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26日 星期日

《鬥犬》Danny the Dog

我還挺喜歡《鬥犬》這部片的咧。

什麼?你要理由?在看過張藝謀如何「折磨」李連杰,要他演個說話、武打都死板到極點的「無名」,還要被「萬箭穿心」掛點的《英雄》之後──我覺得,盧貝松對李連杰還不錯。

在這部由盧貝松、李連杰聯合編劇的電影裡,他們一起讓李連杰飾演丹尼,一個從小就被英國黑幫老大巴特當作狗飼養,用來暴力討債的一位殺手。經歷一次又一次「不平等」的合作後,丹尼越來越想反抗。然後在一次黑道逞凶的意外中,他脫逃了巴特的控制,意外結識了盲人調琴師山姆。丹尼發現,這輩子頭一次把他當「人」對待的,就是山姆,意外地啟發了他的良善。

基本上,這部片的劇情非常簡單,真的三言兩語就可以交代清楚。但是有趣的是,無論是跟黑幫老大對待他人的「人性本惡」論,還是盲人調琴師的「人性本善」,因為有鮑勃霍金斯、摩根費里曼兩位演技派的詮釋,在銀幕上是那樣逼真。他們兩人又分別激發了李連杰的「潛力」,於是這成為《鬥犬》影片最精采的部份:,我們看到李連杰本是生命呆滯、死板的丹尼,從害怕、害羞,慢慢轉變到對生命的熱情與好奇,又保留了單純的本性。這些文戲都是李連杰未曾嘗試、也很容易搞砸的,不過因為丹尼恰好是個感情封閉的人,於是他對這些感情戲的青澀,恰到好處。

於是《鬥犬》成了一個「黑VS白」「善VS惡」的對照,這兩股力量的拉扯,讓我們看到有不同以往的李連杰。甚至當劇中的養女凱莉拿掉了牙套,展開新生,也是丹尼丟掉狗鍊,重新開始的時候。這些淺顯易懂,又不賣弄玄虛的喻意,其實在片中處處都是(你可以留心音樂跟攝影如何發揮到這點)。你也可以解釋,丹尼的命運,也是李連杰自己身為武打明星的抉擇:他該每次都打到讓對手斷氣、讓觀眾拍手叫好,還是該想辦法轉型?雖然這部片還是沒辦法解釋,他的矯健身手,究竟是怎麼學會的?但是我卻看到了,李連杰朝向一個演員的努力與可能。

2005年6月24日 星期五

何不把《史密斯任務》翻拍成武俠片?


一直在看《史密斯任務》的預告,突然靈光乍現,為何不把這部片翻拍成武俠版?

是誰說,翻拍一定是「東方改西方」,「古代改現代」,為何不能到過來?

不是嗎?

於是我想像中《史氏夫妻檔》(《史密斯任務》如果變成武俠片,當然要取這種片名)的劇情是這樣的:

史先生與史太太,是對平凡百姓、殷實商人。史先生平日是販賣綢緞維生,必須定期外出批貨;史太太則在挑擔子,沿街賣燒餅,大街小巷都知道她的手藝好。

但是,這都是假象!這是偽裝!

其實他們真正的身分,就是江湖上高深莫測的刺客!只要出的起價碼,他們就會在夜黑風高之際,出手奪取你仇人的小命!

所以這天,史先生與史太太,各自接獲一樁任務,要他們在深夜時分,在員外府上,取走一條小命。可是當他們出手之際,發現對方早有防範,當然在一陣扭打之後,發現原來就是另外一半!

原來史先生的綾羅綢緞,每綑布打開來,都是一把刀劍,他說什麼外出批貨,都是去行刺的鬼藉口!

史太太的燒餅小擔,其實裡頭有許多兵器,燒餅用力一敲,就是奪人首級的連環金圈!

這對夫妻檔當然展開了一陣對決,但同時江湖上也傳出了風聲,他們連手殺死了員外一家,還把員外收藏多年的武林秘笈搶走了!這本記載著武林各大門派、各種武功的最高機密,本來就是一本玄機處處,沒有武功底子的人看不懂的天書,但是落在江湖最強的刺客手中──史氏夫妻檔,已經讓各大門派感到芒刺在背!

