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日 星期四

《玩具總動員3》Toy Story 3

我終於替我房間那些滿坑滿谷、塞滿一堆積灰塵、但卻總想不出理由清理乾淨的物品,有個很好的解釋:《玩具總動員3》教我的。如果我們不該亂丟玩具、虐待玩具,那,為什麼要亂丟其他的東西呢?

事實上,我還留著歷年買的《玩具總動員》的商品。像是「PC專用的劇照螢幕保護程式」、「已經吃掉棒棒糖的巴斯光年把手」、「巴斯光年手機套」(因為第一個有點小壞掉所以買了第二個珍藏用) 、「《玩具總動員2》麥當勞出快樂兒童餐贈送的黑白版牛仔伍迪小小公仔」。好吧,我的房間其實是一個沒有打掃過的收藏室(只是物品不見得井井有條的收著)。

這些表面上所謂「收著」、但很多時候都是積灰塵的東西,倒底是維持這樣的現況比較「幸福」,還是經打掃清理後「丟掉」「拿去資源回收」「轉送給人」,哪個下場會比較好?《玩具總動員3》直接很尖銳地問著這個問題,只是問題的主角,變成了牛仔伍迪、太空人巴斯光年等玩具。

(這是電影本身最諷刺的地方,因為迪士尼就是靠電影生產形形色色的周邊商品賺錢啊,但這些商品往往都淪為積灰塵之用導致被丟掉、資源回收,但現在整部片的主旨反而討論被資源回收的玩具們該何去何從)

某種程度而言,皮克斯拍攝這一集是在「自掘死路」,因為「玩具主人安迪上大學後,就不再需要玩具,所以玩具們終究會被丟掉」的論點,只是出自於《玩具總動員2》反派人物的一句威脅恐嚇的語氣,但到了第三集,卻把這句話放大變成了整個故事的主題。

這樣做,有點違反拍攝「續集電影」的宗旨與邏輯,因為續集電影的目的應該是延續觀眾對於電影主角的熱愛與忠誠度。但《玩具總動員3》的故事動機卻是電影主角,不再被人需要了。

我一直不太明白電影劇情必須要這樣發展的理由(畢竟停留在第二集的結尾,讓主角們「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才是迪士尼童話的一貫中心思想),不過這是皮克斯的電影,皮克斯一直想要「踩地雷」,不斷地跨越、突破,到了本片簡直是故意觸犯動畫片不該發生的事情。

(這樣的顛覆動機與邏輯,並不是夢工廠拿手的「搞笑顛覆」,而是真正把動畫片推到其他的領域、應該是由演員們主演劇情片的領域)

一直到電影後半部,最關鍵的「焚化爐」那場戲(整個資源回收場似乎在對照《瓦力》片中那個浩大的、被垃圾所掩蓋的地球),我才明白皮克斯為何要這樣拍、故事要這樣發展。在好萊塢的電影史上,從來沒有一部片,真正把主角們逼到絕路,觀眾永遠都知道,主角們、英雄們就是有辦法在最後一秒化險為夷。但在這裡卻不是,主角們真的走到絕路,他們一路絞盡腦汁過關闖將,可是到了這裡,真的是絕路了。

這場戲超越了動畫片的極限,皮克斯也把動畫片推到另外一個境界,因為整場戲沒有對白,完全靠動畫人物的肢體與語言交代一切的情緒。這在演員主演的電影當中,並不難,但動畫片要拍到這個境界,那真的是一種功力。

這場戲的情緒張力超越了動畫片原有的限制、也跨越了疆界,演到這裡,觀眾還不掉下眼淚的,幾乎是不可能了。

當觀眾對於主角的感情的認同超越了一切、打動了人心,那就超越了技法的限制,以往只有宮崎駿的片可以做到這一點,但現在皮克斯也辦到了。 

是的,我也被打動了,所以我又回到我宛若儲藏室的房間,一邊苦惱著,我該丟掉哪一件多餘的東西,但內心卻一直想到「焚化爐」那場戲。

所以我只好什麼都不整理了(我又多了一個懶散藉口,皮克斯,這都是你的錯)。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