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3月31日 星期三

《警網雙雄》

我必須承認,「警網雙雄」這齣電視影集當年播出時,我並沒有太多的印象。依稀記得兩個男主角穿的很風騷,每次都能成功地剷奸除惡。以現在眼光來看,這齣影集替日後的警匪片立下了勞不可破的公式:兄友弟恭的搭檔,永遠都有個碎碎唸的長官,然後開著騷包名車警匪追逐,對抗身邊永遠有個大律師的壞蛋。這個公式可套用影集「邁阿密風雲」,四部《致命武器》,兩部《絕地戰警》,兩部《尖峰時刻》,你想到的通通都能用。
相較於起改頭換面的《霹靂嬌娃》,重拍的《警網雙雄》顯然十分地念舊。導演陶德菲利浦利用「複製」的趣味,挑戰「重拍」的概念。不僅故意把電影時空提前的比影集更早,讓這部重拍的電影變成了影集的前傳,然後好像真空吸塵器一樣,將所有七零年代的事物通通吸進去。不只如此,他還調皮地用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詮釋這些所有俗擱有力的元素,以便製造各種絃外之音的趣味。
於是班史提勒扮演的戴賽是充滿正義理念,個性剛正不二,做事也不知道變通的警官,歐文威爾森的個性恰恰相反,好吃懶做,上班陽奉陰違,得過且過的郝綏。這種誇張的人物性格應該警匪片的兩種極端,怎麼樣也不該湊在一起,但是警局長官偏偏要命令他們一起搭檔,自然不斷發生各種趣事。然後影集原本歌頌的袍澤之情,也成了影射同性之愛的最佳對象。加上七零年代的騷包穿著,簡直就是扮裝文化的始祖,況且每當兩個主角喬裝臥底的時候,其實更容易讓人一眼認出來的愚蠢。這部喜劇片一方面不斷地複製影集的經典,同時也不斷找出各種方法揶揄這些經典。我們必須承認,導演如果不是超愛影集的人,是不可能從這些蛛絲馬跡發展出這些天馬行空的笑料。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警網雙雄》在許多無厘頭的狀況下,其實還有個很聰明的壞人,他發明一種基因改良的海洛因,讓警犬聞不出味道。雖然觀眾已經笑到東倒西歪,不太管究竟他會怎麼交易毒品,影片還是很正經地交代這幕,跟許多喜劇片只在乎笑點而不在乎劇情的做法有天壤之別。
說真的,天底下也只有好萊塢這邊有錢有閒,可以讓《警網雙雄》以最先進的電影手法,發展出這般重拍的瘋狂趣味。這部片讓我哈哈大笑,完全忘記了那些煩人的事情。就這點而言,實在是功德無量。



2004年3月28日 星期日

《實尾島風雲》

韓國電影工業不斷想挑戰各種極限,證明他們什麼題材都能拍,《實尾島風雲》擺明了要洗刷「韓片只會搞笑」的刻板印象。從題材的選擇與拍攝,都說明了該片的無可忽視野心。

故事一開始將北韓的暗殺部隊潛入南韓的暗殺任務,與幫派人物康仁燦血洗婚宴的攻擊,以交叉剪輯的方式,導演康祐基一下子就讓觀眾看到軍事行動與幫派暴力的差異:被捕的北韓突襲隊員受到媒體採訪,成為南韓激起民眾同仇敵愾的宣傳工具;逞兇的幫派份子,則是速審速決處以死刑。只不過死刑只是幌子,康仁燦與其他「社會敗類」共三十一人,被送往實尾島展開當局徵召的特訓,給予將功贖罪的機會,將他們改造成殺人機器,前去北韓刺殺金日成。