沒有一個門派可以忍耐他們的武功祕笈外洩!

沒有一個高手可以等到他們學會了自家功夫,回來挑戰自己!

於是武林各大門派首次打破成見,聯手追殺史氏夫妻檔!

這下他們如何一邊解決長期以來的夫妻隔閡,在各大功夫高手前證明自己的清白,還要保住小命,找出誰是幕後陷害他們的真兇? 夠忙的吧!


好了,因為這是我的點子,所以呢,《史氏夫妻檔》當然也要效法《史密斯任務》那樣,找一對緋聞男女來擔綱。

我的頭號人選是,梁朝偉VS張曼玉。讓他們兩個延續《花樣年華》,可是卻打個半死,一定很好笑。

第二順位是周潤發跟楊紫瓊,他們在《臥虎藏龍》無緣,來《史氏夫妻檔》繼續打一定也很有趣。

我的第三順位是李連杰跟楊紫瓊,他們的確沒有什麼高手過招的機會,所以會給這部片帶來點噱頭。

請大家想像一下《史密斯任務》的預告,然後換成以上的人選;對,你要想像梁朝偉出劍,張曼玉拔刀,然後畫面上有許多電腦繪圖的飛刀飛來飛去(就像《史密斯任務》有許多電腦繪圖的子彈那樣飛來飛去)。

還有對白「Still Alive, Baby」,當然要改成「夫君,還有氣嗎?」

原來《史密斯任務》的飛車動作,通通改成騎馬。

還有一個軍火販子的角色,就是提供江湖人物各種兵器,有點類似「007」的Q那樣,我屬意讓陳柏霖來演,因為他看來就古靈精怪,一定會發明許多兵器。

我的計畫是,這樣翻拍的成本不會超過三百萬美金,反正《十面埋伏》也沒有超過這預算,因此我想兩百多萬以內一定可以解決,甚至更低。只要把亞洲市場算進來,就可以悉數回本。況且這樣的故事、卡斯組合,要在亞洲賣出去,會比《史密斯任務》輕鬆。

當然囉,武術指導一定要是袁和平,以及別忘了「子彈效果」的特效,還有各種揶揄武俠片的武打招式、江湖門派等等搞笑的段落。

對對對,這樣的武俠片,配樂一定很炫,請自己播放周杰倫的〈雙節棍〉〈龍拳〉,想像一下音樂的風格。你有看過武俠片的主角在出招時,放的是這種嘻哈、搖滾嗎?!沒有!所以這樣一定很酷!

誰說古裝片不能玩出新玩意?


More than Everything : 《史密斯任務》

2005年6月21日 星期二

《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

《蝙蝠俠:開戰時刻》並不是一部容易拍的電影,相反地,打從一九八九年以來,這是第五部《蝙蝠俠》電影。如何在形式上推陳出新,又如何在內容上有承先啟後的功能,要做到與其他四部片「無關」,卻能彼此呼應,不是普通的高難度,難怪好萊塢要一等,就花了七年才能重新打造這位大俠。

讓我吃驚的是,《蝙蝠俠:開戰時刻》既不是重複提姆波頓以黑色美學,挖掘出漫畫原著的驚悚神經質人性,也不是喬舒馬克在視覺上以接近螢光的色系,輔佐內容上極度誇張的嬉鬧風格。在新秀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指揮下,《蝙蝠俠:開戰時刻》提醒了觀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蝙蝠俠」沒有特異功能,他只是個凡人,他的七情六慾與我們更貼近。於是這部片成了一個簡易的指南,教導我們重新認識這位英雄人物,無論是他的身手、裝備,他與整個高譚市的愛恨情仇,還有他為何選擇「蝙蝠」當作他的識別標識。

