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27日 星期三

《關於愛》About Love

《關於愛》是一次有趣的電影對照。在日本方面的統籌下,分別以東京、台北、上海為背景,交給三地的電影創作者,發展出各自獨立的劇情段落,但是每個段落都有日本演員的參予演出。雖然故事在一男一女的架構下,要在不算長的篇幅內鋪陳出起承轉合,的確可以看到編導在固定的框架下,如何發揮自己的創意,去突破條件的限制與匱乏。這已經是一種很有趣的享受了。


東京篇以在日本東京研習漫畫的台灣留學生阿堯(陳柏霖)為主,在他有點摸不著邊際的異鄉生活,因為發現了情傷中的畫家美智子,於是挖空心思想引起對方的注意。雖然說是在講異鄉男女的故事,其實拍的有點混肴,似乎在《電子情書》《向左走,向右走》的風格擺盪,又加入了阿堯跟日本同學、大陸留學生的互動,把已經本來就很單薄的「男女主角相遇」的主題,又稀釋了──雖然編導的本意是要讓這個故事變得更豐富,結果卻恰好顛倒。

台北篇是一個睡不著、半夜釘書架的女孩阿蘇(范曉萱),在發現自己揮汗如雨、弄了一晚上的結果,卻是抬不起書架的時候,她想到了語言不通的日本男生阿鐵。這兩個說話雞同鴨講的人,就不斷地翻來覆去。台北篇的成功是場景很簡單,一半的故事幾乎在公寓裡頭就交代過去。不過隨著劇情進展,觀眾倒是可以看到阿蘇這個人的內心想法,也終於明白這個女孩為何要在半夜釘書架的種種前因。影片大膽的地方,是在不到結尾之前,阿蘇都被描寫為一個很自私的女孩──無論是感情上、或者利用他人對自己的好感來達到某些目的,對照出日本男生阿鐵的善良。問題來了,如果愛情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個有私心的人,觀眾要怎麼去喜歡她、認同她呢,希望她的愛情美滿呢?導演易智言很聰明地在故事結束前,把阿蘇這個不討人喜歡的角色,來了一個讓人對她改觀的大逆轉。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做法,但是,做的好!

上海篇描述日本男生修平來到上海進修,住在雜貨店的二樓,房東的女兒阿雲對他一見傾心,卻很鬼靈精地拐彎抹角,跟對方熟捻。不過,修平滿腦子只有在故鄉的女友。於是這兩人在交雜著日文、英文,還有一點西班牙文的狀況下,發生了一樁不著邊際的愛戀。上海篇顯然最有企圖心,一方面利用上海突飛猛進的發展與變遷當作背景,一方面卻又將時空拉到最長,讓人很納悶在只有一男一女為主角的前提下,這樣的故事如何維持觀眾看下去的張力呢?李小璐古靈精怪、滿腦鬼鬼主意的演出,跟塚本高史在人生地不熟的環境中,什麼都傻呼呼、慢半拍的節奏,恰好形成了這個故事之所以能說服人的張力。當你為了台北篇的男女主角雞同鴨講而笑翻天時,上海篇正好告訴了觀眾當兩個語言不通的人,無法溝通時,其實他們會想出許多解決辦法:說英文、用紙筆.......,而不會在一句聽不懂的話上頭形成拉鋸戰。也因為如此,上海篇在結束時,果然丟出了一個很強的力道,雖然還是一個淡淡的愛情故事,卻收尾的很有氣勢。

某種程度上,《關於愛》是一次很不錯的嘗試,不見得每次亞洲電影工作者都一定要拍《三更》這種恐怖片來「較勁」。而卡在亞洲近期所掀起的「抗日」風潮中,《關於愛》的戲裡戲外都缺少不了日本人,亦是現實。這倒是提醒了我們,真的,亞洲文化的交流,其實早就是這樣緊密在發生。怎麼從政治、歷史的觀點出發,而不會淪為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盲目,不就是《關於愛》的精神嗎?!

2005年4月24日 星期日

《顫慄時空》 The Jacket

故事一開始就是這樣演的:「我頭一次死的時候,我二十七歲」。真妙,打從《美國心玫瑰情》之後,就沒有電影敢在一開頭就告訴觀眾:男主角會死。

傑克是個倒楣的男主角,他應該是波灣戰爭英雄,但是卻陰錯陽差被槍傷而退伍。他還來不及享受到新生活,就被捲入殺警案,然後被判刑入精神病院服刑。他的慘事還沒停止,傑克當下成為醫生進行的秘密新藥實驗對象──其實,這不該叫做新藥實驗,因為這分明是一種非法的秘密實驗。這讓他的腦袋更混亂,更難以分辨現實與虛幻,體力也更加透支,讓傑克在各方面看起來都更像我們認為的那種精神病患。可是奇蹟出現了,傑克發現自己可以在另外一個時空醒來,擺脫原來的窠臼,更妙的是這種穿梭時空的能力,反而給他一個重新整理自我的機會,他得知自己即將在四天後死亡,讓他真的有的忙了!

