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30日 星期五

《明日邊界》Edge of Tomorrow


湯姆克魯斯自從走紅之後,主演的電影海報上永遠都是以自己主打。少數的例外是《雨人》(Rain Man)與奧斯卡影帝達斯汀霍夫曼平分版面,還有與第二任妻子妮可基嫚合作的《遠離家園》(Far and Away)、《大開眼戒》(Eyes Wide Shut)。要不然,他還會身兼電影的監製(Executive Producer),扮演「押注題材」吸引電影公司投資的關鍵角色。


《明日邊界》算是他從影多年以來,終於打破上述慣例的作品。湯姆克魯斯在電影海報上,「大方地」與女主角艾密特布朗分享版面與掛名,成為一部雙主角主打的電影。然後他也單純當一個演員,不再參與幕後監製,甚至連掛名都沒有。

當某些慣例被打破了,有趣的事就自然發生了。「打破慣例」,正是《明日邊界》的主題之一。

電影敘述在不久的未來,人類遭到「擬態異種」(Minic)的攻擊,他們隨著隕石降落在德國漢堡後,對歐陸展開了攻擊。「聯合防衛軍」(United Defence Force)研發了機甲,讓士兵著裝後化身「人體坦克」在戰場上與之抗衡,從英國出發、在法國海岸展開反擊戰。

《明日邊界》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許多「似曾相似」的「設定」(也就是「慣例」)。不斷重複的時空困境,已經是《今天暫時停止》(Groundhog Day)最經典的橋段。「擬態異種」張牙舞爪的造型、飛天盾地的攻擊、以及「幹掉大魔王就可以扭轉戰局」,則是《駭客任務》(The Matrix)。至於士兵身上穿的機甲、達到人體與機械二合一作戰,則是日本動畫《攻殼機動隊》(Ghost Shell)(這部片也帶給《駭客任務》很大的影響)。至於穿上戰甲的士兵,他們搭乘運輸機「空投」到戰場,則有如《異形續集》(Aliens),名導詹姆斯卡麥隆在該片鉅細靡遺打造了未來戰士的作戰方式,讓士兵拿著大口徑又大火力的衝鋒槍、而非雷射槍在外太空大戰異形(《明日邊界》甚至把該片的主角之一,科幻片的熟面孔比爾派斯頓請來飾演士官長一角,更強化了兩部片之間的連結)。

這樣做的理由,主要原因之一是,科幻題材從來不是在描繪那些充滿想像力的發明,儘管這些發明提供了豐富故事轉折的必備因素。另外一個原因,是必須把櫻板洋的小說〈All You Need Is Kill〉,轉化成好萊塢電影創作者可以發揮,也能讓歐美觀眾認同與吸收的劇情。

因此湯姆克魯斯扮演凱吉少校,來自美國負責宣導「聯合防衛軍」,宣稱機甲「士兵只需要稍微受訓,即可操縱自如」,美化戰情。等到被推上了戰場,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他一直想辦法要逃避,甚至目睹了倫敦的滅亡,才發現了自己的責任與義務。

透過艾密特布朗飾演的英國女兵芮塔,凱吉逐漸認清了自己在戰場上的角色。也知道戰火下的真相,那些一次又一次重來的人生,目睹形形色色的生死關頭,死亡也絕非只有「時候到了,兩腳一蹬」那麼輕鬆。同時,也因為芮塔無論在戰場、戰術,以及時空輪迴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電影發展出更多的變化(這也是為何艾密特布朗,有資格在電影宣傳上,與湯姆克魯斯平分版面)。

《明日邊界》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於影片後半段的重心,打破與跳脫了前述各種形形色色的設定,回到了戰場上士兵之間最難得的同袍情誼(即使凱吉自認為「不死之身」、可以不必在乎其他作戰同伴)。這場戰役也不再是人類對抗「擬態異種」的對決,影片更像是描繪二次大戰的美國處境:從自己為可以置身事外,直到加入戰局(其實電影有太多對於納粹的影射,二戰當時也是解決了希特勒,才瓦解了德軍)。這些豐富的文本,讓《明日邊界》原本單純以「生死輪迴」為主軸的劇情,顯得無比生動,而且動人。