儘管高譚市擺明了想影射紐約,但是這部片卻網羅了許多優秀的英國演員,從米高肯恩、湯姆威金森、連恩尼遜、席林莫非、蓋瑞歐曼、包括男主角克里斯汀貝爾都是英國人(所以高譚市都是英國佬),還有好久不見的荷蘭男星魯格豪爾。通常這樣的卡司陣容只會出現在角逐奧斯卡的劇情片,可是當他們一起在像《蝙蝠俠:開戰時刻》這樣的暑假檔時,你知道這不是一部只在視覺上藉由漫畫劇情,讓特效放肆流竄的感官刺激,而是一次優秀卡斯的大對決。這樣的細膩雖然比不上《蜘蛛人》飛天遁地的刺激,可是也是《蜘蛛人》難以達成的角色深度。

以前的《蝙蝠俠》顯然還難逃漫畫的影響,但是從本片開始,編導卻打算給我們看一個新的、更貼近真實與可能的英雄。同時大量引用的東方哲學與武術思想,讓蝙蝠俠的言行更有說服力。對,唯一可惜的是渡邊謙被浪費了,我本來期待他的武士刀可以砍掛蝙蝠車的說。就像劇中的台詞,「我們為什麼會跌倒?為了學會要如何站起來。」也許這個願望可以等續集實現。

More than Everything : 《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

2005年6月17日 星期五

《蝙蝠俠:開戰時刻》Batman Begins

這世界上,除了好萊塢,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如此「神奇」的地方:你可以在一夕之間跌到谷底,也可以在一夕之間谷底反彈。克林伊斯威特前年的《血型拼圖》被譏為事業的末期,但是連續兩年《神秘河流》《登峰造擊》又讓他創下高峰。同樣的狀況也發生在蝙蝠俠身上,去年從「蝙蝠俠」漫畫延伸出來的《貓女》被罵到臭頭,今年的《蝙蝠俠:開戰時刻》能不能起死回生呢?


答案就是──各位,這真是個刺激的暑假檔,不僅絕地武士能夠東山再起,連幾乎有八年沒有出征的「蝙蝠俠」,也徹底改頭換面,太讚了!

提姆波頓執導的《蝙蝠俠》,給日後的漫畫電影立下了一個顛仆不破的公式:英雄必須跟反派勢均力敵,雙方展開對決,諸如此類就是一佈漫畫電影的劇情大綱(妙的是,最後兩部《蜘蛛人》成了這公式的最佳示範演出)。提姆波頓貫徹他的黑色美學,從漫畫提煉出黑色幽默,與喬舒馬克偏好螢光色彩、卡通化劇情的做法,都是各有特色的誇張(就算你多討厭《急凍人》,也不得不承認該片也有其影響力,不然鄭弘儀也不必在冷氣廣告穿成那樣)。因為大家對於「蝙蝠俠」的熟悉,但是我們幾乎都忘記了,其實他不是這樣的理所當然。我們知道他很有錢,所以才能行俠仗義,但是他為什麼沒有變成一個揮霍無度的「上流美」呢?他雖然有很多高科技的配備,但是他的一身武功,總不是用錢買來的吧,是誰教他的呢?還有,他為什麼不離開高譚市,離開他雙親喪命的傷心地,遠走他鄉,眼不見為淨呢?

回答這些我們想都沒想過的問題,就是《蝙蝠俠:開戰時刻》最精采的地方,影片交代了許多布魯斯韋恩從一個小孩、青年,成長面對內心恐懼傷痕的凡人,到鼓起勇氣作戰的正義之士,每個細節恰好都可以跟前面四部《蝙蝠俠》電影有所連結。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編劇大衛葛爾(他就是三部《刀鋒戰士》的編劇,第一部《刀鋒戰士》推出的時候,恰好是《蝙蝠俠》系列跌到谷底的隔年;沒料到《蝙蝠俠》重新推出的時候,由他執導的第三部《刀鋒戰士》卻跌到谷底了),一起打造的劇本,推翻了原本「正邪二分法」的公式,也把「蝙蝠俠」對於高譚市的守候,擴大解釋為對於一個文明社會向上提升的公民責任與使命(而不是原來一看到探照燈信號,就急著要出發的那個正義快遞)。這個劇本的優秀,給對沒看過漫畫觀眾,所產生的相關問題提出了解答。包括為什麼「蝙蝠俠」的披風可以瞬間變成翅膀,他的武藝又是從哪來,幾乎跟他有關的每件事情,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讓「蝙蝠俠」變得更為具體,而不光是一個「頭戴內褲」跑來跑去的人。導演克里斯多福選擇了最強的演技派卡斯,更加強這股真實感,果然他們人表現的都很出色。我沒料到連恩尼遜演起動作戲這麼帥,我也忘了這是蓋瑞歐德曼頭一演好人,因為他就是個好人!

