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24日 星期三

《機動殺人》

在《機動殺人》片中,女主角安潔莉娜裘莉,是這樣解釋兇手的殺人動機:「他想擁有被害人的生活,所以殺了對方,取而代之」。其實,這句話也可用來解釋《機動殺人》影片本身。
對喜歡看犯罪驚悚片的觀眾來說,故事有許多讓你聯想的似曾相似之處。那個充滿局部特寫的片頭,是《火線追緝令》的靈感。安潔莉娜裘莉的FBI罪犯速寫員艾蓮娜,也會讓人勾起她主演的《人骨拼圖》。而兇手與母親吉娜羅蘭的關係,也頗有《驚魂記》的餘韻。加上在各個犯罪現場的偵辦過程,愛看「CSI犯罪現場」影集的人絕對不陌生。
除了這些有意無意的安排之外,影片最成功的是塑造出艾蓮娜這個角色,導演用了許多細部的特寫,來描寫一個所謂的「神探」,觀察力之敏銳,才是如何找出許多小地方的關鍵。不像以往柯南道爾寫《福爾摩斯》探案的時候,只需要主角看對方一眼,就直接說出此人的生辰八字。透過攝影跟剪接的技巧,觀眾可以感同身受艾蓮娜所注意到一切,也讓這個角色的厲害之處,多了許多合理的設定,而非單純地「就是神」,更增添了血肉的深度。
因為故事發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婁市(該處是法語區),所以導演找來許多法國演員傑奇卡由、奧利佛馬丁維茲等人共襄盛舉。惋惜的是,他們說英語台詞的機會還是比說法語還多,以至於在蒙特婁取景的苦心也不明顯。也因為導演塑造艾蓮娜有功,讓安潔莉娜裘莉幾乎把其他男演員的光芒都蓋過去,算是十分可惜。
差一點點,《機動殺人》就可以成為它想模仿,或者超越的經典。因為編劇幾乎忘記了,當那些經典都已經對觀眾是耳熟能詳,懸疑驚悚的劇情只剩下沒有太多的娛樂性,只能看演員們認真飆戲。對於銀幕上那些優秀的演員來說,實在是有點委屈。


《失控的陪審團》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美國暢銷作家約翰葛里遜的傑作,掐指一算,《失控的陪審團》距離上部《造雨人》竟然相隔了六年之久。這恰好給了我們充分的時間,來回顧約翰葛里遜為何如此深得好萊塢青睞。
約翰葛里遜被搬上銀幕的小說,部部都以美國司法制度為背景,架構出正邪對抗的驚悚題材。因為法律是公平的,所以小蝦米可以合法地在法庭上對付大鯨魚;但也因為法律只論勝負與否,大鯨魚可以使出種種手段得到所要的判決,打擊小蝦米。於是他描寫種種為求勝訴,不擇手段打官司的黑暗人性,素來吸引許多演技派明星、以及實力派自居的導演前仆後繼,想要改編他的小說。但是,要把厚厚的原著消化清楚,讓不熟悉美國司法制度的觀眾立刻融入劇情,也讓這位作者的小說成了好萊塢很難順利跨越的門檻。
於是《失控的陪審團》來個大逆轉,將訴訟對象從煙草公司改為槍枝工廠。這樣的改編是為了不願重蹈《驚爆內幕》的覆轍,免得被煙草公司藉機告上法院;可是劇中人三不五時就來句「拒吸二手菸」的台詞,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把創作者的不甘心發揮到極致。如此一來控告槍枝工廠瀆職的劇情,卻讓影片變得更有趣,彷彿是《科倫拜校園事件》的續集。然後,把原著結尾牽涉到股票金融的部份悉數刪除,電影的結局變成控訴那些無所不用其極操控法律的人,而非作者想唾棄的毫無社會意識的財閥,讓主角們「玩弄」陪審團的出發點顯得更為崇高,替無辜的人出氣,也更能贏得觀眾共鳴。
儘管影片批判美國槍枝氾濫的問題不遺餘力,但是在戲外,約翰葛里遜本人卻是個反對「電影暴力」的人,對於好萊塢的動作暴力電影十分感冒,甚至想要號召群眾控告電影公司。老實說,身為一個隨便一本原著的改編版權都在好萊塢可以喊價到五百萬美金的暢銷作家,我始終認為他不需要這樣大費周章。應該靠著生花妙筆,告訴影壇大亨,高潮迭起的故事不是靠槍砲彈藥,而是腦筋。


