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今天,我們來「聊聊」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

你沒看錯,我用「聊聊」這個詞彙,而非「影評」,因為基本上,《星際效應》(Interstellar)沒有什麼好評的;也不需要寫特別的「看懂該片指南」,因為我一看就懂。就連諾蘭在2010年拍攝的《全面啟動》(Inception),也是一看就懂,只是多花了幾秒去想了一想;當時我的座位,還是京站威秀戲院最邊邊、整個貼到牆邊的那種角落座位,還是一看就懂。

但既然提到了《全面啟動》,那麼嫌看不懂《星際效應》的朋友,不如拿《全面啟動》,當做《星際效應》的「教科書」。一邊回憶《全面啟動》,一邊對照《星際效應》。這樣後者讓你滿頭霧水的部份,應該就很容易領悟了。

什麼?!你還沒看過《全面啟動》?!那麻煩你先去租個DVD、打開iTunes租個片子,看完該片之後,才來繼續閱讀本文,這樣才好進入狀況。

提到克里斯多福諾蘭,話說在2010年底,有次我正在美國某處,某部強片的拍攝現場探班,跟負責該片行銷的公關人員一邊吃午餐、一邊哈啦扯蛋,我說:「現在好萊塢唯一能夠,『想拍什麼,電影公司就出錢讓他拍什麼』,『點名要哪個明星來演,那個明星就會乖乖來演』,大概只有克里斯多福諾蘭。」對方說:「沒錯。」

這段對話,說明了諾蘭導演本人的勢力與魅力難擋,可能一揮手、旁邊的人就會被他的力道掃出去撞牆(簡直比尤達大師還高段的原力啊)。

當然諾蘭並沒有揮手、指揮別人去撞牆,但是當他籌備《星際效應》時,華納影業(Warner Bros.)一直很希望能夠延續從《黑暗騎士》三部曲(The Dark Knight Trilogy)以來,就與諾蘭建立的良好關係,主動跟出資《星際效應》的派拉蒙影業(Paramount Pictures)提議,希望可以對等投資該片。結果談來談去,華納不僅成了該片的半個金主,還把自己手上的電影《13號星期五》(Friday 13th)系列版權,「歸還」給派拉蒙。換句話說,華納為了諾蘭,把「傑森」(Jason)還給了派拉蒙。

《13號星期五》最初就是派拉蒙的,只是後來拍了很多續集,家長投訴電影公司不該靠拍攝屠殺青少年的電影賺錢,在派拉蒙股東會上開砲施壓,於是派拉蒙就把這系列版權脫手。之後,新線影業(New Line Cinema)為了籌備《佛萊迪大戰傑森》(Freddy VS Jason),收購了《13號星期五》版權,而隨著日後新線影業正式被華納所併購,於是版權又到了華納手上。2009年重拍版的《黑色星期五》(Friday 13th),因為有改編到《13號星期五》前面幾集的劇情,而該幾集的版權是在派拉蒙手上,於是變成華納影業與派拉蒙合作。扯遠了,總之就是為了要跟諾蘭合作,傑森就被送回派拉蒙了。《星際效應》也成為《黑色星期五》之後,華納與派拉蒙二度合資的電影。

諾蘭的確在訪問中提過,《全面啟動》跟《星際效應》有如一體兩面的故事。《全面啟動》不斷深入人類的夢境、潛意識,可以一層又一層「進入」;《星際效應》恰好顛倒,人類往外太空不斷前進、冒險,穿過「蟲洞」,到達無法想像的另一個宇宙。

《全面啟動》眾人要進入羅勃的夢境,是要植入他放棄繼承父業的念頭,因此要找到他與父親的心結,因為當羅勃放棄繼承父業,就可以免於產業壟斷的現象,真正的動機是商業競爭。《星際效應》眾人要前往外太空,是因為地球面臨糧食危機,生存環境日益惡劣,必須尋找下一個適宜居住的星球,同時突破重力限制、解開星際旅行公式,真正的動機是生存。

