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30日 星期四

《奪魂鋸》SAW




每隔幾年,美國就會跑出讓人拍手稱慶的獨立製片「奇葩」。無論是劇情猜不出來的《刺激驚爆點》,低成本大膽表現創意的《厄夜叢林》,或者用倒述手法的《記憶拼圖》,他們都以最通俗的題材,營造出不凡的娛樂價值,讓好萊塢為之驚艷。如今,我們又看到了《奪魂鋸》。

在一個破舊、荒廢,伸手不見五指的密閉空間,亞當發現自己從放滿水的浴缸中醒來,而他的腳被笨重的鐵鍊鎖在粗水管上。房間的另外一頭,也有一位跟他同樣遭遇的醫生勞倫斯。這兩個陌生人企圖搞清楚為何會被關在這裡,也討論如何逃出困境,在一團謎霧中,他們慢慢解開了線索,也察覺自己成了變態兇手的最新受害者。假使勞倫斯無法按照兇手的指令,在八小時內殺死亞當,那麼他們就得被困在這裡等死。到底兇手為什麼不一槍斃了他們?他們又為什麼遭此下場?他們真的能逃出去嗎?換作是你,會為了生存,殺死一個跟自己無關的陌生人嗎?

《奪魂鋸》整部片的創意,就是丟出「讓觀眾感到好奇的問題」,然後「編導好整以暇地解答」,所以買票進戲院的動機非常清楚:我們要知道最後怎麼回事,我們要完整的答案。雖然整部片有不乏暴力、血腥的鏡頭,但是受限於製片預算,往往是聰明地點到為止,卻有駭人的驚恐效果。當然,我們也會反問,假使兇手真的那麼聰明,為什麼不去搞益智電視節目,而要玩這種折磨受害者的遊戲?這些疑問呢,全部都在電影裡,而你也別指望我會告訴你結局。因為劇本實在太聰明了,絕對值得你買票去體驗。

令人驚訝的是,《奪魂鋸》是來自澳洲一對青年的手筆。華裔的詹姆斯溫擔任導演,雷沃納爾擔任演員,劇本就是兩個人同心協力完成。他們靠著經紀人在世界各地到處去尋求拍片的資金,經紀人建議他們,不妨取其中一段,拍攝成短片,有助於投資人的信心。於是雷沃納爾粉墨登場,演出其中一位受害者僥倖逃脫死亡陷阱的片段,這讓他們得到了拍攝的一百萬美金。意外的是,他們優秀的劇本,卻吸引到不少職業演員願意共襄盛舉;影片完成後,也因為非常轟動,使得電影公司改變直接發行DVD的計畫,而改上院線,締造了七千萬美金的票房。至於當初以收入分紅代替酬勞詹姆斯溫、雷沃納爾,則因此成了澳洲影壇新貴。

鼓勵大家去看這部片,不是因為裡頭有許多暴力黑暗情節,而是電影工作者,如何從該片的獨立製片精神得到鼓舞。美國獨立製片有所謂的「七十二小時編劇課程」理論,這個理論鼓吹大家,盡量寫「低成本」的劇本?為什麼?因為這樣比較容易拍成電影。但是「低成本」卻要有「高度娛樂價值」,在資金窘困的情況下,怎麼辦呢?答案是「利用人物的對話,交代發生過的事情,而不要真的把過程拍出來,以便節省成本」。昆汀塔倫提諾算是這個理論的信徒,他在處女作《霸道橫行》安排了一票去搶銀行的搶匪,他們廢話連篇,最後彼此反目,但是關鍵的行搶過程完全沒拍出來,全部用人物互相對話來取代。在《黑色追緝令》一片,黑道老大命令布魯斯威利打假拳,囉唆了一堆,布魯斯就上台了;但接下來的戲,卻是他已經打倒對手,趕忙回到休息室準備落跑。中間的過程沒拍出來,反正沒錢,也沒必要,那就用對白帶過。

用這個理論去看《奪魂鋸》,會更加有趣,你會發現詹姆斯溫拍了好多槍戰的鏡頭,但你真的看到演員手上的道具槍有冒火嗎?沒有,你只是聽到槍響的音效,然後被槍打到的演員蹣跚倒地。電影有許多把活人生切的情節,但你真的看到皮開肉綻了嗎?沒有,你只聽到兇手動手時抓狂的嘶吼,只灑出來一點點的血漿(我想,導演不僅沒錢搞特效化妝,還真的省血漿費)。電影有飛車追逐的畫面,但你也看不到驚人刺激的飛車場景,只有不斷朝著車燈特寫的鏡頭。而整部片之所以有很多「黑漆漆」的情節,想也知道是他們沒錢打燈光(反正黑漆漆更嚇人)。首度在鏡頭演出的雷沃納爾,他的演技當然不會好到哪去,乾脆就自嘲,設計表演一場「爛演技」的把戲,還真哭笑不得。

是的,《奪魂鋸》非常的貧窮,某種程度也沒啥建設性,還挺「爛」──因為故事就是在交代變態兇手為何要折磨受害者,沒有什麼讓人肅然起敬的。但是《奪魂鋸》卻是影迷與有志於電影工作者,不得不看的一部片。你會發現有許多高明的創意,不屈不撓的電影人精神,那才是獨立製片最吸引人的特質。


《國家寶藏》National Treasure




2003年美國《娛樂週刊》把年度風雲人物,頒給製片傑瑞布洛克海默的時候,給他的評語是「雖然盧卡斯跟史匹柏發明了『暑假檔』,但傑瑞卻是懂得如何操作的箇中翹楚。」他很清楚觀眾買票進戲院,是要物超所值、緊張刺激的壹百分鐘,所以他竭盡所能製造各種娛樂效果。

用這個理論來看《國家寶藏》是再正確也不過了,傑瑞很清楚《達文西密碼》只能用「書本」來展現,所以他的《國家寶藏》真的不需要講太複雜,但絕對要夠刺激,因此主角必須遭到黑白兩道的夾擊。他很清楚大銀幕就該發揮鏡頭與時空可以任意切入、跳出的做法,所以他讓電影隨著劇情的進展,隨時插入觀眾所需要的資訊(最新版的《達文西密碼》也用了類似的概念,像百科全書一樣附上相關的補充說明),以便趕上劇中人的行動,瞭解尼可拉斯凱吉為何該做什麼,又不該做什麼。

以往的尋寶電影,如《法櫃奇兵》是在尋找寶物,到了《國家寶藏》,主人翁卻是在尋找寶物的線索、解讀藏寶圖的指示。會有這樣的演變,是觀眾變聰明了,他們希望可以更跟主角互動,不要只是白白等著英雄出擊拯救世界。

所以這還是一部傑瑞布洛克海默製作的電影,不可獲缺的女主角其實沒有什麼派上用場的地方,影片的娛樂價值是配著爆米花跟可樂消化,不要你再三細想品味(反正也經不起,你有注意到藏寶室的火把為何放了兩百年,還是一點就著的「科學奇觀」嗎),這部片的配樂更像是加上電吉他的《絕地任務》。但是對於想要在戲院好好領略聲光魅力的觀眾,這已經是無可挑剔,傑瑞才是好萊塢所向無敵的寶藏。


2004年12月27日 星期一

《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Bridge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




一個看完《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的朋友,謝謝我推薦她去看這部片:「我是凡人,我喜歡看通俗片。」事實是,這個世界的凡夫俗子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能夠讓凡夫俗子引起共鳴,才是一種高明的藝術,而《BJ單身日記:男人禍水》就是最好的示範。


這部片比上集還更通俗,設定了更多更多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出槌」糗事,布莉琪不斷在「人算不如天算」的挫折與打擊中,展現出她之所以能風靡千萬觀眾的本事:越挫越勇的天真。而她也不因為自己「搞不清楚德國在哪裡」這類常識匱乏的弱點,就輕易跟欺負她的人低頭。她就是理直氣壯,就算男友不幫她出頭,她還是要生氣,從不委曲求全。也許布莉琪的外表比不上許多美女,但是她的捍衛自尊的標準比許多人還高。


與其去討論「芮妮齊薇格增肥演出胖女孩,為何不直接找個胖女孩擔綱」,兩部《BJ單身日記》其實有更值得我們深思的絃外之音。那就是:成功的電視記者都很「蠢」。布莉琪因為跟花心上司搞出辦公室戀情,所以轉行幹電視。但是她接連在鏡頭前出槌的花瓶報導,製造了大量的娛樂效果,不僅贏得觀眾青睞,電視台主管也十分欣賞。是的,我們的電視也有許多美女主播,她們比布莉琪還空洞,可是她們之所以能混下去.......真叫人不寒而慄(當然,我們的電視台還沒有勇氣僱用胖主播)。


《功夫》Kung Fu Hustle




今年我們看過會吐蜘蛛絲的人類在紐約上空擺盪,飛刀門跟大唐捕快在竹林中追趕,大型機器人攻擊一次大戰結束後的紐約,這些充滿想像力的銀幕奇觀,都還不及《功夫》的一半。周星馳再次以這部片證明了,他的想像力超越許多人的期待,而且他有辦法把自己的胡思亂想發揮到極限,叫人必須嘆為觀止。

在這部片中,他飾演一個想盡辦法要加入「斧頭幫」的小偷(奇怪的是,我看完這部片,還是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天底下就只有周星馳有辦法演完一部片,卻能讓觀眾不在乎他到底叫什麼),欺負弱小是他的志願,而唯一能加入「斧頭幫」的辦法,就是要擺平「豬籠城寨」居住的小市民,魚肉百姓。當然囉,整個事情並不如他所想像的那樣順利,而且越來越瘋狂。

就像昆汀塔倫提諾以《追殺比爾》,表示他對七零年代邵氏功夫片的「瘋狂」熱愛,周星馳的《功夫》則充滿他對於四零年代以來的粵語片的熱愛,他費盡心思找了幾個粵語片的代表人物重出江湖就是最好的証明,許多故事橋段的安排也都是按照當年的做法而來。此外,他顯然還很用功地K了《駭客任務三部曲》,以便他想建構的功夫世界,以一種歇斯底里的誇張程度表現。就連華納卡通最有名的「大野狼追嗶嗶鳥」,也在本片被他改頭換面,用更瘋狂的影像來表現。周星馳對於所謂次文化的專研跟熱愛,顯然是我們以往從未注意過的。

周星馳所創造出來的無厘頭文化,本來就是一種「耍嘴皮」的死掰活掰,但是在《功夫》片中,他把該砍的對白全都砍了(女主角一句話都沒有),這可能是他所演過最少台詞的一部戲。但是無厘頭卻在武術影像的表演上可謂淋漓盡致,那些不斷違反地心引力,也違反醫學常識的拳腳功夫,是這部片花費最多心思的無厘頭精神。雖然他一樣喜歡整胖子,惡搞醜女,也把同志拿來揶揄,也知道該在哪些地方利用反差效果去製造最爆笑的笑話,不過這好像不是他最在乎的。某個程度上,他放棄了以往影迷最熟悉的某些元素,轉而把心思放在別的地方。

於是《功夫》成為「導演周星馳」,首度大於「演員周星馳」的作品。影片有許多叫人過目難忘的配角,他們每次出現都有很棒很棒的戲劇效果,可以讓觀眾哈哈大笑、或者拍手稱奇,他們得到的掌聲遠比周星馳自己出場要多,這當然都是導演費心經營的結果。雖然這是一部搞笑的功夫片,他卻顯示自己在特效視覺的掌握跟運用的成熟度上,已經超越了任何一位拍攝武俠電影的導演。至於他本人呢?星爺果然是沒有太細心照顧自己,出現了一個最沒說服力的正邪轉折。

所以影片從一開始很直接、很寫實的直接暴力(你會想,「這是喜劇片咧,怎麼拍成這樣直接」),轉變到充滿武打動作、陽剛之美的武術(配合吊鋼絲所展現的肢體美學),到最後是大量卡通化的拳腳功夫,目眩神迷的娛樂效果(這時候不管誰打誰,你都知道他們不會痛,「這都是幻覺,騙不倒我的」)。片如其名,《功夫》的主旨,就是在這兩個字上頭。

至於接下來周星馳會怎麼做呢?無厘頭文化又會走到哪個層面去?我想我們只能繼續追隨星爺,他真的叫人猜不透。


2004年12月2日 星期四

《亞歷山大帝》Alexander




對於現代人來說,三個小時片長的《亞歷山大帝》實在不易消化,看到腰酸背痛在所難免。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有什麼收穫?

身兼編導製片的奧立佛史東,倒是從亞歷山大的生平中,替自己所有拍過的影片找到了註腳,甚至擴大解釋美國所有近代歷史的大事件之起源。那個對東方念念不忘、執意要進攻亞洲,最後困在印度淋雨六十天的梟雄,擺明了就是在說《前進高棉》的越戰。亞歷山大父親腓力二世遭人謀殺,死的不明不白,就是在影射《誰殺了甘迺迪》的政治陰謀。亞歷山大排除眾議,執意要與異族女子通婚,猶如《天地》的娶了越南女子的美國大兵。至於跟波斯帝國大象兵團的廝殺,整個銀幕故意做成色彩失調,那就是《閃靈殺手》──亞歷山大十萬里長征,不願回頭,半路上還成親帶著老婆上戰場,的確就像那對砍遍全美的殺人鴛鴦。至於母后處於宮廷政治鬥爭,陰狠善於心計的個性,更替奧立佛史東每部片總有個強悍的臭婊子做了最好的解釋──女人之所以陰險,就是必須在險惡的環境中求生,《挑戰星期天》卡麥容狄亞的作為,跟安吉莉娜裘莉一樣理直氣壯。而戰場上短兵相接的衝撞,也像是《挑戰星期天》的美式足球比賽,一樣毫不留情。當柯林法洛在對大軍發表激勵演說時,也讓我想起了《挑戰星期天》的艾爾帕西諾。

於是2004年的影壇似乎有種不成文的現象,許多知名導演都推出睽違以久的新片,卻不約而同在其中放入了大量前作的相關線索。王家衛的《2046》如此,奧立佛史東的《亞歷山大帝》亦然。麻煩的是,不是每個人都有興致進戲院跟他們玩影像解碼的遊戲,所以很多人才抱怨屁股痛的不值得。


《海岸線》The Coast Guard




我一直以為,要等到我老了以後,才能坐在心理醫生的診療椅上,緩緩回憶我的當兵時光。沒想到,《海岸線》居然一下子把這個目標提前了。

《海岸線》一開始就是張東健飾演的姜上兵,以一種比別人更狂熱、投入的心態,看待枯燥無味又無趣的海防生活。但是當他的狂熱,不分青紅皂白殺死了闖進海岸線的百姓後,他的價值觀又開始崩潰扭曲。《海岸線》從頭到尾就注定是悲劇,一個把國家、軍隊,當成聖旨般過活的人,最後理所當然被他所信奉的聖旨淘汰。但是故事還沒結束,《海岸線》的優點與缺點繼續在影片後半部浮現。

導演金基德在此完全暴露他的弱點,電影上半部那些好似可有可無、也沒有深入描寫的配角們,突然變成故事的重心,可是觀眾根本來不及認識他們。而張東健的角色也該淡出了,卻硬拉著他做戲。接下來的劇情就彷彿是導演隨心所欲,沒有什麼道理可言。如果是換成別的題材,我會說金基德是個頭重腳輕的笨蛋,可是他在拍「當兵」咧!「當兵」本來就是毫無道理可言,一下這樣、一下又那樣的生活,你永遠只能期待「種豆得瓜」,所以金基德拍出了許多「種豆得瓜」的荒謬。

這是導演的失職嗎?不,他真的很寫實,當兵就是這樣。於是我的當兵回憶,如潘朵拉的盒子突然被開啟。我看著銀幕上的荒謬與千瘡百孔,對照的是我經歷的荒謬與千瘡百孔。我不知道自己怎麼熬過來的,更不清楚為什麼我可以把這些記憶好好藏了這麼多年,卻一下子全跑出來,害我手足無措地不知道如何是好,就像銀幕上的張東健一樣的慌張失措,所有的瘋狂不斷地發生。

任何一個服過兵役的男生,都可以斬釘截鐵地告訴你,台灣的軍教片除了演員的軍服以外,其餘都是「失真」。這些電影不斷把當兵形容成夏令營,所有三教九流的人都好像放進洗衣機似的,自動自發就會成為頂天立地的男兒。我不知道從《成功嶺上》以來,這種愚蠢的把戲還要繼續玩多久,可是意外地,卻在三部沒有韓國軍方支援、甚至題材都是跟軍方唱反調的軍教片《實尾島風雲》《太極旗生死兄弟》《海岸線》,看到了最真實的軍旅生活。


《鬼影》Shutter




從《七夜怪談》引爆的亞洲恐怖片熱潮,吸引了手腳快的韓國影壇跟進,《鬼鈴》《鬼鏡》《靈》都是代表作,香港也交出了成績不俗的《見鬼》,就只有台灣電影工作者還傻呼呼呆在原地,還在那邊滿腦子「以文載道」混不出個名堂也填不飽肚子(這年頭去山上打個禪七,都比看他們自認言之有物的電影還要有意義)。反而泰國電影工業來了部《鬼影》,在這波亞洲恐怖片熱潮也搶下灘頭堡。

在電影拍攝的技術上,《鬼影》其實比你看過許多日韓恐怖片都精緻,論攝影的打光、音效剪輯等等,都超越了《咒怨》《鬼鈴》,更適合當作亞洲恐怖片研究的範本。它完全繼承了這類型電影的必備公式:主角發生意外→產生撞鬼後遺症→主角鐵齒不信→繼續三番兩次撞鬼→終於鼓起勇氣調查→發現真相倒抽一口氣→跟鬼怪的正面衝突→一切平息→結尾大逆轉。更重要的是,《鬼影》在執行這些公式時,不會像其他日韓恐怖片,一昧泡製鬼怪出沒高潮,而忽略人物之間的彼此關係。既然錄影帶可以鬧鬼、手機可以接到陰間的電話,《鬼影》的靈異照片也是一個我們本來就耳熟能詳的鬧鬼玩意。這部片更出現了以前台視「玫瑰之夜」就報導過的靈異照片,只能說本片的製作群非常的認真,做足了功課。

這部片唯一的缺點跟麻煩是,當它精準執行亞洲恐怖片類型的公式時,讓觀眾少了點意外的樂趣。雖然它不像日韓恐怖片硬塞些無關緊要的人物,好不斷地撞鬼(然後製造些死法奇慘的掛點,硬嚇人),卻有很多主角不斷做惡夢的片段(就是那些好嚇人的片段竟然都是作夢──哎喲!),鬼怪的造型也非常的「貞子」。這點已經變成該類型電影的一大濫觴,試想,如果不是「貞子」般被丟入井裡的死法,為何這些鬼要像她那樣子出沒?有些鬼片的死者死的時候還是短髮,作鬼回來報仇時卻變成長髮,這就是完全在模仿而沒有用心思考對應邏輯。

《鬼影》在結尾的大逆轉上,表現的非常優秀,的確可以比上《靈》(而《靈》又可媲美《靈異第六感》)。這部片是泰國年度賣座冠軍,所以才有機會到台港上映。這樣你懂了吧?一部片要在自己的土地上受歡迎,才有可能成為輸出的舶來品,而我們的電影工作者連最好拍、最好賺的鬼片都不會拍(或者不屑拍),成天就硬塞給觀眾一些比鬼片還莫名其妙的古怪電影,興致勃勃地說這是藝術。哎,往後又辦起了「鬼魅影展」,台灣都端不出自己的片,是要怎麼辦?


2004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愛在日落巴黎時》Before Sunset




這是一部,有「同學會」功能的電影。

九年前的《愛在黎明破曉時》,是美國青年傑西在歐洲自助旅行時,與法國女子席琳搭訕。在異鄉偶遇僅有的一個夜晚,他們無話不談,帶著一種浪漫與奇妙的氣氛,然後兩人就各奔前程了。現在,九年過去了,這部續集《愛在日落巴黎時》,跟影迷交代,當初說好半年後要碰頭的傑西跟席琳,到底發生什麼事。

奇妙的是,許多電影的續集都是延續第一集的做法,但《愛在日落巴黎時》卻好像顛倒,雖然保留了同樣的精神,一樣是在異鄉的偶遇,然而都已經過了九年的男女主角,再次的偶遇應該是一種喜悅,卻流露出一種無法形容的滄桑。他們一樣無話不談,卻難掩青春逝去所經歷過的喜怒哀樂,那些人生點滴帶給他們的影響。他們在更多的挫折與苦痛中,要面對自己即將步入中年的事實,看著巴黎街頭的日落,「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然而坐在觀眾席上的我,一邊看著傑西跟席琳的近況,腦海卻跑出九年前我看《愛在黎明破曉時》的種種點滴。那個時候,這部片在金馬外片觀摩展上放映(說著說著,今年的外片觀摩展又來了),反應十分熱烈,於是片商把這部無法歸類的藝術文藝片,放在一間戲院上映。始終不是文藝青年、更不想湊影展的我,居然跑去中華路的總統戲院看這部片,電影結束的時候,還打上字幕「翻譯:王志成」。現實中,我的九年也匆匆過去了。我終於見過了王志成本人,而且我始終很怕他(這都是當年那個字幕給我的影響),因此我每次看到他都會耍寶,他也會糾正我的蠢英文。

當席琳在銀幕上敘述過去她從事環保工作的打擊,還有如何再出發之際,九年前的我恰好剛踏入社會,我也經歷了席琳體認到現實的無情,以及如何從無情中找回熱情與執著的奮鬥。對,更妙的是,我在現實中真的也有個九年前偶遇,然後再也沒連絡、沒碰過頭的朋友,可是在九年後又巧合地重逢,就跟銀幕上的男女主角一樣。唯一不同的是,我們不必像傑西跟席琳一樣,必須把握短短的相逢時光,這次我總算留下他的手機號碼,還有他的MSN帳號(雖然我始終偏好雅虎即時通)。可是我們重逢的時候,彼此的問候與寒暄,也如傑西跟席琳一般,都會不由自主地提醒個人所遇過的那些打擊與低潮。

是的,《愛在日落巴黎時》不是一部普通的電影,觀眾不是被動去看劇情。你必須把自己的回憶翻出來,對照銀幕上男女主角的近況。他們已經不再是攝影機底下的人物,他們會變成你生命中活生生、所經歷過的一切,進而心有戚戚焉。所以我很相信並清楚知道,這齣戲其實一點都不在「作戲」,那是真實的人生。《愛在黎明破曉時》的年少浪漫,在這裡已經轉化為一股怡然自得的成熟。

當你領略了這個道理,故事也將接近尾聲。我很好奇,究竟導演理查林克雷特,與男女主角伊森霍克、茱莉蝶兒一起創作的劇本,這回要給我們什麼樣的結局呢?我只能說,非常的高明,就像一首優美的爵士音樂,一切盡在不言中。

謹以本文獻給隔了九年才又見面的網友喬喬(好險你結婚時我沒接到你的紅色炸彈)。


2004年11月22日 星期一

《超人特攻隊》




這是一部,既不按照皮克斯動畫片廠、更不遵循迪士尼動畫公式的電影。因為它的「大逆不道」,才使得動畫片又往前走出了一大步。同時,也因為它的「大逆不道」是有道理、有意義的,所以皮克斯與迪士尼都願意讓步,這更是一種屬於「體制內革命」的勝利。

長期以來,美國動畫都是以「天真」「無邪」「淘氣」為賣點,大人小孩看了笑翻天,就是它最大的目的。妙的是,去年皮克斯的《海底總動員》受歡迎的訣竅是「單純」,但今年《超人特攻隊》的目的似乎不止於此,這部片在許多細節,都企圖違反上述的定律,而且放進更多不該在美國動畫出現的元素。