愛看電影的人,不難發現以揭開南韓政府祕密檔案為號召的《實尾島風雲》,其實想挑戰影史上所有「戰俘」類型電影的企圖:從《第三集中營》《桂河大橋》,乃至於日本導演深作欣二的《大逃殺》。而隱名埋姓接受特訓的敢死隊,卻在最後一刻遭到政府的背信,竟成了南北韓和談的絆腳石,必須悉數殲滅,逼得他們走上反抗的絕路。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題材,簡直是韓國電影工作者的恩賜,因為它完全具備了上述經典的元素,甚至比起這些經典毫不遜色,因為整個故事是對泯滅人性的軍事訓練,「國家機器」,乃至於「南北韓統一」最大的諷刺與控訴。然而導演康祐基卻輕易地讓劇本淪為各種軍事場面的展示場,有許多能夠在個人Vs國家,軍隊Vs囚犯等人性掙扎的過程,特別是特訓指揮官必須面臨選擇殲滅全員、或者聽令上級的兩難,全部都簡略地帶過。當囚犯們決心要叛變時,親手擊斃訓練員的掙扎也十分的簡單,只有在最後的攤牌場面,才描寫到眾囚犯之間的友誼。

儘管網羅了許多韓國一流的演員,《實尾島風雲》仍舊是困住演技的一座無人島,受苦受難的臨時演員倒是不少。薛景球明顯地遇到瓶頸,從《逃回監獄》以來,他每次只要遇到情緒激動的時候,總是會滿頭大汗的表情,用力連唸台詞的方式也無差異。一個真正優秀的演員,該怎麼不讓自己被主客觀條件牽連?答案是扮演特訓指揮官的安聖基,他簡直是二十年前台灣軍教片最愛的柯俊雄,在一身軍服、頭戴鴨扁帽的服裝下,十足的領袖特質,眼神總是準確地傳遞出這個角色的感情,舉手投足都是戲。如果舉辦個「銀幕最佳將領」選拔大賽,我保證安聖基會跟《怒海爭鋒》的羅素克洛打平手。

儘管大場面不斷,《實尾島風雲》缺乏了角色深度的刻畫,只能說是製作精良的「軍教片」,韓國電影工業一次精良的技術大閱兵。雖然這樣也有意外的收穫,因為當台灣的軍教片,只能欲振乏力地淪為對國家、軍隊的正面歌功頌德,徹底脫離現實,我們卻看到韓國電影卻能將這個類型做了一次紮實的翻新。


圖說:《實尾島風雲》安聖基,是該片表現最搶眼的演員。

http://www.silmido2003.co.kr/








2004年3月24日 星期三

《機動殺人》

在《機動殺人》片中,女主角安潔莉娜裘莉,是這樣解釋兇手的殺人動機:「他想擁有被害人的生活,所以殺了對方,取而代之」。其實,這句話也可用來解釋《機動殺人》影片本身。
對喜歡看犯罪驚悚片的觀眾來說,故事有許多讓你聯想的似曾相似之處。那個充滿局部特寫的片頭,是《火線追緝令》的靈感。安潔莉娜裘莉的FBI罪犯速寫員艾蓮娜,也會讓人勾起她主演的《人骨拼圖》。而兇手與母親吉娜羅蘭的關係,也頗有《驚魂記》的餘韻。加上在各個犯罪現場的偵辦過程,愛看「CSI犯罪現場」影集的人絕對不陌生。
除了這些有意無意的安排之外,影片最成功的是塑造出艾蓮娜這個角色,導演用了許多細部的特寫,來描寫一個所謂的「神探」,觀察力之敏銳,才是如何找出許多小地方的關鍵。不像以往柯南道爾寫《福爾摩斯》探案的時候,只需要主角看對方一眼,就直接說出此人的生辰八字。透過攝影跟剪接的技巧,觀眾可以感同身受艾蓮娜所注意到一切,也讓這個角色的厲害之處,多了許多合理的設定,而非單純地「就是神」,更增添了血肉的深度。
因為故事發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婁市(該處是法語區),所以導演找來許多法國演員傑奇卡由、奧利佛馬丁維茲等人共襄盛舉。惋惜的是,他們說英語台詞的機會還是比說法語還多,以至於在蒙特婁取景的苦心也不明顯。也因為導演塑造艾蓮娜有功,讓安潔莉娜裘莉幾乎把其他男演員的光芒都蓋過去,算是十分可惜。
差一點點,《機動殺人》就可以成為它想模仿,或者超越的經典。因為編劇幾乎忘記了,當那些經典都已經對觀眾是耳熟能詳,懸疑驚悚的劇情只剩下沒有太多的娛樂性,只能看演員們認真飆戲。對於銀幕上那些優秀的演員來說,實在是有點委屈。