《搖滾教室》

讓搖滾樂手,跟一群小孩子共處一室?!有沒有搞錯啊,在此麥可傑克森二度鬧出男童性騷擾疑雲時,這點子聽起來真恐怖。但是製片史考特魯汀曾在《修女也瘋狂》一片,讓琥碧戈柏跟修女唱詩班攪混過,大獲成功,所以《搖滾教室》實在沒有擔心的理由。
故事敘述傑克布萊克扮演一事無成的吉他手杜威,成天玩搖滾卻闖不出名堂之際,偶然間進入貴族小學假扮代課老師,想趁機騙薪水。但是,這些貴族小學生卻頗有音樂細胞,讓他突發奇想,帶領他們組成樂團參加比賽。
這種跟小孩廝混,卻意外創下事業高峰的「中年轉業男」劇情,跟去年《奶爸安親班》沒什麼差別。不過《搖滾教室》妙就妙在,這部片真的是「搖滾教室」,男主角傑克布萊克在銀幕上煞有其事教導觀眾該怎麼組團,每個團員又該如何各司其職,練團要做什麼事情,要在舞台上有完美的演出,還需要哪些術業有專攻的人手幫忙。甚至他還在黑板上畫了堆搖滾樂史的圖表,發給小孩聽的CD也果然是師出有名的搖滾經典。如果你熟悉西洋流行樂的話,辨識片中不斷引經據典的搖滾符號,特別是演唱會上劇中人的打扮,都是一大樂事。
沒錯,不是抱個吉他在台上鬼吼鬼叫,就叫做搖滾樂。這部片還藉由男主角很慎重地告誡觀眾,「玩搖滾不是為了喝酒嗑藥,而是為了要跟體制對抗」「參賽不是為了要得名,是要好好表演一場」「想玩搖滾出人頭地要走很長的道路」。這些金玉良言,在台灣唱片工業低迷之際聽起來格外有感觸。本人在此建議唱片公司,應該把本片列入員工在職訓練教材,免得發生芭樂情歌專輯打開,裡頭竟然是針貶時事鏗鏘有力的文案。學學戲裡那些小孩的,抗議是要寫在歌詞裡頭,不是在宣傳稿上嚷嚷。


《見鬼2》

我不能說《見鬼2》是多嚇人的鬼片,但是它的確是一部讓你看了會「不舒服」的鬼片。跟《咒怨》《鬼來電》等劇情大綱都混亂毫無頭緒,連鬼怪的由來也無法解釋清楚的東洋鬼片,《見鬼2》顯然高明多了。
舒淇在這部片飾演未婚懷孕的年輕少婦,她因為感情遭受打擊的自殺紀錄,加上懷孕的關係,一直處在神經緊張的狀態,於是她的疑神疑鬼往往被醫學解釋為「產前憂鬱症」。有別於上回李心潔只是看到四處出沒的鬼怪便花容失色,舒淇在這部續集裡頭吃的苦頭可就多了,那可不只是在鏡頭前扮出驚嚇的表情,而是「肉體折磨大考驗」。一樣是扮演疑神疑鬼的孕婦,假使《咒怨2》的酒井法子看到舒淇所受到的「待遇」,絕對替自己慶幸。所以女星要演鬼片的續集,最好打聽清楚導演的習性。
《見鬼2》在驚嚇觀眾最成功的地方,是巨細靡遺拍出許多「瀕臨死亡」的狀態,包括各種讓人慘不忍賭的自殺手段。全片讓舒淇用了三種方法、嘗試了四次自殺,此外還兩度目睹到自殺的冤魂重演死亡過程。配合影片討論的「輪迴」,可知導演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反對放棄生命。因為這些死亡畫面,遠遠超越了見鬼本身的驚恐程度。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不太清楚李心潔跟舒淇幹嘛要怕,也不過就是看到個沒啥惡意的鬼?
影片的節奏跟上集一樣,故事的主人翁也是只顧著被嚇,差點忘記要找出真相(當然也有些疑點沒有解釋),直到水落石出後又撞上更匪夷所思的遭遇。有趣的是,這部片以假亂真,在新加坡拍攝發生在香港的部份劇情。我們都以為新加坡的民風保守,「禁止」怪力亂神,沒想到風水輪流轉,還真是「活見鬼了」。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