超能英雄有中年危機?!電影的這個設定已經是異想天開,但是更難得的是它竟然把成年男子的中年危機,描寫的淋漓盡致。被困在辦公室做些可有可無的工作,成天被老闆碎碎唸,才能養家活口,這對一個曾經意氣風發的男人來說,是真正的末日。動畫片雖然有誇張之嫌,然而卻能把那股失落的情緒刻畫到入木三分。如果是宮崎駿的作品,大家也許見怪不怪(《紅豬》就是一個自我放逐的飛行員),但是就一部美國血統的動畫來說,這實屬大膽的少見。

另外一個大膽的安排,是埋葬美國人的天真無邪。劇中的媽媽,對她兩個小孩如此叮嚀:「這裡的壞人,跟你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壞人不一樣,他們不會因為你們是小孩就放過你們。」是的,這句台詞戳穿了父母親最常告誡子女「世上沒有壞人」的神話,真實的壞人比電視還要恐怖。你曾起何時看過動畫片的父母親會這樣說呢?結果真的如此,壞人的黨羽追殺著兩個小孩,這是一種令人髮指的殘酷。如果用真人來演,可能大家都笑不出來。但在一個動畫片中,這樣的恐懼反而跟觀眾有了層距離,看的叫人熱血沸騰,卻不會慘不忍賭。

《超人特攻隊》也很聰明地,發揮它的長處:電腦動畫。光是看男主角超能先生與機器人的打鬥,就已經是節奏快到不行,你來我往的速度的確是「超級快」,你攻我守的戰略變化也是「超級快」。這個特色在後來幾次主角以超能力對抗壞人時,又再次發揮,所有的動作場面都是以電玩的速度為最低標準,然後打到讓人目不暇給的程度,這的確是電腦動畫的長處。

而人物的設定亦是一大優點,從超人家庭每位成員的超能力,都是呼應他們在家庭中扮演的地位、反應個人的特色,反派人物的塑造也非常有深度。他狂妄的動機與作為,來自於對「不凡」的追求與渴望,某種程度跟主角「與眾不同」的超能力是異曲同工,但是整個社會對於「非我族類」的排擠與壓抑,使得他們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猶記得當年《獅子王》因為描述辛巴的父親,穆法沙之死,遭到許多人士的批評,認為訴求一部小朋友的動畫片不該有死亡的情節。但是這種「讓動畫片天真純潔」的反彈呼聲,如今已經找不到了。當然是因為整個世界在過去數年間,經歷了許多不愉快的動亂,我們都學會了,「真正的天真不是對於陰暗視若無睹」。要像《超人特攻隊》的主角們一樣,隨時面對好動盪的出現,正面迎戰威脅,才是真正的勇者。


《超人特攻隊》




當電影街經歷了一連串的漫畫英雄電影熱潮,且沒有任何退燒現象之際,皮克斯動畫片廠發表的《超人特攻隊》,乍看之下,似乎很難締造新意。但是影片的結果卻說明了,真正的創意,從來不怕被比較,更不會被表現的素材所侷限。

皮克斯以往的電腦動畫題材,都是一些「非人類」的主角,像是玩具、昆蟲、怪物、水中生物等等。因此選擇擁有超能力的英雄為主人翁,《超人特攻隊》必須要面對「如何超越手繪動畫的面部細膩表情」,也得面對《蜘蛛人》等特效越來越精細的真人版漫畫電影。就當觀眾開始替自己的荷包擔心,會不會又買票看到一部炒冷飯的作品時,皮克斯卻大筆一揮,直接把主題設定在「被迫過著平凡生活的退休超人們」。這群特異功能人士,就像加入證人保護計劃的污點證人,必須隱藏自己的超凡本事,想盡辦法過著平凡的生活。他們必須否定自我,才能夠失去自我,徹底融入這社會。結果當已經退休十五年之久的超能先生,再也無法忍耐下去之際,他的中年危機給全家人帶來意想不到的轉變,連番好戲登場。

這部片的編導布萊德博德,對於通俗文化的融會貫通,顯然無人能出其右。他建構了一個綜合《X戰警》《超能四人組》等漫畫遊戲規則的世界,但是他又讓超能英雄們結婚生子,這點是《蜘蛛人》從來不敢做的事。光是超能先生爆發中年危機的安排,就已經不是迪士尼的傳統了。然而這還不夠,他繼續建構出充滿早期007電影風格的場景,加上大量運用銅管樂器的配樂,充滿了龐德的諜報氣氛!當超能先生一家人團結起來,互相扶持,跟反派搏鬥的時候,又不折不扣發揚了迪士尼最重視的「家庭倫理」,呼應著《小鬼大間諜》的精神。

可是《超人特攻隊》的野心不在於如何從經典取材,而是更直接地以科幻情節呼應現實生活,除了超能先生一家人之外,片尾最後的正邪決戰,完全讓觀眾想起了「911事件」。這是一個美國影壇尚未碰觸的敏感議題,放在一部訴求老少咸宜的動畫更是不宜,但是布萊德博德竟然敢膽面對。在上山下海的快節奏打鬥中,他處理的有條不紊,從傷痛中提煉出真正的勇氣,一如真正的超人不在於是否擁有特異功能,而是如何勇敢活出自我。 雖然《超人特攻隊》不是一部改編任何漫畫題材的電影,但是卻比更多漫畫電影,發揚了漫畫題材的精神與理念。皮克斯勇敢跨出動畫的這一大步,讓漫畫迷們佩服五體投地啊!


2004年11月16日 星期二

《靈》Dead Friend




《靈》是一部劇本聰明的鬼片。劇本聰明到,遠遠領先了這部片的其他元素。

當你以為所有的亞洲鬼片,都得繼續《七夜怪談》那一套時,《靈》在處理鬼魂出沒的手法上,依舊如出一轍。更奇怪的是,你很容易在劇情的發展過程中,看到好幾個沒有什麼交代,就「硬生生」的轉變;雖然這是鬼片,但是你也會在內心嘆息,「好歹也該有點鋪陳或者交代吧!」
銀幕上的厲鬼出神入化的嚇人,分外認真的結果,反而讓觀眾看不清楚死者與主角的關係。大概要等了電影演到一半,好不容易才恍然大悟,「哦,原來一開始掛掉的那個人,就是誰誰誰,跟女主角有什麼關係」。

作為一部鬼片,我還在忍耐它怪力亂神的坑坑疤疤之際,電影卻改了個方向,發展出真正叫人著迷的主題:金荷娜飾演的智媛。一個應該是大二女生(我說應該,是因為劇本沒有很清楚地交代),她申請到出國的獎學金,前途大好之際,卻不斷地遇見靈異事件。她必須解開謎團,找出所有線索。

但是在這過程當中,觀眾也發現智媛其實是個有缺陷的人。她罹患了嚴重的失憶症,正確地說,她完全記不得兩三年以前的事情。她對於自己的認識,都是別人告知她的:智媛是一個完全按照別人的說法,才能正確「活出」自己的人。

在解謎的追尋中,智媛卻意外地找出自己原本的樣子。她是一個勢利眼、喜歡作威作福,利用父母親的財富,以威脅恐嚇的方式指使、駕馭他人的大姐頭。諷刺的是,過去式的智媛,跟現在式的智媛,個性相差了十萬八千里。唯一的解釋是,她一定經歷了什麼重大的打擊,才會變成這樣。

《靈》在這裡變成了一部優秀的電影,原來你以為有許多疏漏跟不合情離的細節,劇本開始將它們一一合理解釋,智媛想找出「我是誰」的動機,與鬼魂作祟的理由,原來都指向同一件事情!
但這還不是高潮,你必須等到結尾。整個故事在此有了一個高潮迭起的大逆轉,更衝擊的劇情才是真正浮現。當然,你別以為我會全部寫出來,你得自己去看這部片,體驗一下。

於是高明的劇本再次拯救了這部片,在處理鬼怪的手法上,《靈》並沒有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其實,我還覺得這部片的鬼不像《咒怨》那麼會嚇人。撇開靈異以外,《靈》卻更在人類的記憶與自我的呈現上,發展出更有深度的內容。一個人的作為,到底是「天生」的本性,還是可以藉由「後天」的告知,來加以改變,成了這部片耐人尋味的課題。金荷娜同時呈現「善良」「邪惡」兩極化的演出,更讓這部片有了可看性。

《靈》是繼《靈異第六感》以來,最聰明的鬼片劇本。雖然它在執行鬼怪出沒上缺少了創意,暴露了韓國電影工業缺乏想法的瓶頸,卻值得一看。


2004年11月3日 星期三

有關於《咒怨》(Ju-On : The Grudge)




我必須說,《咒怨》編導清水崇真是個死小孩。這位從拍攝恐怖錄影帶起家的導演,非常清楚如何驚嚇觀眾。比起《七夜怪談》,這部片宛若火力全開似的,把文明生活中種種人會獨楚的狀況,通通都變成鬧鬼的橋段,以至於它帶給觀眾的後遺症,可能比貞子更嚴重。

更調皮的是,很明顯地在預算有限的條件下,清水崇鏡頭底下的日本生活,完全沒有偶像劇那樣的光鮮亮麗,而是一種充斥著中古物品的質感。仔細一瞧,全片所取景的地方,都是破破爛爛的,完全一改我們印象中高科技、先進的日本特色。乃至於女主角奧菜惠穿的那套長裙洋裝,容我很不客氣地說,那實在俗斃了。不僅比不上韓片《鬼魅》的高超美術,就算拿深受《七夜怪談》影響的《鬼鈴》來相較,《咒怨》在燈光、服裝等細節也是輸人家一大截。所以《咒怨》巧妙地用了最簡單的電影技法,讓蒼白鬼怪不斷地出現在劇中人身邊,真是窮到連特效的錢都沒有,卻是最棒的嚇人伎倆。

但是清水崇的缺點,也徹底暴露在這部電影:對白少之又少,連道理都說不清楚的劇本。為了掩飾這項缺失,清水崇乾脆把全片切割成數個段落,然後將每個段落當成他最拿手的錄影帶般篇幅處理。之後,他又大膽地打破敘事順序、隨意調動,但此舉讓電影的成績只淪為「段落嚇人,卻無法解釋」的空洞。

但是清水崇果真是連劇本邏輯都無暇顧及,只懂嚇人的二流貨色嗎?當我回頭去閱讀根據劇本改編的小說,發現原本可以在影片解釋的某些關鍵動機與細節,卻在銀幕上完全消失了。這樣的問題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是真的沒有預算拍出來,因此作罷;第二就是清水崇高估了現代觀眾可以邊看鬼片,邊動腦筋推理組織的能力,所以沒有注意到他所留下的線索。

因此《蜘蛛人》導演山姆雷米會看上《咒怨》,出錢要給清水崇拍成好萊塢版,似乎不是沒有道理。《咒怨》的坑坑疤疤,若是有好萊塢豐富的資源當後盾,不難有潛力可以再創恐怖片經典。現在就給清水崇蓋棺論定,就猶如劇中人對靈異事件的慢半拍反應,只是貽笑大方。


《不死咒怨》 The Grudge




為什麼台灣的觀眾,還要花錢買票進戲院看《不死咒怨》,再把去年暑假檔已經看過的《咒怨》溫習一遍呢?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是我們也很幸運,可以藉機來對照一下日本導演清水崇,在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如何締造出不同的成績。

《咒怨》系列,一開始是日本導演清水崇以錄影帶型式發表的恐怖電影,充滿了「學生電影」的手法,也就是粗糙、沒有太多修飾。同時也受制於預算,錄影帶版本的《咒怨》著重在「嚇人」,而沒有什麼交代鬼怪從何而來的劇情,卻意外地製造許多恐怖連連的高潮。換句話說,清水崇沒有多餘的錢來拍正經的戲,所以就把全部的資源,通通拿來拍攝他心目中最嚇人的電影橋段。這個做法非常的成功,錄影帶版的《咒怨》因為受歡迎而有了續集,兩部加起來的成績不錯,得到電影公司投資讓他拍成了電影版,也就是去年在台灣上映的《咒怨》。

不過,當台灣上映電影《咒怨》時,他已經再接再厲拍攝電影的續集《咒怨2》;等到《咒怨2》在日本公演時,好萊塢又決定重拍《咒怨》,讓他有了第三次把這個故事說清楚的機會。在一千萬美金投資的預算下,《不死咒怨》除了演員以外,幕後工作人員都是原班人馬(包括飾演伽椰子跟俊雄的演員),搭建鬼屋的片廠也是同一個地方。但是清水崇這次得到最有力的支持,就是一個專業美國編劇寫的劇本,完全把過多的超自然現象剔除,沒有那種「嚇人效果第一,卻沒有劇情」的缺點出現。好萊塢大費周章的結果,就是把這部片賣給美國人,所以演員必須用美國明星,台詞必須說英文。果然這個目的達到了,清水崇成了近年來唯一可以雄霸票房賣座榜兩週的日本導演(所以,我們還要小看鬼片嗎?)。妙的是他到現在英文還是破破的,在美國接受訪問時還必須靠翻譯。

但這就是好萊塢厲害的地方,它巧妙地汰蕪存菁,除了帶到一些老美在異鄉生活上的文化差異外,《不死咒怨》在各種形式上更接近《十三號星期五》《半夜鬼上床》的「屠殺青少年」恐怖片:除了有搞不清狀況的人物陸續掛點外,一樣有堅強的女主角,主動調查事情的真相,並且勇敢地與邪惡對抗。這樣的性格,並沒有出現在日版的《咒怨》當中,所有的人都是傻呼呼在那邊等死,就連主動拜訪鬼屋的好心社工員仁科理佳,都是被主管逼去的。但是在《不死咒怨》當中,這個社工角色行事動機更接近美國人的價值觀。當然,故事最後還把伽椰子慘死的原因(這點在《咒怨》毫無交代,是遭人詬病的大缺點),巧妙地與這群在東京生活的美國人連接起來,也算是解釋了「老美在日本活見鬼」的理由。

於是觀眾可發現,不同地方的電影工業所提供的資源,在同樣的條件下(故事、導演、工作人員),依舊可以有不同的表現。《不死咒怨》的搭景與燈光都更為精緻,有一種陰森、毛骨聳然的感覺,專人編寫的劇本也改善了清水崇故事講不清的老毛病。美日版本有兩種不同的結局,說明了兩個電影工業對同一部電影有著不同的期待:日版想呈現的是文明社會的空洞脆弱,美版卻是好萊塢最拿手的「未完待續」,以便拍續集,陰魂不散還要回頭來嚇你。清水崇非常的幸運,在不斷地重拍過程中,讓自己不斷地進步。

《咒怨》http://movies.groups.yahoo.com/group/chweng2004/message/168

《咒怨2》http://cutewind.blogspot.com/2003/12/2_05.html


2004年10月31日 星期日

《終極殺陣:計程車女王》Taxi




台灣的電影市場,近期居然有兩部翻拍的好萊塢電影對決,分別是脫胎自東洋的《不死咒怨》,以及翻拍盧貝松監製的法國飛車片《終極殺陣:計程車女王》。相較於大多數好萊塢的翻拍原版,台灣觀眾對這兩部片的原型卻十分熟悉,因此想出新的理由讓大家願意掏錢買票進戲院,成了很重要的課題。

盧貝松的《終極殺陣》本來就很好萊塢,笨蛋警察遇到只會飆車的計程車司機,於是他們就去逮只會飆車的壞人。這個公式大致就是《終極殺陣:計程車女王》的劇情,不過好萊塢顯然更注重角色之間的互動,擅長搞笑的喜劇演員昆琳拉提法與吉米法倫,便竭盡所能擔綱演出,營造這對衰尾拍檔的各種出槌可能性。至於招攬觀眾的養眼任務,丟給巴西名模姬賽兒,讓她打扮的異常火辣,就像「辣妹飛車搶銀行」一樣的誇張而有趣(如果你長的跟她一樣好看,還需要去搶銀行嗎,當名模更好賺啊)。

但是影片在如何拍攝飛車的鏡頭哲學上,卻是截然不同。法國人會用前後的角度來跟拍高速行進的汽車,鏡頭與汽車是同方向的等速前進,觀眾跟著主角風馳電掣。美國人則喜歡玩點花樣,故意去製造飛車與鏡頭速度落差的效果,像是汽車緊急甩尾後鏡頭繼續前進、或者故意高低差反方向迎面而來,讓觀眾對於汽車的高速動感有更強烈的察覺。而且美國人更喜歡讓汽車在車陣左右穿梭,這些都是強調視覺上的逼真與速度感的手段。

妙的是,法國人的《終極殺陣》其實沒有太多女性角色的戲份,她們的確存在,只是不怎麼影響劇情,總歸開車這件事情是女人少插手。但是在美國版,顯然是女人嗆聲霸天下。除了體型差異極大、必須靠方向盤決定誰是飆車英雌的正反派女主角,還有認真辦案的女組長、以及醉鬼老媽上場負責搞笑,更對比出男主角是個急欲證明自己才能的「小男人」,偏偏他連如何開車都不會。在美國不會開車,基本上就等於哪也不能去,這真的是美國男性同胞的一大痛處。

在劇情一致的前提下,《終極殺陣:計程車女王》有自成一格的喜劇成分與節奏,可說是原版的異卵雙胞胎:長相不太相同,舉手投足卻很有默契。唯一麻煩的是,高潮對決的橋段卻沒有變化,這對於已經看過原版的台灣觀眾而言,是有那麼些不公平。


2004年10月26日 星期二

《終極西門》




導演王毓雅是台灣電影的異數,當整個台灣電影年產量只有個位數的時候,她居然可以在今年推出兩部片《終極西門》《浮生若夢》。假使你把她正在後製的《虎姑婆》算進去,她已經完成了三部片。連同她之前的作品,《雙面情人》《海水正藍》《蛋》《龍兒》《空手道少女組》《飛躍情海》算進來,她居然可以在短短五年內完成九部片。

所以,台灣電影工業真的陷入了低迷的谷底更絕嗎?當大家都在愁沒有資金可拍片的時候,為什麼她可以有辦法拍這麼多電影,而且也不見得每部都有在戲院上映,締造傲人的票房收入呢?王毓雅源源不斷的創作,成了台灣電影圈一個口耳相傳的謎,有許多的流言在解釋她的成績,也有更多的流言在納悶她究竟如何什麼題材都拍,接連拍個不停。
有趣的是,當大家的猜測到達最頂點的時候,她卻決定放棄以往土法煉鋼的發行方式,跟片商合作,讓《終極西門》名正言順地進入商業市場。不管別人怎麼說,她就是要努力地以自己的作品去擁抱群眾,哪怕群眾對她言之鑿鑿,在網路上不斷給她負面的打擊;預售票簽名會乏人問津,採訪的記者還比買票的人多,.......這些反而給電影帶來一種未演先轟動的聲勢,實屬近年台灣電影少見。
《終極西門》是關於台北西門町三個古惑女的故事,王毓雅坦承是受到香港《古惑仔》《無間道》系列給她的衝擊,加上在媒體上讀到以前的黑道大姐王蘭的故事,讓她決定要拍一個屬於台灣本土的黑幫片。在這部片中,吳辰君飾演Porsche,一個從美國留學回來、奉令接管家族企業的黑道大姐,以高明的手腕一改以往的黑道作風。蕭淑慎飾演鴿子,是Porche的生死之交,雖然兩人無所不談,但是她就是不願讓對方知道自己有財務困難。楊謹華飾演Gucci,一個從小就討厭鴿子、更恨Porche的大姊頭,她就是想盡辦法要除掉對方。
這部電影在人物的基本設定是成功的,問題是整部片其實沒有深入描寫任何黑道的作為,乃至於黑道如何在西門町耕耘的生態。Porche應該是個聰明伶俐,以機智克服困難的人,但是王毓雅居然用兩個鏡頭,就交代她收服了所有抵制她的黑道前輩,到底她的法寶是什麼,沒人知道,使得她的聰明流於一種浮面。是的,擔心本片會教壞小孩青少年的衛道人士,保證你看完全片也不知道如何入幫,連如何砍人都沒教。
妙的是,《終極西門》雖然在刻畫黑道人物的部份是失敗的,卻意外地造就一種趣味。如果你不挑剔文不對題這個缺點,整部片就是三個高中女生(而非古惑女)的恩怨情仇,她們從一見面就開始咬牙切齒地嗆聲,一碰頭就想置對方於死地的語氣唸台詞,意外地替影片帶來一種類似「花劇場」的效果:用言語衝突來製造劇情的張力。加上這三個人物的穿著打扮、行事邏輯(特別是蕭淑慎三不五時就來個又臭又長又很欠揍的嗆聲,無聊死了),更貼近高中生的水平,難怪這部片之前在高中校園試片時會受到熱烈迴響。
你說這樣會讓觀眾悶死嗎?答案是「不會」。因為當許多台灣電影毫無主旨可言,更多好萊塢電影淪為特效大會串時,這部片從頭到尾卻有很清楚的主題:「Gucci要殺了Porche!」這部片的中心思想始終沒有動搖,所以我們就等著看人是誰殺的。那些叫人皺眉的缺點,其實意外地給電影帶來一種惡搞的趣味。
然而本片也映證了流傳多時的江湖傳言,王毓雅果然是一個會敗在許多邏輯不通的導演,越到片尾這毛命越嚴重。好比被火燒傷的病人,臉上的傷口其實不太像燒傷的。另外一個更可怕的地方,就是她真的有囫圇吞棗的毛病,隨心所欲把自己喜歡的影片類型、橋段塞進來,完全不在乎是否有足夠的相關能力來執行。片中那段沒什麼震撼力的飆車已經夠糟了,片尾還要來《追殺比爾》的武士刀大決鬥。她忘記了,昆汀塔倫提諾拍《追殺比爾》的時候,可是找來袁和平幫他設計武術動作,確保殺的原汁原味又能融會貫通。而王毓雅如果真的記得《古惑仔》系列,就該曉得陳浩南砍人的時候,不可能用「新娘」那一套,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打法,不能在一部片出現。此外,《終極西門》裡頭所有人物的感情描寫,全部都是沒有轉折也沒有動機,愛就愛、不愛就不愛的突如其來,似乎全隨導演高興。
所以我們該如何評斷王毓雅?當其他的台灣電影工作者都搞不清楚何謂宣傳、何謂行銷,她卻細心地替演員拍了定裝照,這樣的小動作就確保一定的媒體曝光率。但是她給電影剪輯的預告片,只見眾人不斷大吼大叫,卻又毫無任何劇情資訊可以給觀眾吸收。她嘗試各種電影類型的勇氣與動力,遠勝過許多同業;但是她也忘記了,這些嘗試需要強而有力的電影工業在技術面的支持。

天底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像史匹柏一樣,拍完了恐龍亂跑的《侏儸紀公園》,立刻去波蘭拍納粹大屠殺的《辛德勒的名單》,輕鬆遊走在截然不同的題材。史匹柏的天份無庸置疑,但他也需要特效人員製作逼真的恐龍,才能有以假亂真的效果,好讓他去專心經營《辛德勒的名單》。王毓雅要學著知道自己與整個業界的極限在哪裡,哪些方面要借用哪些人的才華,方能改善自己的弱點,免得淪為另外一種形式的義和團。


2004年10月25日 星期一

《第三者》Wicker Park


當我以為愛情文藝片實在玩不出新把戲的時候,卻接二連三碰上幾部很出色的文藝片,王家衛賣弄浪漫情調的《2046》是其一,打著驚悚外遇劇情的《第三者》是其二。在台灣的電影賣座紀錄上,有幾部講到「第三者」的影片都很轟動,《致命的吸引力》與《出軌》都是,但是《第三者》卻將男女關係看的更透徹。

馬修回到芝加哥,準備即將赴上海的公務出差,但就在餐廳與客戶及未婚妻碰面時,他遇上了以前的死黨路克,兩人好久不見的寒暄,其實隱藏了一段馬修寧可遺忘的情傷往事。儘管他極力想專注在公務上,卻不斷想起兩年前不告而別的女友麗莎。說也奇怪,他竟然在餐廳看到麗莎的背影。馬修決定拋下一切,無論如何一定要找到她,把往事說清楚、講明白。但是這趟探索真相的追逐,卻牽扯出兩年前的所有回憶。究竟麗莎為何拋棄他呢?馬修真能找到事實,坦然面對嗎?


