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9日 星期五

《酷寶:魔弦傳說》(Kubo and the Two Strings)

《酷寶:魔弦傳說》(Kubo and the Two Strings)是今年暑假檔最有創意的故事,以及最大的驚奇。

專注在定格動畫發展的Laika工作室,從創業作《十四張畫》(Coraline)、《靈動小子》(ParaNorman)、《怪怪箱》(The Boxtrolls)到這部《酷寶:魔弦傳說》,都選擇有些「超自然」「奇幻」的題材,以便充分發揮定格動畫的魅力:無論是扭曲的現代童話、到讓人噴飯的鬼故事、帶有英國童話風的劇本,《酷寶:魔弦傳說》則一腳跨入了東方神話領域:帶有東洋神話色彩,充滿日本民俗傳說的故事。

但別以為這會是一次美國動畫囫圇吞棗的實驗,錯,《酷寶:魔弦傳說》從劇情、人物造型、乃至於最後的結局,甚至片尾曲,都說明了Laika工作室不是混假的,他們對於故事的細微末節,以及對於日本民俗傳說的深入瞭解,都做足了功課,才能交出一部如此精采的電影。光是這一點,真的遠遠把皮克斯拋在腦後。

《酷寶:魔弦傳說》敘述以說書維生的小男孩酷寶,在漁村彈奏三味線琴說書維生,只要撥動琴弦,就能讓紙張飛舞幻化為摺紙人物的魔法;但他只會給故事起頭,卻往往不知道如何收尾,只能牢牢記住母親告訴他的,一定要在天黑前回家。

沒有父親的酷寶,照顧著抑鬱寡歡的母親,堅強又獨立。直到這天漁村在過盂蘭盆節,酷寶跟著村民一起在河邊祈禱,希望在另外一個世界的父親知道他的心意,卻忘記了母親的再三叮嚀,忘了在天黑前回家,就此揭開了一連串的奇幻經歷。於是酷寶從一個講述奇幻故事的說書人,變成了奇幻冒險的主角,必須要走出屬於自己的結局。

《酷寶:魔弦傳說》的敘述極為流暢,並且能在過程中兼顧日本民俗傳說,讓觀眾觀看起來沒有文化隔閡,絲毫不吃力。無論是電影開頭的寫實風格,轉化到奇幻冒險的尋寶風格,乃至於在暴雨侵襲的船上展開拳腳功夫激戰(這段武打戲拍得即為精采,完全不輸給武俠片,證明了Laika工作室特別研究了武打招式),隨著電影劇情的發展,巧妙地在多種敘述風格中遊走,彼此都能流暢串連,證明了其功力非凡。

而最巧妙的,則是在這樣充滿日本民俗傳說的劇本,卻有一個充滿美國人天真、想像力,卻也說服力十足的結局。許多好萊塢電影都曾取材東洋神話,但往往都有牛頭不對馬嘴的問題。可是《酷寶:魔弦傳說》卻收尾即為出色,巧妙地呼應了電影開頭的設定。更重要的是,酷寶不再是那個「只會開頭、不會結尾」的說書人,他終於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酷寶:魔弦傳說》既是劇中人酷寶的成長,也是Laika工作室在累積多年定格動畫創作經驗後的成長。在越來越多電腦動畫只會賣弄俏皮、耍白爛、倚賴配音明星打嘴砲、鬼混劇情的時候,《酷寶:魔弦傳說》反其道而行,回到說書人(創作者)的初衷,把一個故事的起承轉合說的漂亮、出色,跨越了東西方文化的障礙(這是一個超級難跨越的障礙),賦予新的時代意義。

對了,《酷寶:魔弦傳說》的片尾曲也非常非常的酷,大膽地把「披頭四」的名曲拿來重新翻唱,配上了日本傳統的三味線琴。讓「披頭四」的老歌,在傳唱多年後,意外地與電影劇情彼此呼應,堪稱把驚奇維持到最後一刻。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