有趣的是,無論是在《全面啟動》,還是《星際效應》,負責行動的男主角,都叫做庫柏(Cobb)。這絕對不是諾蘭靈感沒了,只好「愛用菜市場名」,而是「別有目的」。在不同故事的兩個庫柏,都是單親爸爸,擁有一男一女兩名子女,而他們的媽媽都早就離世了。

《全面啟動》的庫柏,願意冒險一試進入羅勃的夢境,是為了換取回到美國與兩個小孩團圓的機會。《星際效應》的庫柏,願意進行前往未知太空的星際探險,是為了替子孫找到安身立命之處,還有,他也很想早點回家與小孩團聚。兩個庫柏,都覺得自己沒有盡到父親的責任,非常自責,也成為他們在片中冒險的動力。

既然兩部片的庫柏都不在小孩身邊,誰來照顧他們?小孩的外公。《全面啟動》是米高肯恩(Michael Cann
),《星際效應》是約翰李高(John Lithgow)。

在《全面啟動》當中,雖然眾人是一起行動,但是每到一層夢境,就必須「留下一個人」,守護其他人進入更深層的夢境;在《星際啟動》,永續號太空船每造訪一個星球,太空船只會停在大氣層外圍、且有人負責留守,讓主角駕駛登陸小艇到地表上。

《全面啟動》進入第一層夢境,就發生意外,那是在傾盆大雨之中,主角的汽車遭到追撞;《星際效應》造訪的第一個星球,也有意外,那是比山還高的巨浪襲來。注意到了沒有,突如其來的「水」,不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都是象徵意外的發生。

另外,《星際效應》提到人類在星際旅行時「冬眠」,請注意片中的太空人是如何「冬眠」的:他們躺到裝滿「水」的艙裡頭。至於《全面啟動》提到該如何從夢境中醒來呢?向後倒,最好是坐在椅子上、往後90度傾倒,落到一池水裡頭,這樣既可「醒來」、又不會「受傷」。是的,諾蘭不是「無聊」才發明了「灌滿水」的「太空冬眠艙」。

《全面啟動》則提到,在最深層的意識、也就是第四層的夢裡頭,可以活多久呢?庫柏說他跟老婆一起活了50年之久,可是醒來後才發現,那不過是一個下午的光陰。《星際效應》的庫柏,經歷了多久的太空探險呢?當他最後被發現時,已經一百多歲,女兒也白髮蒼蒼、垂垂老已,應該有50年吧。

所以,就直接跳到結論,也就是大家最想知道《星際效應》的結局:那是什麼原理呢?為什麼庫柏「好像」可以「任意」穿越時空,可是又只能「旁觀」,不能「進入」任何一個時空?

《全面啟動》已經告訴過你了,最深層的潛意識,所埋下的一個小小念頭,可以影響你現實生活中的決定;你以為自己沒有受到影響,錯,其實早就根深蒂固在你腦海而不自覺。在《星際效應》當中,庫柏的女兒墨菲,不是「隨便」、「湊巧」就發現了「天機」,她是一個從小就熱愛科學的小孩。庫柏也很早就告訴她,看到任何異象,要觀察、分析、找出跡象背後的真相,而不要直接下「我左眼見到鬼」之類的結論。

所以,墨菲才能從那些蛛絲馬跡,推敲出庫柏給她的暗號。(至於墨菲的哥哥,為何長大後就變成一個討厭鬼,電影則沒有交代)

什麼?這樣你還是不懂?那去看《陰兒房第二章》(Insidious Chapter 2),片中的爸爸「靈魂出竅」,然後就在「陰陽交接的混沌時空」遊走,造成了很多「異象」(包括《陰兒房》出現的一些「異象」),基本上就類似《星際效應》最後庫柏的處境差不多。真的,寫到這裡,發現最容易解釋《星際效應》的,其實是鬼片《陰兒房第二章》。

諾蘭真棒!


