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8月27日 星期五

《三更2》Three Monster

一年前的《三更》,分別由韓國、泰國、香港的導演完成,影片的成績恰好是放映的順序,「回憶」「輪迴」「回家」。一年後的《三更2》,改由日本、香港、韓國的導演上陣,恰好影片的成績也是依序排列「盒葬」「餃子」「割愛」。

《三更2之盒葬》,導演是日本的三池崇史。這部片也完全是三池個人的風格,就是「只要規則我自己說的通,怎麼弄都可以」。所以他只用了四個演員,唯一的男性演員還演出兩個角色,加上還有對雙胞胎姐妹的童星加入,整個陣容極度的「簡略」,偏偏故事最叫人滿頭霧水。更瘋狂的是三池把這部片的聲音都簡化到最少,無論是台詞、音效,都是能省則省,於是整間戲院剩下的聲音都是觀眾自己製造出來的。當許多恐怖驚悚片大大倚賴音效來製造恐懼時,三池的手法很大膽、也很諷刺(觀眾自己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嚇自己),讓整齣戲有一種前衛的魅力。觀眾看完可能只記得鄰座發出了什麼聲音,還不見得能搞懂故事情節。

《三更2之餃子》,導演是香港的陳果。在某些方面,這段戲的安排跟三池崇史有共通之處:以最少的演員達成簡單的劇情。但是陳果卻在每個環節,都用上了香港的電影工業最好的人才,可說是用聲光效果來製造該有的戲劇效果。年華老去的李太,為了挽回老公的心,打聽到媚姨的獨家配方,嬰胎做成的餃子,當然她也面對後遺症。與其說這段戲會讓人害怕,還不如說頭皮發麻的坐立難安。鏡頭不經意拍到的幾個「剁肉」特寫,或者故意以模糊焦距處理的鏡頭,都充分玩弄觀眾自己的想像空間,徹底膽顫心驚的效果。在好萊塢從弱女子,一路演到詭計多端壞人戲路的白靈,其實是表現最出色的演員。她的語氣,肢體動作,完全把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表現的若無其事般的平常。她的工作分明就是在引誘楊千嬅做壞事(她自己做的更壞),可是她的態度是如此的輕鬆自在。我不禁相信,假使世上有引人誤入歧途的魔鬼,一定也是這種毫不在乎的調調。

《三更2之割愛》,導演是韓國的朴贊旭。這一整段戲,在電影技術上的表現完全超越了日、港,光是開頭的三百六十度環景取景,然後以主觀鏡頭層層穿透佈景的拉鏡,他玩的比《戰慄空間》的大衛芬奇還熟。朴贊旭還在許多細節上,表現出以同樣的條件,他絕對能超越《戰慄空間》的大衛芬奇,結果也沒錯。電影導演回家發現自己的老婆被壞人五花大綁,必須在限時內殺死素未謀面的無辜小孩,否則壞人會一次砍掉她一根手指。整個故事匪夷所思,卻不斷丟出各種類型電影的顛覆橋段,朴贊旭一下子玩黑色喜劇,一下子玩鬥智,甚至還讓壞人以歌舞橋段來跟主角辯駁,過程還不忘暴力血腥,淘氣的程度無人可及(雖然此時沒有人笑的出來),而且包你也猜不出來最後主角如何打敗壞人。

《三更》的共通主題是「聽死人說話」,《三更2》的主題是「極限」「怪物」(也就是英文片名),所以三段故事的最後都有一個自己定義的「怪物」出現。問題是,如果陳可辛可以在《三更之回家》,以靈異驚悚的類型拉出了料想不到的親情,使得匪夷所思的劇情有了深度,那麼《三更2》的三個導演在這方面都還有待努力。三池崇史只是講完了故事,讓怪物誕生。陳果讓主角受盡極限考驗,然後讓吃餃子的人變成怪物(連追求美麗的挖苦都好像很少)。朴贊旭用一個怪物折磨主角,飽嚐極限痛苦,最後消滅怪物的同時,另一個怪物誕生。他們三個人,都沒辦法讓觀眾在經歷這三段不同設計的電影極限之後,還能得到些什麼。「惡有惡報」?「不作虧心事」?我不知道,我還在想。
Posted by Hello

2004年8月25日 星期三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A Cinderella Story

