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日 星期一

《金剛》King Kong

我始終很好奇,黑猩猩保育專家珍古德女士是如何看待《決戰猩球》《金剛》,這種拿「靈長類」當主角,把人類當配角的電影。這部片該找她寫影評才對。既然她德高望重,當然不會有空管這投史上最大靈長類動物,小弟只好厚臉皮出馬。

對我來說,《金剛》這部片的確是超乎想像的娛樂、有趣。電影後半部的「跟恐龍賽跑」「金剛大戰霸王龍」「金剛大鬧紐約」,一波波的高潮,簡直比坐雲霄飛車還刺激,也完全把史匹柏的《侏儸紀公園》踩下去。為什麼?因為彼得傑克森就是一個拍B級電影起家的人。透過《金剛》,他不僅重新講述一個自己最心愛的故事,也讓世人看到他沒有忘記B級電影對自己的影響,一點也不忌諱。

因此電影的前半段,那些有關主角們的設定,合理化解釋「為何一票人要跑去不知名的小島,把一頭巨無霸扛回紐約」,實在是非常有趣的。與其說在鋪陳後半部的動作戲,這前半部其實是在講彼得傑克森自己的故事。是的,飾演片中導演的傑克布萊克,套用他自己的說法,「每部片都不經意會露出小屁屁」,但是此片卻衣著整齊,就算荒島落難也不會衣不蔽體。為什麼呢?因為這號人物就是彼得傑克森的分身!

眾所皆知,當彼得傑克森在籌備《魔戒三部曲》的時候,原版答應投資一億美金,讓他用上下兩集拍完的米拉麥斯,發現彼得傑克森求好心切,前期作業預算就超支,告知他除非另找金主,否則寧可抽腿不幹。於是彼得傑克森趕在期限的最後七天,帶著僅有的人物造型、電腦模擬的戰爭場面片段,在好萊塢到處找錢,果真被他找到新線影業投資三億美金拍成三部曲。彼得傑克森接著做了什麼?當然回紐西蘭開工啦。

讓我們想想,《金剛》片中的導演卡爾,故事一開始時在做什麼?他正在放映一部,自認會成為影史鉅作的片段給投資老闆欣賞;當投資老闆報以噓聲,卡爾馬上帶著器材走人,投奔他的無名島繼續開工去也(這座神秘島坐落於朝著新加坡,又掉頭往仰光的航程......不是紐西蘭,不然是哪裡?)。此外卡爾還在一小時內找到接替女主角的人選,跟著他一起出航冒險。彼得傑克森最找啟用史都華湯森(莎莉賽隆的男友),飾演亞拉岡;但是拍了幾天戲,導演不滿意,就決定換人。彼得傑克森一通電話打給維果摩天森,「你來吧,你是我的亞拉岡」,然後沒看過書的維果就這樣乖乖跳上飛機,還在長途飛行的空檔把劇本讀完了,一下飛機就上戲。

而所有觀眾也不會忘記,卡爾在冒險途中損失了兩位工作夥伴(收音師、攝影師),他都會講出慷慨激昂、要完成作品彰顯同僚遺志的豪情壯志。妙的是,彼得傑克森拍《魔戒》《金鋼》都沒讓工作人員掛點,不過倒是在《金鋼》上映前最後關頭換掉了配樂家霍華蕭爾。霍華蕭爾就是那個當金鋼在百老匯抓狂的時候,在樂隊席上的指揮家。是的,彼得傑克森雖然把他換掉,但也的確為了他的工作夥伴完成這部片。

是的,《金鋼》全片充斥著這類,可以讓人把卡爾與彼得傑克森劃上等號的各種聯想,以致於讓我感到樂趣無窮。卡爾從一個矢志要拍電影的熱血青年,最後變成一個失去理想、唯利是圖的人(居然隨便找個化濃妝的女人混過去,結果連金剛都唬不過),當然也讓我懷疑,這是不是彼得傑克森對自己的警惕呢?當他的電影叫好叫座,奧斯卡的榮耀加身,我想他多少也擔心自己是否會迷失在這些掌聲,然後忘記了自己的初衷。猶如劇中人引述《黑暗之心》,迷失的水手雖感覺不妥,卻依舊前進,想要試探自己內心的黑暗。他想要藉著重拍童年最喜歡的題材,來實驗看看自己有沒有改變。