《第三者》從一開始,就擺明了讓劇中每個人「不誠實」。無論是已經有未婚妻的男主角馬修,或者是跟女演員艾莉絲約會的路克,以及彷彿是遊魂般的麗莎,大家都是有意無意說著讓自己體面的謊言。有些謊言只是吹牛,例如路克引以為傲的性生活;有些謊言只是掩飾,例如馬修對未婚妻謊稱在上海談生意;有些謊言是為了保護自己,像是麗莎極力想擺脫有錢有勢、糾纏不放的前男友;有些謊言卻帶著惡意的欺瞞,像是艾莉絲與馬修的對話。重點是,愛情本來容不下謊言,因為那意味著人際關係上無法承擔的不信任,但是在這部片,每個人都必須靠著謊言,來維繫自己為想像的愛情。或者,為自己操弄一段渴望的愛情。

於是以「愛」為前提的出發點下,劇情好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不斷迸發出各種人類的劣根性。主角們在苦苦追尋的,不光是昔日戀情的回憶,其實都想找出甜蜜謊言下的真相。而隨著敘事觀點的轉換,觀眾也看到所謂「第三者」的出發點與立場(這真是全片最精采的地方),其實都是為情所苦的人。所謂的癡情與著迷,人皆有之,只不過換了一個立場,所得到的就不是愛情的喜悅,而是失落的痛苦,甚至是良心的譴責,越是想要千方百計扭轉這一切,結果就是失落的更深、被傷害的更嚴重。

很難想像,一部愛情文藝片可以討論負面的人性,感覺上這會讓愛情的甜蜜蒙上污點。但是《第三者》卻讓觀眾明白看似無害的情愛,也會包藏著傷人的禍心。在俊男美女的商業包裝下,《第三者》無論在劇情、角色刻劃上,其實都比我們想像的還有深度,比單純的愛情文藝片更能得到回響。


《2046》2046




真沒想到《2046》是這麼精采。

我不是王家衛的迷,對於他作品的欣賞也只到《重慶森林》為止,《東邪西毒》還可解釋為詩意的武俠片(總比張藝謀硬梆梆的武俠片好吧),卻無法瞭解《阿飛正傳》。當人家說,張國榮出場在走廊上踩出腳步的迴音,還有跟張曼玉的「共度一分鐘」,實在太有情調等等,對我來說,還不如看《旺角卡門》,起碼這是一個清楚的故事。

所以像我這樣一個,故意沒看《花樣年華》,就去看《2046》的人,以為下場會是死在電影院裡。錯了,這部片實在精采。

精采的地方,不在於我是否真的看懂了王家衛的影射,每個跟梁朝偉互動的女人,都是在影射他作品之前的關係,甚至是《花樣年華》片中周慕雲對於蘇麗珍念念不忘的影射,或者他不斷尋找蘇麗珍的感情替代品。而是這的確是一個說的清楚的故事。無論電影開場是周慕雲幻想的片段,或者他在敘述人稱所做的時空跳躍(他前前後後交代章子怡飾演的白玲,與鞏俐飾演的蘇麗珍,兩人如何互相影響了周慕雲,改變了她們與他的緣分)。電影在小說〈2047〉的片段,還有作者本人所遭遇的現實游走,這一切是如此的行雲流水,儘管這是導演重新剪接的成果,卻也不得不叫絕。

而這個故事,從香港、新加坡、到想像的科幻世界,其實場景真的就那麼幾個。旅館的房間,一個走廊,一個屋頂,一條馬路,了不起就多了幾個吃飯的大排檔、賀客雲集的餐廳,未來的列車。不過電影的攝影卻很高明,鏡頭始終集中在演員的上半身(正確地說,胸部以上),還有演員的臉部,用這樣的方式強迫他們一定要集中全力演出,也避開場景必須要完整呈現所帶來的相關製作壓力(達到一景數用的省錢辦法)。當周慕雲跟白玲又在應酬場合重逢,鏡頭拍攝他們彼此迎面而來,一下子提升整個畫面的戲劇張力;如同露露在舞廳與周慕雲相遇,或者與人爭執時,同樣的走位與取鏡又出現了。但是卻不讓人感到乏味,反而有種似層相似的趣味。

我承認《2046》就像一個沒有真正故事的故事,梁朝偉不斷地旁觀他所遇到的曠男怨女,也不斷地捲入他們的感情紛爭。無論他對王靜雯的出手相助,或者他跟白玲生張熟魏的逢場作戲,其實這次周慕雲到底怎麼了,並沒有答案。他還是想念著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他還是在悔恨某些感情一旦錯過了,就無法回頭。可是你知道嗎,王家衛的魅力就在於把這些風花雪月的瑣碎,拍的賞心悅目。

不是隨便哪個導演,把長相漂亮的人湊在一起,就能有迷倒眾生的光芒。有多少偶像劇讓你看不下去呢,對不對?

而我突然想念當年沒看懂的《阿飛正傳》,不只是因為我想念張國榮的風采,而是我想知道當年是否忘記退一步來欣賞。


《鐵男躲避球》Dodgeball

為什麼《鐵男躲避球》會這麼好笑又這麼好看呢?答案是:人類的劣根性。

對的,「人性本惡」本來只是一種哲學理論,但是到了好萊塢名不見經傳的編導勞森馬修托波手上,就是一種叫人瘋狂爆笑的趣味。這部片看似在胡鬧,也的確是分分秒秒都在胡鬧,以求觀眾哈哈大笑,然而卻又掰出自圓其說的劇情。連鎖健身房與破爛健身房的商業競爭,因為企業主無所不用其極的排擠,使得小市民必須自立救濟,參加古怪的躲避球運動贏得獎金,免於倒店的命運。當然,他們唯一的生路很快就佈滿荊棘,也就是財大氣粗的班史提勒。

《鐵男躲避球》擺明了就是在「整人」,這部片在每一個細節都能想出挖苦人的手段,從肌肉猛男被影射為胸大無腦,瘦弱體型的被譏笑弱雞,金髮美女被誤認是脫衣舞孃,體重過重的人被弄成花痴,英俊男就一定心胸狹窄踐踏情敵,東方人都是神經兮兮,坐輪椅的人嗓門大又愛生氣,有錢人就是壞心腸,沒錢人就嘴巴賤,東歐居民就一定長相醜........幾乎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通通是這部片修理的對象,他們通通被描寫的古怪且愚蠢,做出各種好笑的事情,印證了我們內心深處的刻板印象。妙的是,這種觸犯眾怒的手法,卻有一種洩恨的喜劇效果,它把我們內心深處對某人(或者說,某類型的人)的各種不滿,全部正大光明浮上了檯面。於是你看到每個人都有缺點,每個人都有蠢事可嘲笑。

然而這部片修理的對象,還隨著劇情發展不斷地擴大,編導自己掰出來的躲避球規則,基本上就是整人第一、砸人第二,球場上的運動精神蕩然無存,要打贏這場比賽就是「犯賤」!連同說話天馬行空的球賽播報員,那種只有自己聽得懂的播播方式,都是《鐵男躲避球》在修理的範圍,簡直把整個社會描寫成群魔亂舞。

所以我超喜歡這部片,周星馳的《少林足球》是在好漢不斷吃虧中,以愛情與自信踢出了光明,《鐵男躲避球》恰好顛倒,主角們必須比反派還要奸詐才能抱走冠軍,如同《芝加哥》的三人組靠顛倒黑白才能功成名就。《鐵男躲避球》給我們示範了一部瘋狂喜劇的極限。

2004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心戀》

一對彼此有好感的男女,一起去偷摘水果。在女孩的把風下,男生順利摘到水果,然後兩人肩並肩坐著,男生把水果剝皮,說要餵女生吃,結果當女生把嘴張開,他一個反手就把水果塞進自己嘴裡,咬了一大口。女孩見狀生氣了,說有什麼希罕,我自己也有,當她自己剝皮時,男生讓步了,把剩下的水果給她吃,然後趁機親了她。


以上是常見於所謂「瓊瑤」三廳式文藝片的情節,令人納悶的是,這個橋段又再度出現於一部叫做《心戀》的文藝片。

你可能會想,《心戀》也許是以六零年代為背景的文藝片,就像《愛情趴趴走》是以洛赫遜、桃樂斯黛為模仿對象的復古文藝片。

錯了,《心戀》的時空背景是二十一世紀,2004年的台北。所以叫人想不透的理由是,為什麼《心戀》還要2004年的台北男女,用瓊瑤的方式在談戀愛呢?

當我在看這部片的時候,突然想到《我的野蠻女友》之所以會誕生的理由,可能是因為導演郭在容一開始要很正經地拍文藝片,但是當他把所有的資料蒐集,發現文藝片永遠都是那些LKK的公式後,他決定要來一次顛覆,不按牌理出牌的方法來安?o些橋段,最後就變成我們看到,十分精采的《我的野蠻女友》。事實上,《我的野蠻女友》跟《心戀》的確有幾個類似的元素:

第一、男女主角頭一次見面,再搞不清楚對方的狀況下,都糊裡糊塗上了飯店,但是卻沒發生性關係。

第二、電影都大量引述古典樂曲。《我的野蠻女友》是卡農,《心戀》大彈蕭邦。

第三、男女主角雖然墜入愛河,卻因為有一方無法忘懷之前的戀情,以致於始終有股無法排解的悲傷,影響到後來感情的經營。

我舉出這三個安排,不是在指控《心戀》企圖模仿《我的野蠻女友》,而是要說明,在觀眾印象中,被歸類到「瘋狂喜劇」的《我的野蠻女友》,其實從頭到尾都充斥著許多愛情文藝片的必備橋段,也充滿了瓊瑤電影的公式。公式不是罪過,要端看電影創作者如何安排、推陳出新,靈活地運用,就不會讓作品顯得過時與腐舊。相反地,只是死板地重覆著公式、重複著橋段,才會顯得落伍與過時。

《心戀》犯的最大毛病是,編導不知道劇中人「應該」活在二十一世紀,不斷安排劇中人出現在不合時宜的場景,冒出稀奇古怪的台詞。例如當男主角為情傷神,在酒吧買醉時,他的好友出面制止:「老天該給你的,都給你了;老天不該給你的,也都給你了!某某某,你可不可以停止糟蹋(還是『作踐』,我記不得了)自己!」在說完這句話後,男主角應聲醉倒、跌倒在地,他的友人連忙向旁邊的人解釋:「他不是這樣的人,他是個藝術家,他很有才華的........」

還有一個很奇怪的橋段,是失戀的女生,在一個善良男孩的陪伴下,在海邊看日出散心。不料因為雲層太厚,沒有日出可看,有點沮喪的女生於是騎了男孩的機車,從堤防上衝下去,摔成了重傷。奇怪,從堤防飛車不是成龍在《警察故事》系列的專利嗎?!

我不能說看《心戀》沒有收穫,我最大的收穫是,發現其實台灣的演員比我想像的優秀。蘇慧倫、張永智、林佑威、吳立琪,都在這個古怪的劇本裡頭,演的很賣力。雖然我不是很欣賞張永智的語氣,感覺上有點突兀,不過這可能是因為他的角色是個在大陸成長的音樂家(關於這個推測,電影並沒有解釋),所以還行得通。

不,看這部電影並不難受,其實你還會跟我一樣,因為很想知道究竟劇中人在幹嘛,所以聚精會神地看下去。然後當電影演完時,你會發現,原來你想真正知道的不是劇情發展,是編造這些劇情發展的編導,究竟是從哪個星球來的,所以他們才會在二十一世紀的時空中,塞進將近四十年前才會有的電影台詞與橋段,卻完全不覺得有任何邏輯上的衝突。他們也沒有察覺到,在法國流浪的女主角,其旁白的心境是一個接近三十歲的成熟女子;但是這個女主角之前在台灣墜入愛河時,還是著只知道音樂、什麼人情事故都不懂的女生。她的轉變是從何而來呢?只因為買了機票,直飛法國的關係嗎?

奇怪的是,這部片宣稱耗資兩千八百萬新台幣,還得到新聞局的電影輔導金贊助,還有統一夢公園生活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資,應該是不會犯這種毛病的,結果該出錯的地方就會出錯。你知道嗎,這些出錯的地方,跟台灣開放外片進口的拷貝數量無關,跟台灣的電影政策無關,跟台灣觀眾的喜好也無關,是跟電影創作者本身自己的功力有關。他們常嘲笑「流星花園」等偶像劇的刻板、不食人間煙火,結果自己拍出來的比偶像劇還要令人昏倒。最起碼,台灣的偶像劇不會跑出時空過時的台詞。

台灣電影工作者的所遇到問題,終究還是自己的問題,請不要繼續怪到大環境。真的,因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男女談戀愛時,並不會說那些文謅謅的台詞、做那些雞皮疙瘩掉滿地的蠢事。請回頭去看《我的野蠻女友》,就知道自己落後現實多少。



2004年9月28日 星期二

《小姐好白》White Chicks

真沒想到我會這樣說,但是《小姐好白》實在好好笑!從頭到尾都好笑!

令人吃驚的是,《小姐好白》玩的是非常非常古老的電影把戲:男扮女裝。就是一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FBI探員,為了保住他們的飯碗,假扮成上流社會的白人姐妹花。這部片完全符合一部好萊塢電影的最基本規則:用五十個字可以說完的故事大綱。不過影片也意外地發展出各種笑料,無法用五十個字交代過去,成為觀眾必須親眼目睹的銀幕奇觀。

以葷素不居的屎尿笑話走紅的韋恩兄弟檔,在《小姐好白》依舊不改其本色,還是有放屁跟拉肚子的笑話。不過他們也有所進步,這次他們在銀幕上努力擠眉弄眼,其實有個心中有個靶子,就是美國的「上流美」芭莉絲希爾頓。這位靠電視節目走紅的富家千金,是標準的「老娘有錢耍白痴」,大眾對她的愛恨交織,有一半的理由是看她出糗,自我毀滅上流社會出身的神話。而《小姐好白》順水推舟,把焦點跨大到整個「白人」組成的上流社會,挖苦他們的種種行為假借貴族之名、行愚蠢之實;膚色的顛覆與性別的反串,更像是一則罵人不帶髒字的髒話,替有色人種出氣。

《小姐好白》用最簡單的點子,製造出最大的娛樂效果。觀眾不斷替主角做出各種可能會穿幫、露餡的蠢事哈哈大笑,進而領悟到上流社會見怪不怪的虛偽。如果許純美真的想拍電影,不妨效法《小姐好白》,這樣才受歡迎。

2004年9月26日 星期日

《麻雀變公主2:皇家有約》The Princess Diaries 2: Royal Engagement

二零零壹年,暑假檔剛要起跑的時候,我人正好在美國,趕上了《神鬼傳奇2》的週末首映場。在爆滿的戲院中,播放許多強片的廣告,卻只有《麻雀變公主》的預告可以讓整間戲院的老老少少,笑的開心開懷。我當下就對這部片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對於女主角安海瑟葳寄予厚望。

三年過去了,《麻雀變公主》也堂堂推出了續集,安海瑟葳還是依舊甜美的討人喜歡。電影一改第一集可怕的中文字幕翻譯(許多人名、地名竟然在同一部片前後不一致),還有那些儘管很爆笑,卻一看就知道硬塞近來的喜劇橋段。這次整部片在喜劇跟劇情的結合上,顯得流暢許多。導演蓋瑞馬歇爾似乎也剪掉了某些可能很好笑,但是太胡來的搞笑場景(不過片中跑出一條國語歌,很鮮,真的叫人啼笑皆非)。

在安海瑟葳飾演的蜜亞公主大學畢業,回到捷諾亞,準備登基的時候,國會卻有反對力量出來阻撓。議員引述法律規定,表示女性若要登基,必須維持已婚身分,因此蜜亞公主也就得在三十天內找到如意郎君,否則必須將王位讓給第二順位的尼可拉斯爵士。當然,一個準皇后身分的公主招親不難,難的卻是如何找到美滿的婚姻,雖然整部片維持了迪士尼最擅長的「公主童話」公式,卻出人意表地讓公主與聽令於壞人的王子相看兩厭。而整部片的篇幅也花在公主如何自立救濟,順便滿足一下少女觀眾的淘氣童心,不斷變化出許多「好棒啊」的皇家氣派場景。

跟迪士尼其他經典動畫相比,《麻雀變公主》系列算得上突破。故事當中,蜜亞的媽媽、祖母,身邊都沒有男伴,某種程度她們都是自立更生的單親家庭。雖然她們還是有追求到第二春,但感覺上她們也不為此傷腦筋,男人對她們來說都是不太重要的附屬品。在這集,前來參加登基大點的蜜亞母親,從頭到尾都沒跟第二任老公說上幾句話,男生真的才是花瓶。雖然還比不上《史瑞克》的大膽顛覆,好歹也不遑多讓。唯一納悶的是,當蜜亞的女長輩都不需要「沒有男人而苦惱時」,她竟然必須為了「沒有結婚就不能登基」而忙的團團轉。儘管最後她還是想出了解決之道,只怕觀眾會覺得「妳........不早點使出這招,拖到現在!」

這還是一部迪士尼的電影,因此蜜亞公主面對不懷好意的政敵時,她不會像現實中英國王妃黛安娜陷入四面楚歌、孤軍奮戰的狀況,政敵也沒有把她逼到醜態盡露。就算是針鋒相對,還是能找到解決辦法,並且順利克服。但是這些迪士尼的老套都沒辦法擊垮我,因為安海瑟葳真的太棒了,天下若有這般冰雪聰明的公主,我相信她一定能以柔克剛,所向無敵。


《赤色追緝令:末日審判》Crimson Rivers 2: Angels of Apocalypse

《赤色追緝令:末日審判》是近十年來,凡是有盧貝松參予的電影當中,唯一沒有淪落到「爛」的下場。
其實四年前的《赤色追緝令》並不差,唯一討厭的是人物就那幾個人,所以兇手是誰,怎麼猜都不會出槌。現在身為續集的《赤色追緝令:末日審判》,倒是改善了這個缺點。只保留了尚雷諾飾演的警探尼曼斯角色,其餘的劇情都另起爐灶。
這次尼曼斯被指派偵辦一件發生在修道院的命案,受害者的屍體活生生被塞進了水泥牆,而與這名死者有關的幾個人,也活在「下一個就是你」的死亡陰影下。當他要開始找出他們之間的共同點時,碰上了手上也有樁奇案的年輕警探雷達,他們很快就發現,這些死法離奇的命案都有共通的目的,會在電影的後半部跟觀眾解釋清楚。整部片加入了大量的正邪衝突的追逐、阻止誰是下一個受害者的拉鋸戰,還有將故事背景拉到德法邊境的二次大戰遺址,馬其頓防線,這點倒是非常新鮮。然後讓壞人登場,剩下的就是看他究竟在玩一場怎麼樣的陰謀,跟我們的主角如何衝突。
電影在動作場面的節奏掌握的非常成功,無論是打鬥、追逐、槍戰都看的出來有設計過,讓影片保持在一定頻率以上的娛樂效果。許多驚悚片為了要故佈疑陣,有時候拼命丟出謎團,會把觀眾搞到很不耐煩,第一集就是這個樣子。盧貝松自己編劇的第二集,就讓正邪雙方亮相的時間差不多,隨著故事的發展,讓他們碰頭。當然在過程中,你也會忍不住猜想壞人的動機「可能是這樣......」「其實是......」,但是這些可能都逐一被刪減,讓結局浮現。
這部片的額外樂趣,是讓觀眾自己去發現《企業戰士》那幾個小子的身影。他們在自己主演的電影裡沒啥魅力,可是在這部片還是挺棒的龍套。我也不曉得原來好萊塢的資深反派演員克里斯多夫李,竟然德法雙語都十分流利呢!

2004年9月12日 星期日

《阿羅漢摩登武俠》Arahan

我是因為從《實尾島風雲》《武士》《總統要出嫁》的關係,開始對演員安聖基的作品產生了興趣,因此我發現了他今年將演出《阿羅漢摩登武俠》,就對這部片充滿了期待。果然,這部片的韓國網站就讓我大開眼界,而電影本身也精采無比。

正當成龍嚷嚷了多年,想要拍一部把「武術」與「特效」結合的電影,卻始終沒有下文;好萊塢也有《駭客任務》三部曲、《追殺比爾》上下集的出現,證明了老外也會打;連張藝謀都拉著武術指導程小東合作了兩部毀譽參半的《英雄》《十面埋伏》。我們幾乎都忘記了,其實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就已經替武俠類型開了一條新的道路:將看似凋零的武術,重新在現代生活中找到其定位,重新加以包裝而發揚光大,給予其新的價值。奇怪的是,當周星馳《少林足球》叫好叫座,可是卻沒有人加以跟進,直到《阿羅漢摩登武俠》問世,給了擅長武打的港片一記當頭棒喝:武俠片,不是這樣拍的!