《顫慄時空》就像去年的《蝴蝶效應》,電影開頭的前三十分鐘都是後頭劇情如何前後呼應的線索,不過《蝴蝶效應》玩的是每做一次穿梭時空的改變,就會導致整個人事全非的大變動。《顫慄時空》在這方面玩的噱頭比較少,比較接近《似曾相似》的精神,穿梭時空其實是讓觀眾與主角一起找出拼湊出真相的拼圖。至於主角怎麼在時空之旅來回自如,這就不是電影的重點(想要搞清楚的人,可以趁機去重溫愛因斯坦的相對論)。

影片利用傑克這樣的角色,一個萬念俱灰的人,因為想要扭轉自己的命運,進而從一個原本逆來順受的人,性格有了大幅度的轉變。而他的改變,也像一把在冬天燃燒的火焰一樣,開始讓週遭的人也跟著被影響。在故事背景所設定的冰天雪地當中,這樣的改變顯然是特別有趣的:對照於傑克所遇到的冷漠待遇,究竟是因為外在環境的關係,還是因為人際關係的疏離呢?假設是因為人際關係的疏離,這樣的狀況在所謂的精神病院反而是「正常」的,因為當傑克試圖跟其他病患交換心得時,還會有醫護人員禁止他們的交談──這樣無疑是更加深了精神病患與世隔絕的程度,讓他們更難康復。

於是我們對於精神病患習以為常的「污名化」,認為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是無意義的瘋言瘋語,在劇情發展的後半部有著極大的關鍵。觀眾會發現,傑克不斷扮演先知,不斷指點眾人迷津(其實他穿梭時空到未來的結果),大家都對這個「瘋子」說的話半信半疑,結果都證明他是對的。但叫人莞爾的是,如果當初若不是精神醫師堅持認為他是精神失常,對他進行「非法實驗」,傑克也沒辦法扭轉這一切。於是一個被體制所誤解、排斥的人,最後卻成為整個體制救贖的關鍵。

《顫慄時空》其實並沒有解釋任何時空穿梭的緣由,若說是一部科幻電影有點牽強,時空旅行的橋段也不是沒有人玩過,但是劇情在主角究竟是發狂、作夢、神遊太虛的「精神崩潰」狀態中,巧妙地挖苦了現實社會對於精神病人的踐踏:我們以現實製造了他們的病情,卻又無情地將他們掃除到社會的邊緣,對他們不聞不問,最後卻得靠他們來解救。

究竟是誰比較讓人顫慄呢?

2005年4月23日 星期六

《麻辣女王2美麗的要命》

打從我看到《捍衛戰警》,我就愛上了珊卓布拉克。如果不是她搭上了炸彈巴士,說真的,基努李維何必拼死拼活呢?而珊卓本人在經歷了各種戲路後,在兩千年開始專注在喜劇戲路上,既能維持她的明星票房地位,也能滿足所有喜歡她的影迷。

但是《麻辣女王2美麗的要命》可不像上集那樣,利用「選美臥底」來發展出看似尖酸刻薄、挖苦選美活動的笑料,實而進行肯定女性情誼的種種冒險。這部續集雖然有個拯救美國小姐的緊急任務,可是表現的一點也不緊急。事實上,珊卓飾演的FBI探員哈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享受鎂光燈閃耀的快樂,盡量把自己表現的比許純美還要許純美,以便讓觀眾哈哈大笑。當然,她雖然在緊急關頭也能破案,可是我們都知道,那是因為編劇認識珊卓的緣故,現實生活的警探不可能烏龍到這地步,還能拯救肉票。

在第一集當中,電影企圖以二分法來劃分所有的女人:不是像珊卓飾演的男人婆探員,就是波大無腦的選美佳麗。在續集當中,哈特探員自己反而變成更沒腦的佳麗,然後讓蕾吉娜金扮演的黑人探員,以更強悍的男人婆形象現身。可是這樣的安排,一點也不討厭,還有一種傻不啦機的喜劇效果。為什麼呢?答案是,這是一部「姐妹電影」,由女性主演、賣給女性觀眾的。就像《絕地戰警》可以不太有劇情,只讓兩個男主角邊吵架邊飛車、槍戰,打死一堆壞人,完全不必顧及任何邏輯,因為這是賣給男性的動作片;《麻辣女王2美麗的要命》則是用各式各樣的女人搞笑的邏輯至上,忽略各式各樣的合理性,讓女性同胞大樂。真的,跟我看同一場的女性觀眾,她們真的笑聲最大。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港片《新紮師妹》,楊千嬅主演的這系列電影,當初擺明了被《麻辣女王》所影響,弄個傻女警如何歪打正著立大功。但誰能料到,如今好萊塢推出的續集比《新紮師妹》更注重搞笑,遠勝過任何辦案的邏輯。說真的,我不認為第二集的《麻辣女王》該被修理,因為如果我們可以用寬容的態度去欣賞各式各樣男性搭檔的警匪動作片、警匪喜劇,為何女警搞笑就不行呢?對,我還是喜歡珊卓布拉克,如果她下回又搭上了炸彈巴士,我也會跳上去救她。

