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海外版的129分鐘呢?這要回到2001年的釜山影展,在影展的「限定業界觀賞」單元中(顧名思義,此單元放映的電影都是尚未公演,只能給電影產業界人士收看),《武士》重新剪輯了這個海外版,將故事焦點集中在兩男一女的愛情拉鋸戰,還有眾人被困在異鄉中,急欲回家的渴望。
不過,倒底158分鐘的版本,跟我們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158分鐘的《武士》,將一行眾人的衝突描繪的更加詳細。譬如,加入高麗使節團的和尚,在故事好幾個轉折之處,都會出來以智者的身分,反問當事人究竟這樣做對不對。而和尚與翻譯官兩人更是抬槓了三次,和尚制止翻譯官跟小孩唱歌只是其中一次。他們一開始爭辯儒家思想與佛學,最後翻譯官更在圍城之戰的前夕,吐露出他的過往:他苦讀儒家思想只是為了求取功名,但是連科舉都考不上,只好參加使節團希望謀得一官半職,沒料到卻是這樣的下場。
在這些被徵召加入高麗使節團的平民軍當中,還有更多描繪他們對於朝廷的不滿。他們抱怨收成少,抱怨被龍虎軍(也就是出身正規訓練的部隊)所欺壓,這些情緒上的描寫,在影片後半部當武將崔正剛愎自用,害得龍虎軍悉數陣亡,使得眾人對他的不滿一口氣爆發,以致平民軍取得主導權,都是有關聯性的細節。
當眾人逃到已經被明朝軍隊荒廢的碉堡,陳笠還在夜裡跪下求崔正再度領導眾人,因為「蒙古兵雖然驍勇善戰,但是高麗軍擅長守城」,因此願意把領導權歸還給他。此時的崔正還是在意志消沉的階段,只願意一起抵擋,不願意領導。
甚至崔正也曾想過要交出芙蓉公主,換取平安,但是他堅持對公主的承諾,所以不能做出這種違背武士道義的事。
《武士》的158分鐘完整版,讓戲份更平均到眾配角的身上,對於描繪高麗使節團內部的紛爭有更為詳細的敘述,崔正的角色也更為立體。不過,海外版的129分鐘,直接將焦點集中在戰爭所逼發出人性的光明與黑暗,並且讓三個主角的感情戲為主軸。
這是一部史詩片的格局,但是史詩片幕前幕後的感情卻更為動人。
我還能說什麼呢?在2001年底於韓國公演、到了2003年才開始在海外地區上映的《武士》,是一部被小看的電影。但是它的魅力與成績,卻已經永垂不朽。
相關報導:《武士》http://movies.groups.yahoo.com/group/chweng2004/message/223
This site is powered by the ICQ Time Panel � 2002 ICQ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se of the ICQ Time Panel is subject to the ICQ Terms of Ser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