《失控的陪審團》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美國暢銷作家約翰葛里遜的傑作,掐指一算,《失控的陪審團》距離上部《造雨人》竟然相隔了六年之久。這恰好給了我們充分的時間,來回顧約翰葛里遜為何如此深得好萊塢青睞。
約翰葛里遜被搬上銀幕的小說,部部都以美國司法制度為背景,架構出正邪對抗的驚悚題材。因為法律是公平的,所以小蝦米可以合法地在法庭上對付大鯨魚;但也因為法律只論勝負與否,大鯨魚可以使出種種手段得到所要的判決,打擊小蝦米。於是他描寫種種為求勝訴,不擇手段打官司的黑暗人性,素來吸引許多演技派明星、以及實力派自居的導演前仆後繼,想要改編他的小說。但是,要把厚厚的原著消化清楚,讓不熟悉美國司法制度的觀眾立刻融入劇情,也讓這位作者的小說成了好萊塢很難順利跨越的門檻。
於是《失控的陪審團》來個大逆轉,將訴訟對象從煙草公司改為槍枝工廠。這樣的改編是為了不願重蹈《驚爆內幕》的覆轍,免得被煙草公司藉機告上法院;可是劇中人三不五時就來句「拒吸二手菸」的台詞,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把創作者的不甘心發揮到極致。如此一來控告槍枝工廠瀆職的劇情,卻讓影片變得更有趣,彷彿是《科倫拜校園事件》的續集。然後,把原著結尾牽涉到股票金融的部份悉數刪除,電影的結局變成控訴那些無所不用其極操控法律的人,而非作者想唾棄的毫無社會意識的財閥,讓主角們「玩弄」陪審團的出發點顯得更為崇高,替無辜的人出氣,也更能贏得觀眾共鳴。
儘管影片批判美國槍枝氾濫的問題不遺餘力,但是在戲外,約翰葛里遜本人卻是個反對「電影暴力」的人,對於好萊塢的動作暴力電影十分感冒,甚至想要號召群眾控告電影公司。老實說,身為一個隨便一本原著的改編版權都在好萊塢可以喊價到五百萬美金的暢銷作家,我始終認為他不需要這樣大費周章。應該靠著生花妙筆,告訴影壇大亨,高潮迭起的故事不是靠槍砲彈藥,而是腦筋。