而對白字字珠璣的劇本,也是給影片下了最好的註解。「你在外表底下是誰並不重要,你的所在所為才是決定你是誰。」就像是片中提到「我們為什麼會跌倒?為了學習如何再站起來。」,沒錯,「蝙蝠俠」果然從他跌倒的地方再站起來。如果說第一集的《蝙蝠俠》掀起了漫畫電影的熱潮,那麼這回《蝙蝠俠:開戰時刻》,則給漫畫電影又開了一個新的趨勢。看過這部片,我真的開始期待明年的第五部《超人》電影,期待另外一位大俠的振翅高飛。

2005年6月9日 星期四

《史密斯任務》 Mr. and Mrs. Smith

這是一部混合「類型」的電影,乍看之下,布萊德彼特跟安潔莉娜裘莉飾演的這對殺手夫妻,彼此把對方蒙在鼓裡,宛若是《魔鬼大帝:真實謊言》的升級版。然後他們過著中產階級生活「偽裝」的部份,又很像《小鬼大間諜》。不過,這些都是幌子,《史密斯任務》其實比較接近《玫瑰戰爭》的概念:發現彼此都活在「亮麗」「美滿」等幸福生活假象底下的夫妻檔,如何透過接露真相、打到你死我活的過程,揶揄時下夫妻生活的概念,挖苦維持甜蜜家庭的虛偽。只不過,在諜報角色的故事背景設定下,他們打的更兇,戲劇效果可以更誇張。


劇中的這對殺手夫妻檔,在真相沒有揭露之前,彼此都心安理得過著「欺瞞」枕邊人的生活,卻又感覺到婚姻是難以形容的空洞、乏味。對照當他們得知這一切都是假象,憤怒之情油然而生,打個你死我活。但是當男女主角戲外傳出緋聞,電影公司也想辦法拼命消毒時,《史密斯任務》竟然衍生了編導當初想都沒想過的趣味,而且還很符合故事的揶揄精神。我們不知到緋聞究竟是真是假,可是電影不就是把「作假」解釋為維繫婚姻生活的「必備良方」?(兩人都認為,隱瞞殺手身份才對婚姻有利)更絕的是,這兩位主角現實中都各自結束了婚姻生活,來到片廠「假裝」婚姻生活,好讓攝影機拍下來。當他們「做假」的程度越厲害,演出越逼真,電影越有說服力,那種「虛實難分」的趣味果然跑出了銀幕,就像劇中夫妻搞不清對方的真實身分,讓觀眾拍案叫絕。

我必須說,布萊德彼特真的遇到他的最佳銀幕拍檔,比《鬥陣俱樂部》的艾德華諾頓更有默契與火花的,就是安潔莉娜裘莉。而裘莉本人的明星形象,還有她對動作戲路的熟捻,也讓這部片真的有「男女主角分庭抗禮」的效果,不像她在《古墓奇兵》都遇到些肉腳對手、看不出她有多能打,好萊塢終於有部巾幗不讓鬚眉的動作片。是的,電影的劇本還是有漏洞,不過卻因為兩位大牌的魅力十足,掩蓋了這些缺失,讓我們見識到,一個優秀的電影工業,不可能不需要明星來支撐。如果你把《史密斯任務》換成武俠片的背景,讓李連杰配上楊紫瓊,就是要那種相輔相成的加分效果。

More than Everything: 《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sth

《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sth

喬治盧卡斯知道,他的影迷,跟他的作品有很深很深的情感。只要他一個不小心,我們都會群起攻之。在經歷了《威脅潛伏》《複製人全面進攻》兩次的教訓後,再笨的人也曉得要放手一搏,更何況是在好萊塢擁有最多資源的盧卡斯。


