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這是一部,有「同學會」功能的電影。

九年前的《愛在黎明破曉時》,是美國青年傑西在歐洲自助旅行時,與法國女子席琳搭訕。在異鄉偶遇僅有的一個夜晚,他們無話不談,帶著一種浪漫與奇妙的氣氛,然後兩人就各奔前程了。現在,九年過去了,這部續集《愛在日落巴黎時》,跟影迷交代,當初說好半年後要碰頭的傑西跟席琳,到底發生什麼事。

奇妙的是,許多電影的續集都是延續第一集的做法,但《愛在日落巴黎時》卻好像顛倒,雖然保留了同樣的精神,一樣是在異鄉的偶遇,然而都已經過了九年的男女主角,再次的偶遇應該是一種喜悅,卻流露出一種無法形容的滄桑。他們一樣無話不談,卻難掩青春逝去所經歷過的喜怒哀樂,那些人生點滴帶給他們的影響。他們在更多的挫折與苦痛中,要面對自己即將步入中年的事實,看著巴黎街頭的日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然而坐在觀眾席上的我,一邊看著傑西跟席琳的近況,腦海卻跑出九年前我看《愛在黎明破曉時》的種種點滴。那個時候,這部片在金馬外片觀摩展上放映(說著說著,今年的外片觀摩展又來了),反應十分熱烈,於是片商把這部無法歸類的藝術文藝片,放在一間戲院上映。始終不是文藝青年、更不想湊影展的我,居然跑去中華路的總統戲院看這部片,電影結束的時候,還打上字幕「翻譯:王志成」。現實中,我的九年也匆匆過去了。我終於見過了王志成本人,而且我始終很怕他(這都是當年那個字幕給我的影響),因此我每次看到他都會耍寶,他也會糾正我的蠢英文。

當席琳在銀幕上敘述過去她從事環保工作的打擊,還有如何再出發之際,九年前的我恰好剛踏入社會,我也經歷了席琳體認到現實的無情,以及如何從無情中找回熱情與執著的奮鬥。對,更妙的是,我在現實中真的也有個九年前偶遇,然後再也沒連絡、沒碰過頭的朋友,可是在九年後又巧合地重逢,就跟銀幕上的男女主角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不必像傑西跟席琳一樣,必須把握短短的相逢時光,這次我總算留下他的手機號碼,還有他的MSN帳號(雖然我始終偏好雅虎即時通)。可是我們重逢的時候,彼此的問候與寒暄,也如傑西跟席琳一般,都會不由自主地提醒個人所遇過的那些打擊與低潮。

是的,《愛在日落巴黎時》不是一部普通的電影,觀眾不是被動去看劇情。你必須把自己的回憶翻出來,對照銀幕上男女主角的近況。他們已經不再是攝影機底下的人物,他們會變成你生命中活生生、所經歷過的一切,進而心有戚戚焉。所以我很相信並清楚知道,這齣戲其實一點都不在「作戲」,那是真實的人生。《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年少浪漫,在這裡已經轉化為一股怡然自得的成熟。

當你領略了這個道理,故事也將接近尾聲。我很好奇,究竟導演理查林克雷特,與男女主角伊森霍克、茱莉蝶兒一起創作的劇本,這回要給我們什麼樣的結局呢?我只能說,非常的高明,就像一首優美的爵士音樂,一切盡在不言中。

謹以本文獻給隔了九年才又見面的網友喬喬(好險你結婚時我沒接到你的紅色炸彈)。


2004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超人特攻隊》




這是一部,既不按照皮克斯動畫片廠、更不遵循迪士尼動畫公式的電影。因為它的「大逆不道」,才使得動畫片又往前走出了一大步。同時,也因為它的「大逆不道」是有道理、有意義的,所以皮克斯與迪士尼都願意讓步,這更是一種屬於「體制內革命」的勝利。

長期以來,美國動畫都是以「天真」「無邪」「淘氣」為賣點,大人小孩看了笑翻天,就是它最大的目的。妙的是,去年皮克斯的《海底總動員》受歡迎的訣竅是「單純」,但今年《超人特攻隊》的目的似乎不止於此,這部片在許多細節,都企圖違反上述的定律,而且放進更多不該在美國動畫出現的元素。

超能英雄有中年危機?!電影的這個設定已經是異想天開,但是更難得的是它竟然把成年男子的中年危機,描寫的淋漓盡致。被困在辦公室做些可有可無的工作,成天被老闆碎碎唸,才能養家活口,這對一個曾經意氣風發的男人來說,是真正的末日。動畫片雖然有誇張之嫌,然而卻能把那股失落的情緒刻畫到入木三分。如果是宮崎駿的作品,大家也許見怪不怪(《紅豬》就是一個自我放逐的飛行員),但是就一部美國血統的動畫來說,這實屬大膽的少見。