今年顯然是影壇的「《灰姑娘》復興運動」,先有《麻辣公主》《麻雀變王妃》,暑假檔有童話顛覆路線的《史瑞克2》,接下來是《灰姑娘的玻璃手機》與《麻雀變公主2:皇家有約》。它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女孩遇見王子,只是巧妙各有不同。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顯然是這波復興運動裡頭最不「童話」風格,改走寫實路線,沒有變成馬車的南瓜、變成駿馬的老鼠,神仙教母也沒有法力,可是整部片卻意外變成了青春喜劇,而且那些俗爛的反派讓我哈哈大笑。特別是飾演繼母的珍妮佛庫里吉,邪惡的有趣,我想她如果來演「虎姑婆」一定很妙。

在美國紅到不行的希拉蕊德芙,飾演為了能早日擺脫繼母上大學,只好任憑使喚的珊曼。她的生活不是被繼母呼來喚去,就是得上餐館打工賺生活費,但是她唯一的樂趣是跟網友傳簡訊、玩即時通訊軟體哈啦心事。只是讓她傾心的不是王子,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在虛擬世界可以談心的他們,在現實中卻必須向學校的同儕壓力妥協,認真思考「配不配」的問題。

其實這部片的繼母儘管邪惡卻很好搞定,真正阻擋珊曼早到幸福的,其實是學校小團體的排擠。當初許多父母親看到偶像劇「流星花園」時,一直不敢相信校園會有這種「同儕排擠」問題,事實上這種事情才多呢(麻煩我們的大人,早點面對現實好嘛)!以前的灰姑娘頂多只有壞姐姐在扯後腿,可是在《灰姑娘的玻璃手機》片中,學校小團體的運作,遠勝過作怪的壞姐姐,因為他們加速不正確的價值觀流竄,否定個人對自我的認同與追求。

我必須說,美國的青少年好像挺幸福的,今年所有的YA片都鎖定了「同儕壓力」為議題(包括那部瑞典片《邪惡》)。以前的「同儕壓力」不是被忽略,就是被美化為主角出人頭地的動力(例如《獨領風騷》《魅力四射》)。但是隨著日益增加的青少年暴力事件,YA電影終於無法悶著頭編織校園神話,開始談論「成長」「以後要做什麼」「被欺負的種種」。主角們也不見得會選擇以牙還牙的復仇手段(雖然跟他們作對的人,終究還是會得到懲罰),反而如何在逆境中堅持自我才是重心,真希望台灣青少年收看的偶像劇,也能早日多點反應現實的血肉,而非製造另類的不食人間煙火。



2004年8月24日 星期二

《三十姑娘一朵花》13 going 30



你看過湯姆漢克主演的《飛進未來》嗎?這部片很顯然地歷久不衰,在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還在日本推出了由日本明星主演的日語版)之後,現在好萊塢決定以類似的概念,推出了號稱是女生版的《飛進未來》,《三十姑娘一朵花》。

這次是一個十三歲、處處覺得格格不入,只想趕緊長大、享受熟女生活的女孩珍娜,許了一個生日心願,於是當她醒來已經三十歲了,中間整整十七年的成長自己完全沒有印象,也不記得自己三十歲的人生正在做些什麼。事實上,珍娜完全不知道三十歲的自己是誰。

這部片跟《飛進未來》的差異之處,就是原來主人翁是「瞬間」長大,但是週遭的人還是一樣的;《三十姑娘一朵花》則是主人翁「跳過」了成長的一大段時間,變成旁邊的人會不斷提醒她,現在的妳是如何如何。

於是這部片開始不太像《飛進未來》,比較像布魯斯威利主演的那部《扭轉未來》了。為什麼,因為兩部片都不斷地以主角年輕時的心願與價值觀,質疑長大後的自己,是不是過著當年「我的志願」所想要的生活呢?

十三歲吵著要長大、才能活出自己的珍娜,赫然發現三十歲的自己,需要旁人不斷地指點迷津,才能把事情做對做好,這當然已經是一大諷刺。更有趣的是,珍娜發現自己的為人處世,自己所擁有的人生,雖然也符合十三歲的她想要的,可是她後悔了。她付出了許多的代價,才能享受這些「榮華富貴」「高高在上」,她所失去的其實更多。

《三十姑娘一朵花》橫看豎看,都很像「慾望城市」女主角的懺悔錄。當然這不是在否定「慾望城市」的價值觀,而是珍娜體驗到自己必須把自己變成「壞女人」,才能出人頭地時,她覺得寧可不要。

