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7日 星期二

《魔幻廚房》

正當我以為港台都沒有好人才能拍文藝片的時候,《魔幻廚房》的出現,告訴我們其實導演李志毅比杜琪峰更適合拍《向左走,向右走》。如果影片能代表主角人物的性格,《魔幻廚房》從頭到尾都忠於女主角的個性。

自從影集「慾望城市」走紅以來,許多跟風之作便接踵而生,但是這些只注重各式各樣「性姿勢」的翻版貨,都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劇中人對於性愛的態度,其實只是劇中人個性的某一部份延伸,還必須貫徹到人物的穿著、職業,談吐等各方面。《魔幻廚房》在這方面做的非常紮實,觀眾看到的三個截然不同的女性,無論是鄭秀文、張燊悅、Maggie Q都各有風采,一場吃大閘蟹的戲就將三人個性壁壘分明,誰保守,誰優雅,誰好色,一目瞭然。

整部片不光只是「慾望城市在香港」,而是藉由鄭秀文飾演的慕蓉優,不斷地重審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找出自己的方向。她在某個程度上,是個迷糊的人,糊裡糊塗過了半輩子,竟然也被她登上事業巔峰。但是當日本料理比賽請她上節目時,才開始細數為何會成就今天的自己。所以童年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她日後成為廚師的種種因素。她跟劉德華飾演的傳佑有段初戀,卻始終沒有發生「愛的初體驗」,也對她的愛情生活投下許多陰霾。在事業跟愛情的拉扯下,慕蓉優找出母親影響她愛恨廚房的緣由,也開口跟傳佑做個了結。

然而這部喜劇片不是沒有缺點,不過也像慕蓉優的麻煩一樣,都能找到自圓其說的理由。言承旭當然是首當其衝,因為導演不是用毛線帽跟頭巾把他包起來,就是讓他在主角身邊看人演戲,感覺十分奇怪。但是當你察覺,原來他飾演的是廚房助手,助手本來就是協助、聽從大廚指揮的,只是必須隨著劇情進展,才曉得他的功用在哪,所以這樣的安排也沒有錯。鄭秀文在片中的打扮也很入時,穿著時裝的鏡頭比下廚的多,她的解釋是自己本來念的就是時裝設計,煮菜只是半路出家的結果,因此這樣才叫順理成章。

《魔幻廚房》算是港片裡頭,少數對女性成長有正片描寫的作品,這裡頭自然有俊男美女的搭檔,但賣的不是觀眾期待的金童玉女組合。所以衝著言承旭買票的影迷,也許不見得會對偶像的表現滿意,但從招徠觀眾的商業考慮來看,這招倒是正確的。


2004年2月12日 星期四

珍娜傑克森與賈斯汀超級盃中場表演意外緊急報導

什麼,賈斯汀伸手摸向女人的胸部,結果造成珍娜傑克森露點的意外?奇怪,被賈斯汀摸到胸部而露點的人不是布蘭妮啊?!真叫人納悶,該露的不露,不該露的卻露。然而此事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且看眾人如何談論。
布蘭妮說,看吧,分手當然不是她的錯,賈斯汀的動作那麼熟練,可見得是真花心。
瑪丹娜說,玩親親就可以了,媒體效果也不錯,摸來摸去的少來。
賈斯汀說「I'm Lovin' It」,慘遭眾人砲轟,他隨後改口,他講那句話是因為他在幫速食店代言,沒有別的意思。
麥可傑克森感到鬆了一口氣,這回上報的終於不是他,他才不是全家唯一會鬧事的。
珍娜的前夫說,還是上次他親手摸珍娜胸部當唱片封面的效果比較好,不信大家去比較。
「超級男孩」的其餘團員都說,以後跟賈斯汀同台時絕對不讓他摸胸,抵死不從,絕不!
克莉絲汀說,想知道那個乳環多少錢,在哪做的。
布蘭妮的前夫說,他好不容易爆出一條新聞紅遍全球頭條,這下又被人遺忘了。
身為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說,他一定會玩親親又露點,收視率才拼的過。
如花說,假使主辦單位只是想提拔收視率,找她去表演的效果會比較經濟實惠。如花建議珍娜往後可以頭帶絲襪,萬一不幸露點了,也沒人認出是誰。
許純美說,這種暴露的表演風氣不可長,還是讓她多多表演上流社會的點滴才能改善風氣。必要時,她願意跟賈斯汀比賽琴棋書畫等才藝來一較高下。
阿賢說這樣沒有被判「妨礙風化」真不公平。
萱萱說珍娜在學她。