另外一個大膽的安排,是埋葬美國人的天真無邪。劇中的媽媽,對她兩個小孩如此叮嚀:「這裡的壞人,跟你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壞人不一樣,他們不會因為你們是小孩就放過你們。」是的,這句台詞戳穿了父母親最常告誡子女「世上沒有壞人」的神話,真實的壞人比電視還要恐怖。你曾起何時看過動畫片的父母親會這樣說呢?結果真的如此,壞人的黨羽追殺著兩個小孩,這是一種令人髮指的殘酷。如果用真人來演,可能大家都笑不出來。但在一個動畫片中,這樣的恐懼反而跟觀眾有了層距離,看的叫人熱血沸騰,卻不會慘不忍賭。

《超人特攻隊》也很聰明地,發揮它的長處:電腦動畫。光是看男主角超能先生與機器人的打鬥,就已經是節奏快到不行,你來我往的速度的確是「超級快」,你攻我守的戰略變化也是「超級快」。這個特色在後來幾次主角以超能力對抗壞人時,又再次發揮,所有的動作場面都是以電玩的速度為最低標準,然後打到讓人目不暇給的程度,這的確是電腦動畫的長處。

而人物的設定亦是一大優點,從超人家庭每位成員的超能力,都是呼應他們在家庭中扮演的地位、反應個人的特色,反派人物的塑造也非常有深度。他狂妄的動機與作為,來自於對「不凡」的追求與渴望,某種程度跟主角「與眾不同」的超能力是異曲同工,但是整個社會對於「非我族類」的排擠與壓抑,使得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猶記得當年《獅子王》因為描述辛巴的父親,穆法沙之死,遭到許多人士的批評,認為訴求一部小朋友的動畫片不該有死亡的情節。但是這種「讓動畫片天真純潔」的反彈呼聲,如今已經找不到了。當然是因為整個世界在過去數年間,經歷了許多不愉快的動亂,我們都學會了,「真正的天真不是對於陰暗視若無睹」。要像《超人特攻隊》的主角們一樣,隨時面對好動盪的出現,正面迎戰威脅,才是真正的勇者。


《超人特攻隊》




當電影街經歷了一連串的漫畫英雄電影熱潮,且沒有任何退燒現象之際,皮克斯動畫片廠發表的《超人特攻隊》,乍看之下,似乎很難締造新意。但是影片的結果卻說明了,真正的創意,從來不怕被比較,更不會被表現的素材所侷限。

皮克斯以往的電腦動畫題材,都是一些「非人類」的主角,像是玩具、昆蟲、怪物、水中生物等等。因此選擇擁有超能力的英雄為主人翁,《超人特攻隊》必須要面對「如何超越手繪動畫的面部細膩表情」,也得面對《蜘蛛人》等特效越來越精細的真人版漫畫電影。就當觀眾開始替自己的荷包擔心,會不會又買票看到一部炒冷飯的作品時,皮克斯卻大筆一揮,直接把主題設定在「被迫過著平凡生活的退休超人們」。這群特異功能人士,就像加入證人保護計劃的污點證人,必須隱藏自己的超凡本事,想盡辦法過著平凡的生活。他們必須否定自我,才能夠失去自我,徹底融入這社會。結果當已經退休十五年之久的超能先生,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之際,他的中年危機給全家人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連番好戲登場。

這部片的編導布萊德博德,對於通俗文化的融會貫通,顯然無人能出其右。他建構了一個綜合《X戰警》《超能四人組》等漫畫遊戲規則的世界,但是他又讓超能英雄們結婚生子,這點是《蜘蛛人》從來不敢做的事。光是超能先生爆發中年危機的安排,就已經不是迪士尼的傳統了。然而這還不夠,他繼續建構出充滿早期007電影風格的場景,加上大量運用銅管樂器的配樂,充滿了龐德的諜報氣氛!當超能先生一家人團結起來,互相扶持,跟反派搏鬥的時候,又不折不扣發揚了迪士尼最重視的「家庭倫理」,呼應著《小鬼大間諜》的精神。

可是《超人特攻隊》的野心不在於如何從經典取材,而是更直接地以科幻情節呼應現實生活,除了超能先生一家人之外,片尾最後的正邪決戰,完全讓觀眾想起了「911事件」。這是一個美國影壇尚未碰觸的敏感議題,放在一部訴求老少咸宜的動畫更是不宜,但是布萊德博德竟然敢膽面對。在上山下海的快節奏打鬥中,他處理的有條不紊,從傷痛中提煉出真正的勇氣,一如真正的超人不在於是否擁有特異功能,而是如何勇敢活出自我。 雖然《超人特攻隊》不是一部改編任何漫畫題材的電影,但是卻比更多漫畫電影,發揚了漫畫題材的精神與理念。皮克斯勇敢跨出動畫的這一大步,讓漫畫迷們佩服五體投地啊!