如果《今天暫時停止》的導演Harold Ramis還在世,發現電影推出二十週年之後,《明日邊界》以同樣的概念、發轉出不同的格局,我想他應該會很開心。
還有,上戰場前,請記得「上上下下左右左右BA」。

2014年5月21日 星期三

《X戰警:未來昔日》 X-Men : Days of Future Past


如果可以時光倒流,你會做什麼?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人之一,就是導演布萊恩辛格(Bryan Singer)。

在連續拍攝《X戰警》、《X戰警2》之後,布萊恩出乎大眾意料之外,接下了《超人再起》(Superman Returns)的拍攝任務,讓《X戰警:最後戰役》(X-Men : The Last Stand )的導演換成了Brett Rantner。這兩部片在2006年暑假檔先後上映,都沒賠錢,但漫畫迷都不滿意。如果......可以,布萊恩辛格還會做出同樣的決定嗎?

於是,在距離第一部《X戰警》問世近14年之後,把這系列漫畫搬上大銀幕的導演布萊恩辛格,又回到幕後,執導《X戰警:未來昔日》。他曾多次在訪問時表示,他會想辦法讓觀眾「忘掉」《X戰警:最後戰役》所留下的「遺憾」。怎麼做呢?他把這部片,同時拍成《X戰警:最後戰役》、以及《X戰警:
第一戰》兩部片的續集,而且把未來、昔日的時空,都架設在銜接前面兩部片之後的十年。

這不是布萊恩辛格,頭一回「故意」「忽視」拍攝不成功的漫畫電影續集,重新打造一部「正史」電影來延續其漫畫人物的銀幕壽命(《超人再起》本身就是一部劇情時空延續《超人》、《超人續集》的作品,完全忽略不成功的《超人3》與《超人4》)。只是這次他不僅想在戲外改寫時空,劇情也是描繪主角企圖改寫時空,回到70年代,在歷史轉捩點上扭轉局勢。換句話說,就是「作弊」。

「作弊」在許多層次,本來就是變種人發揮自身特異功能、超越凡人、跳脫體制束縛的一種樂趣。只是這回,「作弊」變成了故事的主軸,也讓節節敗退、命運悲慘的未來,對照出歷史動盪不安、卻又充滿「作弊」趣味的昔日。

布萊恩辛格曾在《X戰警2》示範了他拍攝動作場景的功力,從一開場的藍魔鬼突襲白宮,以及萬磁王逃出塑膠監獄的巧思,都成為《X戰警》系列電影必須跨越的成就。這回,布萊恩辛格又打造出更目眩神迷的萬磁王劫獄戲碼(並且同時成功塑造了「快銀」這號人物的個性),以及眾人分歧對立的巴黎和談衝突,以動作場面來凸顯每個人物的立場。

但是《X戰警:未來昔日》最大的「變數」,就是編劇兼製片的Simon Kinberg。這位因《史密斯任務》(Mr. & Mrs. Smith)成功的編劇,當年就接手《X戰警:最後戰役》的劇本,讓許多人物出場,卻很難讓觀眾更能深入瞭解不同人物的內心(相反地,《X戰警:第一戰》就鋪陳的相當成功,每個人物的不同特異功能與個性,都能照顧到)。觀眾可以看到未來的劇情,有許多新的人物出現,以及熟悉的面孔紛紛回歸,問題是他們就是沒有太多讓人印象深刻的火花(范冰冰很炫,可是她真的沒啥好發揮的機會)。如果你還記得《X戰警2》在戰機上,暴風女與藍魔鬼那段關於「歧視」的對話,儘管戲份雖短,卻完全點出不同立場、言簡意賅,就知道這真的是編劇的功力。

好險,電影把絕大部分的篇幅,留給了昔日時空的演員們,並且與70年代的歷史緊密結合,透過越戰反映出的動盪、意見衝突的時空,對照出變種人立場互異的觀點,同時也讓變種人得以在此時空中,大顯身手、把「作弊」趣味拉抬到最高點。