葛萊美獎頒獎典禮漏網鏡頭特別報導

因為怕再次上演穿幫鏡頭,於是這次的葛萊美獎使用「延遲五分鐘」的現場直播技術,以便把狀況外的鏡頭全部過濾掉。所以那延遲的五分鐘發生什麼事? 真叫人好奇。
1.當賈斯汀走過觀眾席的時候,座位上的女賓紛紛把頭別過去,深怕他又伸出手來造成意外。
2.每次只要畢昂斯上台領獎,就會有人替「天命真女」另外的那兩個成員偷偷叫屈,然後互問「你還記得另外那兩個叫做什麼名字?」
3.眾人都在猜想,典禮結束後克莉斯汀究竟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卸妝完成,還有,藍色的眼影比較好看。
4.光是五角一個人的隨身保鑣,就可以組成一個反恐特勤組,使得大會很想跟他借人,把那些得獎感言說個沒完的人強制執行拉下台。
5.當大家聽到路瑟范德魯斯因為尚未從中風康復,無法出席領獎的時候,都在猜想「難道是因為他看了超級盃的中場表演?」
6.搞了半天,大家才知道路瑟不是因為看了超級盃中場表演才中風的,「他是看到上流美播新聞啦」。
7.席琳狄翁的麥克風故障的時候,大家都很想聽她用法語罵人,因為法語說起來很優雅,想聽聽看罵人時是否也不例外。
8.當賈斯汀在台上說「道歉」的時候,布蘭妮在台下跳起來回應「對,你現在總算承認都是你的錯了吧,你這個臭男人!」經過旁人解釋,她才知道賈斯汀不是為了跟她分手而道歉的。
9.克莉斯汀親眼目睹布蘭妮這則小插曲,立刻躲到女廁所去,接著外頭的人都聽到一陣飆高音的哈哈大笑。
10.接著台下謠傳等下會有警方查緝毒品的臨檢,使得廁所一下子都擠滿了人。
11.好不容易當這個狀況解除之後,大家終於想起「天命真女」另外兩個成員是誰,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她們幾時重要過?
12.大會工作人員在瑪丹娜的皮包找到一些可疑的物品,據說是麥克風某部份的零件,足以影響麥克風的正常運作。
13.瑪丹娜說她看後台有很多麥克風,只是拿起其中一個隨便玩玩,她不知道那個是席琳狄翁的。
14.席琳狄翁聞訊說了一堆法語,可惜沒人聽得懂,但是表情非常生動,不用翻譯也知道在說什麼。
15.畢昂斯因為扛不動五座獎,打手機叫快遞來幫她帶回家,此舉引起眾人艷羨的目光。
16.諾拉瓊斯說「拜託,我去年八座獎都扛了,怎麼會有人連五座獎都拿不動」。
17.畢昂斯回應說重點是因為她有錢,叫得起快遞,說完還露出美麗的微笑。
18.諾拉瓊斯氣的說不出話,隨手一拳就撂倒五角的保鏢,眾人嚇到紛紛走避。
19.為了解悶兼打發時間,史汀在後台開班傳授一次可以嘿咻很久的「性愛瑜珈」。
20.大家說,何必練那個「性愛瑜珈」呢,有威而鋼可以吃就好了。


《辣嬤寫真》

正當超級盃中場表演鬧出「露奶」的意外風波時,來看《辣嬤寫真》倒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為什麼大眾會對女性的乳房大驚小怪?大眾又認為哪些女性的裸露是「理所當然」「見怪不怪」的?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裸露跟色情的界限在哪裡?
答案是取材自一九九九年發生真人真事的故事,一群英國鄉間的中年婦女異想天開,拍攝裸體的寫真藝術照,取代以往一本正經的月曆內容,藉由月曆的銷售收入來籌募當地醫院的修繕經費。既然名為「寫真」,月曆的內容就是如何巧妙地全裸入鏡,卻能做到三點不露的效果,跟社會大眾的尺度大開玩笑。影片除了捕捉這段有趣的過程,編導還做了更富戲劇性的改編,就是描寫社會大眾,還有英國小報媒體捕風捉影的能耐,讓當事人本身都不知不覺受到影響,甚至改變了家庭生活。
電影用一種英國人特有的幽默感,處理這件本來可能會淪為眾人「閒言閒語」的事件,本來有點生活死氣沉沉,甚至不知如何實現自我的「中年辣嬤」們,在拍照這件事找到可以努力的目標,觀眾還看到她們展現公關與募款的能力。至於,身材性感與否,露了些什麼,會不會處怒哪些人,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當然現實生活中大家會對珍娜傑克森的不滿,是因為整個意外好像有「預謀」的跡象,藉機炒作知名度的可能。然而《辣嬤寫真》也有以公益活動為前提,讓女性的裸露顯得不那麼直接、刺激,其實已經說明了世上大多數的人,對於「非AV女優」的身體,還是寧可抱持著保守的態度,不願所謂女體的解放引發情慾的流竄。
至於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收看《愛你在心眼難開》,瞧瞧女主角黛安基頓如何處理露點演出。而去年底美國也有一群老爺爺效法英國的辣嬤,發行了裸體寫真月曆替學校籌款,大家可以去兩相對照。