因此電影最後也跟《扭轉未來》一樣,珍娜真正領悟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的淚水,在那一刻觸動了所有想要出人頭地、卻又傷痕累累的人,那是對現實的妥協、對自我的失望,也是對夢想破滅的哀悼。不過,這畢竟是好萊塢電影,所以很快跑出《蝴蝶效應》式的大逆轉,你看了就知道。

我喜歡這部片的原因,當然是因為珍妮佛嘉納的演出。她完全演活了一個「十三歲心理、三十歲生理」的人,無論是她享受身為女人的快樂,或者迷糊搞不清楚狀況,珍娜的喜怒哀樂都牽動著觀眾。她的親和力,也在這部片被放到最大。一個可愛、有人緣的演員,是可以改變觀眾對一部片的觀感,珍妮佛嘉納曾在《夜魔俠》釋放她這方面的魅力,而《三十姑娘一朵花》則全靠她的魅力撐起全片,證明了她的確是少數可以橫跨動作、科幻、喜劇類型的女星。


2004年8月12日 星期四

《陰森林》




《陰森林》是一部非常適合看完後,一起討論分享的電影。雖然它有一個驚悚片的架構,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劇情,但是卻在處理幾個問題上有它獨到的地方。

在電影開始沒有多久,觀眾就會發現,這個以傳統十九世紀生活型態方式過活的村莊,有一點點不尋常。村民似乎與世隔絕,正確地說,他們不可以走進村莊外的樹林,連一步都不可以。為了貫徹這項目的,沿著樹林邊有巡邏哨,還綁著警告的旗子,晚上會點起火把,徹底告知這個村落的邊緣在哪裡。

第二個不尋常的地方,是這個村落採取了「長老制」,不是村長、酋長式的領導。雖然「長老制」也召開大會,也會聽取陳情,老實說這個制度似乎融合了許多管理的精神,合而為一。

隨著禁忌不斷被挑戰,村落的秘密也被揭開,村民所面對的危機不只是被怪物所襲擊,而是村落能否繼續以目前的形式下去。很顯然地,他們選擇與世隔絕生活的原因之一,就是想保留單純的群體生活。於是他們也必須妥協,可是妥協真能把危機解除,還是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讓整個村落崩潰?

我不能再說下去,否則這部片你就不必看,樂趣也會少了一半。而全片至此,創作者的動機也開始浮現。

導演奈沙馬蘭的確不是在拍驚悚片、恐怖片,這些陰氣森森的設定,用意在討論透過沒有邪惡的居住環境下,人類的烏托邦究竟能維持多久。很反諷的是,導致這個烏托邦陷入危機的,其實是個最單純、無知的人。當然,觀眾想到此人一開始的傻笑,是因為單純的分不清事情輕重,但是這個解釋在後半段的劇情高潮,有另外一個動機可以成立。無辜、天真的傻笑可能不意味著無知,那可能是一種心有戚戚的微笑,一種端看眾人慌亂,心中有玩弄他人於股掌間的優越感。

隨著劇情急轉直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主旨,就是以布萊斯霍華飾演的盲女,對照真相浮現後的人性。假使最單純、無辜的人性會意外牽引出人性的邪惡,還有什麼可以擊退它呢?盲女在無助、慌亂中,表現出的勇氣與智慧,正是對人性光輝的肯定。這個角色在劇情急轉直下的前後部份,有個完全不同的功能。前半段,導演利用她「看不見危險,不知自己置身危險」的狀態,製造了好幾個讓人捏把冷汗的驚悚。到了後半段,一樣是「看不見危險,不知自己置身危險」,卻有了新的定義。要不是因為她看不到,別人那種執著相信「眼見為憑」、卻更容易被誤導的荒謬偏見,恰好沒有影響到她的內心,才讓她可以有勇氣走出光明。

《陰森林》可說是人類社會發展史的一個縮影,這個故事有太多可以讓你投射的議題。當然,作為一部暑假檔電影,這樣的功能也許完全不重要,甚至多餘。可是,如果你想體驗驚嚇的快感,已經有太多的方法了,不如就把這個期待放在別的地方,改用別的角度來欣賞《陰森林》吧。


《赤月》



雖然我們的教科書都有提到日本在東北成立「偽滿州國」的歷史,但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納悶,這個「偽滿州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在那個地方的人又是如何生活?《赤月》恰好提供了一個答案,雖然電影用日本人的觀點出發,可是卻有現代的國際觀。

