文字D》是香港電影近十年來,對於青少年最有正面描寫的電影。
好啦,《頭文字D》其實是在香港資金,改編日本同名漫畫,在日本拍攝,卻由港台演員飾演劇中的日本人,但是對白卻全部用廣東話發音的電影(包括片中日本女星鈴木杏飾演的角色也是如此)。也許這樣的做法,會讓很多人感到不解或者不適,不過在此之前,電視劇「流星花園」就已經做過了,讓華人以華語發音來飾演日本漫畫的人物,結果是風靡亞洲,「F4」更成為無數少女崇拜的偶像。所以《頭文字D》這樣做,其實對於這部片想要訴求的青少年觀眾,完全不會製造任何困難。相反地,覺得會「不舒服」的人,也不是這部片想要拉攏的對象。
為什麼我說《頭文字D》全片的青少年角色都是正面的呢?過去香港電影不是沒有青少年,請想想《古惑仔》系列,他們都是打打殺殺的黑社會,雖然也強調江湖道義,嚴格說起來不是什麼善類。《新警察故事》更把反派設定為青少年,迷失的青少年以屠殺警察、挑戰社會秩序為樂。哦,還有兩部《特警新人類》,都是拒絕聽從上級指揮、尋求體制外自行出擊的執法人員。當然你也不能忘記《無間道2》,提到少年時代的劉建明、陳永仁,他們都是警察與黑社會鬥法的棋子,在黑白夾縫間求生存,必要時也出賣身邊的人自保。
沒錯,港片始終都有青少年,只可惜他們從來不是主角;如果他們是主角,也免不了打打殺殺。而且最讓我受不了的一點,就是港片的創作者動輒喜歡把青少年描寫為「搖頭派對」「電腦遊戲」「手機」「MP3播放機」「極限運動」的愛好者。《新警察故事》當中的青少年,不僅會設下陷阱殺警察,還把過程做成3D電腦遊戲上網炫耀──編劇可能忘記了,這年頭能夠自製3D電腦遊戲的人,絕對是遊戲公司以高薪挖角、搶著要的對象,只怕賺錢都來不及了,他們怎麼可能「無聊」到必須以殺警察為樂呢?
這樣你知道了吧,港片的青少年都是被描寫為「誤入歧途」「為了成功,不擇手段」的人物。電影創作者之所以把青少年塑造成這種形象/偏見,因為他們認為青少年就是這樣:一定要沉迷在電腦網路,手機,打電動,還有極限運動裡頭。
《頭文字D》的青少年們,恰好沒有上述的任何一種特徵,除非你把深夜在山路飆車算做極限運動。相反地,這部片的青少年都非常的正面、正派。他們選擇在深夜上山開車,以車會友,不像《玩命關頭》的飆車族其實以飛車技術去搶劫。大家比賽的是技術、耐力,勝不驕、敗不餒,輸的人還主動請贏的人喝汽水。真的,他們是一群文質彬彬,有禮貌,也非常文明的青少年。
會呈現出這樣的銀幕性格,當然是根據日本漫畫原著的關係。藤原拓海就是一個無意間練就一身飛車本領的高中生,他非常的低調,包括遇到喜歡的女生,他都是低調到不行。說真的,這樣的性格一點都不像香港人,但是周杰倫的確把他的特質放入了這個人物身上。當藤原拓海一手開車,一手放在車窗上拖著腮幫子的時候,那真是一種自然的低調。
陳冠希飾演的高橋涼介,更是一個正面的人物,他雖然在飛車上敗給了藤原拓海,卻虛心求進步,也沒有什麼咬牙切齒的憤怒。余文樂飾演的中里毅也是,雖然也被藤原打敗,甚至要在最後的決賽中,告訴藤原拓海該怎麼小心對手。你瞧,他們一點也沒有什麼「面子」問題,大家都很清楚飛車就是有輸有贏,輸了就是要去改善:你可以改裝車子、或者好好磨練自己的技術,他們都不會想些旁門左道的點子阻止對方贏過自己。
就連鈴木杏飾演的茂木夏樹,雖然瞞著眾人做援交妹,但是最後也在恩客面前啜泣反悔,坦承自己深愛著藤原拓海。當藤原拓海發現了真相,她後悔不已,在家門口的巷子跪地痛哭。連做錯事的人都知道懺悔、改過,這麼正面的價值觀,的確在港片已經非常少見了!
所以這部片唯一的「壞人」,就是搞不清楚狀況、犯了錯還要在那邊耍機車的笨蛋,就是劉?宏飾演的岩城清次。他想挑戰藤原拓海,跑到秋名山上踢館,卻搞不清楚狀況認錯人,被修理了一頓還不知道反悔,跑回去請出領隊替他報仇。但是陳小春飾演的須藤京一,顯然格調要比他高很多,就算翻車摔爛了,也沒有看到他咒罵別人。
是的,《頭文字D》從主角藤原拓海身上,慢慢形成一股很正面的男性情誼,把他週遭的每個人都感染了。無論是他看似瘋顛的老爸藤原文太,還是幻想成為秋名山車神的阿木(藤原為了救他才去玩飛車),每個人都很正面。他們會彼此用一種不是很直接的方式,表達彼此的關心,在電影的最後,觀眾也看到了藤原父子之間的那股奇特卻溫暖的相處方式。
以青少年為主角、吸引青少年觀眾買票入場的電影,不是沒有過。飛車的題材,也不是沒有拍過,《玩命關頭》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是能夠像《頭文字D》這般,沒有把青少年拍到憤世忌俗、過度老成、膚淺幼稚的程度,的確是非常稀有。飛車不是讓主角們一較高下、拼個你死我活的競賽;相反地,在片中,飛車反而成為一種凝聚彼此感情的溝通方式。
難怪《頭文字D》一上映,會在台港星馬通通拿下首映冠軍。因為,在風馳電掣的情節中,青少年觀眾終於可以看到自己、肯定自己,他們不再是大人眼中的頭痛人物了。



《頭文字D》官方網站http://www.initialdthemovie.com/



《頭文字D》、周杰倫,登上雅虎搜尋熱門關鍵字http://cutewind.blogspot.com/2005/06/d.html




附註:兩年前,我訪問某位導演,他反問我,台灣電影光靠明星有用嗎?《尋找周杰倫》還不是賣不起來。我始終沒有回答他的疑問,因為要靠明星的魅力去支撐一部電影,並不是像《尋找周杰倫》那樣的做法。

兩年過去了,香港電影工業終於明白了該怎麼去「善用」周杰倫,如何搭配其他的資源,讓他的魅力發揮到極限,又不會過度。《頭文字D》說明了,香港電影工業依舊有捧人、製造明星的實力。至於始終沒有把周杰倫當作一回事的那位導演呢?嗯,他還沒有找到資金咧。



(不知道有沒有人從《頭文字D》得到啟示,好好利用「F4」的偶像魅力,量身訂做一部屬於他們的電影?!)

沒有留言: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