身為布萊恩辛格的影迷,未來時空的熟悉面孔似乎沒有太多發揮的機會,到了最後似乎有些小小的失落。好險,這回又「作弊」了一次,帶來讓人最無法置信的收尾。我終於明白布萊恩之前說的,『讓觀眾「忘掉」《X戰警:最後戰役》所留下的「遺憾」』。

謝天謝地,他真的做到了。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哥吉拉》Godzilla



這不是一部怪獸電影,這是一個發生在三個家族身上,由於人類的自傲,所導致的災難,在災難過後,留給生還者,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與「傳承」的故事。

是的,「傳承」有時候不見得是好事,有可能是壞事,就像是壞的基因帶來壞的遺傳。

故事開始於1999年(1998年是好萊塢頭次翻拍的《酷斯拉》上映,那部片滿足了大家對於怪獸蹂躪都市的想像與趣味,但《哥吉拉》的目的不是如此),在日本核能電廠服務的美國科學家布洛迪(布萊恩克蘭斯頓的演出無懈可擊,帶給這部片任何特效都無法達到的真實性),在電廠遭到不明災禍襲擊,只能眼睜睜看著妻子殉難,留下他與兒子相依為命。

當十五年過去,布洛迪還是無法忘記、也無法擺脫害死妻子的自責,想盡辦法要回到核能污染的封鎖區,找到當年那場不明災禍發生的真相。而應該與他相依為命的兒子福特,卻入伍從軍,成了拆彈專家,與父親形同陌路。當他們經過無數次的冷戰,回到當年緊急撤離的家園,才發現原封不動等著他們的,不只是當年那個家,還有當年的那頭怪物。

一如六十年前日本拍攝的第一部《哥吉拉》電影,是在講述廣島核子彈所帶來的災難、與世代相傳的災害,只是藉由具體的巨型怪獸,表現出對於人類操弄核能、妄想控制大自然的愚蠢下場。2014年的《哥吉拉》,當然是在講述「311震災」,所導致的福島核能電廠外洩危機。你看,即使經過六十年後,人類還是落得「妄想控制大自然」的愚蠢下場,《哥吉拉》象徵了近年所發生的巨型災難。
當年的核能危機撕裂了布洛迪父子、造成他們無法修補的親情;新的核能危機,也引發了巨獸甦醒再襲,威脅到福特的妻子與小孩,危機、悲劇,不斷地重演,「遺憾」仍然當前,「傳承」下來的只有後悔莫及。而當渡邊謙飾演的芹澤博士,面對美軍指揮官一再提出,以核彈攻擊巨獸的軍事行動,儘管是完全反對,臉上卻只有淡淡的遺憾,以及完全沒落身影。這種肢體語言透露出的的無能為力,是人類對於天災人禍,以及深信核能可以解決一切的愚昧,所作出最大的抗議。最後,芹澤博士掏出了那只永遠不會再動的懷表,美軍指揮官看了,發現原來懷表早停在當年廣島原爆的瞬間。

芹澤博士只是淡淡地說:「這是我父親的。」

痛失妻子的布洛迪是電影中第一個被巨獸摧毀的家庭,福特急於拯救的妻小是片中第二個被巨獸威脅的家庭,而芹澤博士,象徵世界第一代遭到核災的家庭。他們各自不同的遺憾,有意無意間,「傳承」給家族的下一代。

這也是為什麼,《哥吉拉》不是一部巨獸蹂躪都市的電影,而是充滿人類狂妄自大、無法言喻悔恨的電影。無論是哥吉拉在夏威夷現身時的海嘯(呼應南亞海嘯的苦難),或核能電廠孕育出的巨獸,乃至於核廢料場被挖開的大洞,一個又一個地球上的千瘡百孔,不斷地提醒著我們。

芹澤博士淡淡地說著:「人類妄想著控制大自然,其實恰好相反。」

在平淡的語氣底下,那是無法言喻的痛苦。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