2004年11月16日 星期二

《靈》Dead Friend




《靈》是一部劇本聰明的鬼片。劇本聰明到,遠遠領先了這部片的其他元素。

當你以為所有的亞洲鬼片,都得繼續《七夜怪談》那一套時,《靈》在處理鬼魂出沒的手法上,依舊如出一轍。更奇怪的是,你很容易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看到好幾個沒有什麼交代,就「硬生生」的轉變;雖然這是鬼片,但是你也會在內心嘆息,「好歹也該有點鋪陳或者交代吧!」
銀幕上的厲鬼出神入化的嚇人,分外認真的結果,反而讓觀眾看不清楚死者與主角的關係。大概要等了電影演到一半,好不容易才恍然大悟,「哦,原來一開始掛掉的那個人,就是誰誰誰,跟女主角有什麼關係」。

作為一部鬼片,我還在忍耐它怪力亂神的坑坑疤疤之際,電影卻改了個方向,發展出真正叫人著迷的主題:金荷娜飾演的智媛。一個應該是大二女生(我說應該,是因為劇本沒有很清楚地交代),她申請到出國的獎學金,前途大好之際,卻不斷地遇見靈異事件。她必須解開謎團,找出所有線索。

但是在這過程當中,觀眾也發現智媛其實是個有缺陷的人。她罹患了嚴重的失憶症,正確地說,她完全記不得兩三年以前的事情。她對於自己的認識,都是別人告知她的:智媛是一個完全按照別人的說法,才能正確「活出」自己的人。

在解謎的追尋中,智媛卻意外地找出自己原本的樣子。她是一個勢利眼、喜歡作威作福,利用父母親的財富,以威脅恐嚇的方式指使、駕馭他人的大姐頭。諷刺的是,過去式的智媛,跟現在式的智媛,個性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唯一的解釋是,她一定經歷了什麼重大的打擊,才會變成這樣。

《靈》在這裡變成了一部優秀的電影,原來你以為有許多疏漏跟不合情離的細節,劇本開始將它們一一合理解釋,智媛想找出「我是誰」的動機,與鬼魂作祟的理由,原來都指向同一件事情!
但這還不是高潮,你必須等到結尾。整個故事在此有了一個高潮迭起的大逆轉,更衝擊的劇情才是真正浮現。當然,你別以為我會全部寫出來,你得自己去看這部片,體驗一下。

於是高明的劇本再次拯救了這部片,在處理鬼怪的手法上,《靈》並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其實,我還覺得這部片的鬼不像《咒怨》那麼會嚇人。撇開靈異以外,《靈》卻更在人類的記憶與自我的呈現上,發展出更有深度的內容。一個人的作為,到底是「天生」的本性,還是可以藉由「後天」的告知,來加以改變,成了這部片耐人尋味的課題。金荷娜同時呈現「善良」「邪惡」兩極化的演出,更讓這部片有了可看性。

《靈》是繼《靈異第六感》以來,最聰明的鬼片劇本。雖然它在執行鬼怪出沒上缺少了創意,暴露了韓國電影工業缺乏想法的瓶頸,卻值得一看。


2004年11月3日 星期三

有關於《咒怨》(Ju-On : The Grudge)




我必須說,《咒怨》編導清水崇真是個死小孩。這位從拍攝恐怖錄影帶起家的導演,非常清楚如何驚嚇觀眾。比起《七夜怪談》,這部片宛若火力全開似的,把文明生活中種種人會獨楚的狀況,通通都變成鬧鬼的橋段,以至於它帶給觀眾的後遺症,可能比貞子更嚴重。

更調皮的是,很明顯地在預算有限的條件下,清水崇鏡頭底下的日本生活,完全沒有偶像劇那樣的光鮮亮麗,而是一種充斥著中古物品的質感。仔細一瞧,全片所取景的地方,都是破破爛爛的,完全一改我們印象中高科技、先進的日本特色。乃至於女主角奧菜惠穿的那套長裙洋裝,容我很不客氣地說,那實在俗斃了。不僅比不上韓片《鬼魅》的高超美術,就算拿深受《七夜怪談》影響的《鬼鈴》來相較,《咒怨》在燈光、服裝等細節也是輸人家一大截。所以《咒怨》巧妙地用了最簡單的電影技法,讓蒼白鬼怪不斷地出現在劇中人身邊,真是窮到連特效的錢都沒有,卻是最棒的嚇人伎倆。

但是清水崇的缺點,也徹底暴露在這部電影:對白少之又少,連道理都說不清楚的劇本。為了掩飾這項缺失,清水崇乾脆把全片切割成數個段落,然後將每個段落當成他最拿手的錄影帶般篇幅處理。之後,他又大膽地打破敘事順序、隨意調動,但此舉讓電影的成績只淪為「段落嚇人,卻無法解釋」的空洞。