老是被欺負的小警察相煥,在追捕機車搶匪時,意外碰到武功高強的依珍,結果她失手打昏了相煥,只好把他帶回去給師父們治療。原來依珍是所謂「七道長」的徒弟,而多年前發誓要維護世界和平的道長們,卻因為年輕人沒有興趣聽他們講授武學之道,已經淪落到從事各種工作維生。道長們在醫治相煥時,又誤打誤撞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脈,使得他成為真氣最強的人;而相煥也厭倦被人欺負的日子,因此拜師學武。

這部片採取了《少林足球》的精神,整個故事的重點,就是在「如何把失落的傳統武術,在現代生活中找到新的定位」。整部片也是落魄的小人物,如何「因為學會了武術,在生活中揚眉吐氣」。加上模仿古代武林秘笈,做成動畫的片頭,沒錯,《阿羅漢摩登武俠》充滿了《少林足球》的精神。但是《阿羅漢摩登武俠》在故事設定的形式上,更貼近傳統的武俠小說,「笨徒弟拜師學武、光耀師門」的武俠電影。道長們傳授相煥武功的理由,是希望他變成「神將」,阻止邪惡的「黑雲」取得通往最高境界的鑰匙、「涅盤」成為稱霸世界的「阿羅漢」。有趣的是,片中對「阿羅漢」的定義雖然是武功最強,但前提卻是必須放下自我,方能「悟道」。因此電影的拳腳功夫精采,武術背後的哲學也很值得深思。

不過這還是一部輕鬆、活潑的電影,導演柳承莞並不想讓觀眾沉溺在「悟道」的思考上而昏昏欲睡,於是他不斷藉由相煥對於聽訓的不耐煩,三番兩次的出槌,給影片製造了許多笑料、顛覆。而劇中人在現代都市大玩輕功、大發「神掌」,乃至於在噴水池對決,打的水花四濺,都是視覺特效上的一大奇觀,電腦特效也做的漫畫意味濃厚,無可挑剔。韓國電影更厲害的不止於此,這部片的男女主角都不會武術,但是在嚴格的訓練之下,他們不僅打的虎虎生風,拿起劍來也毫不含糊,而決鬥場面的利用吊鋼絲的技術,加強人物肢體動作的美感。這些以往都是港片擅長的特色,如今卻在這部片被發揚光大。

如果你喜歡《少林足球》,那麼一定也會喜歡《阿羅漢摩登武俠》,特別是電影在設定正邪對決的情節上,其實消化了許多武術的哲學思考。這是一部用年輕人的邏輯,拍給年輕人看的功夫片。我建議張藝謀也該多看看,免得他總以為武俠片就是要拍的那麼死板。

http://www.arahan.co.kr


《筆仙》Bunshinsaba

究竟《鬼鈴》的導演安炳基,算不算是一個有才華的人呢?被批評為有太多《七夜怪談》影子的《鬼鈴》,在《鬼來電》推出之後,似乎顯得還比較上乘。但是還等不到爭論結束,他已經帶著《筆仙》來證明自己的實力了。

高中女生李友甄在轉學之後,處處受到同學的排擠,她氣憤之餘,決定聯合幾個也被欺負的同學,一起玩「筆仙」,詛咒班上的大姊頭們。很快地,愛欺負人的學生一個接一個死去,正義似乎得以伸張,然而後遺症也開始浮現,電影才開始進入高潮。故事也從一個單純的少女,慢慢發展到更大的格局。

《筆仙》在幾個地方是成功的,第一、以耳熟能詳的「筆仙」題材,玩出新的花樣。第二、影片在攝影氣氛的營造,還有音效的突顯,都比近年來的幾部鬼片要出色(這部片女生尖叫的部份並不多,照樣能驚嚇連連)。第三、當觀眾以為故事要放在被詛咒的人怎麼個死法(像《絕命終結站》那樣強調各式各樣別有創意的死相),故事卻在小地方拉出了主線,開始鋪陳後續的發展。相較於《鬼鈴》就是「接到鬼打來的電話」,《筆仙》放進來的故事內容更多,顯得更為豐富。

當然,你還是可以看到安炳基如何把恐怖片經典,以融會貫通的方式,轉換到自己的作品當中。《筆仙》在幾個細節都有《魔女嘉莉》的神采,《大法師第二集》的橋段,以及一點點的《咒怨2》。如果說,《鬼鈴》只是拿《七夜怪談》最基礎的部份當成主幹,未免有偷懶之嫌,《筆仙》在這方面的引經據典,卻是有神來之筆的效果,也顯得導演這回用心多了,有消化過後才拿出來。

儘管影片還是可以看出安炳基的弱點,需要改進的地方,放進太多的支線,造成他在收尾上的困難與凌亂。不過《筆仙》應該是他個人進步的一張成績單,他的確有明顯的進步,也挖空心思嚇人(腦袋著火的自焚實在是非常震撼,這是一個不流血卻嚇人的高招!)。當觀眾看到最後,赫然發現還有個《鬼鈴》的原班人馬特別客串時,安炳基已經在無形之中悄悄建立起他自己的風格了。

《火線救援》Man On Fire

那些嫌《追殺比爾2愛的大逃殺》,動作太少不過癮的人,可以嘗試《火線救援》。正確地說,《火線救援》彷彿是兩集《追殺比爾》的精華:看一個人如何失去讓自己生命更豐富的寶貴資產,然後以牙還牙的方式討回公道。

丹佐華盛頓飾演克里斯,一個有酗酒毛病的前反恐專家,他必須藉助大量的酒精,麻痺個人有關工作上各種殺戮的記憶。當好友介紹他到墨西哥擔任富商保鑣時,這聽起來簡直是個打混的肥缺(如同《末代武士》的湯姆克魯斯必須遠赴異鄉尋找新生),然而克里斯卻遇到此生的轉戾點,小女孩佩塔。她對生命的樂觀、天真,對照出克里斯的沉淪,這對奇特的組合改變了彼此,直到一樁綁票事件撕裂了一切。

這不是導演東尼史考特頭一回處理「一個退休的老美,跑去中南美洲管閒事」的題材,有部叫做《與狼共枕》的電影真是奇爛無比。然而東尼卻抓住了《火線救援》的重點,將他拿手的MV式打光、剪接、同一鏡頭內的快速慢速切換等技巧,發揮到極致,加上以暴制暴的手段,將墨西哥描寫的極度魔幻寫實。在同一個視覺風格下,劇情前半部的平淡無奇,醞釀出後半部火爆連連的轉折衝突,叫人目瞪口呆。

更特別的是字幕,因為故事發生在墨西哥,有許多的西班牙語對白,必須打上英文字幕。東尼大玩特玩字幕,它們會放大縮小、跑來跑去,這些文字都當作形容主角環境、情緒的符號,充滿了想像活力。

這部片唯一讓我納悶的是結局,以為該結束的地方,意外跑出了一段交代主角下場的劇情。於是電影從充滿人性道德批判的觀點,繼續發展下去,回到電影一開始:男主角是個以暴力維生的人,在最後的暴力中找到了內心的和平。真有趣,湯姆克魯斯不敢在《末代武士》嚐試的結尾,丹佐華盛頓毫無顧忌地演出來了。也許這就是丹佐能當上影帝,而湯姆還在奮發圖強的原因吧。

2004年9月2日 星期四

《異形戰場》Alien VS Predator

看《異形戰場》,是一種又期待又傷害的體驗。期待的理由,不外乎已經看了四部精采的《異形》電影,加上兩部殺戮暴力的《終極戰士》,你當然想知道這兩大怪物如何開創新局,像《佛萊迪大戰傑森》那樣。結果雖然期待達成,但是也發現了兩大怪物交手之後,有許多的空洞存在,以致於整部片的風格,已經與《異形》《終極戰士》無關了。

劇情敘述富翁威藍從世界各地號召精英好手,前往南極冰原探險,因為根據衛星探測發現,一週前此處偵測到不明熱源。但是當探險隊抵達廢棄的捕鯨站基地時,發現另有高度文明存在的可能。在冰原底下,竟然是一座巨大的金字塔。當然,埃及的金字塔是國王的陵墓,傳說有神祕力量保存屍體不腐敗,而在南極冰層底下的金字塔,可想而知其作用是個大冰箱。只是裡頭不是存放食物、也不是不會腐爛的屍體,而是一個專門生蛋的「異形女王」。剩下的問題是,闖入其中的探險隊如何活著回去。

眾所皆知,《異形》《終極戰士》是福斯電影公司的賣座產品,但是《異形戰場》把故事背景設定在南極冰原,更讓人想起也是福斯電影的《明天過後》,因此《異形戰場》可能不只結合兩大外星怪物,甚至把福斯電影今年暑假檔的電影全部濃縮在一起了。像是有寵物騎在人頭上的《加菲貓》(《異形戰場》的劇中人發現原來人類古早以前把「終極戰士」當神來拜),討厭機器人的威爾史密斯、最後卻與機器人攜手抗敵的《機械公敵》(《異形戰場》的劇中人,最後也跟痛恨的怪物一起並肩作戰)。唯一無法從《異形戰場》找到被引經據典的福斯暑假檔,就只有《鐵男躲避球》。

其實這算不上缺點,畢竟《異形戰場》擺明了就是把各自獨立的兩個系列《異形》《終極戰士》,撮合成一個故事。在這方面,導演保羅安德森開了一個不錯的頭,他設立了一個很有趣的背景,讓這兩個外星生物可以進來發展。但是保羅安德森的目的似乎不在於此,他比較想拍一部「搗蛋」「搞怪」精神的「人類大戰怪物」電影,畢竟「異形 VS 終極戰士」想法本來就很搞怪。於是他還一口氣把《侏儸紀公園》等著名的怪物片全部拿來調侃,連他自己的《惡靈古堡2002》也難逃稀落命運(兩部片都是由同一位黑人演員慘遭被「切割成小方塊」的下場)。 搗蛋無所謂,某種程度影片還會跑出戲謔的喜劇感。但是他忽略了,《異形》《終極戰士》的風格應該是「恐怖」(前者是在封閉空間製造無法逃出的恐懼,後者是因為大量的血腥殺戮所製造的恐懼),他的惡搞幽默感讓《異形戰場》沒辦法跟原來的兩大系列連結在一起,反而有風格不統一,無法傳承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忽略了每一部《異形》的必備公式:總會有個自作聰明、以為可以控制異形的壞人,最後慘被異形幹掉(觀眾喜歡看惡有惡報,讓異形自行主持正義)。《異形戰場》卻沒有這樣的安排,以致於死掉的每個人都很無辜,所以最後主角必須向某一怪物低頭的做法也讓觀眾難以認同(雖然很白爛好笑)。

我會說,如果不是死忠《異形》《終極戰士》的影迷,《異形戰場》可能是部很有智慧的電影,拍來嘲諷外星怪物電影的。可惜的是,保羅安德森是科幻片的影迷,他在片中的旁徵博引證明了這點,但是他的戲謔風格,卻不是這部怪物電影需要的。
Posted by Hello

2004年8月27日 星期五

《三更2》Three Monster

一年前的《三更》,分別由韓國、泰國、香港的導演完成,影片的成績恰好是放映的順序,「回憶」「輪迴」「回家」。一年後的《三更2》,改由日本、香港、韓國的導演上陣,恰好影片的成績也是依序排列「盒葬」「餃子」「割愛」。

《三更2之盒葬》,導演是日本的三池崇史。這部片也完全是三池個人的風格,就是「只要規則我自己說的通,怎麼弄都可以」。所以他只用了四個演員,唯一的男性演員還演出兩個角色,加上還有對雙胞胎姐妹的童星加入,整個陣容極度的「簡略」,偏偏故事最叫人滿頭霧水。更瘋狂的是三池把這部片的聲音都簡化到最少,無論是台詞、音效,都是能省則省,於是整間戲院剩下的聲音都是觀眾自己製造出來的。當許多恐怖驚悚片大大倚賴音效來製造恐懼時,三池的手法很大膽、也很諷刺(觀眾自己發出的聲音就可以嚇自己),讓整齣戲有一種前衛的魅力。觀眾看完可能只記得鄰座發出了什麼聲音,還不見得能搞懂故事情節。

《三更2之餃子》,導演是香港的陳果。在某些方面,這段戲的安排跟三池崇史有共通之處:以最少的演員達成簡單的劇情。但是陳果卻在每個環節,都用上了香港的電影工業最好的人才,可說是用聲光效果來製造該有的戲劇效果。年華老去的李太,為了挽回老公的心,打聽到媚姨的獨家配方,嬰胎做成的餃子,當然她也面對後遺症。與其說這段戲會讓人害怕,還不如說頭皮發麻的坐立難安。鏡頭不經意拍到的幾個「剁肉」特寫,或者故意以模糊焦距處理的鏡頭,都充分玩弄觀眾自己的想像空間,徹底膽顫心驚的效果。在好萊塢從弱女子,一路演到詭計多端壞人戲路的白靈,其實是表現最出色的演員。她的語氣,肢體動作,完全把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表現的若無其事般的平常。她的工作分明就是在引誘楊千嬅做壞事(她自己做的更壞),可是她的態度是如此的輕鬆自在。我不禁相信,假使世上有引人誤入歧途的魔鬼,一定也是這種毫不在乎的調調。

《三更2之割愛》,導演是韓國的朴贊旭。這一整段戲,在電影技術上的表現完全超越了日、港,光是開頭的三百六十度環景取景,然後以主觀鏡頭層層穿透佈景的拉鏡,他玩的比《戰慄空間》的大衛芬奇還熟。朴贊旭還在許多細節上,表現出以同樣的條件,他絕對能超越《戰慄空間》的大衛芬奇,結果也沒錯。電影導演回家發現自己的老婆被壞人五花大綁,必須在限時內殺死素未謀面的無辜小孩,否則壞人會一次砍掉她一根手指。整個故事匪夷所思,卻不斷丟出各種類型電影的顛覆橋段,朴贊旭一下子玩黑色喜劇,一下子玩鬥智,甚至還讓壞人以歌舞橋段來跟主角辯駁,過程還不忘暴力血腥,淘氣的程度無人可及(雖然此時沒有人笑的出來),而且包你也猜不出來最後主角如何打敗壞人。

《三更》的共通主題是「聽死人說話」,《三更2》的主題是「極限」「怪物」(也就是英文片名),所以三段故事的最後都有一個自己定義的「怪物」出現。問題是,如果陳可辛可以在《三更之回家》,以靈異驚悚的類型拉出了料想不到的親情,使得匪夷所思的劇情有了深度,那麼《三更2》的三個導演在這方面都還有待努力。三池崇史只是講完了故事,讓怪物誕生。陳果讓主角受盡極限考驗,然後讓吃餃子的人變成怪物(連追求美麗的挖苦都好像很少)。朴贊旭用一個怪物折磨主角,飽嚐極限痛苦,最後消滅怪物的同時,另一個怪物誕生。他們三個人,都沒辦法讓觀眾在經歷這三段不同設計的電影極限之後,還能得到些什麼。「惡有惡報」?「不作虧心事」?我不知道,我還在想。
Posted by Hello

2004年8月25日 星期三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A Cinderella Story

今年顯然是影壇的「《灰姑娘》復興運動」,先有《麻辣公主》《麻雀變王妃》,暑假檔有童話顛覆路線的《史瑞克2》,接下來是《灰姑娘的玻璃手機》與《麻雀變公主2:皇家有約》。它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女孩遇見王子,只是巧妙各有不同。

《灰姑娘的玻璃手機》顯然是這波復興運動裡頭最不「童話」風格,改走寫實路線,沒有變成馬車的南瓜、變成駿馬的老鼠,神仙教母也沒有法力,可是整部片卻意外變成了青春喜劇,而且那些俗爛的反派讓我哈哈大笑。特別是飾演繼母的珍妮佛庫里吉,邪惡的有趣,我想她如果來演「虎姑婆」一定很妙。

在美國紅到不行的希拉蕊德芙,飾演為了能早日擺脫繼母上大學,只好任憑使喚的珊曼。她的生活不是被繼母呼來喚去,就是得上餐館打工賺生活費,但是她唯一的樂趣是跟網友傳簡訊、玩即時通訊軟體哈啦心事。只是讓她傾心的不是王子,是學校的風雲人物,在虛擬世界可以談心的他們,在現實中卻必須向學校的同儕壓力妥協,認真思考「配不配」的問題。

其實這部片的繼母儘管邪惡卻很好搞定,真正阻擋珊曼早到幸福的,其實是學校小團體的排擠。當初許多父母親看到偶像劇「流星花園」時,一直不敢相信校園會有這種「同儕排擠」問題,事實上這種事情才多呢(麻煩我們的大人,早點面對現實好嘛)!以前的灰姑娘頂多只有壞姐姐在扯後腿,可是在《灰姑娘的玻璃手機》片中,學校小團體的運作,遠勝過作怪的壞姐姐,因為他們加速不正確的價值觀流竄,否定個人對自我的認同與追求。

我必須說,美國的青少年好像挺幸福的,今年所有的YA片都鎖定了「同儕壓力」為議題(包括那部瑞典片《邪惡》)。以前的「同儕壓力」不是被忽略,就是被美化為主角出人頭地的動力(例如《獨領風騷》《魅力四射》)。但是隨著日益增加的青少年暴力事件,YA電影終於無法悶著頭編織校園神話,開始談論「成長」「以後要做什麼」「被欺負的種種」。主角們也不見得會選擇以牙還牙的復仇手段(雖然跟他們作對的人,終究還是會得到懲罰),反而如何在逆境中堅持自我才是重心,真希望台灣青少年收看的偶像劇,也能早日多點反應現實的血肉,而非製造另類的不食人間煙火。



2004年8月24日 星期二

《三十姑娘一朵花》13 going 30



你看過湯姆漢克主演的《飛進未來》嗎?這部片很顯然地歷久不衰,在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還在日本推出了由日本明星主演的日語版)之後,現在好萊塢決定以類似的概念,推出了號稱是女生版的《飛進未來》,《三十姑娘一朵花》。

這次是一個十三歲、處處覺得格格不入,只想趕緊長大、享受熟女生活的女孩珍娜,許了一個生日心願,於是當她醒來已經三十歲了,中間整整十七年的成長自己完全沒有印象,也不記得自己三十歲的人生正在做些什麼。事實上,珍娜完全不知道三十歲的自己是誰。

這部片跟《飛進未來》的差異之處,就是原來主人翁是「瞬間」長大,但是週遭的人還是一樣的;《三十姑娘一朵花》則是主人翁「跳過」了成長的一大段時間,變成旁邊的人會不斷提醒她,現在的妳是如何如何。

於是這部片開始不太像《飛進未來》,比較像布魯斯威利主演的那部《扭轉未來》了。為什麼,因為兩部片都不斷地以主角年輕時的心願與價值觀,質疑長大後的自己,是不是過著當年「我的志願」所想要的生活呢?

十三歲吵著要長大、才能活出自己的珍娜,赫然發現三十歲的自己,需要旁人不斷地指點迷津,才能把事情做對做好,這當然已經是一大諷刺。更有趣的是,珍娜發現自己的為人處世,自己所擁有的人生,雖然也符合十三歲的她想要的,可是她後悔了。她付出了許多的代價,才能享受這些「榮華富貴」「高高在上」,她所失去的其實更多。

《三十姑娘一朵花》橫看豎看,都很像「慾望城市」女主角的懺悔錄。當然這不是在否定「慾望城市」的價值觀,而是珍娜體驗到自己必須把自己變成「壞女人」,才能出人頭地時,她覺得寧可不要。

因此電影最後也跟《扭轉未來》一樣,珍娜真正領悟了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的淚水,在那一刻觸動了所有想要出人頭地、卻又傷痕累累的人,那是對現實的妥協、對自我的失望,也是對夢想破滅的哀悼。不過,這畢竟是好萊塢電影,所以很快跑出《蝴蝶效應》式的大逆轉,你看了就知道。

我喜歡這部片的原因,當然是因為珍妮佛嘉納的演出。她完全演活了一個「十三歲心理、三十歲生理」的人,無論是她享受身為女人的快樂,或者迷糊搞不清楚狀況,珍娜的喜怒哀樂都牽動著觀眾。她的親和力,也在這部片被放到最大。一個可愛、有人緣的演員,是可以改變觀眾對一部片的觀感,珍妮佛嘉納曾在《夜魔俠》釋放她這方面的魅力,而《三十姑娘一朵花》則全靠她的魅力撐起全片,證明了她的確是少數可以橫跨動作、科幻、喜劇類型的女星。


2004年8月12日 星期四

《陰森林》




《陰森林》是一部非常適合看完後,一起討論分享的電影。雖然它有一個驚悚片的架構,有一個匪夷所思的劇情,但是卻在處理幾個問題上有它獨到的地方。

在電影開始沒有多久,觀眾就會發現,這個以傳統十九世紀生活型態方式過活的村莊,有一點點不尋常。村民似乎與世隔絕,正確地說,他們不可以走進村莊外的樹林,連一步都不可以。為了貫徹這項目的,沿著樹林邊有巡邏哨,還綁著警告的旗子,晚上會點起火把,徹底告知這個村落的邊緣在哪裡。

第二個不尋常的地方,是這個村落採取了「長老制」,不是村長、酋長式的領導。雖然「長老制」也召開大會,也會聽取陳情,老實說這個制度似乎融合了許多管理的精神,合而為一。

隨著禁忌不斷被挑戰,村落的秘密也被揭開,村民所面對的危機不只是被怪物所襲擊,而是村落能否繼續以目前的形式下去。很顯然地,他們選擇與世隔絕生活的原因之一,就是想保留單純的群體生活。於是他們也必須妥協,可是妥協真能把危機解除,還是會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讓整個村落崩潰?

我不能再說下去,否則這部片你就不必看,樂趣也會少了一半。而全片至此,創作者的動機也開始浮現。

導演奈沙馬蘭的確不是在拍驚悚片、恐怖片,這些陰氣森森的設定,用意在討論透過沒有邪惡的居住環境下,人類的烏托邦究竟能維持多久。很反諷的是,導致這個烏托邦陷入危機的,其實是個最單純、無知的人。當然,觀眾想到此人一開始的傻笑,是因為單純的分不清事情輕重,但是這個解釋在後半段的劇情高潮,有另外一個動機可以成立。無辜、天真的傻笑可能不意味著無知,那可能是一種心有戚戚的微笑,一種端看眾人慌亂,心中有玩弄他人於股掌間的優越感。

隨著劇情急轉直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主旨,就是以布萊斯霍華飾演的盲女,對照真相浮現後的人性。假使最單純、無辜的人性會意外牽引出人性的邪惡,還有什麼可以擊退它呢?盲女在無助、慌亂中,表現出的勇氣與智慧,正是對人性光輝的肯定。這個角色在劇情急轉直下的前後部份,有個完全不同的功能。前半段,導演利用她「看不見危險,不知自己置身危險」的狀態,製造了好幾個讓人捏把冷汗的驚悚。到了後半段,一樣是「看不見危險,不知自己置身危險」,卻有了新的定義。要不是因為她看不到,別人那種執著相信「眼見為憑」、卻更容易被誤導的荒謬偏見,恰好沒有影響到她的內心,才讓她可以有勇氣走出光明。

《陰森林》可說是人類社會發展史的一個縮影,這個故事有太多可以讓你投射的議題。當然,作為一部暑假檔電影,這樣的功能也許完全不重要,甚至多餘。可是,如果你想體驗驚嚇的快感,已經有太多的方法了,不如就把這個期待放在別的地方,改用別的角度來欣賞《陰森林》吧。


《赤月》



雖然我們的教科書都有提到日本在東北成立「偽滿州國」的歷史,但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納悶,這個「偽滿州國」到底是怎麼回事,在那個地方的人又是如何生活?《赤月》恰好提供了一個答案,雖然電影用日本人的觀點出發,可是卻有現代的國際觀。

常盤貴子扮演波子,一個跟著老公前來「偽滿州國」,懷抱著在異鄉開墾、成大業的女子。靠著關東軍的當地勢力,他們在異鄉得到空前未有的成功,享受著榮華富貴,過著上流生活,好不愜意,整個「偽滿州國」的熱潮達到最高點。可是二次大戰很快就爆發,也將他們打拼的結果吞食殆盡。於是異鄉淘金夢,馬上就淪為一場「活下去」的意志力考驗,面對各式各樣的艱困。

這是日本人在中國的故事,但是《赤月》卻也可以拿來跟現在的「上海熱」作對比,我們嚷嚷著要西進,其實是去那裡享受「一塊錢當十塊錢」揮霍的快樂(所以國人才那麼喜歡去東南亞旅遊),過個錦衣玉食的生活,把自己跟當地的一切都隔離起來。劇中的日本人目空一切,他們分明人在東北,可是一句中國話都不肯說,對那塊土地的文化也不在意,「偽滿州國」只是另外一個物價比較便宜的日本,方便日本人去圓夢發財,就像我們現在的「西進熱」一樣,不過是種變相的攫取當地資源。至於那邊的軍人也好不到哪去,他們的任務應該是保護「移民」到那邊的日本人,然而平日淨顧著榨取利益的間諜活動,緊要關頭就偷偷落跑。《赤月》從頭到尾,都在不批判的狀況下,暴露人性的醜陋,拆穿「偽滿州國」的神話。

可惜這部片在處理如此動盪的大時代,卻犯了一個毛病。有許多配角沒有什麼交代,便在女主角生命中進進出出,變成「活著無所謂,死了也沒關係」。加上有好幾幕,導演處理演員走位的手法,簡直是舞台劇的翻版,於是《赤月》在許多方面,都讓角色跟杜絕了觀眾感情交流的可能,使得我們也不太關心常盤貴子的死活了。


2004年8月7日 星期六

《大事件》Breaking News

真搞不懂香港影評怎麼會不褒揚《大事件》。


故事非常的簡單,卻能製造有許多劇情衝突,這是編劇上的高明。任賢齊扮演搶匪阿元,被張家輝飾演的重案組刑警阿恆盯上,雙方人馬發生槍戰。而追逐過程途中又被電視新聞記者拍下,播出警方敗退的鏡頭,引發輿論大譁。為了扳回顏面,警方決定採取陳慧琳飾演警司Rebecca之提議,以一場精心策劃在媒體上曝光的圍剿行動,扳回顏面。這乍看之下不會有敗筆的計畫,因為阿恆打死不退,不斷地橫生枝節。