《搖滾教室》

讓搖滾樂手,跟一群小孩子共處一室?!有沒有搞錯啊,在此麥可傑克森二度鬧出男童性騷擾疑雲時,這點子聽起來真恐怖。但是製片史考特魯汀曾在《修女也瘋狂》一片,讓琥碧戈柏跟修女唱詩班攪混過,大獲成功,所以《搖滾教室》實在沒有擔心的理由。
故事敘述傑克布萊克扮演一事無成的吉他手杜威,成天玩搖滾卻闖不出名堂之際,偶然間進入貴族小學假扮代課老師,想趁機騙薪水。但是,這些貴族小學生卻頗有音樂細胞,讓他突發奇想,帶領他們組成樂團參加比賽。
這種跟小孩廝混,卻意外創下事業高峰的「中年轉業男」劇情,跟去年《奶爸安親班》沒什麼差別。不過《搖滾教室》妙就妙在,這部片真的是「搖滾教室」,男主角傑克布萊克在銀幕上煞有其事教導觀眾該怎麼組團,每個團員又該如何各司其職,練團要做什麼事情,要在舞台上有完美的演出,還需要哪些術業有專攻的人手幫忙。甚至他還在黑板上畫了堆搖滾樂史的圖表,發給小孩聽的CD也果然是師出有名的搖滾經典。如果你熟悉西洋流行樂的話,辨識片中不斷引經據典的搖滾符號,特別是演唱會上劇中人的打扮,都是一大樂事。
沒錯,不是抱個吉他在台上鬼吼鬼叫,就叫做搖滾樂。這部片還藉由男主角很慎重地告誡觀眾,「玩搖滾不是為了喝酒嗑藥,而是為了要跟體制對抗」「參賽不是為了要得名,是要好好表演一場」「想玩搖滾出人頭地要走很長的道路」。這些金玉良言,在台灣唱片工業低迷之際聽起來格外有感觸。本人在此建議唱片公司,應該把本片列入員工在職訓練教材,免得發生芭樂情歌專輯打開,裡頭竟然是針貶時事鏗鏘有力的文案。學學戲裡那些小孩的,抗議是要寫在歌詞裡頭,不是在宣傳稿上嚷嚷。


《見鬼2》

我不能說《見鬼2》是多嚇人的鬼片,但是它的確是一部讓你看了會「不舒服」的鬼片。跟《咒怨》《鬼來電》等劇情大綱都混亂毫無頭緒,連鬼怪的由來也無法解釋清楚的東洋鬼片,《見鬼2》顯然高明多了。
舒淇在這部片飾演未婚懷孕的年輕少婦,她因為感情遭受打擊的自殺紀錄,加上懷孕的關係,一直處在神經緊張的狀態,於是她的疑神疑鬼往往被醫學解釋為「產前憂鬱症」。有別於上回李心潔只是看到四處出沒的鬼怪便花容失色,舒淇在這部續集裡頭吃的苦頭可就多了,那可不只是在鏡頭前扮出驚嚇的表情,而是「肉體折磨大考驗」。一樣是扮演疑神疑鬼的孕婦,假使《咒怨2》的酒井法子看到舒淇所受到的「待遇」,絕對替自己慶幸。所以女星要演鬼片的續集,最好打聽清楚導演的習性。
《見鬼2》在驚嚇觀眾最成功的地方,是巨細靡遺拍出許多「瀕臨死亡」的狀態,包括各種讓人慘不忍賭的自殺手段。全片讓舒淇用了三種方法、嘗試了四次自殺,此外還兩度目睹到自殺的冤魂重演死亡過程。配合影片討論的「輪迴」,可知導演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反對放棄生命。因為這些死亡畫面,遠遠超越了見鬼本身的驚恐程度。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不太清楚李心潔跟舒淇幹嘛要怕,也不過就是看到個沒啥惡意的鬼?
影片的節奏跟上集一樣,故事的主人翁也是只顧著被嚇,差點忘記要找出真相(當然也有些疑點沒有解釋),直到水落石出後又撞上更匪夷所思的遭遇。有趣的是,這部片以假亂真,在新加坡拍攝發生在香港的部份劇情。我們都以為新加坡的民風保守,「禁止」怪力亂神,沒想到風水輪流轉,還真是「活見鬼了」。


2004年3月18日 星期四

《緣起不滅》

假使你認為《我的野蠻女友》成功只不過「一時的巧合」,那麼,你該看看導演郭在容的《緣起不滅》,就知道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

故事從正在大學就讀的梓希開始,她無意間發現了母親記載著初戀故事的情書與日記,交代了母親如何認識了未婚夫,以及又如何與未婚夫捉刀寫情書的俊河交往。就在同時,梓希的好友卻拜託她捉刀寫電子情書給全校的風雲人物尚民。於是不知不覺當中,梓希彷彿在重覆著當初母親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母親面對的是左右為難的課題,她自己則是成了尷尬三人行的電燈泡。