這次絕地武士一出場、一出手,都宛若中國武俠片上身,比吊鋼絲更炫的前空翻。是的,盧卡斯如果覺得休養天年很無聊的話,他是可以考慮去拍真人版的《科學小飛俠》,因為也只有「科學小飛俠」能像絕地武士這樣翻來覆去!更別提當光劍出手的手勢,呵呵呵,還真像《笑傲江湖》的劍俠們,不再是以往的日本武士。

當然前傳的三部曲,其實也考驗著星戰迷,以前的故事是「邪不勝正」,但是前傳的發展卻是顛倒:好人節節敗退,壞人終究得逞。盧卡斯的任務是,如何說服觀眾花錢去看一個壞人得勝的故事呢?(雖然鄭文華的電視劇永遠都是壞人威風)於是他想出了更多「類型融合」的辦法,不斷地從世界各地的文化旁徵博引。例如「師徒決裂」已經在許多武俠小說上演過無數次的老戲碼,跑到外太空去果然有耳目一新的效果,請注意當安納金跟歐比王要作勢對決前,邊繞圈走路邊唸台詞,然後把披風一抖,哈!這真的好「古j龍」!

不過這還是一部「星戰」的電影,我們終於知道以前那些如潮水般湧上,穿著白色盔甲的帝國士兵,為何死傷慘烈,莫非無父無母。搞了半天,他們都是複製人,所以怎麼陣亡都不怕。感謝盧卡斯總算解答我年幼時總想不透的疑問了。



More than Everything: 《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Star Wars Episode III Revenge of the Sisth

2005年6月6日 星期一

《熊哥叔叔》Bear Cub

大部分的同志電影都是這樣的:同志主角自己有悲歡離合,但是很少提到家人。反正家人總是反對他們的感情生活,《熊哥叔叔》卻恰好顛倒,因為家人的關係所衍生的發展,幾乎是這部片劇情的全部。

西班牙馬德里的貝卓過著很快樂的單身生活,他有正當的職業、穩定的收入,而且是一個很有魅力的男同志,也就是所謂的「熊族」(身材胖碩健壯的男同志)。貝卓唯一的罩門是他住在鄉下老家的姐姐,表面開明、實則糊塗常給人添麻煩。這天老姐果然給貝卓帶來一個最大的麻煩,要貝卓跟他姪子相處兩個禮拜,以便老姐跟男友一起去印度圓他們的嬉皮夢。看在親情的份上,貝卓答應了,可是沒料到孩子的祖母冒出來要探望小孩,加上老姐也沒有如期返國,貝卓只好硬著頭皮當起了姪子的「兼差」老爸。


影片特別的地方在於,編導是試圖「呈現」,而非「解釋」貝卓的生活,他就是喜歡狂歡,何罪之有。對於貝卓來說,到同志場所獵豔,跟送姪子上學、安慰他母親不在身邊的苦惱,一點也不互相違背──雖然這樣做似乎也不像個標準的父親行為,但是這年頭什麼又是標準呢?影片的後半部,當姪子的奶奶也加入,試圖以長輩的觀點跟貝卓爭執「家長的典範」時,觀眾看到的反而不是對立,而是一種反問「什麼樣的人,才該是所謂的『家長的典範』?」可能是單親媽媽、可能是同志叔叔,也有可能是個愛孫心切的祖母,每個人都有其立場。影片發展到這裡,其實快要變成「同志版的《克拉瑪對克拉瑪》」,好險此時我們又聽到了小孩自己的心聲。啊,原來一個「完美的家長」,其實不是大人的定義,而是要由小孩子來定義。他們其實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早熟,從他們的立場來看,小孩子才是照顧家人的家長。

這部片大膽地解構了家庭的定義,你甚至可以說,這是部「家庭電影」──只不過不按照傳統標準的定義而已。《熊哥叔叔》不急著替同志打造烏托邦,反過來在人際關係的衝突中去尋求各種的可能。全片從頭到尾那種處世的幽默,也許才是家庭價值觀在重建過程中,比起收入、地位而言,才是最重要的因素。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