我相信香港導演都很清楚動作片要怎麼拍,讓子彈飛過觀眾身邊,製造刺激。不過香港導演杜琪峰更清楚要怎麼拍,讓動作片可以擺脫平板的火力展示、拳腳功夫的宿命。他再次讓觀眾目睹何為「鏡頭調度」,從槍林彈雨的警匪衝突,到挾持人質危機的正邪對峙,以及影片高潮的攻堅行動,這些畫面分別有三種觀點。第一種是以攝影鏡頭為第一人稱,讓觀眾充當事件目擊者;第二者種則是以劇中新聞媒體報導的觀點,透過電視機收看已經被警方、記者先行「過濾」「詮釋」過的事件;第三種則是劇中匪徒以自己的攝影器材拍攝下來的過程,然後加以播放「還原」事件的觀點。


為什麼杜琪峰要如此囉唆、麻煩?設計一場長達七分鐘一鏡到底的警匪槍戰?直接把這些預算拿來買更多的火藥不就得了?答案就在《大事件》最特別的創作動機:這是一部描寫媒體如何「介入」我們社會的電影。當傳統的警匪追逐多了電視記者的攝影機,所有的是非都可以瞬間逆轉。當警方把剪輯過的片段提供給電視記者,記者們也可認真地把「叉燒雞腿鹹蛋飯」當成新聞的主角,煞有其事地介紹給觀眾。但是他又能巧妙地把焦點拉回到警匪的鬥智鬥力,不會淪為奧立佛史東那種「為批判而批判」的假正經。


原本這部戲是有若干的瑕疵,特別是任賢齊與陳慧琳的演出,很明顯地不讓角色附身,歌手的味道太重。不過,當我們的電視新聞也大肆報導「獵龍專案」,還有電子媒體竟在隔天要求警方演出「假攻堅」的時候,我突然覺得《大事件》真是部有先知先覺的佳作,杜琪峰展示了他有過人的創作智慧,值得我們的崇敬。

http://www.breakingnewsthemovie.com/



2004年7月29日 星期四

《名偵探柯南:銀翼的奇術師》

經過了以電視卡通影集的推波助瀾,柯南每年也不能免俗地轉戰大銀幕,以比較優厚的製作預算展現這齣卡通的生命力。而在最新一集電影版的《名偵探柯南:銀翼的奇術師》,巧妙地以聲東擊西的方式,將三個看似無關的劇情融合為一,小小玩弄了「三幕劇」的公式,卻給整體帶來提升的成績。

柯南的出現,很明顯是因為「金田一」的成功,於是把主角設定在小學生、訴求小朋友讀者的推理漫畫也隨之誕生。不過,為了延長這個漫畫的壽命,柯南在近期作了些改革與變動,將原本追逐「黑衣人集團」首腦的主幹,解開誰縮小了柯南之謎,改為跟怪盜基德的對抗。若說柯南是影射福爾摩斯,怪盜基德當然就是在影射亞森羅蘋。這種勢均力敵的正邪拉鋸戰,使得整個故事不會過於嚴肅,更能融入許多其他流行文化來豐富內容。

在《名偵探柯南:銀翼的奇術師》一開始,偵探毛利小五郎奉命保護舞台劇女星牧樹里,因為怪盜基德送來了一封密碼信,揚言要在演出的最後一晚,於舞臺上將牧樹里手上的名貴鑽戒偷走。其實怪盜基德這樣做,也非常的「楚留香」(這兩人都非常會易容術),故事立刻被引導為盜寶攻防戰,觀眾也開始動腦想基德會怎麼現身。誰知在演出當晚,毛利小五郎在查驗眾人身分時,戒備森嚴的後台居然跑出了工藤新一!這當然是基德假扮的,劇情也變成正牌的柯南對決冒牌的新一。

不過奪寶只是好戲,真正的重頭戲還是「密室殺人」的解謎。逃過一劫的牧樹里,竟然在隔天邀請大家搭機前往北海道度假的長途班機上,被人毒死。觀眾才恍然大悟,原來編劇之前交代在後台一一查驗眾人的身分,目的不是在揪出基德,而是在提供破解這場謀殺案的人際關係線索。但是當案子正偵破之際,整個故事又轉了一百八十度,長途飛機的正副駕駛都出了意外,於是柯南等人必須想辦法安全降落,否則的話就會演變成空難,整齣戲的氣氛又緊張起來。

雖然整部電影前後共有三個主要任務(「阻止基德」「找出兇手」「緊急降落」),但是每個任務卻是環環相扣,甚至在前一個任務進行時,編劇已經提供了你下一個情節所需的線索,於是觀眾在整齣戲都會跟著柯南一起動腦,也頗有觀賞「馬蓋先」影集的樂趣。這樣的做法當然是看電視卡通比不上的,突顯了電影版的特色。此外在處理緊急降落的場面上,也製造了災難電影的危機,柯南的智慧除了刑事案件的偵查,也擴大到駕駛民航機,整部片的格局也不斷被拉大,而非單純地在解決「人是誰殺的」。

相較於柯南受困於小學生的體格與外表,對編導而言,怪盜基德顯然比較容易發揮(他不斷問小蘭的三圍,這種限制級的舉止當然不能讓柯南做),加上他又會易容,於是怎麼安排出場都非常合理。儘管基德不斷地替柯南帶來麻煩,事實卻是替影片不斷製造轉折與高潮,也就難怪最後這兩個敵對的人物會發展出惺惺相惜的友情,好比《絕命追殺令》的哈里遜福特與湯米李瓊斯。就因為有個不受傳統推理約束的基德,才讓《名偵探柯南:銀翼的奇術師》產生新的變化,這是一次聰明地以反派替主角人物帶來新的生命。



2004年7月23日 星期五

《加菲貓》

由於《史酷比》大賣,好萊塢連忙急著推出同類型的產品。既然卡通狗都登上大銀幕,那麼這回就換頭貓吧。在這樣的邏輯下,《加菲貓》也跟著大展拳腳,進軍影壇。
 
不過《加菲貓》顯然比較聰明,這部片不像《史酷比》,把電腦繪圖的動物主角戲分與模仿卡通造型的人類演員平分。相反地,《加菲貓》電影的重心就是這隻貓。幾乎每個鏡頭都有他,看的出來製作預算通通花在打造這頭貓身上,竭盡所能讓他栩栩如生。在欣賞這部電影的早上,我才剛替我養的貓咪洗了個澡,所以腦海中對於貓咪的習性都還印象深刻。於是當加菲貓在銀幕上使出種種「擺爛」「自私」「貪生怕死」的劣根性時,哈哈,真絕,貓咪就是這種德性(差別在於加菲二十四小時都這樣,真正的貓一整天大概只有幾小時會這樣)。
 
然而影片不光只是讓加菲延續他在漫畫、卡通的性格而已,也繼續他一貫擬人化的行事風格,達到反諷人類的目的。譬如,他說「人類最好的朋友,電視機」「誰都不可以欺負歐弟,除了我以外」,種種標準「加菲性格」的對白。當他發現主人老姜為了追女孩,領養了小狗歐弟回家,加菲所爆發出的忌妒心,以及他面對主人偏心的感嘆(連同流浪動物的傷感),也都是讓觀眾容易感同身受的情緒,也間接加強影片的深度。這點遠比光讓他淘氣胡鬧,更有效果。
 
至於本片的那些人類演員呢?好像不怎麼受寵,最起碼導演不太在乎他們。可是這樣也不錯,因為躍上大銀幕的加菲總是要發展自己的生命。在漫畫、卡通當中,加菲說話時是不開口的,目的在表示動物內心的想法。不過在銀幕上,加菲說話會開口,但不等於他會跟人類溝通,因此我花了好一段時間才明白這點:老姜依舊聽不到也聽不懂貓咪的話。
 
儘管漫畫與卡通的加菲,訴求的是成年人,電影的加菲訴求的是小朋友,但是它們都讓我哈哈大笑,也讓我想起自己養的那頭貓咪。我拍拍牠的腦袋,瞧瞧牠的睡姿。是的,每頭貓都有那麼一點點加菲,所以我才喜歡這部片。







2004年7月21日 星期三

《辣妹過招》Mean Girls

我唯一能給《辣妹過招》這部片的評語,就是「快,去看吧!」
凱蒂是個沒上過學的女孩,原因是她長年隨雙親在非洲觀察野生動物,完全沒有跟同儕相處經驗的她,因為雙親回到美國就業,也進入了高中校園。她飽嘗被冷落、不被認同,事事都要碰壁的經驗,讓她極度渴望友情。於是當學校的風雲人物蕾蕾對她釋出善意,凱蒂覺得自己踏出了一大步,但是同時也被警告蕾蕾是個壞心眼的女孩,跟她交朋友沒那麼容易。於是凱蒂就在摸不著頭緒的狀況下,捲入了爾虞我詐的遊戲,越玩越起勁。
這部片跟你以往所熟悉的YA電影最大差別之處,它不打算對任何主角的作為提出道德批判(雖然她們都得到懲罰與教訓),它也不想拿青少年各種行為大驚小怪(就像我們的媒體炒作把蹓鳥俠事件),更不想把青少年扁平化。相反地,它讓觀眾隨著凱蒂的境遇感同身受:到底融入一個團體生活,應該表現自我顯得出眾,還是壓抑自我顯得平凡?我們該拍馬屁、當跟屁蟲,比較容易在社交生活上與別人平起平坐,還是該打倒風雲領袖,取而代之,獨領風騷呢?凱蒂以為這些事情都有標準答案,其實不然,即使當她處處討好他人、自我犧牲,也不見得如願,群體生活的課題其實比課業還要棘手。
看著銀幕上凱蒂摸索與受挫的過程中,我赫然發現這也是我在社會大學所得到的教訓。我們都曾極度需要別人對我們的肯定,也曾在慌亂之際,乾脆不擇手段,只求結果不求過程。亦或曾淪陷在批評別人的毒舌樂趣(這是身為一個影評作者常有的毛病),忘記了真正的現實不會因此而變得容易,麻煩跟著消失。在許多畢業生踏入社會就業的時刻,這部片更適合他們欣賞,當做社會大學的入門指南。
沒錯,大多數人選擇看電影的標準,都是有沒有大卡斯、大特效,或者引人入勝的故事。就這幾個標準來衡量,《辣妹過招》似乎無法得到滿分。但是,這部以美國高中女生校園生活為背景的喜劇,卻能把社會人際關係的弱肉強食描寫的淋漓盡致,不褒不貶,從中發展出處之泰然的價值觀。我說,這樣的一部電影,其價值超越許多千萬特效的傑作。



2004年7月1日 星期四

《蜘蛛人2》

彼得帕克就跟兩年前,我們頭一次在大銀幕上見到他的狀況一樣:努力地在大都市中討生活,做著一份自己不太喜歡但勉強有收入的工作,跟瑪莉珍的關係始終卡在好友的階段無法繼續進展,好友亨利則信誓旦旦要殺了蜘蛛人替父親報仇,掛念著寡居的梅嬸。這些複雜的人際關係依舊是《蜘蛛人2》的主軸,而且更加糾纏不清;而彼得所景仰的長輩、一位可以跟他討論科學的先進,如同上集「綠惡魔」的由來,亦在一場實驗意外中成了蜘蛛人的死對頭「八爪博士」,他們在城市高樓展開前所未有的戰爭,打到你死我活。

某種程度上,《蜘蛛人2》可說是第一集在每個方面的加強、升級版,將第一集的所有元素都去蕪存菁,以便呈現更好的結果。但硬要說續集「只是把第一集重來一次」,好像也不盡然,因為第一集所有的安排都是在設定彼得帕克的身世,目的是讓大家認識他。但是這些設定在第二集卻只在乎一個效果:深入彼得帕克的內心世界。他生命中更加劇烈的每一件衝突,無論是友情、愛情、親情,以蜘蛛人身分所面臨的生死存亡,都讓觀眾更能進入他的心理狀態,對他感同身受,加強對他的認同。

這部片雖然是漫畫電影的續集,但是它又在許多方面拒絕承認自己是續集、嘲諷自己是漫畫電影、漫畫英雄必須為五斗米折腰,不斷地想掙扎出一個新的局面,在眩目的飛天遁地特效中,企圖給主角更多的空間,描寫他更多的內心世界。《蜘蛛人2》很炫地將第一集的劇情,以手繪圖卡的方式,濃縮在影片的開頭:第一集演了兩個多小時,我續集只要用不到五分鐘就可以用插圖說完。那些不明白導演山姆雷米挑選托比麥奎爾飾演彼得的人,會在接下來大篇幅的文戲,赫然發現只有靠他的演技,才能交代英雄在平凡生活所必須處理種種沉重的議題、個人的犧牲與付出,將蜘蛛人勾勒的更為立體。

身為一個大眾流行文化產物,《蜘蛛人2》對流行文化的引述與掌握,不亞於改編漫畫原著的努力。當他獨自阻止地鐵列車的失控危機,換來的是平民對他的尊敬,被他拯救的眾人起而保護「八爪博士」對他的攻擊。原本不願意承擔英雄重責大任的彼得,在一次火災現場救出小孩後,對自己的特異功能有了新的想法(蜘蛛人在兩集電影都有火場救人,卻有不同的下場)。這些安排,顯然是編導想藉由電影主角,向「911事件」的警消人員致上敬意。導演山姆雷米竟然把托比麥奎爾戲外腰部受傷的狀況,也反映在劇情中,讓彼得帕克扶著腰哀哀叫,身體直不起來,堪稱一絕。你甚至可以說,整部戲彼得都在猶豫著要不要繼續行俠仗義,其實是在影射戲外托比耍大牌、導致片商要換角的傳言。你會發現影片安排許多場景,都打破了彼得穿脫蜘蛛人服裝的某種界線,他既必須變身蜘蛛人「打工」,也在跟「八爪博士」的衝突中,打到面罩都掉了,這些細節都是打破了漫畫電影的公式、甚至是《蜘蛛人》本身的公式。

《蜘蛛人2》將所有的資源都集中在男主角身上,努力在英雄身上挖掘平凡的特質,是一次勇敢、大膽,且不落俗套的嘗試。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導致反派「八爪博士」沒有旗鼓相當的安排,缺少了一點深度。幸虧「八爪博士」與蜘蛛人的打鬥場面緊湊精采,可以彌補這項缺憾。



2004年6月19日 星期六

《史瑞克2》

看《史瑞克2》的確是近年少有的爆笑體驗。從第一集的空前成功,製片與編劇都更能掌握搞笑的訣竅,就是讓史瑞克不斷地「顛覆」各種事物。範圍也從挖苦迪士尼動畫,擴大到各式各樣的美國文化(包括好萊塢經典電影)。

史瑞克帶著老婆費歐娜公主歸寧,回到「遠的要命王國」,讓他的岳父岳母瞧上一眼。這段安排已經極度的《門當父不對》,更擺明了要打破童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之公式。但是他們所面臨的挑戰,非僅是面對世俗的美醜概念(史瑞克覺得住在沼澤無所謂,走在大庭廣眾前卻很自卑),他們要面對的是一個來勢洶洶的反撲。

許多認為《史瑞克2》不夠優秀的人,理由是這部片太過於搞笑、三八,不斷地從觀眾熟知的各種人事物找到模仿、挖苦的樂趣,大玩「醜人當道」的顛覆搗蛋,淘氣異常。事實是,《史瑞克2》的確有它嚴肅的主旨與企圖,只不過整部片在搞笑的題材、出現的頻率都掌握到極好,以致於笑翻天的觀眾幾乎忽略了整部片的嚴肅面何在。在這集中,真正威脅到史瑞克與費歐娜公主童話般甜蜜的婚姻,是「神仙教母」,她跟國王有指腹為婚的約定,說好了費歐娜公主要嫁給她兒子白馬王子,當然容不下史瑞克來攪局。她對「佳人一定要配才子」的堅持,幾乎有點病態。

為何反對這樁婚事的人是「神仙教母」,而不是別人?熟悉迪士尼動畫的人都曉得,從《灰姑娘》《睡美人》《小木偶》,都會有個點石成金的神仙教母,在緊要關頭滿足主角的夢想。然而神仙教母出面的結果,也一定要郎才女貌的男女主角,才能完成「公主與王子」的結局。於是夢工廠讓神仙教母成為《史瑞克2》的反派,意圖十分明顯,因為「醜人從此相親相愛」的幸福,從來是迪士尼眼中容不下的沙礫,所以《美女與野獸》最後才要野獸恢復人形,與女主角貝兒成親。可是《史瑞克》卻沒有,因此現實當中迪士尼花了許多力氣來圍堵夢工廠,已經是好萊塢人盡皆知的秘密。在《史瑞克2》,有一段是傢俱會說話、唱歌跳舞的橋段,分明就是在回應《美女與野獸》的經典場面。

所以《史瑞克2》之所以大量地引經據典,幾乎全片十分熱衷於借古諷今的趣味,把真正的劇情發展放在其次,並不是沒有道理,夢工廠目的是藉由巧妙包裝,反擊迪士尼戲外那些不擇手段的排擠作為,成為一個歡樂有趣的動畫片。然後,夢工廠把它行銷給世上的大人小孩,讓他們再也不要對「神仙教母」抱著任何期望。

當傳統的童話夢想被《史瑞克2》無情悉落而破滅,當然也就是新生代童話誕生的到來。夢工廠這次可是結實地給了迪士尼一記大大的回馬槍,將報仇與娛樂共治一爐,賣了個滿堂采。

至於只看到《史瑞克2》充斥著模仿電影橋段的人,別難過,好萊塢恩怨情仇的最新一頁,才剛剛開始呢,現在收看還來得及。



2004年6月13日 星期日

《救命》

現在的觀眾都十分精明,許多不太用心的編導如果敷衍了事,下場就是會很慘。這種狀況最常發生在恐怖片、驚悚片的戲院,那種「演到一半就曉得結局」的電影,散場觀眾的臉色都很難看,壞口碑也傳的快。

我以為《救命》也會讓我重溫這種經驗,結果沒有。

一般驚悚片不外乎「只會抱頭鼠竄、放聲尖叫」的女生,《救命》卻一口氣安排了兩個:李心潔跟林嘉欣。故事描述李心潔飾演的富家女馮子清,在一次婚宴喝醉了酒,撞見了一位腎臟被割走的受害者,逃跑時又差點跟嫌犯發生第一次接觸。她從現場的監視錄影帶,找到了一個身影,林嘉欣飾演的窮家女孫玲。這兩個人宛若鏡子的兩面,家世背景不同,健康狀況兩極,個性也截然不同,她們的共通點除了這場駭人聽聞的偷腎事件外,就是許志安扮演的醫生。

《救命》的特別在於,以最少的角色、最簡單的人物設定,卻能發展出變換各種劇情可能的人際關係,而且進展的速度非常快,完全沒有會讓人分心的拖泥帶水。過程中,除了慢慢透露兩個女主角的背景資料,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她們時為情敵,時為密友,又時為彼此羨慕的對象,給影片製造了許多娛樂效果。當觀眾的注意力被分散到這些變幻莫測的高潮迭起,已經完全忘記了看驚悚片的最大目的:比編導早一步猜到兇手與真相。於是這部片的結局,果然爆發出比其他同類型影片更大的震撼、刺激,讓人可以很過癮地看完,才有空討論「人是誰殺的」。

當然,《救命》也有驚悚片的老毛病,譬如該花容失色的場合,她們卻總是美美的。但是這種不合理的現象,已經是驚悚片的必備公式,不這麼演觀眾可能還不買帳。倒是我個人比較好奇,鄭秀文看到本片許志安的下場,不知道有什麼反應呢,會不會大聲叫好?



2004年6月9日 星期三

《太極旗生死兄弟》

我常在想,為何韓劇總喜歡安排幸福的男女主角遭到晴天霹靂的打擊,無法終成眷屬:那種得到絕症的天人永隔,是文藝片最俗氣的橋段。我的揣測是,韓國人對於幸福有著無法形容的恐懼,總覺得隨時會失去,也終會失去;絕症其實是他們對於韓戰的心理投射,象徵著整個民族至今依舊無法從這個傷痕中復元。

我們曾在《JSA共同警戒區》,看到韓戰帶給歷代韓國子孫的傷害,即使是在海外出生的韓國人也無法倖免此一歷史包袱;但是在《太極旗生死兄弟》,我的絕症理論終於得到證實。
看這部片的時候,我不禁想到史蒂芬史匹柏解釋他拍攝《辛德勒的名單》《搶救雷恩大兵》的動機,因為童年時常看到許多手臂上有數字刺青的長輩,也聽聞許多長輩談論改變二次大戰的諾曼地登陸,於是他長大後決定籌拍這兩部片,獻給當年歷經戰亂的長輩們。那麼,曾拍過《魚》的韓國導演姜帝圭,花費這麼多力氣來拍攝《太極旗生死兄弟》,當然也是要告訴他們的後代子孫,韓戰究竟是如何傷害了每一個韓國人。

這部片在許多方面,果然是有著《搶救雷恩大兵》的影子。故事從挖掘韓戰遺蹟,牽扯出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讓觀眾十分好奇他的真實身分,僅接著劇情回到1950年的韓戰爆發前夕,詳細交代始末。片中姜帝圭大量使用抽格、手提攝影,以及以不斷噴發的泥土塵埃,象徵戰場上火藥爆炸的風格,都是史匹柏在《搶救雷恩大兵》最震撼的手法。此外,姜帝圭也描寫了驚慌失措的戰場菜鳥,如何被當作炮灰犧牲,以及在雨天、雪地、深夜、還有半毀的都市殘骸中,目擊各種戰爭鮮血淋漓的殘酷景象,讓觀眾對於劇中人的遭遇感同身受,這點也是另外一部戰爭片佳作《大敵當前》所開創的。

不過,姜帝圭真正厲害的,絕非以韓國電影工業的優異水準,炫耀他們拍攝的戰爭片完全不輸給好萊塢,而是他的確做到以拍攝電影的手段,達成向現代觀眾訴說韓戰傷痕的目的,如同史匹柏的《搶救雷恩大兵》真實呈現了諾曼地登陸的慘烈。姜帝圭創造了一對意外入伍的親兄弟,李振泰(張東健飾)與李振碩(元斌飾)。他們本來在鍾路過著困苦卻溫馨的生活,因為戰爭爆發,弟弟李振碩被拉去從軍,哥哥李振泰護弟心切,結果也被拉去入伍,兩人從此與母親、還有李振泰的未婚妻永晨分隔兩地。於是,當湯姆漢克在《搶救雷恩大兵》急於拯救別人的弟弟時,張東健可是在《太極旗生死兄弟》,急著保護自己的親弟弟元斌。

此時,李振泰打聽到只要立下戰功,就能獲得「武功勳章」,靠著勳章就能讓弟弟早點平安回鄉。原本對於戰爭漠不關心的他完全變了一個人,自願擔任各種自殺任務,甚至令同僚陷於危險中也不在乎,袍澤之情在此徹底被扭曲。看著哥哥逐漸淪為戰爭機器的李振碩,從此漸行漸遠,戰火中兩人的感情逐漸疏離,甚至最後徹底的對立。

這部片特別之處,在於導演姜帝圭利用弟弟李振碩這個角色,作為整個韓戰的旁觀者。雖然視覺上是重現當年的戰火無情,但是在敘事角度上,卻充滿了現代的反戰思想。相反地,這對上戰場的親兄弟,他們的關係在每一次的戰火衝突中,都被推到另外一個境地,也隨著韓戰的戰火推進、戰線拉長,呈現了不同的改變。觀眾在他們的親情掙扎中,看到李振泰從一個不屑戰爭的人,變成了一個滿嘴口號的戰爭英雄(「拯救在共產黨底下掙扎的同胞」),體會到戰爭的無情。最後當戰況膠著,南韓軍隊憤而拿北韓戰俘出氣時,不也是對照著當今美軍在伊拉克的虐囚醜聞,誰說被戰火泯滅人性的,只有戰敗的一方?