《緣起不滅》的劇情並不特別,細心的人會發現其實玩日片《情書》與西片《麥迪遜之橋》的點子。然而影片卻在韓國電影最拿手的「模仿、創作」之中,逐漸流露出導演郭在容的創作野心。在交叉剪輯的古今對照中,當觀眾以為重心是梓希如何在友情與愛情的抉擇時,其實導演想說的是上一輩的愛情觀,甚至夾雜了更多對政治的批判。母親尚未高中畢業,之所以有了未婚夫,原來是「政治婚姻」的考量,她跟俊河的感情完全不符合雙方家長的政治利益。到了攤牌的那一刻,俊河選擇了從軍,母親卻在街頭示威中,第一次跟未婚夫真正的交心,劇情從單純的文藝片格局,立刻提升到大時代的動盪。於是觀眾發現,原來以前的女生對於愛情的自主性,竟然強過現代看似獨立的女人。

郭在容在這部片最大的成就,是重新發掘了三位主要演員的青春魅力(事實上,這部片幾乎沒有壞人,連第三者都好可愛)。也許你看過他們以往的演出,但是都沒有在《緣起不滅》那般搶眼與有人緣,就像《我的野蠻女友》把全智賢、車太鉉塑造的有型有款。曾在《分屍》詮釋殺人狂、卻怎麼演來都像個小笨蛋的曹承祐,這次他的誠懇、正直,足以擄獲少女的心。同時詮釋母女兩代感情的孫藝珍,在溫柔的個性中慢慢走出她堅強的勇敢,擺脫了《向左愛向右愛》沒個性的病西施。而一場在校園為愛淋雨戲,就足以讓趙仁成榮登白馬王子寶座。

《緣起不滅》再度示範了郭在容的導演功力,如果你知道這部片的結局、最後想說的話,你絕對無法坐下來好好看完,可是郭在容卻能把全片拍的青春有趣,讓觀眾沒注意他其實在一步步鋪陳。這齣戲有很多文藝片的公式,卻能把狗血灑的很自然、不做作,光是這點就值得《向左走,向右走》的杜琪峰、韋家輝好好反省。


http://www.classicromance.co.kr 韓國官方網站進去,可以聽到我很喜歡的那首主題曲。


2004年3月17日 星期三

《盛夏獅王》

如果你小時候也曾有到鄉下、跟不熟識的親戚住在一起渡過暑假的經驗,那麼,《盛夏獅王》這部片可說是對這種經驗的最高敬意。

海利喬奧斯蒙飾演來自大都市的華特,在這個夏天被老媽「賴」給兩個從未謀面的舅公,一起在鄉下大農場打發時間,因為老媽要去追尋她的第二春,無法帶著華特這個拖油瓶。他當然滿心不願意,老媽臨走時還交代他要「好好跟老人家相處」,因為據說這兩個古怪行徑的舅公藏有一大筆財寶,假使華特能討人歡心的話,說不定能分點好處。這簡直跟「援交」沒有兩樣的任務,卻成了華特人生的轉戾點。因為這兩個舅公活脫似《湯姆歷險記》的主角,只不過是上了年紀,依舊精力十足,興致勃勃拿著獵槍從事各種戶外活動,替總是乖乖聽話的華特開啟了他的想像力,甚至一同從一頭老獅子身上學會寶貴的一課。

電影有許多的魅力,來自勞勃杜瓦與米高肯恩兩位上了年紀的資深演員。導演分別以他們在銀幕上最膾炙人口的角色,繼續沿用到這部片來,勞勃杜瓦依舊是《霹靂上校》那個叫人又愛又敬又畏的勇者,而米高肯恩的書生性格當然脫胎自《大戰巴墟卡》(最好笑的是,兩個舅公吹噓年輕時的豐功偉業,也很像《大戰巴墟卡》)。這樣的安排,對於熟悉這兩位演員的觀眾來說,實在是拍案叫絕的安排!他們幾乎不必做什麼事情,就輕易地變成劇中人,一對個性南轅北轍、彼此互補的「怪老頭」。