2004年2月6日 星期五

《愛是您,愛是我》

當我在戲院看《愛是您,愛是我》的時候,突然發現,哈,這是一部以往黃百鳴監製的《喜事》電影。你知道,就是有很多港星,扮演一家人,然後嘻嘻哈哈其樂融融跟觀眾拜年的賀歲片。
這類型的電影本來式微了好久,但是去年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都不約而同地想要翻新,但碰上同樣的問題:主線與支線故事的衝突,或者支線完全跟主線無關的狀況。但是《愛是您,愛是我》卻是一次完美的示範,告訴我們,這種應景的溫馨喜劇,真的可以做到天衣無縫的境界,讓一堆老外演員在銀幕上呼朋引伴,的確是一大享受。
編導理查寇特斯不虧為近年英國浪漫喜劇的第一高手,他的生花妙筆曾在《妳是我今生的新娘》捧紅休葛蘭,《新娘百分百》改造茱莉亞蘿勃茲,《BJ單身日記》讓芮妮齊薇格脫胎換骨,這部片又證明了他橫跨大西洋兩岸演藝圈的人脈。在他的精心設計下,所有的明星都巧妙地各司其職,平均戲份。觀眾在看完電影後,幾乎都可以細數出每個人物最經典的場面,可見得他編寫情境喜劇的高明。
本片也同時證明了理查寇特斯的流行音樂功力,影片一開始就把《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的主題曲拿來惡搞,俗擱有力的自嘲。隨後出現的各式情歌、聖誕歌曲,非但有效地渲染了故事的情緒,有好幾首歌更緊扣的劇情的發展,幾乎保證讓觀眾可以邊哼歌邊走出戲院。事實上,當我看這部片的時候,戲院真的有觀眾隨著音樂舉起了雙手揮舞,儼然參加演唱會般地投入。
通俗劇的成功要素是什麼?洞察生活的劇情、有賣點的卡司、悅耳動聽的歌曲,日本偶像劇是如此,愛情喜劇也是如此。而理查寇特斯在這方面的熟捻,讓我不禁幻想,如果某天他改行去寫日劇的話,北川悅吏子可能也會失業。如果我們能從理查寇特斯的成功得到任何的教訓,那就是「通俗並不可恥,商業不見得廉價」。多虧他這些年在文藝喜劇的才華,讓英國演員及流行文化,可以反向輸出到好萊塢,甚至多賣幾張電影原聲帶,乃至於美國明星不遠千里求教於他指點迷津,這對港台電影工業是很大的啟示。


2004年2月4日 星期三

《鍥而不捨》

什麼叫作諷刺?就是當我們的電子媒體沉溺在報導許純美上流生活而沾沾自喜時,卻有一部叫做《鍥而不捨》的電影上映,劇情描述女記者薇若妮卡不畏惡勢力,勇於報導真相的故事。更諷刺的是,在主播台上專訪許純美的主播,毫不掩飾自己新聞功力的單薄無知,薇若妮卡卻因為報導惹火了黑道,最後命喪黃泉。

然而最諷刺的是,這樣一部描述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影片,竟然是出自製片傑瑞布洛克海曼,導演喬舒馬克之手。對,就是那個專門拍暑假檔《神鬼奇航》《絕地戰警2》撈錢的傑瑞,也是那個很喜歡在影片討論道德標準、卻又自我設限的喬。這世界是怎麼啦,兩個以商業電影維生的電影工作者,竟然也有所謂的良知?!為什麼我們的電子媒體沒有?

對於愛爾蘭報社記者薇若妮卡不熟悉的觀眾,會看到一個堅毅不屈的記者,如何不誇張、不取巧地採訪新聞。她其實還來不及在報紙上揭發真相,因為薇若妮卡很認真地做功課,收集各種資料,甚至跟當事人求證時,惹火了對方才遭到殺身之禍。然而《鍥而不捨》不是一部沒有缺點的影片,為了把焦點集中在主人翁身上時,也造成周遭大環境的模糊。曾經寫過教會醜聞的她,三番兩次生命受到黑道威脅還要堅持下去的動機是什麼?只因為她那次走進了貧民窟,看見滿地施打毒品的針頭?還有她的報社跟主管怎麼能容忍她不進辦公室,只要每周日新聞見報即可?報社都不會派人來勸她放棄嗎?

於是《鍥而不捨》變成一則跟現實不合的神話,偏偏這則神話是有依據的「真人真事」。是的,標榜「K新聞」的人其實才應該被「K」。如果薇若妮卡還活著,絕對會把這種傳播媒體的敗類拉下主播台。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