2005年4月15日 星期五

《機器人歷險記》Robots

兩年前的《冰原歷險記》,賣的是一個「冷」字訣,人物冷、對白冷、還有故事背景更冷──白雪靄靄的冰山、冰原,這些看似單調的元素,卻能火力集中,負負得正,拍出動畫片的爆笑傑作。原班人馬所推出的《機器人歷險記》,卻完全顛倒,竭盡所能地在畫面上製造各式各樣的奇觀,讓你忍不住注意到人物後方的背景有多豐富。

這部動畫花了許多心思,在構築機器人的時空,創造了一個螺絲釘與齒輪環環相扣、彈簧跟扳手不可獲缺的世界。於是像主角洛尼這個小人物追求自我的行動,就會像骨牌一樣,掀起整個機器人社會改變的巨大效應。編導也非常聰明,當今的電腦動畫技術,還無法在模擬人類面目表情上有突破的細膩表現,於是就乾脆將全部的人物「金屬化」「零件拼湊化」,雖然看起來有點不習慣、表情匱乏的缺點,卻又跟故事主題的「機器」呼應(就像《冰原歷險記》發揮到極限的「冷」字訣)。

但是在看若「機器童話」的故事底下,《機器人歷險記》在精神讓都讓人聯想起影史上首部機器人電影《大都會》(手塚治蟲原作改編的《大都會》,也是源自同一部電影):階級明顯、層層劃分的未來世界,被奴役的社會底層揭竿而起,追求人人平等的正義。不過,身為一部美國的動畫片,傳遞歡樂還是最重要的主題,除了一票各有特色又千奇百怪的人物露臉以外,還有挖空心思逗人發笑的點子,這個嚴肅的主題其實被掩飾的很好,包裹在層層歡樂的糖衣下,一個不小心,就被你當成巧克力醬吞下去了。

2005年4月10日 星期日

《見鬼10》The Eye 10

《見鬼》就像《七夜怪談》《鬼來電》一樣,在台灣對於喜歡看恐怖片的影迷來說,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不過《見鬼10》顯然比另外兩個鬼片系列還知道該怎麼避開續集的缺失,卻又能討好影迷:直接了當把故事拍成了「以青少年為主角,賣給青少年的鬼怪(冒險)電影」。對,這跟《十三號星期五》《半夜鬼上床》一樣,對付怪力亂神的永遠都是把父母師長當作耳邊風的青少年,然後他們的愛情總會被鬼怪所打斷干擾,《見鬼10》在這方面還真頗有老外鬼片的真傳。

《見鬼2》的困境是,當觀眾已經看過了李心潔主演的第一集,然後片名又十分乾脆地說會有鬼怪出沒時,觀眾實在沒耐心也沒精神去體驗舒淇的懷孕恐怖實錄,那些編導費心鋪陳的人物內心路程當然有其豐富鬼片內涵必要性,可是也顯得又臭又長。《見鬼10》就機巧多了,很清楚觀眾想看的就是一幕幕別出心裁的人鬼狹路相逢,好!就一次給你看個夠!一次給你十種見鬼方法(其實,扣掉前兩集提過的,只有介紹到八種)!什麼囉哩叭唆的鋪陳都省了,就給你火力全開的鬼影幢幢!

影片倒是在這邊意外延展了青少年的次文化現象:大家結伴出門就是要做些冒險刺激的事情,除了性愛以外,還有什麼能比得上看到陰間的好兄弟更大膽呢?此外當大人三番兩次告誡切莫玩這種試膽遊戲時,主角們也絕對是充耳不聞,反正大人越禁止的事情,我們就是要去做。楊湘與陳柏霖兩人(很抱歉,我真的不知道他們在片中飾演人物的姓名,反正這不是重點,你還是可以看完這部片),在故事的兩個轉折點上,也稍稍揶揄了時下青少年的道義觀念。他們一下是很認真地討論「落跑算不算講義氣」,但是話說完就決定「這件事情還是在計程車上慢慢討論吧」。等到事情又弄到無法收拾,落跑的兩人又決定硬著頭皮,勇闖陰陽界,解決自己的麻煩。