其實在看這部片的時候,我非常地清楚仔細地在分析姜帝圭怎麼「西學韓用」,把好萊塢戰爭片最拿手的那一套移植到韓國,瞧他如何拍攝各種大場面的調度運用。但是他讓人欽佩的地方,就是以劇中人來帶動整個大時代的動盪,卻沒有淪為《珍珠港》只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硬要塞入那種荒謬的兒女情長。但是當劇中人說出「我等你這句話,等了五十年,你卻一個答案都沒有給我」的時候,身為一個觀影者的冷靜,在此完全瓦解了,我的淚水終於也流下來。我沒有經歷過韓戰,我連戰爭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是那種與親人分離、生死不明的痛苦,只曾聽聞是許多從大陸來的老兵的親身遭遇,如今卻在銀幕上看著韓國人的苦難,叫我徹底明白。

《太極旗生死兄弟》絕非只是單純的戰爭片,或者一部敘述韓戰的電影。它巧妙地在人物的情感、深度,甚至對於政治的批判,描寫白色恐怖下的人心惶惶,控訴戰爭都有獨到之處。它更是一次對好萊塢戰爭片的回敬:戰爭片不光只是講述西方人的戰爭,也有講述到韓國人的戰爭。當然,這是因為韓國電影工業的爭氣與努力,總算有機會向世界訴說他們的苦難。

我終於知道、也完全理解韓劇為何要安排男女主角罹患絕症,無法長相廝守的陰影何在。

那是一種無法彌補的民族傷痕,所投射出來的不安全感。

是誰說戰爭結束,一切都會恢復正常呢?



2004年6月3日 星期四

《明天過後》

在肩負吸金重任的暑假檔《明天過後》當中,最引人入勝的不是那些特效畫面所製造的災難場景,也不是帶有濃厚警世意味的劇情,而是一波接一波的絃外之音。

本片的編劇兼導演羅倫艾默里奇,是個從德國到好萊塢發展的電影工作者,他之前的《ID4星際終結者》《酷斯拉》《決戰時刻》,都是以特效畫面包裝簡單的劇情,然後讓好萊塢以各種無孔不入的行銷手法,讓世界各地的觀眾搶著買票,在暑假檔攻城掠地。而這三部片,不約而同地都是在渲染大美國主義。美國總統打掛了侵略地球的外星人,領導全世界反攻;靠著核能生物學家與美國軍方的合作,殲滅了肆虐紐約的怪獸;欺人太甚的英國軍隊,喚醒了美國殖民地自主意識,最後引爆了新大陸的革命運動。沒錯,這些電影的劇情都簡單的可以,但是永遠讓美國人扮演扭轉關鍵的英雄。

然而《明天過後》卻完全不是這樣,美國人在劇中的下場淒慘,而且是活該的那種淒慘。

電影花了很多篇幅,來交代羅倫艾默里奇最喜歡的那種特效災難奇觀,而且因為觀眾已經看多了這種奇觀,反而不會有緊張的感覺,我個人就覺得挺好玩的。因為龍捲風襲擊洛杉磯公路的鏡頭,真的有像《龍捲風》那部片模仿的意味。奇怪的是,劇中的美國政府,看待這些災難的反應,比我這個觀眾還要局外人,他們也不把男主角的警告當一回事。結果就是大海嘯淹沒紐約,全美民眾四處竄逃,最後只好跑去第三世界國家當難民,窩囊極了。加上影片指出,現實當中布希總統不願履行的京都協議,是導致環境急速破壞、氣候瞬間異常的主要原因,偏偏電影裡的美國總統也沒有好下場。於是這部片左看右看,都是在指桑罵槐。

《明天過後》真的是在討論氣候的遽變,如何影響全人類嗎?還是在批評美國總自以為是,替全球各國家決定「什麼是最好的」,結果當事情出現最壞的下場,卻讓全世界共同承擔?為什麼羅倫艾默里奇這回要讓美國人吃癟呢?他什麼時候「反美」的情緒如此不滿,比那些災難場面還要明顯?是因為這部片在教訓美國政府的輕忽,導致「九一一事件」發生,重挫的紐約嗎?如同劇中男主角不斷警告海平面會上升,卻被政府當成危言聳聽,最後洪水淹沒了大蘋果,死傷慘重?

與其討論冰河時期會不會二度發生,說真的,這部片提供的線索太少了。但是一個像羅倫艾默里奇這樣「擁美」的商業片導演,居然會開始唱反調,這比侯孝賢挺藍還值得研究呢。




《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

史蒂芬史匹柏曾說過,他當時拒絕擔任《哈利波特》導演的理由,是覺得「太容易」,沒有挑戰性的事情當然不會有成就感。他這句話算是對了一半,因為兩集《哈利波特》的電影說明了,要把J.K.羅琳的想像文字化為影像,其實靠的不光是運氣。

前兩集的導演克里斯哥倫布,會把兩本《哈利波特》小說拍的四平八穩,動機十分明顯。第一,沒有人能得罪起世界各地看過原著的小書迷,為了保險起見,最好就是巨細靡遺交代所有的事情。第二,三位小童星的演技也沒有開竅,無法負擔高難度的表演。於是兩集的《哈利波特》就是照本宣科,雖然算不上什麼錯誤,電影的生命力卻直接附著在小說上,沒看過原著的人還真不容易瞭解趣味在哪。

於是讓史匹柏最覬覦的第三本小說,《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交給了一位來自墨西哥的導演艾方索柯朗,結果是大出意外的精采。就算史匹柏自己來拍,也不見得這麼好看。

當我在讀《哈利波特:阿茲卡班的逃犯》小說時,實在看不出來究竟作者的主旨在哪,相較於《神秘的魔法石》介紹魔法世界,《消失的密室》在對貴族自以為是的歧視提出反駁,同時也消遣了世人對偶像的盲目崇拜,我真的不曉得究竟逃獄的布萊克天狼星,傳達什麼樣的主旨。

但是艾方索比我聰明多了,他看出了小說的主題「青少年的成長」,也拍出了我壓根兒沒想過的子題:「時間」「鳥類」,以及「哈利尋求父親的替代角色」(這三者交織出影片逆轉結局的高潮)。雖然我們都曾見識過丹尼爾雷德克里夫、魯柏葛林特、艾瑪瓦特森在銀幕上飾演的哈利、榮恩、妙麗,可是那樣的表演只能說是「極度明顯地演戲」,任誰都看的出來有大人躲在攝影機後頭提示他們做表情。可是在《阿茲卡班的逃犯》截然不同,導演艾方索藉著三位演員戲外的成長,真正挖掘出屬於這三位角色的精神,沒有讓童星的成長破壞了故事的連貫。頭一次,他們真正變成了劇中人。觀眾不僅可以看到哈利喊著「疾疾,護法現身」時,自然流露出那股恐懼中爆發的勇氣與膽識,也目睹了素來博學多聞的妙麗,如何在劇情最後的關鍵,表現出她智勇雙全的能力,主導著冒險,不再是那個只會在課堂上舉手回答老師發問的書呆子。

同樣的效果也發生在演出本片的成人演員,大衛休里斯飾演的路平教授,還有蓋瑞歐德曼飾演的天狼星,他們讓人物比書本上的感覺還要立體,也更有特色。特別一提,艾瑪湯普遜扮演的崔老妮教授實在是一絕,一出場就搶足了鋒頭,小說的崔老妮還沒有她一半的魅力呢!這麼多演技派的巨星認真投入,見識到老外做事的專業,也許《哈利波特》是一部給小孩子看的電影,但那不見得會以草率的態度敷衍了事。

更妙的是特效,那頭栩栩如生,完全朝氣蓬勃的「鷹馬」!是的,我曉得看到的不過是特效人員的傑作,可是我完全無法挑出毛病!往後如果有人拍《神鵰俠侶》,請先看看本片,然後以同樣的標準來處理那頭金庸筆下的大鵰。這才叫做特效,不是做個醜玩偶來充數,好嗎?另外一個驚喜是約翰威廉斯的配樂,他大膽借用莎劇《馬克白》的歌詞,做出了〈Double Trouble〉這首兒童合唱曲,然後又在騎士公車橫衝直撞、以及眾人學習對付變形怪的時候,放出了搖擺節奏的爵士樂,你問我搭配起來的效果如何?我只能說,妙極了!

儘管影片幾乎是前兩集幕前幕後原班人馬,第三度的合作,但是成績卻有天壤之別。這唯一合理的答案不是J.K羅琳的作法加持,而是導演艾方索柯朗的功勞。我不知道如何解釋,中南美洲歷史悠久的「魔幻寫實」文化,怎麼會跟英倫的奇幻想像結合的如此天衣無縫,激盪出前所未見的火花,但是我喜歡這樣。

拜託拜託,把艾方索柯朗拉回來執導第五、第六、還有第七集的《哈利波特》吧!



2004年5月26日 星期三

《特洛伊:木馬屠城》

《特洛伊:木馬屠城》幾乎是現代電影工業的一種範本:有大明星、大場面、跨國的拍攝製作,詮釋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是的,好萊塢十分擅長操作這套機制,歷經了數十年依舊如此。

然而《特洛伊:木馬屠城》卻在劇本上,做了大幅度的更動。編劇大衛賓諾佛的前作,是黑人導演史派克李擲地有聲的《25小時》,直視「九一一事件」後的美國紐約人心,完全不避諱任何的禁忌。可是在這部片,大衛卻捨棄了所有神話的元素,將之歸納為純粹人性的故事。於是沒有神話的渲染,第一勇士阿基里斯的意氣雖然依舊,也少了些誇張的說服力。在同時,王子赫克托的人性卻被完整彰顯,變成一個鐵血漢子,他的掙扎與兩難,是影片最重要的戲劇張力。

所以這部片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看好萊塢如何「經營」一個產品,如何避重就輕,彰顯其多元的價值。即使嫌影片改編不好,可是卻無法忽略彼得奧圖精湛的演技,跟布萊德彼特對手戲的高明動人。討厭愛情戲的做作,也能欣賞大場面的驚心動魄(我們進戲院的理由,不就是看如潮水般蜂擁的作戰鏡頭)。不能忍受大明星演技呆版,卻看到政治操弄的無情嘴臉。

沒錯,《特洛伊:木馬屠城》從一開始就是個精心設計的產品(就像那匹不懷好意的木馬),好萊塢非常聰明地將風險分散,強化其每個細節,目的就是在避免某個環節不靈光時,影片的可看度卻依舊存在。你看到了缺點,也看到了優點;這裡頭有些很公式的安排,也有些叫人深思的環節。故事說的好不好,已經是其次;電影好不好看,也不太重要。

因為這是一個暑假檔的電影,暑假檔電影的任務,是衝刺票房,替電影公司賺錢。這樣的產品不必做到盡善盡美,但絕對得做到不同喜好的每個觀眾,都能看到自己偏愛的段落。因此我們能夠對它熱烈擁抱,就已經達成目的。若要深究能否永垂不朽,只能說,連第一勇士阿基里斯都無法留芳千古,拿這個標準要求《特洛伊:木馬屠城》,又有何用呢。



2004年5月17日 星期一

《武士》(Musa the Warrior)韓國雙碟版DVD觀後感

《武士》在韓國以外的地區,都是以海外版129分鐘的長度上映,有別於2001年九月底在韓國公演的158分鐘。

為什麼會有海外版的129分鐘呢?這要回到2001年的釜山影展,在影展的「限定業界觀賞」單元中(顧名思義,此單元放映的電影都是尚未公演,只能給電影產業界人士收看),《武士》重新剪輯了這個海外版,將故事焦點集中在兩男一女的愛情拉鋸戰,還有眾人被困在異鄉中,急欲回家的渴望。

不過,倒底158分鐘的版本,跟我們看到的,有什麼不同?

感謝我多年未曾謀面,可是一見面就對我很好的網友Jo Jo,居然慷慨借我《武士》韓國雙碟版DVD。因為我本來打算自己去韓國買的,沒想到竟然垂手可得這般珍品(害我現在又不想還給他了)。

158分鐘的《武士》,將一行眾人的衝突描繪的更加詳細。譬如,加入高麗使節團的和尚,在故事好幾個轉折之處,都會出來以智者的身分,反問當事人究竟這樣做對不對。而和尚與翻譯官兩人更是抬槓了三次,和尚制止翻譯官跟小孩唱歌只是其中一次。他們一開始爭辯儒家思想與佛學,最後翻譯官更在圍城之戰的前夕,吐露出他的過往:他苦讀儒家思想只是為了求取功名,但是連科舉都考不上,只好參加使節團希望謀得一官半職,沒料到卻是這樣的下場。

在這些被徵召加入高麗使節團的平民軍當中,還有更多描繪他們對於朝廷的不滿。他們抱怨收成少,抱怨被龍虎軍(也就是出身正規訓練的部隊)所欺壓,這些情緒上的描寫,在影片後半部當武將崔正剛愎自用,害得龍虎軍悉數陣亡,使得眾人對他的不滿一口氣爆發,以致平民軍取得主導權,都是有關聯性的細節。

同時,崔正也因負傷醒來後,發現自己的愚昧,加上眾叛親離的現實,他負氣連夜騎馬離開營隊。在這幕,和尚便質疑平民軍隊長陳笠,難道把罪過都推到崔正身上,藉機奪權就是一切?陳笠說了一個完全能刻劃出這個角色的答案:「我最關心的,就是能不能帶著大家平安回家。」(這句話徹底呼應了片尾他堅持「還是要回去」,搭上小船划向歸鄉的漂泊)

當眾人逃到已經被明朝軍隊荒廢的碉堡,陳笠還在夜裡跪下求崔正再度領導眾人,因為「蒙古兵雖然驍勇善戰,但是高麗軍擅長守城」,因此願意把領導權歸還給他。此時的崔正還是在意志消沉的階段,只願意一起抵擋,不願意領導。

同時,這個碉堡一開始的水井是有水的,到了後來才被蒙古兵所截斷。

甚至崔正也曾想過要交出芙蓉公主,換取平安,但是他堅持對公主的承諾,所以不能做出這種違背武士道義的事。

《武士》的158分鐘完整版,讓戲份更平均到眾配角的身上,對於描繪高麗使節團內部的紛爭有更為詳細的敘述,崔正的角色也更為立體。不過,海外版的129分鐘,直接將焦點集中在戰爭所逼發出人性的光明與黑暗,並且讓三個主角的感情戲為主軸。

DVD的第二張,是很精采的幕後拍攝紀錄,看《武士》這樣的大製作如何籌備、拍攝,如何跋涉到外景地按部就班地工作,觀眾意外地察覺,幕後人員的情感已經如劇中那些同仇敵愾,不得不團結的殘兵敗將,緊緊地凝聚在一起。

這是一部史詩片的格局,但是史詩片幕前幕後的感情卻更為動人。

我還能說什麼呢?在2001年底於韓國公演、到了2003年才開始在海外地區上映的《武士》,是一部被小看的電影。但是它的魅力與成績,卻已經永垂不朽。

相關報導:《武士》http://movies.groups.yahoo.com/group/chweng2004/message/223





2004年5月8日 星期六

《鬼鏡》

由於《七夜怪談》太過轟動,以至於許多亞洲恐怖片都有樣學樣,亞洲人隨時隨地都會撞到鬼,或者來段著名的「女鬼爬行」。好在,《鬼鏡》雖然也是用嚇人的名號,卻沒有那些跟風之作的鬼扯蛋。

影片好像是單純地嚇人,只不過把疑神疑鬼的目標改成鏡子。然而這個曾在韓國釜山影展得獎,讓電影公司願意掏錢拍攝的劇本,的確是有兩把刷子。鬧鬼的地方還挑在鏡子特多的百貨公司,又安排一個因分不出鏡子與現實而失意神槍手,成為調查靈異事件的落魄男主角。於是這齣戲有趣的地方,就是每當一個賣關子的懸疑發展不下去了,導演立刻變換類型,好讓影片能繼續下去。所以抱著看鬼片入場的觀眾,很快就察覺影片從鬼片,轉變成警匪偵探,然後又變成心理驚悚片,旁徵博引大談心理學,解釋為何鬼會留在鏡子作怪,甚至鏡子照不出鬼的理由;以及精神病患如何透過照鏡子的動作,確認自己的存在。這些看似跟劇情沒有直接關聯的種種,卻串成了最後真相大白的線索。

唸建築系出身的編導金順河,其實在片中發揮了他的所學,幾乎是每個場景都很強調空間設計上的獨特,利用主角周圍的環境來襯托出角色的個性,等於也向觀眾洩漏結局(在某個程度上,你可以說本片是不折不扣的「鬼屋」電影,因為那些場景搭的太耐人尋味了)。會用這樣的手法說故事,顯然比《鬼鈴》《咒怨》《鬼來電》等前輩們要聰明。雖然觀眾都比劇中人早一步猜出事情的緣由,卻能充滿好奇繼續看下去。所以《鬼鏡》最嚇人的地方不是那個「鏡子有鬼」的概念,而是男主角最後身處的空間,以至於看完之後還會不斷地討論。

當然,雖然本片還算不上「最嚇人的鬼片」,但是能夠做到「同中求異」這點,以及大量使用倒影的拍攝技巧,都是刮目相看的傑出,可見得韓國電影工業的實力是非同小可。最重要的是,總算有部鬼片擺脫了「貞子」陰影,善哉善哉!



2004年5月6日 星期四

《追殺比爾2愛的大逃殺》

看完了《追殺比爾2愛的大逃殺》,我第一個念頭是「被拆成兩半上映的《追殺比爾》,如果一氣呵成放演,不曉得觀眾的反應又如何呢?」假使昆汀真的這樣做,可能觀眾的反應,會比現在還要兩極化。

當《追殺比爾》將導演昆汀最拿手的拼貼藝術發揮到極限,看動作片被他搞成「功夫片大雜燴」,不斷在考驗觀眾對於歷來功夫片的熟悉程度時,有許多慕武術指導袁和平之名而買票的人,可能永遠也搞不懂「昏迷四年被蚊子咬醒」「可以帶武士刀坐飛機」,還有「瘋狂88」黨羽帶著面罩等等不合邏輯的安排,到底是玩什麼把戲,有什麼道理,只好滿肚子生悶氣。《追殺比爾2愛的大逃殺》,則朝著功夫片的另外一個面相,也就是撇開武術不談,大張旗鼓地鋪陳劇中人複雜的恩怨情仇,一樣也會把人給嚇壞。

只是這回落荒而逃的,是那些喜歡第一集「血流成河」「橫屍遍野」的影迷。

還記得昆汀在第一集的片頭,打上「僅以本片獻給導演深作欣二」,那麼這集絕對是要獻給西部片的導演,特別是以《荒野大鏢客》打出「義大利西部片」名號的塞吉奧里昂尼。無論是重現新娘慘遭比爾毒手的大屠殺,鄔瑪舒曼隻身走在炙熱的荒漠進行復仇,乃至於故事還拉到墨西哥,藉由拉丁美洲的風情來襯托出這群「法外之徒」的落腳地,襯托出整個劇情是多麼的超現實,與美國文明社會格格不入。昆汀藉著在北京、德州、日本、墨西哥等「非好萊塢傳統」的地點,實地拍攝《追殺比爾》的野心,當然也是要效法塞吉奧里昂尼,以脫離好萊塢地理的觀點,來詮釋老美耳熟能詳的故事(女性大復仇,這不是已經說到爛的肥皂劇劇情嗎)。所以不是很熟悉塞吉奧里昂尼作品的觀眾,也就無法領略他的用意在哪。

然而好玩的是,昆汀的拼貼藝術還是在這集不斷冒出來。他把七零年代邵氏電影常有的「師徒訓練」橋段照本宣科,請來武打明星劉家輝來飾演「白眉」,舉手投足都是模仿當年的功夫片公式。假使你還記得成龍的成名作《醉拳》,裡頭也有個不斷修理成龍的師父就是袁小田,更妙的是袁小田就是袁和平的父親。於是這段「白眉」惡整新娘的受訓記,可說是給功夫片迷一次瘋狂的高潮。於是昆汀借用李小龍的理論「距離敵人三吋時要如何取對方的首級」,轉化為新娘被活埋時逃出的動力,這個畫面又配上了俗到不行的義大利西部片配樂,意外地製造出勵志的感人效果,整個「轉注」「假借」的手法被他玩到最高點。

不過相對的,飾演比爾的大衛卡拉定,雖然延續在「功夫」影集說個「兩句話、停下來吹笛子」的模式(笛子在「功夫」影集的配樂佔了很重的份量),卻意外地讓影片有拖延節奏之嫌。那些大量的對白,也許是昆汀真的在複製、模仿肥皂劇的橋段,或者說是師法功夫片的大決鬥之前,永遠轉來轉去對峙狀態、藉此拖延時間的雙方。然而經歷了第一集「青葉屋大屠殺」的觀眾,想看的卻不是這些「口水多過茶」的部份,而是放肆的武術打鬥。作為一個故事的下集,昆汀可能無法像他的偶像塞吉奧里昂尼,當年拍《荒野大鏢客》三部曲時做到面面俱到,既能滿足觀眾的期待、又能製造意外。最後,昆汀給我們的卻是有點「顧此失彼」的結果。

總的來看,兩集《追殺比爾》其實在許多方面都戳穿了《臥虎藏龍》成功後,許多電影工作者對於武俠片的一種迷思:竭力追求吊鋼絲維美效果的武打畫面,強調人文思想的劇本。相反地,昆汀不斷從劇本的發想、細節的安排上,追求七零年代功夫片那種「唯我獨尊」的狠勁,一開打就是你死我活的決鬥,在短暫間迸發出生命的最高潮。昆汀不斷地在荒謬情境中,其實給所有武俠片迷上了很寶貴的一課。誰說惡搞不需要智慧?誰說鬼扯瞎掰不需要邏輯?至於還在那邊「想當年」回憶武俠片盛況的人,看完電影都該感到慚愧,連個錄影帶店員都能拍出他的武俠片心得,你們呢?



2004年4月27日 星期二

《史酷比2怪獸偷跑》

我在這個專欄寫過許多稀奇古怪的電影,於是延續這個傳統,再接再厲推出《史酷比2怪獸偷跑》。是的,片如其名,這部討好小朋友為目的的真人卡通續集,充斥著許多叫觀眾感到愉悅的怪力亂神。
兩年前的《史酷比》,是一次把卡通影集真人化的嘗試,不過影片有許多重點是讓真人去模仿卡通的經典動作,炫耀「我們做的比卡通好!」,以至於忽略了真人演出時,無法硬生生將卡通的邏輯悉數轉移的極限。好在續集倒是去掉了這些會讓節奏冷場的毛病,然而此刻還願意看完本片的人,可能只剩下一堆帶小孩去戲院打發時間的大人。
跟一頭杜賓狗組成偵探社的四位年輕人,這次衣錦還鄉的時候,發現以前遇過的那些壞蛋竟然全數重出江湖,更慘的是對方已經火力升級,將他們在父老面前打個顏面無光。這些作怪的怪物們幾乎是所向無敵,我們的主角只好連連吃癟。通常在電影發生這種主角挨打的劇情時,觀眾多半會感同身受而難過不已。可是呢,像這樣在一部討好小孩的影片,處境淒涼的主角竟然製造了許多娛樂效果。接著,你會邊拍手邊分析自己的良心為何停擺:哦,這一切都跟你所熟知的公式顛倒。當你跟小朋友看電影時,最怕那種為了顧及小觀眾,把劇情弄得一切都好好猜、人心本善、克服萬難的小鬼公式,足以把大人活活悶死。《史酷比2怪獸偷跑》裡頭,唯一有這種下場的大人,是在銀幕上被怪獸追來追去的英雄。
某種程度,《史酷比2怪獸偷跑》滿足了那些不喜歡第一集觀眾的終極幻想:快點,把這些人弄死吧!沒錯,當黛芬跟怪獸對打,結果落到躺在地上哀嚎,喃喃說出「我想這就是一切」,突然間,你還真希望編導失手,說不定會更有趣。就連威瑪命令薛奇快逃,她自願一個人引開怪物的時候,頗有捨身取義的效果。加上眼花撩亂的特效,太好了,如果卡通英雄要壯烈成仁的話,這樣的排場也算是轟轟烈烈。
只可惜主角是不會給弄死的,不然再多的爆米花也無法阻止身邊小鬼的嚎啕大哭,那樣的話,做家長的可能要花更多的力氣、買更多的玩具來彌補小孩的心理創傷,跟親子活動的目的恰恰相反。可是當一個大人,《史酷比2怪獸偷跑》讓我興高采烈走出了戲院,原來英雄落難真有娛樂效果,不禁想像「希望第三集可以悉數陣亡」。



2004年4月6日 星期二

《總統要出嫁》

有時候,看一部電影的心情、時態,會因為週遭環境變化連帶影響觀感。最近的一個例子是《總統要出嫁》(Romatic President,又名「Piano Playing President」,2002年韓國出品)。這部片在2003年2月在台北上映,老實說,直到最近在二輪戲院目睹其風采,跟許多觀眾一起哈哈大笑,才突然覺得有趣(我相信這部片很快就出VCD,然後很快就上有線電視電影台,理由我就不多說了)。

為什麼拖到現在看會有趣?這不是一部講韓國總統的電影,乍聽之下跟好萊塢那部《白宮夜未眠》(The American President),也就是差不多的嗎?不都是「總統談戀愛」的題材,有什麼好看?韓片都在學人家啊!