常盤貴子扮演波子,一個跟著老公前來「偽滿州國」,懷抱著在異鄉開墾、成大業的女子。靠著關東軍的當地勢力,他們在異鄉得到空前未有的成功,享受著榮華富貴,過著上流生活,好不愜意,整個「偽滿州國」的熱潮達到最高點。可是二次大戰很快就爆發,也將他們打拼的結果吞食殆盡。於是異鄉淘金夢,馬上就淪為一場「活下去」的意志力考驗,面對各式各樣的艱困。

這是日本人在中國的故事,但是《赤月》卻也可以拿來跟現在的「上海熱」作對比,我們嚷嚷著要西進,其實是去那裡享受「一塊錢當十塊錢」揮霍的快樂(所以國人才那麼喜歡去東南亞旅遊),過個錦衣玉食的生活,把自己跟當地的一切都隔離起來。劇中的日本人目空一切,他們分明人在東北,可是一句中國話都不肯說,對那塊土地的文化也不在意,「偽滿州國」只是另外一個物價比較便宜的日本,方便日本人去圓夢發財,就像我們現在的「西進熱」一樣,不過是種變相的攫取當地資源。至於那邊的軍人也好不到哪去,他們的任務應該是保護「移民」到那邊的日本人,然而平日淨顧著榨取利益的間諜活動,緊要關頭就偷偷落跑。《赤月》從頭到尾,都在不批判的狀況下,暴露人性的醜陋,拆穿「偽滿州國」的神話。

可惜這部片在處理如此動盪的大時代,卻犯了一個毛病。有許多配角沒有什麼交代,便在女主角生命中進進出出,變成「活著無所謂,死了也沒關係」。加上有好幾幕,導演處理演員走位的手法,簡直是舞台劇的翻版,於是《赤月》在許多方面,都讓角色跟杜絕了觀眾感情交流的可能,使得我們也不太關心常盤貴子的死活了。


2004年8月7日 星期六

《大事件》Breaking News

真搞不懂香港影評怎麼會不褒揚《大事件》。


故事非常的簡單,卻能製造有許多劇情衝突,這是編劇上的高明。任賢齊扮演搶匪阿元,被張家輝飾演的重案組刑警阿恆盯上,雙方人馬發生槍戰。而追逐過程途中又被電視新聞記者拍下,播出警方敗退的鏡頭,引發輿論大譁。為了扳回顏面,警方決定採取陳慧琳飾演警司Rebecca之提議,以一場精心策劃在媒體上曝光的圍剿行動,扳回顏面。這乍看之下不會有敗筆的計畫,因為阿恆打死不退,不斷地橫生枝節。


我相信香港導演都很清楚動作片要怎麼拍,讓子彈飛過觀眾身邊,製造刺激。不過香港導演杜琪峰更清楚要怎麼拍,讓動作片可以擺脫平板的火力展示、拳腳功夫的宿命。他再次讓觀眾目睹何為「鏡頭調度」,從槍林彈雨的警匪衝突,到挾持人質危機的正邪對峙,以及影片高潮的攻堅行動,這些畫面分別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以攝影鏡頭為第一人稱,讓觀眾充當事件目擊者;第二者種則是以劇中新聞媒體報導的觀點,透過電視機收看已經被警方、記者先行「過濾」「詮釋」過的事件;第三種則是劇中匪徒以自己的攝影器材拍攝下來的過程,然後加以播放「還原」事件的觀點。


為什麼杜琪峰要如此囉唆、麻煩?設計一場長達七分鐘一鏡到底的警匪槍戰?直接把這些預算拿來買更多的火藥不就得了?答案就在《大事件》最特別的創作動機:這是一部描寫媒體如何「介入」我們社會的電影。當傳統的警匪追逐多了電視記者的攝影機,所有的是非都可以瞬間逆轉。當警方把剪輯過的片段提供給電視記者,記者們也可認真地把「叉燒雞腿鹹蛋飯」當成新聞的主角,煞有其事地介紹給觀眾。但是他又能巧妙地把焦點拉回到警匪的鬥智鬥力,不會淪為奧立佛史東那種「為批判而批判」的假正經。


原本這部戲是有若干的瑕疵,特別是任賢齊與陳慧琳的演出,很明顯地不讓角色附身,歌手的味道太重。不過,當我們的電視新聞也大肆報導「獵龍專案」,還有電子媒體竟在隔天要求警方演出「假攻堅」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大事件》真是部有先知先覺的佳作,杜琪峰展示了他有過人的創作智慧,值得我們的崇敬。

http://www.breakingnewsthemovie.com/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