《見鬼10》從主角的行為、劇情,都讓我想到西片《別闖陰陽界》:茱莉亞蘿勃茲、凱文貝肯主演的電影,敘述五位醫學院學生自行進行死亡實驗,然後看看從陰間走一圈的人,會有什麼發現。不過《見鬼10》玩的更肆無忌憚,在某種程度上,編導的精神與邏輯都很貼近劇中的青少年:他們就是只想好好樂一樂,沒別的意圖,連警世的意涵都可以搞笑帶過。雖然在藝術成績上,這樣的做法是遜於《見鬼2》;但是就鬼片賣座的操作邏輯來看,《見鬼 10》娛樂性比較強。

《大公司小老闆》In Good Company

電影有個很絕妙的故事:年過半百的公司主管丹,因為企業併購,慘被降職。更慘的是,新來的空降主管是個二十六歲的毛頭小子,叫做卡特。丹為了養家活口,忍氣吞聲繼續做下去;卡特則是因為新婚生活觸礁,乾脆就以公司為家,不眠不休開工。這兩個看似極端的男人,因為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逐漸發展出奇妙的友誼。

其實這是部很簡單的電影,整部片在描寫白領階級面對時下最流行的併購、裁員等,有很生動的描述。然而這部片還真的在某些平凡無奇之處,慢慢展現它的魅力。第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描寫青年才俊的惶恐,他們頂著高學歷的光環,但是卻在許多待人處世上毫無經驗:他們可以狠心裁員,卻不知道怎麼面對被裁的員工。同時,影片也描繪中年危機的男性,他們是如何在家庭的壓力下,慢慢地把不爽的心情,變成工作上的動力:他們也許不會做出裁員的決定,卻知道怎麼處理被裁員工的心情。

妙的是,這還是一部跟職場有關的影片,只是觀眾看到丹之所以願意面對工作上的動盪,就是為了他要支撐起一個家,也得免對家庭的變化。而卡特卻恰好顛倒,他從一個沒有家庭的人,慢慢重新走出自己的感情路。一個人是否能在工作職場上的成功,取決因素竟然是跟工作沒有關係的私人生活、家庭生活,還有我們該如何在生活中尋找平衡。也許那些迷信加班、以廠為家的老闆,該好好思考這點:究竟何謂成功的員工。

可是我願意歌頌這部片的理由,其實非常私人。我僥倖地在工作職場上流浪了超過十年,規規矩矩坐在辦公室上下班打卡的工作,一隻手就可數完。我從來不相信工作職場上可以有像電影那樣戲劇化的同事情誼出現,因為我曾相信過,結果卻被弄得遍體鱗傷。但是這部片卻讓我突然恍然大悟,多年前的我野心勃勃,卻始終跟我追求的事業無緣,人家只告訴我,我需要人生的歷練,我始終也無法明白,我的才能跟我過怎樣的人生有什麼鬼關聯。《大公司小老闆》用了一個很簡單的劇情,讓我看到了原來就是這麼個道理。

《限制級褓母》The Pacifier

兩年前的《我的野蠻網友》,我認為是一部在台灣被忽略的喜劇:影片巧妙地讓兩種差異甚大的文化「相撞」,然後讓我們看到價值觀的顛覆、融合,產生出一種新的文化,而且讓兩個擔綱的明星都有表現的機會。於是,當這部片的導演亞當夏克曼,推出《限制級褓母》的時候,其實會叫人有些期待的。畢竟,阿諾跟史特龍曾企圖嘗試都告失敗的家庭喜劇戲路,又如何讓光頭猛男馮迪索挑戰成功呢?

但是《限制級褓母》幾乎在劇情的發展上,完全沿用《我的野蠻網友》模式,讓天外飛來的男主角,搞不清頭緒的狀況下,就「被迫」與一屋子難纏的小孩生活。他們也發生了衝突、退讓,卻又從彼此身上找到互補,於是融合出新的家庭價值觀。我知道迪士尼的電影不可能不鼓吹家庭價值觀,況且部隊最喜歡說「阿兵哥除了生孩子不會,其他什麼都會」,只是馮迪索飾演的特戰隊員是怎麼從一個家事門外漢,變成新好男人?就是這樣,他就會了?

最奇妙的是,電影當然不可能浪費馮迪索的動作片身手,可是我還真替成龍感到委屈,因為馮迪索很顯然學會了成家班的精髓,因為那些「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動作全都是成龍以前玩過的!雖然馮迪索證明了,真要比武,他絕對不會輸給成龍,只是這讓我覺得有一點點不太上道。

可是滿坑滿谷的戲院觀眾,笑聲幾乎是接連不斷,連坐在我身旁的友人都笑的特別大聲。在全場樂不可支的聲浪中,我似乎是唯一不知道該如何享受這部片、專潑冷水的討厭鬼。好吧,我喜歡《限制級褓母》,好歹這部片證明了猛男的價值絕非我們想像的膚淺。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