答案是這樣沒錯,不過,當南韓總統因為被國會彈劾,引起了社會騷動(民調結果,有七成的人反對這次彈劾),然後台灣總統大選也引爆了爭議(而且看來不會停歇)之時,這部片實在是「惡搞」的好笑!瘋狂!你可以說影片根本就沒有觸擊任何的跟總統有關的事情,對於民主政治的認知也很淺(所以乾脆省略不談),只是專心在「總統搞笑」這個議題。但是此舉比起《白宮夜未眠》聰明多了,因為《白》片既想兼顧文藝片,又想在劇情內討論嚴肅的政治生態,結果讓編導顯得十分的政治外行,還不如《總統要出嫁》專心搞笑,很單純地拍一部浪漫喜劇片來的好。

影片從崔智友飾演的高中老師銀淑,交代校園電影常見的師生鬥法橋段,只不過銀淑這回遇到一個超級遲到又叛逆的對手,韓英姬。銀淑不干示弱,直接就威脅要打電話給家長告狀,可是這下韓英姬反而更樂,因為她老爸就是南韓總統韓民悟(Han Min-WooK,安聖基飾演)!結果好強的女老師,就槓上了總統,拿著總統競選的教育政策為藉口,強調老師的教書權,兩個人就這般邊鬥法邊展開了一段交往。

其實,這部片最糟糕的就是故事,我多說了兩句,大概也就不必看電影了。所以我幹嘛推薦呢?如同我前面說的,那些戲外的點點滴滴,反而是讓這部片現在看才覺得有趣的地方!

首先,你要知道,歷屆南韓總統沒有一個好下場,殉職的往往都是被暗殺身亡,能活著下台的,常常被繼任者以貪污起訴。連同現任這位被彈劾的盧武鉉,實在很倒楣。相較之下,銀幕上這位虛構的韓民悟,只不過是談戀愛,下場還比較好。

另外一個有趣的認識,是從本片的英文版製作資料所提供的,就是多年前韓國有部電影的劇中人用了一個很通俗的菜市場名,不幸的是,這個名字恰好也是當時第一夫人的名字。只因為這樣的同名之累,該片就被迫重新審查。於是對於南韓的電影工業而言,如今可以名正言順拍一部跟總統有關的喜劇片,相信無論是創作上、態度上,都是一種很大的解放與自由。


於是在這兩個因素的前提下,虛構的韓民悟總統被描寫成一個喪妻十年,育有女兒一名,以愛彈鋼琴的單身形象風靡許多女性與年輕選民。他沒有南韓歷任總統的任何類似背景或包袱,編導在乎的是,讓這個人盡可能地看起來迷人、有趣!


所以,韓民悟總統體察民意的方式非常的古怪,他喜歡在下班後喬裝,混入各地傾聽民意,最喜歡擺出自己競選海報上的標準手勢跟選民打招呼。他可以跟女兒的高中老師,為了罰寫功課爭持許久,而驚動教育部長。或者,他會用各種方式追求女老師,完全不像個總統(什麼,他怎麼選上的,你不要問我啊)。影片有不少的玩笑,都建立在他的名字「悟」「 WooK」拉長的發音,像是彈鋼琴(pianoooooooooo),還有被扁「嗚」(woooooooooo)。

這部片有頗多男女交往時瘋狂的招數,非常的爆笑,但是當你知道原來編劇之一是《我的野蠻女友》的導演郭在容時,一定會恍然大悟。相信看完這部片,你大概什麼都記不得,可是絕對會記得那些總統跟女老師整來整去過招橋段。郭在容非常懂得如何以浪漫、愛情為前提,想出種種好笑的整人招數。同樣的,影片也有些對白,乍聽平凡,在講第二次時,製造了一種浪漫的氣氛,這也是郭在容所拿手的(就像《我的野蠻女友》的十大交往守則)。

當我參加了《實尾島風雲》訪台記者會後,突然發現韓國的資深演員安聖基其實私底下頗為風趣,也很像周潤發會在記者會上搞笑的那種風格,勾起了我想看《總統要出嫁》的好奇心。果然他在這部片也是盡情的搞笑,雖然這種喜劇對他來講實在是輕而易舉(大材小用),不過他在影片故意梳著比較老氣的髮型,以至於看起來比在記者會上還老;只有在跟女主角談情說愛時,才換了比較年輕的髮型。基本上,他耍寶的效果挺好的,只有當中一段跳嘻哈的橋段實在挺冷的(這可能是影片要求的效果吧,因為這支嘻哈舞在片中的下場就是不靈)。

影片還引用了《生死戀》(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的主題曲,如果記性不錯的人,會記得《甜蜜蜜》片中,黎明的姑媽就是念念不忘本片的男主角威廉荷頓,因為該片的故事背景是韓戰時的香港。

這部片的缺點,就是忘記交代總統是如何經營親子關係,完全遺漏了。因此你把這部片當《麻雀變鳳凰》來看,倒是十分有趣的。

這部片與其說是「政治喜劇」,正確地說,算是「瘋狂喜劇」(Screwball Comedy),這類喜劇往往以針鋒相對的男女主角,不斷地過招為劇情的主軸;當然,他們雖然打打鬧鬧,卻總能甜蜜收場。

這類型的電影,好萊塢的代表作有《枕邊細語》(Pillor Talk),近年則有《絕配冤家》(How to lose a guy in 10 days)《貼身情人》(Two Weeks Notice),以及向《枕邊細語》致敬的復古作品《愛情趴趴走》(Down with Love)。

《總統要出嫁》絕對符合這類型喜劇的標準,只是以男主角為總統、女主角是總統千金高中老師的地位為出發點,兩人各自有權威的優勢(一個是總統,一個是平民),也有把柄在對方手上(一個是家長,一個是老師),因此男女過招的影片主題,當然比討論「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建設南韓」來的重要。

該片還有一個引述好萊塢經典的畫面,當男女主角的戀情成為媒體的八卦焦點時,女主角的室友看著新聞報導的流言而鐵青著臉。在這幕,室友的造型打扮,與她身後那張奧黛莉赫本《第凡內早餐》的海報一樣。這當然不只是在說明室友崇拜奧黛莉赫本,更是編導藉由《第凡內早餐》的赫本,來說明這個人物的性格,還有受到的責難。

附註:這篇文章是在四月六日寫的,之後又增改許多地方。如今南韓國會大選塵埃落定,被彈劾的總統看似窩囊,支持總統的黨派卻成了國會過半數的第一大黨,也算報了一箭之仇;而台灣總統的爭議雖然稍解,似乎會在年底的選戰繼續「延長加賽」。人生如戲,莫此為甚。


本片在韓國雅虎上的相關介紹:
http://kr.movies.yahoo.com/movies/movie.asp?mid=6967


《總統要出嫁》的英文製作資料
http://www.cjent.co.kr/english/productlist/piano/index.asp


韓國歷任總統的悲情史
http://www.epochtimes.com/b5/4/3/13/n484261.htm


《實尾島風雲》導演演員訪台記者會特別報導(上)
http://www.taipeilink.net/cgi-bin/newsletlist?dwd1104&406B97BD


《實尾島風雲》導演演員訪台記者會特別報導(中)
http://www.taipeilink.net/cgi-bin/newsletlist?dwd1104&406C03F7


《實尾島風雲》導演演員訪台記者會特別報導(完結篇)
http://www.taipeilink.net/cgi-bin/newsletlist?dwd1104&406C0420






2004年4月5日 星期一

《武士》

從來沒想過,近年最好看的古裝動作片,不是大陸拍的《英雄》、《天地英雄》,而是韓國人拍的《武士》。這部在2001年推出的韓片,不知何故,直到2003年才開始在韓國以外各地上映,台灣更是拖到今年才露臉。雖然來晚了,這部片的成績卻一點也不遜色。

《武士》的故事發生在元末明初,一群在大漠中顛沛流離的旅人,各自身不由己捲入了一場「回家」的戰爭。被明朝當作刺客、慘被放逐到大漠的高麗使節團,一心想逃到山東渡海歸鄉。被元兵綁架到大漠的明朝芙蓉公主,則希望有人能救她早點回中原。至於在大漠中的元兵,藉著綁架公主的行動,發洩被朱元璋趕出中原的怨氣。在滾滾黃沙中,各有不同利益的眾人,發現可以彼此利用達到「回家」的目的時,也註定發生一場離鄉背井的戰爭。

這部片雖然有頗為眼熟的劇情(因為《天地英雄》很明顯地受到本片的影響),然而故事卻能深刻地描繪出戰爭中的人性,發展出每個角色的光明與黑暗,人際關係的不斷衝突讓這支雜牌軍平添許多變數,更在一路爭戰殺伐的逃亡中,巧妙地反問眾人:究竟什麼是「武士」?藉由劇中不同的人物的成長,回答了這個問題。不知民間其苦的芙蓉公主,明白何謂捨身成仁的道理。高麗將軍崔正,方知帶兵不能只靠權威與霸道。而本是奴隸的呂松,乍看沒有自己的意志,卻在緊要關頭分辨是非。從頭到尾都低調異常、逆來順受的隊長陳笠,卻有奮戰到最後關頭的堅強信念。

《武士》的優秀,是從劇本、演員、武打、配樂、運鏡等環環相扣的高水準表現。當《臥虎藏龍》的成功引來許多只知道不斷賣弄花俏打鬥的跟風之作,《武士》卻在故事上用了極大的心力,使得這部片所觸及的議題異常廣泛,深度也絕非平常。從國家、政治、階級,戰爭與和平的選擇,甚至愛情,能夠在一部古裝動作片面面俱到討論到這些,讓我看了實在感動萬分。請放下你對韓片的成見,《武士》絕對值得你去大銀幕見證這部佳作。

《武士》The Warrior Princess(又名Musa),2001年,韓國與大陸聯合製作

本片在韓國雅虎上的介紹:
http://kr.movies.yahoo.com/movies/movie.asp?mid=728


《武士》日本網站:
http://www.musa-jp.com/






2004年3月31日 星期三

《警網雙雄》

我必須承認,「警網雙雄」這齣電視影集當年播出時,我並沒有太多的印象。依稀記得兩個男主角穿的很風騷,每次都能成功地剷奸除惡。以現在眼光來看,這齣影集替日後的警匪片立下了勞不可破的公式:兄友弟恭的搭檔,永遠都有個碎碎唸的長官,然後開著騷包名車警匪追逐,對抗身邊永遠有個大律師的壞蛋。這個公式可套用影集「邁阿密風雲」,四部《致命武器》,兩部《絕地戰警》,兩部《尖峰時刻》,你想到的通通都能用。
相較於起改頭換面的《霹靂嬌娃》,重拍的《警網雙雄》顯然十分地念舊。導演陶德菲利浦利用「複製」的趣味,挑戰「重拍」的概念。不僅故意把電影時空提前的比影集更早,讓這部重拍的電影變成了影集的前傳,然後好像真空吸塵器一樣,將所有七零年代的事物通通吸進去。不只如此,他還調皮地用二十一世紀的眼光,來詮釋這些所有俗擱有力的元素,以便製造各種絃外之音的趣味。
於是班史提勒扮演的戴賽是充滿正義理念,個性剛正不二,做事也不知道變通的警官,歐文威爾森的個性恰恰相反,好吃懶做,上班陽奉陰違,得過且過的郝綏。這種誇張的人物性格應該警匪片的兩種極端,怎麼樣也不該湊在一起,但是警局長官偏偏要命令他們一起搭檔,自然不斷發生各種趣事。然後影集原本歌頌的袍澤之情,也成了影射同性之愛的最佳對象。加上七零年代的騷包穿著,簡直就是扮裝文化的始祖,況且每當兩個主角喬裝臥底的時候,其實更容易讓人一眼認出來的愚蠢。這部喜劇片一方面不斷地複製影集的經典,同時也不斷找出各種方法揶揄這些經典。我們必須承認,導演如果不是超愛影集的人,是不可能從這些蛛絲馬跡發展出這些天馬行空的笑料。
不過令人驚訝的是,《警網雙雄》在許多無厘頭的狀況下,其實還有個很聰明的壞人,他發明一種基因改良的海洛因,讓警犬聞不出味道。雖然觀眾已經笑到東倒西歪,不太管究竟他會怎麼交易毒品,影片還是很正經地交代這幕,跟許多喜劇片只在乎笑點而不在乎劇情的做法有天壤之別。
說真的,天底下也只有好萊塢這邊有錢有閒,可以讓《警網雙雄》以最先進的電影手法,發展出這般重拍的瘋狂趣味。這部片讓我哈哈大笑,完全忘記了那些煩人的事情。就這點而言,實在是功德無量。



2004年3月28日 星期日

《實尾島風雲》

韓國電影工業不斷想挑戰各種極限,證明他們什麼題材都能拍,《實尾島風雲》擺明了要洗刷「韓片只會搞笑」的刻板印象。從題材的選擇與拍攝,都說明了該片的無可忽視野心。

故事一開始將北韓的暗殺部隊潛入南韓的暗殺任務,與幫派人物康仁燦血洗婚宴的攻擊,以交叉剪輯的方式,導演康祐基一下子就讓觀眾看到軍事行動與幫派暴力的差異:被捕的北韓突襲隊員受到媒體採訪,成為南韓激起民眾同仇敵愾的宣傳工具;逞兇的幫派份子,則是速審速決處以死刑。只不過死刑只是幌子,康仁燦與其他「社會敗類」共三十一人,被送往實尾島展開當局徵召的特訓,給予將功贖罪的機會,將他們改造成殺人機器,前去北韓刺殺金日成。

愛看電影的人,不難發現以揭開南韓政府祕密檔案為號召的《實尾島風雲》,其實想挑戰影史上所有「戰俘」類型電影的企圖:從《第三集中營》《桂河大橋》,乃至於日本導演深作欣二的《大逃殺》。而隱名埋姓接受特訓的敢死隊,卻在最後一刻遭到政府的背信,竟成了南北韓和談的絆腳石,必須悉數殲滅,逼得他們走上反抗的絕路。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題材,簡直是韓國電影工作者的恩賜,因為它完全具備了上述經典的元素,甚至比起這些經典毫不遜色,因為整個故事是對泯滅人性的軍事訓練,「國家機器」,乃至於「南北韓統一」最大的諷刺與控訴。然而導演康祐基卻輕易地讓劇本淪為各種軍事場面的展示場,有許多能夠在個人Vs國家,軍隊Vs囚犯等人性掙扎的過程,特別是特訓指揮官必須面臨選擇殲滅全員、或者聽令上級的兩難,全部都簡略地帶過。當囚犯們決心要叛變時,親手擊斃訓練員的掙扎也十分的簡單,只有在最後的攤牌場面,才描寫到眾囚犯之間的友誼。

儘管網羅了許多韓國一流的演員,《實尾島風雲》仍舊是困住演技的一座無人島,受苦受難的臨時演員倒是不少。薛景球明顯地遇到瓶頸,從《逃回監獄》以來,他每次只要遇到情緒激動的時候,總是會滿頭大汗的表情,用力連唸台詞的方式也無差異。一個真正優秀的演員,該怎麼不讓自己被主客觀條件牽連?答案是扮演特訓指揮官的安聖基,他簡直是二十年前台灣軍教片最愛的柯俊雄,在一身軍服、頭戴鴨扁帽的服裝下,十足的領袖特質,眼神總是準確地傳遞出這個角色的感情,舉手投足都是戲。如果舉辦個「銀幕最佳將領」選拔大賽,我保證安聖基會跟《怒海爭鋒》的羅素克洛打平手。

儘管大場面不斷,《實尾島風雲》缺乏了角色深度的刻畫,只能說是製作精良的「軍教片」,韓國電影工業一次精良的技術大閱兵。雖然這樣也有意外的收穫,因為當台灣的軍教片,只能欲振乏力地淪為對國家、軍隊的正面歌功頌德,徹底脫離現實,我們卻看到韓國電影卻能將這個類型做了一次紮實的翻新。


圖說:《實尾島風雲》安聖基,是該片表現最搶眼的演員。

http://www.silmido2003.co.kr/








2004年3月24日 星期三

《機動殺人》

在《機動殺人》片中,女主角安潔莉娜裘莉,是這樣解釋兇手的殺人動機:「他想擁有被害人的生活,所以殺了對方,取而代之」。其實,這句話也可用來解釋《機動殺人》影片本身。
對喜歡看犯罪驚悚片的觀眾來說,故事有許多讓你聯想的似曾相似之處。那個充滿局部特寫的片頭,是《火線追緝令》的靈感。安潔莉娜裘莉的FBI罪犯速寫員艾蓮娜,也會讓人勾起她主演的《人骨拼圖》。而兇手與母親吉娜羅蘭的關係,也頗有《驚魂記》的餘韻。加上在各個犯罪現場的偵辦過程,愛看「CSI犯罪現場」影集的人絕對不陌生。
除了這些有意無意的安排之外,影片最成功的是塑造出艾蓮娜這個角色,導演用了許多細部的特寫,來描寫一個所謂的「神探」,觀察力之敏銳,才是如何找出許多小地方的關鍵。不像以往柯南道爾寫《福爾摩斯》探案的時候,只需要主角看對方一眼,就直接說出此人的生辰八字。透過攝影跟剪接的技巧,觀眾可以感同身受艾蓮娜所注意到一切,也讓這個角色的厲害之處,多了許多合理的設定,而非單純地「就是神」,更增添了血肉的深度。
因為故事發生在加拿大的蒙特婁市(該處是法語區),所以導演找來許多法國演員傑奇卡由、奧利佛馬丁維茲等人共襄盛舉。惋惜的是,他們說英語台詞的機會還是比說法語還多,以至於在蒙特婁取景的苦心也不明顯。也因為導演塑造艾蓮娜有功,讓安潔莉娜裘莉幾乎把其他男演員的光芒都蓋過去,算是十分可惜。
差一點點,《機動殺人》就可以成為它想模仿,或者超越的經典。因為編劇幾乎忘記了,當那些經典都已經對觀眾是耳熟能詳,懸疑驚悚的劇情只剩下沒有太多的娛樂性,只能看演員們認真飆戲。對於銀幕上那些優秀的演員來說,實在是有點委屈。


《失控的陪審團》

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在大銀幕上看到美國暢銷作家約翰葛里遜的傑作,掐指一算,《失控的陪審團》距離上部《造雨人》竟然相隔了六年之久。這恰好給了我們充分的時間,來回顧約翰葛里遜為何如此深得好萊塢青睞。
約翰葛里遜被搬上銀幕的小說,部部都以美國司法制度為背景,架構出正邪對抗的驚悚題材。因為法律是公平的,所以小蝦米可以合法地在法庭上對付大鯨魚;但也因為法律只論勝負與否,大鯨魚可以使出種種手段得到所要的判決,打擊小蝦米。於是他描寫種種為求勝訴,不擇手段打官司的黑暗人性,素來吸引許多演技派明星、以及實力派自居的導演前仆後繼,想要改編他的小說。但是,要把厚厚的原著消化清楚,讓不熟悉美國司法制度的觀眾立刻融入劇情,也讓這位作者的小說成了好萊塢很難順利跨越的門檻。
於是《失控的陪審團》來個大逆轉,將訴訟對象從煙草公司改為槍枝工廠。這樣的改編是為了不願重蹈《驚爆內幕》的覆轍,免得被煙草公司藉機告上法院;可是劇中人三不五時就來句「拒吸二手菸」的台詞,簡直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把創作者的不甘心發揮到極致。如此一來控告槍枝工廠瀆職的劇情,卻讓影片變得更有趣,彷彿是《科倫拜校園事件》的續集。然後,把原著結尾牽涉到股票金融的部份悉數刪除,電影的結局變成控訴那些無所不用其極操控法律的人,而非作者想唾棄的毫無社會意識的財閥,讓主角們「玩弄」陪審團的出發點顯得更為崇高,替無辜的人出氣,也更能贏得觀眾共鳴。
儘管影片批判美國槍枝氾濫的問題不遺餘力,但是在戲外,約翰葛里遜本人卻是個反對「電影暴力」的人,對於好萊塢的動作暴力電影十分感冒,甚至想要號召群眾控告電影公司。老實說,身為一個隨便一本原著的改編版權都在好萊塢可以喊價到五百萬美金的暢銷作家,我始終認為他不需要這樣大費周章。應該靠著生花妙筆,告訴影壇大亨,高潮迭起的故事不是靠槍砲彈藥,而是腦筋。


《搖滾教室》

讓搖滾樂手,跟一群小孩子共處一室?!有沒有搞錯啊,在此麥可傑克森二度鬧出男童性騷擾疑雲時,這點子聽起來真恐怖。但是製片史考特魯汀曾在《修女也瘋狂》一片,讓琥碧戈柏跟修女唱詩班攪混過,大獲成功,所以《搖滾教室》實在沒有擔心的理由。
故事敘述傑克布萊克扮演一事無成的吉他手杜威,成天玩搖滾卻闖不出名堂之際,偶然間進入貴族小學假扮代課老師,想趁機騙薪水。但是,這些貴族小學生卻頗有音樂細胞,讓他突發奇想,帶領他們組成樂團參加比賽。
這種跟小孩廝混,卻意外創下事業高峰的「中年轉業男」劇情,跟去年《奶爸安親班》沒什麼差別。不過《搖滾教室》妙就妙在,這部片真的是「搖滾教室」,男主角傑克布萊克在銀幕上煞有其事教導觀眾該怎麼組團,每個團員又該如何各司其職,練團要做什麼事情,要在舞台上有完美的演出,還需要哪些術業有專攻的人手幫忙。甚至他還在黑板上畫了堆搖滾樂史的圖表,發給小孩聽的CD也果然是師出有名的搖滾經典。如果你熟悉西洋流行樂的話,辨識片中不斷引經據典的搖滾符號,特別是演唱會上劇中人的打扮,都是一大樂事。
沒錯,不是抱個吉他在台上鬼吼鬼叫,就叫做搖滾樂。這部片還藉由男主角很慎重地告誡觀眾,「玩搖滾不是為了喝酒嗑藥,而是為了要跟體制對抗」「參賽不是為了要得名,是要好好表演一場」「想玩搖滾出人頭地要走很長的道路」。這些金玉良言,在台灣唱片工業低迷之際聽起來格外有感觸。本人在此建議唱片公司,應該把本片列入員工在職訓練教材,免得發生芭樂情歌專輯打開,裡頭竟然是針貶時事鏗鏘有力的文案。學學戲裡那些小孩的,抗議是要寫在歌詞裡頭,不是在宣傳稿上嚷嚷。