讀者來函:《星際效應》的主角名叫Cooper,不是Cobb。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私刑教育》The Equalizer

《私刑教育》是相當有意思的一部片。

在大城市中,有一個深藏不露、但其實身手矯健(更正確地說,「身手無人能敵」)的刺客高手,卻寧可放棄過往,隱姓埋名,過著平凡的生活。直到某一天,一個女孩(少女)的出現,一切都變了.......。

這樣的故事,發生在盧貝松(Luc Besson)導演的《終極追殺令》(The Leon),小女孩是日後成為奧斯卡影后的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也是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主演的《火線救援》(Man On Fire),當時這部片的小女孩是達珂塔芬寧(Dakota Fanning)。

但是,
《私刑教育》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丹佐華盛頓主演的麥考,一直在找一個「不動手的理由」。電影開場的三分之一,都在敘述麥考是一個如何生活嚴謹、規律(雖然定了鬧鐘,但時間到了自己就會先醒來;或者出門上咖啡店喝茶,還用手帕把茶包折起來、帶出門),搭乘巴士上下班,在家具大賣場工作,生活幾乎是「無聊」的中年男子。

麥考的生活,做著各種單調、無聊的事,習以為常,就是不願意「動手殺人」。

明明就是高段的殺人專家,卻一直不想「殺人」,即使碰到該出手的時刻,還是相信在「動手」以外,應該會有很多選擇。所以當他發現克蘿伊摩蕾茲(Chloë Moretz
)飾演的雛妓泰芮,被皮條客打到送進醫院,於心不忍的麥考跑去找皮條客。觀眾以為他會上前去理論,不,他居然掏出了信封,裡頭裝了快9千美金,期望皮條客能夠放泰芮一條生路。


只是,熟練與高明的殺人功夫,不是麥考自己選擇不出拳、不動武,想忘就能忘。在踏入皮條客的辦公室找對方理論時,他一直在注意所有細節。「殺人」,才是他的本能,也是麥考寧願過著規律、單調、無聊的生活,來抑制內心的殺戮之心。

於是當他的提議被拒絕,知道自己的路見不平,只是換到更多嘲笑,一切遠比他所能想像的黑暗,麥考轉身離去。到了這時,導演安東尼福夸(
Anthony Fuqua),反常地安排丹佐華盛頓,把一扇門在短短的距離間、反覆地開開關關,似乎想打開、又想關上。

要關上的不是門,是麥考內心的殺戮之氣。

《私刑教育》在處理主角人物的動作戲相當有意思,導演拒絕了一路讓主角「打個不停」的那種腎上線素狂飆,反而偏愛讓他一場動作戲後,就讓他又「躲回」平凡的生活。



更有意思的是,丹佐華盛頓在電影當中,與敵人短兵相接的近距離自由搏擊,是完全沒看著敵人,他的拳腳幾乎是本能式反應,宰了一個就換下一個,讓觀眾看到殺氣一開,完全停不下來。


《私刑教育》讓我聯想到吳宇森與周潤發,合作過許多的港片代表作,像是《英雄本色》(A Better Tomorrow)、《喋血雙雄》(Hard Boiled)。一來《私刑教育》片中的反派,穿著非常考究,猶如當年張叔平給周潤發穿上帥氣的大衣;二來丹佐華盛頓不願隨意動手,即使殺人之後也仍在反覆思考這樣做是否值得,讓人聯想到周潤發在《喋血雙雄》那個相信「盜亦有道」的殺手,最後寧可自己面對所有的反撲:好漢做事,好漢當。

導演安東尼福夸執導的第一部電影,是周潤發在好萊塢演出的動作片《替身殺手》(The Replacement)。沒想到失落很久的港片魂,意外地在《私刑教育》重生。

那就像是隱姓埋名多年的麥考,最後決定殺出正義,真是大塊人心。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