幸虧當電影演到尾聲,觀眾席上紛紛傳出掏衛生紙的聲音,充分證明了他沒有。

我想這下子,就算是珍古德,也沒辦法否定《金鋼》的魅力了。

《如果愛》Perhaps Love

我不太認為《如果愛》是所謂的音樂歌舞片,其實某種程度上,《如果愛》是一個創作人抒發自己的心聲:這是一部陳可辛導演的電影。

這齣戲有一個為了前途、不擇手段的女主角,而且在過程中屢次傷害癡戀她的男主角(《甜蜜蜜》也是)。最大的不同在於,張曼玉當年有說「黎小軍同志,你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我,我來香港的目的不是為了你」,而這次輪到金城武說「你不去美國,我不回香港,我們在一起」──偏偏周迅聽不下去,還是狠狠傷了他。因此當十年過去,黎明與張曼玉可以在紐約愛的重逢,同樣也過十年的金城武跟周迅,只好冷眼相對,好戲才要上場。《甜蜜蜜》用了很多鄧麗君的歌,巧妙地對照出男女主角的感情進展。《如果愛》也用了許多原創歌曲,但是更大量引用齊秦的一條老歌〈外面的世界〉,解釋周迅的背叛行為;甚至引此為靈感,又寫一條新歌〈外面〉讓周迅演唱。

問題是,《如果愛》只不過把《甜蜜蜜》做過的事情,又來一次,那還有什麼好玩?要怎麼說服觀眾呢?
《如果愛》特別的地方,就像《金剛》安排了一個熱血沸騰的導演來當作彼得捷克森的分身,所以張學友扮演的導演聶文,某種程度也是陳可辛的影子。你看到導演被質問拍攝商業片的動機的動機(請注意張學友在劇中如何回答這問題),為了「歐美版權可以多賣幾百萬美金」,一定要找到一個叫做張戟的大明星來演出(事實上,戲裡跟在曾志偉身邊的那個女的、沒啥幾句詞的臨時演員,就叫做張戟)。那麼,你會認為是什麼緣故,陳可辛一開始找劉德華,後來改用池珍熙來扮演劇中的天使呢?是不是同樣的理由?周迅在戲裡不斷被問到去好萊塢發展的事情,而我們都曉得,陳可辛的確也在好萊塢拍過片,又回香港繼續發展。玩弄虛實之間的趣味,陳可辛以前《金枝玉葉》就曾以香港樂壇為背景,這次則換成了影壇,一樣叫人感覺有趣。

陳可辛的確還是在講愛情,有別於《甜蜜蜜》是一個直接了當、反映香港殖民時代結束的愛情故事,《如果愛》用戲中戲的安排,把許多原本清楚的意念,變成一種需要觀眾思考與想像的與隱喻,要更注意每個角色的前後變化做對照,才可以看到他創作的意念。《甜蜜蜜》是清楚直接的,《如果愛》卻多了更多複雜的人性牽扯其中。一個是歌頌愛情的簡單與光明,一個卻要透過種種的醜陋嘴臉,用愛指點出路。

《女模煞》Domino

我猜導演東尼史考特早就知道這會是一部毀譽參半的電影,但是他還是用他的方法拍完了;就像現實世界的多明妮哈維,與其去當一個討好世界的人,還不如當一個被誤解的人。所以她放棄了英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在洛杉磯當一個亡命街頭的賞金獵人。

但是在真人真事的主人翁、還有電影工作者之間,《女模煞》其實有著另外一個人的靈魂,就是編劇李察凱利。他也是《怵目驚魂28天》的編導,他決定了《女模煞》這部片的長相:一種用《怵目驚魂28天》的故事手法(什麼事情都可以重來、開始跟結束是糾結著的一體兩面),說著《絕命大煞星》般的故事(因為李察本人非常喜歡東尼史考特的這部作品,有趣的是,這部片的編劇是昆汀塔倫提諾)。好了,假使電影是一個作者的靈魂,那麼《女模煞》的背後,有著一個又一個彼此影響的的靈魂醒:某甲想用這部片跟某乙致敬,沿路卻不斷跑出原來某乙是在跟某丙致敬。怪異的是,《女模煞》不該是講主人翁多明妮哈維的故事嗎,為什麼變成了各種類型電影的諧仿/顛覆?這不該是「傳記電影」最該避免的缺點?

妙的是,劇情也不斷地玩著「一山還有一山高」的「貓捉老鼠」遊戲,一個小弟背後總有一個惹不起的大哥在撐腰;某個小弟出槌了,就等於某個大哥要介入,諸如此類牽動各種黑白兩道的勢力消長。至於多明妮怎麼急欲想擺脫英倫上流世家的背景,為什麼從一個不愁衣食的掌上明珠,變成叛逆的狠角色?她的心路歷程其實應該是電影的重點。偏偏在電影當中我們遍尋不著。

在這樣脫離現實的真人真事電影當中,也許有一件事情是真的:多明妮哈維的一生不斷被誤解,她始終想找人投靠卻失敗。甚至,多明妮根本就無法面對這樣的現實。她的一生在毒品中消失,而對她最仁慈的方法,也許就是讓許多的虛構掩飾事實,而非把真相給扒出來。

也許這就是一個一生飽受誤解的人,最溫柔對待的方法。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