至於那些曾擔心海利喬奧斯蒙在《靈異第六感》《A.I.人工智慧》表演太過用力,有老成之嫌的觀眾,《盛夏獅王》終於讓我們看到屬於海利個人的青春本色。不論是他電影一開始那個鬱鬱寡歡,被舅公嚇到有點不知所措的慘綠少年,到後來卻能跟獅子玩在一起、開心打滾的大孩子,我們終於看到他最自然、最真誠,毫無修飾的演出。我不知道這算是他個人演技的進步還是退步,但是我真高興看到他可以做自己!

戲裡戲外,《盛夏獅王》都是一次對資深人生的致敬,誰能料到,兩個老人跟一個小孩的電影,竟然會這麼好看?!因為它完全喚醒我們內心深處,那些對於童年共同的記憶與溫暖。


http://www.secondhandlions.com/


2004年3月10日 星期三

《沙漠騎兵》

在今年所謂的超級強片尚未發動攻勢之前,如果能看到幾部讓人能夠大開眼界的電影,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沙漠騎兵》就是這般開啟了我們的眼界。
這部片的故事有點匪夷所思,十九世紀末期,有位來自美國的牛仔法蘭克霍普金,帶著他的愛馬「希達哥」,參加一場名為「火海爭鋒」的騎術比賽,參賽者必須在六天內從阿拉伯海岸出發,穿過惡劣環境的考驗,到達伊拉克波斯灣的終點。好吧,聽起來又是一部拿《法櫃奇兵》來翻轉的《神鬼傳奇》,結果不是。
影片一開始就描述法蘭克霍普金的無奈與悲哀,他面對無法改變的現狀除了傷心,就只能借酒澆愁,於是眾人把他送去參加這場中東的馬術比賽。法蘭克到了當地,赫然發現西方勢力早就在覬覦阿拉伯名駒的純種血統,想操控勝負結果以便分杯羹。整場比賽充滿了英國人花錢買好的暗樁,製造當地部落的分化衝突,企圖漁翁得利,結果通通人算不如天算。諷刺的是,經過這麼多年,中東依舊是西方勢力的角力場,就如同英美攻打伊拉克一樣說不出道理的荒謬,而部落之間的紛爭也沒有結束,只是隨著武器的進步變得更慘烈。
於是《沙漠騎兵》是一部「變種」的西部片,跟《末代武士》一樣,好萊塢的西部片已經無法繼續在欺侮印地安原住民的情節上著墨,這些流浪到天涯的英雄都有共同點,他們都曾目睹或者參予殲滅原住民的戰役卻束手無策,最後失落的美國英雄在異鄉找到人生意義。。所以編導紛紛出走到異鄉,與各種在地的文化撞擊出新意(甚至給式微的在地文化一次對世界發聲的機會,譬如《末代武士》弘揚了武士道),才能將西部片騎馬打仗的電影技巧延續下去。
《沙漠騎兵》的本質更像是替印地安原住民翻案,主角法蘭克原來具有蘇族血統,他的名駒「希達哥」其實是匹美國的野馬。一人一馬在家鄉失去了地位,卻在異鄉重拾了尊嚴,他們的勝利似乎是替被白種人欺負的家鄉父老發出不平之鳴。夢工廠那部《小馬王》想說卻講不清楚的主旨,意外地被《沙漠騎兵》平反。
可惜的是,導演喬強斯頓在處理這場嚴酷的騎術比賽時,非常熱鬧的英雄救美枝節削減了意在言外的那股蒼涼。但是當我看到奧瑪雪瑞夫依舊活蹦亂跳,在攝影機前還毫不避諱兩顆有缺縫的門牙,那種人生歷練的智慧與魅力點亮了整個銀幕,這點缺憾已經被拋諸腦後了。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