但是清水崇果真是連劇本邏輯都無暇顧及,只懂嚇人的二流貨色嗎?當我回頭去閱讀根據劇本改編的小說,發現原本可以在影片解釋的某些關鍵動機與細節,卻在銀幕上完全消失了。這樣的問題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是真的沒有預算拍出來,因此作罷;第二就是清水崇高估了現代觀眾可以邊看鬼片,邊動腦筋推理組織的能力,所以沒有注意到他所留下的線索。

因此《蜘蛛人》導演山姆雷米會看上《咒怨》,出錢要給清水崇拍成好萊塢版,似乎不是沒有道理。《咒怨》的坑坑疤疤,若是有好萊塢豐富的資源當後盾,不難有潛力可以再創恐怖片經典。現在就給清水崇蓋棺論定,就猶如劇中人對靈異事件的慢半拍反應,只是貽笑大方。


《不死咒怨》 The Grudge




為什麼台灣的觀眾,還要花錢買票進戲院看《不死咒怨》,再把去年暑假檔已經看過的《咒怨》溫習一遍呢?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是我們也很幸運,可以藉機來對照一下日本導演清水崇,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如何締造出不同的成績。

《咒怨》系列,一開始是日本導演清水崇以錄影帶型式發表的恐怖電影,充滿了「學生電影」的手法,也就是粗糙、沒有太多修飾。同時也受制於預算,錄影帶版本的《咒怨》著重在「嚇人」,而沒有什麼交代鬼怪從何而來的劇情,卻意外地製造許多恐怖連連的高潮。換句話說,清水崇沒有多餘的錢來拍正經的戲,所以就把全部的資源,通通拿來拍攝他心目中最嚇人的電影橋段。這個做法非常的成功,錄影帶版的《咒怨》因為受歡迎而有了續集,兩部加起來的成績不錯,得到電影公司投資讓他拍成了電影版,也就是去年在台灣上映的《咒怨》。

不過,當台灣上映電影《咒怨》時,他已經再接再厲拍攝電影的續集《咒怨2》;等到《咒怨2》在日本公演時,好萊塢又決定重拍《咒怨》,讓他有了第三次把這個故事說清楚的機會。在一千萬美金投資的預算下,《不死咒怨》除了演員以外,幕後工作人員都是原班人馬(包括飾演伽椰子跟俊雄的演員),搭建鬼屋的片廠也是同一個地方。但是清水崇這次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就是一個專業美國編劇寫的劇本,完全把過多的超自然現象剔除,沒有那種「嚇人效果第一,卻沒有劇情」的缺點出現。好萊塢大費周章的結果,就是把這部片賣給美國人,所以演員必須用美國明星,台詞必須說英文。果然這個目的達到了,清水崇成了近年來唯一可以雄霸票房賣座榜兩週的日本導演(所以,我們還要小看鬼片嗎?)。妙的是他到現在英文還是破破的,在美國接受訪問時還必須靠翻譯。

但這就是好萊塢厲害的地方,它巧妙地汰蕪存菁,除了帶到一些老美在異鄉生活上的文化差異外,《不死咒怨》在各種形式上更接近《十三號星期五》《半夜鬼上床》的「屠殺青少年」恐怖片:除了有搞不清狀況的人物陸續掛點外,一樣有堅強的女主角,主動調查事情的真相,並且勇敢地與邪惡對抗。這樣的性格,並沒有出現在日版的《咒怨》當中,所有的人都是傻呼呼在那邊等死,就連主動拜訪鬼屋的好心社工員仁科理佳,都是被主管逼去的。但是在《不死咒怨》當中,這個社工角色行事動機更接近美國人的價值觀。當然,故事最後還把伽椰子慘死的原因(這點在《咒怨》毫無交代,是遭人詬病的大缺點),巧妙地與這群在東京生活的美國人連接起來,也算是解釋了「老美在日本活見鬼」的理由。

於是觀眾可發現,不同地方的電影工業所提供的資源,在同樣的條件下(故事、導演、工作人員),依舊可以有不同的表現。《不死咒怨》的搭景與燈光都更為精緻,有一種陰森、毛骨聳然的感覺,專人編寫的劇本也改善了清水崇故事講不清的老毛病。美日版本有兩種不同的結局,說明了兩個電影工業對同一部電影有著不同的期待:日版想呈現的是文明社會的空洞脆弱,美版卻是好萊塢最拿手的「未完待續」,以便拍續集,陰魂不散還要回頭來嚇你。清水崇非常的幸運,在不斷地重拍過程中,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咒怨》http://movies.groups.yahoo.com/group/chweng2004/message/168

《咒怨2》http://cutewind.blogspot.com/2003/12/2_05.html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