《見鬼2》

我不能說《見鬼2》是多嚇人的鬼片,但是它的確是一部讓你看了會「不舒服」的鬼片。跟《咒怨》《鬼來電》等劇情大綱都混亂毫無頭緒,連鬼怪的由來也無法解釋清楚的東洋鬼片,《見鬼2》顯然高明多了。
舒淇在這部片飾演未婚懷孕的年輕少婦,她因為感情遭受打擊的自殺紀錄,加上懷孕的關係,一直處在神經緊張的狀態,於是她的疑神疑鬼往往被醫學解釋為「產前憂鬱症」。有別於上回李心潔只是看到四處出沒的鬼怪便花容失色,舒淇在這部續集裡頭吃的苦頭可就多了,那可不只是在鏡頭前扮出驚嚇的表情,而是「肉體折磨大考驗」。一樣是扮演疑神疑鬼的孕婦,假使《咒怨2》的酒井法子看到舒淇所受到的「待遇」,絕對替自己慶幸。所以女星要演鬼片的續集,最好打聽清楚導演的習性。
《見鬼2》在驚嚇觀眾最成功的地方,是巨細靡遺拍出許多「瀕臨死亡」的狀態,包括各種讓人慘不忍賭的自殺手段。全片讓舒淇用了三種方法、嘗試了四次自殺,此外還兩度目睹到自殺的冤魂重演死亡過程。配合影片討論的「輪迴」,可知導演這樣做的目的,其實是反對放棄生命。因為這些死亡畫面,遠遠超越了見鬼本身的驚恐程度。我必須承認,有時候我不太清楚李心潔跟舒淇幹嘛要怕,也不過就是看到個沒啥惡意的鬼?
影片的節奏跟上集一樣,故事的主人翁也是只顧著被嚇,差點忘記要找出真相(當然也有些疑點沒有解釋),直到水落石出後又撞上更匪夷所思的遭遇。有趣的是,這部片以假亂真,在新加坡拍攝發生在香港的部份劇情。我們都以為新加坡的民風保守,「禁止」怪力亂神,沒想到風水輪流轉,還真是「活見鬼了」。


2004年3月18日 星期四

《緣起不滅》

假使你認為《我的野蠻女友》成功只不過「一時的巧合」,那麼,你該看看導演郭在容的《緣起不滅》,就知道成功絕對不是偶然的。

故事從正在大學就讀的梓希開始,她無意間發現了母親記載著初戀故事的情書與日記,交代了母親如何認識了未婚夫,以及又如何與未婚夫捉刀寫情書的俊河交往。就在同時,梓希的好友卻拜託她捉刀寫電子情書給全校的風雲人物尚民。於是不知不覺當中,梓希彷彿在重覆著當初母親的愛情故事,只不過母親面對的是左右為難的課題,她自己則是成了尷尬三人行的電燈泡。

《緣起不滅》的劇情並不特別,細心的人會發現其實玩日片《情書》與西片《麥迪遜之橋》的點子。然而影片卻在韓國電影最拿手的「模仿、創作」之中,逐漸流露出導演郭在容的創作野心。在交叉剪輯的古今對照中,當觀眾以為重心是梓希如何在友情與愛情的抉擇時,其實導演想說的是上一輩的愛情觀,甚至夾雜了更多對政治的批判。母親尚未高中畢業,之所以有了未婚夫,原來是「政治婚姻」的考量,她跟俊河的感情完全不符合雙方家長的政治利益。到了攤牌的那一刻,俊河選擇了從軍,母親卻在街頭示威中,第一次跟未婚夫真正的交心,劇情從單純的文藝片格局,立刻提升到大時代的動盪。於是觀眾發現,原來以前的女生對於愛情的自主性,竟然強過現代看似獨立的女人。

郭在容在這部片最大的成就,是重新發掘了三位主要演員的青春魅力(事實上,這部片幾乎沒有壞人,連第三者都好可愛)。也許你看過他們以往的演出,但是都沒有在《緣起不滅》那般搶眼與有人緣,就像《我的野蠻女友》把全智賢、車太鉉塑造的有型有款。曾在《分屍》詮釋殺人狂、卻怎麼演來都像個小笨蛋的曹承祐,這次他的誠懇、正直,足以擄獲少女的心。同時詮釋母女兩代感情的孫藝珍,在溫柔的個性中慢慢走出她堅強的勇敢,擺脫了《向左愛向右愛》沒個性的病西施。而一場在校園為愛淋雨戲,就足以讓趙仁成榮登白馬王子寶座。

《緣起不滅》再度示範了郭在容的導演功力,如果你知道這部片的結局、最後想說的話,你絕對無法坐下來好好看完,可是郭在容卻能把全片拍的青春有趣,讓觀眾沒注意他其實在一步步鋪陳。這齣戲有很多文藝片的公式,卻能把狗血灑的很自然、不做作,光是這點就值得《向左走,向右走》的杜琪峰、韋家輝好好反省。


http://www.classicromance.co.kr 韓國官方網站進去,可以聽到我很喜歡的那首主題曲。


2004年3月17日 星期三

《盛夏獅王》

如果你小時候也曾有到鄉下、跟不熟識的親戚住在一起渡過暑假的經驗,那麼,《盛夏獅王》這部片可說是對這種經驗的最高敬意。

海利喬奧斯蒙飾演來自大都市的華特,在這個夏天被老媽「賴」給兩個從未謀面的舅公,一起在鄉下大農場打發時間,因為老媽要去追尋她的第二春,無法帶著華特這個拖油瓶。他當然滿心不願意,老媽臨走時還交代他要「好好跟老人家相處」,因為據說這兩個古怪行徑的舅公藏有一大筆財寶,假使華特能討人歡心的話,說不定能分點好處。這簡直跟「援交」沒有兩樣的任務,卻成了華特人生的轉戾點。因為這兩個舅公活脫似《湯姆歷險記》的主角,只不過是上了年紀,依舊精力十足,興致勃勃拿著獵槍從事各種戶外活動,替總是乖乖聽話的華特開啟了他的想像力,甚至一同從一頭老獅子身上學會寶貴的一課。

電影有許多的魅力,來自勞勃杜瓦與米高肯恩兩位上了年紀的資深演員。導演分別以他們在銀幕上最膾炙人口的角色,繼續沿用到這部片來,勞勃杜瓦依舊是《霹靂上校》那個叫人又愛又敬又畏的勇者,而米高肯恩的書生性格當然脫胎自《大戰巴墟卡》(最好笑的是,兩個舅公吹噓年輕時的豐功偉業,也很像《大戰巴墟卡》)。這樣的安排,對於熟悉這兩位演員的觀眾來說,實在是拍案叫絕的安排!他們幾乎不必做什麼事情,就輕易地變成劇中人,一對個性南轅北轍、彼此互補的「怪老頭」。

至於那些曾擔心海利喬奧斯蒙在《靈異第六感》《A.I.人工智慧》表演太過用力,有老成之嫌的觀眾,《盛夏獅王》終於讓我們看到屬於海利個人的青春本色。不論是他電影一開始那個鬱鬱寡歡,被舅公嚇到有點不知所措的慘綠少年,到後來卻能跟獅子玩在一起、開心打滾的大孩子,我們終於看到他最自然、最真誠,毫無修飾的演出。我不知道這算是他個人演技的進步還是退步,但是我真高興看到他可以做自己!

戲裡戲外,《盛夏獅王》都是一次對資深人生的致敬,誰能料到,兩個老人跟一個小孩的電影,竟然會這麼好看?!因為它完全喚醒我們內心深處,那些對於童年共同的記憶與溫暖。


http://www.secondhandlions.com/


2004年3月10日 星期三

《沙漠騎兵》

在今年所謂的超級強片尚未發動攻勢之前,如果能看到幾部讓人能夠大開眼界的電影,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沙漠騎兵》就是這般開啟了我們的眼界。
這部片的故事有點匪夷所思,十九世紀末期,有位來自美國的牛仔法蘭克霍普金,帶著他的愛馬「希達哥」,參加一場名為「火海爭鋒」的騎術比賽,參賽者必須在六天內從阿拉伯海岸出發,穿過惡劣環境的考驗,到達伊拉克波斯灣的終點。好吧,聽起來又是一部拿《法櫃奇兵》來翻轉的《神鬼傳奇》,結果不是。
影片一開始就描述法蘭克霍普金的無奈與悲哀,他面對無法改變的現狀除了傷心,就只能借酒澆愁,於是眾人把他送去參加這場中東的馬術比賽。法蘭克到了當地,赫然發現西方勢力早就在覬覦阿拉伯名駒的純種血統,想操控勝負結果以便分杯羹。整場比賽充滿了英國人花錢買好的暗樁,製造當地部落的分化衝突,企圖漁翁得利,結果通通人算不如天算。諷刺的是,經過這麼多年,中東依舊是西方勢力的角力場,就如同英美攻打伊拉克一樣說不出道理的荒謬,而部落之間的紛爭也沒有結束,只是隨著武器的進步變得更慘烈。
於是《沙漠騎兵》是一部「變種」的西部片,跟《末代武士》一樣,好萊塢的西部片已經無法繼續在欺侮印地安原住民的情節上著墨,這些流浪到天涯的英雄都有共同點,他們都曾目睹或者參予殲滅原住民的戰役卻束手無策,最後失落的美國英雄在異鄉找到人生意義。。所以編導紛紛出走到異鄉,與各種在地的文化撞擊出新意(甚至給式微的在地文化一次對世界發聲的機會,譬如《末代武士》弘揚了武士道),才能將西部片騎馬打仗的電影技巧延續下去。
《沙漠騎兵》的本質更像是替印地安原住民翻案,主角法蘭克原來具有蘇族血統,他的名駒「希達哥」其實是匹美國的野馬。一人一馬在家鄉失去了地位,卻在異鄉重拾了尊嚴,他們的勝利似乎是替被白種人欺負的家鄉父老發出不平之鳴。夢工廠那部《小馬王》想說卻講不清楚的主旨,意外地被《沙漠騎兵》平反。
可惜的是,導演喬強斯頓在處理這場嚴酷的騎術比賽時,非常熱鬧的英雄救美枝節削減了意在言外的那股蒼涼。但是當我看到奧瑪雪瑞夫依舊活蹦亂跳,在攝影機前還毫不避諱兩顆有缺縫的門牙,那種人生歷練的智慧與魅力點亮了整個銀幕,這點缺憾已經被拋諸腦後了。


2004年2月17日 星期二

《魔幻廚房》

正當我以為港台都沒有好人才能拍文藝片的時候,《魔幻廚房》的出現,告訴我們其實導演李志毅比杜琪峰更適合拍《向左走,向右走》。如果影片能代表主角人物的性格,《魔幻廚房》從頭到尾都忠於女主角的個性。

自從影集「慾望城市」走紅以來,許多跟風之作便接踵而生,但是這些只注重各式各樣「性姿勢」的翻版貨,都忘記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那就是劇中人對於性愛的態度,其實只是劇中人個性的某一部份延伸,還必須貫徹到人物的穿著、職業,談吐等各方面。《魔幻廚房》在這方面做的非常紮實,觀眾看到的三個截然不同的女性,無論是鄭秀文、張燊悅、Maggie Q都各有風采,一場吃大閘蟹的戲就將三人個性壁壘分明,誰保守,誰優雅,誰好色,一目瞭然。

整部片不光只是「慾望城市在香港」,而是藉由鄭秀文飾演的慕蓉優,不斷地重審自我成長的過程中,找出自己的方向。她在某個程度上,是個迷糊的人,糊裡糊塗過了半輩子,竟然也被她登上事業巔峰。但是當日本料理比賽請她上節目時,才開始細數為何會成就今天的自己。所以童年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她日後成為廚師的種種因素。她跟劉德華飾演的傳佑有段初戀,卻始終沒有發生「愛的初體驗」,也對她的愛情生活投下許多陰霾。在事業跟愛情的拉扯下,慕蓉優找出母親影響她愛恨廚房的緣由,也開口跟傳佑做個了結。

然而這部喜劇片不是沒有缺點,不過也像慕蓉優的麻煩一樣,都能找到自圓其說的理由。言承旭當然是首當其衝,因為導演不是用毛線帽跟頭巾把他包起來,就是讓他在主角身邊看人演戲,感覺十分奇怪。但是當你察覺,原來他飾演的是廚房助手,助手本來就是協助、聽從大廚指揮的,只是必須隨著劇情進展,才曉得他的功用在哪,所以這樣的安排也沒有錯。鄭秀文在片中的打扮也很入時,穿著時裝的鏡頭比下廚的多,她的解釋是自己本來念的就是時裝設計,煮菜只是半路出家的結果,因此這樣才叫順理成章。

《魔幻廚房》算是港片裡頭,少數對女性成長有正片描寫的作品,這裡頭自然有俊男美女的搭檔,但賣的不是觀眾期待的金童玉女組合。所以衝著言承旭買票的影迷,也許不見得會對偶像的表現滿意,但從招徠觀眾的商業考慮來看,這招倒是正確的。


2004年2月12日 星期四

珍娜傑克森與賈斯汀超級盃中場表演意外緊急報導

什麼,賈斯汀伸手摸向女人的胸部,結果造成珍娜傑克森露點的意外?奇怪,被賈斯汀摸到胸部而露點的人不是布蘭妮啊?!真叫人納悶,該露的不露,不該露的卻露。然而此事還是引起了軒然大波,且看眾人如何談論。
布蘭妮說,看吧,分手當然不是她的錯,賈斯汀的動作那麼熟練,可見得是真花心。
瑪丹娜說,玩親親就可以了,媒體效果也不錯,摸來摸去的少來。
賈斯汀說「I'm Lovin' It」,慘遭眾人砲轟,他隨後改口,他講那句話是因為他在幫速食店代言,沒有別的意思。
麥可傑克森感到鬆了一口氣,這回上報的終於不是他,他才不是全家唯一會鬧事的。
珍娜的前夫說,還是上次他親手摸珍娜胸部當唱片封面的效果比較好,不信大家去比較。
「超級男孩」的其餘團員都說,以後跟賈斯汀同台時絕對不讓他摸胸,抵死不從,絕不!
克莉絲汀說,想知道那個乳環多少錢,在哪做的。
布蘭妮的前夫說,他好不容易爆出一條新聞紅遍全球頭條,這下又被人遺忘了。
身為本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主持人,比利克里斯托說,他一定會玩親親又露點,收視率才拼的過。
如花說,假使主辦單位只是想提拔收視率,找她去表演的效果會比較經濟實惠。如花建議珍娜往後可以頭帶絲襪,萬一不幸露點了,也沒人認出是誰。
許純美說,這種暴露的表演風氣不可長,還是讓她多多表演上流社會的點滴才能改善風氣。必要時,她願意跟賈斯汀比賽琴棋書畫等才藝來一較高下。
阿賢說這樣沒有被判「妨礙風化」真不公平。
萱萱說珍娜在學她。


葛萊美獎頒獎典禮漏網鏡頭特別報導

因為怕再次上演穿幫鏡頭,於是這次的葛萊美獎使用「延遲五分鐘」的現場直播技術,以便把狀況外的鏡頭全部過濾掉。所以那延遲的五分鐘發生什麼事? 真叫人好奇。
1.當賈斯汀走過觀眾席的時候,座位上的女賓紛紛把頭別過去,深怕他又伸出手來造成意外。
2.每次只要畢昂斯上台領獎,就會有人替「天命真女」另外的那兩個成員偷偷叫屈,然後互問「你還記得另外那兩個叫做什麼名字?」
3.眾人都在猜想,典禮結束後克莉斯汀究竟要花多少時間才能卸妝完成,還有,藍色的眼影比較好看。
4.光是五角一個人的隨身保鑣,就可以組成一個反恐特勤組,使得大會很想跟他借人,把那些得獎感言說個沒完的人強制執行拉下台。
5.當大家聽到路瑟范德魯斯因為尚未從中風康復,無法出席領獎的時候,都在猜想「難道是因為他看了超級盃的中場表演?」
6.搞了半天,大家才知道路瑟不是因為看了超級盃中場表演才中風的,「他是看到上流美播新聞啦」。
7.席琳狄翁的麥克風故障的時候,大家都很想聽她用法語罵人,因為法語說起來很優雅,想聽聽看罵人時是否也不例外。
8.當賈斯汀在台上說「道歉」的時候,布蘭妮在台下跳起來回應「對,你現在總算承認都是你的錯了吧,你這個臭男人!」經過旁人解釋,她才知道賈斯汀不是為了跟她分手而道歉的。
9.克莉斯汀親眼目睹布蘭妮這則小插曲,立刻躲到女廁所去,接著外頭的人都聽到一陣飆高音的哈哈大笑。
10.接著台下謠傳等下會有警方查緝毒品的臨檢,使得廁所一下子都擠滿了人。
11.好不容易當這個狀況解除之後,大家終於想起「天命真女」另外兩個成員是誰,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她們幾時重要過?
12.大會工作人員在瑪丹娜的皮包找到一些可疑的物品,據說是麥克風某部份的零件,足以影響麥克風的正常運作。
13.瑪丹娜說她看後台有很多麥克風,只是拿起其中一個隨便玩玩,她不知道那個是席琳狄翁的。
14.席琳狄翁聞訊說了一堆法語,可惜沒人聽得懂,但是表情非常生動,不用翻譯也知道在說什麼。
15.畢昂斯因為扛不動五座獎,打手機叫快遞來幫她帶回家,此舉引起眾人艷羨的目光。
16.諾拉瓊斯說「拜託,我去年八座獎都扛了,怎麼會有人連五座獎都拿不動」。
17.畢昂斯回應說重點是因為她有錢,叫得起快遞,說完還露出美麗的微笑。
18.諾拉瓊斯氣的說不出話,隨手一拳就撂倒五角的保鏢,眾人嚇到紛紛走避。
19.為了解悶兼打發時間,史汀在後台開班傳授一次可以嘿咻很久的「性愛瑜珈」。
20.大家說,何必練那個「性愛瑜珈」呢,有威而鋼可以吃就好了。


《辣嬤寫真》

正當超級盃中場表演鬧出「露奶」的意外風波時,來看《辣嬤寫真》倒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為什麼大眾會對女性的乳房大驚小怪?大眾又認為哪些女性的裸露是「理所當然」「見怪不怪」的?最重要的是,這樣的裸露跟色情的界限在哪裡?
答案是取材自一九九九年發生真人真事的故事,一群英國鄉間的中年婦女異想天開,拍攝裸體的寫真藝術照,取代以往一本正經的月曆內容,藉由月曆的銷售收入來籌募當地醫院的修繕經費。既然名為「寫真」,月曆的內容就是如何巧妙地全裸入鏡,卻能做到三點不露的效果,跟社會大眾的尺度大開玩笑。影片除了捕捉這段有趣的過程,編導還做了更富戲劇性的改編,就是描寫社會大眾,還有英國小報媒體捕風捉影的能耐,讓當事人本身都不知不覺受到影響,甚至改變了家庭生活。
電影用一種英國人特有的幽默感,處理這件本來可能會淪為眾人「閒言閒語」的事件,本來有點生活死氣沉沉,甚至不知如何實現自我的「中年辣嬤」們,在拍照這件事找到可以努力的目標,觀眾還看到她們展現公關與募款的能力。至於,身材性感與否,露了些什麼,會不會處怒哪些人,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當然現實生活中大家會對珍娜傑克森的不滿,是因為整個意外好像有「預謀」的跡象,藉機炒作知名度的可能。然而《辣嬤寫真》也有以公益活動為前提,讓女性的裸露顯得不那麼直接、刺激,其實已經說明了世上大多數的人,對於「非AV女優」的身體,還是寧可抱持著保守的態度,不願所謂女體的解放引發情慾的流竄。
至於對這個議題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收看《愛你在心眼難開》,瞧瞧女主角黛安基頓如何處理露點演出。而去年底美國也有一群老爺爺效法英國的辣嬤,發行了裸體寫真月曆替學校籌款,大家可以去兩相對照。


2004年2月6日 星期五

《愛是您,愛是我》

當我在戲院看《愛是您,愛是我》的時候,突然發現,哈,這是一部以往黃百鳴監製的《喜事》電影。你知道,就是有很多港星,扮演一家人,然後嘻嘻哈哈其樂融融跟觀眾拜年的賀歲片。
這類型的電影本來式微了好久,但是去年的《向左走向右走》《地下鐵》,都不約而同地想要翻新,但碰上同樣的問題:主線與支線故事的衝突,或者支線完全跟主線無關的狀況。但是《愛是您,愛是我》卻是一次完美的示範,告訴我們,這種應景的溫馨喜劇,真的可以做到天衣無縫的境界,讓一堆老外演員在銀幕上呼朋引伴,的確是一大享受。
編導理查寇特斯不虧為近年英國浪漫喜劇的第一高手,他的生花妙筆曾在《妳是我今生的新娘》捧紅休葛蘭,《新娘百分百》改造茱莉亞蘿勃茲,《BJ單身日記》讓芮妮齊薇格脫胎換骨,這部片又證明了他橫跨大西洋兩岸演藝圈的人脈。在他的精心設計下,所有的明星都巧妙地各司其職,平均戲份。觀眾在看完電影後,幾乎都可以細數出每個人物最經典的場面,可見得他編寫情境喜劇的高明。
本片也同時證明了理查寇特斯的流行音樂功力,影片一開始就把《妳是我今生的新娘》的主題曲拿來惡搞,俗擱有力的自嘲。隨後出現的各式情歌、聖誕歌曲,非但有效地渲染了故事的情緒,有好幾首歌更緊扣的劇情的發展,幾乎保證讓觀眾可以邊哼歌邊走出戲院。事實上,當我看這部片的時候,戲院真的有觀眾隨著音樂舉起了雙手揮舞,儼然參加演唱會般地投入。
通俗劇的成功要素是什麼?洞察生活的劇情、有賣點的卡司、悅耳動聽的歌曲,日本偶像劇是如此,愛情喜劇也是如此。而理查寇特斯在這方面的熟捻,讓我不禁幻想,如果某天他改行去寫日劇的話,北川悅吏子可能也會失業。如果我們能從理查寇特斯的成功得到任何的教訓,那就是「通俗並不可恥,商業不見得廉價」。多虧他這些年在文藝喜劇的才華,讓英國演員及流行文化,可以反向輸出到好萊塢,甚至多賣幾張電影原聲帶,乃至於美國明星不遠千里求教於他指點迷津,這對港台電影工業是很大的啟示。


2004年2月4日 星期三

《鍥而不捨》

什麼叫作諷刺?就是當我們的電子媒體沉溺在報導許純美上流生活而沾沾自喜時,卻有一部叫做《鍥而不捨》的電影上映,劇情描述女記者薇若妮卡不畏惡勢力,勇於報導真相的故事。更諷刺的是,在主播台上專訪許純美的主播,毫不掩飾自己新聞功力的單薄無知,薇若妮卡卻因為報導惹火了黑道,最後命喪黃泉。

然而最諷刺的是,這樣一部描述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影片,竟然是出自製片傑瑞布洛克海曼,導演喬舒馬克之手。對,就是那個專門拍暑假檔《神鬼奇航》《絕地戰警2》撈錢的傑瑞,也是那個很喜歡在影片討論道德標準、卻又自我設限的喬。這世界是怎麼啦,兩個以商業電影維生的電影工作者,竟然也有所謂的良知?!為什麼我們的電子媒體沒有?

對於愛爾蘭報社記者薇若妮卡不熟悉的觀眾,會看到一個堅毅不屈的記者,如何不誇張、不取巧地採訪新聞。她其實還來不及在報紙上揭發真相,因為薇若妮卡很認真地做功課,收集各種資料,甚至跟當事人求證時,惹火了對方才遭到殺身之禍。然而《鍥而不捨》不是一部沒有缺點的影片,為了把焦點集中在主人翁身上時,也造成周遭大環境的模糊。曾經寫過教會醜聞的她,三番兩次生命受到黑道威脅還要堅持下去的動機是什麼?只因為她那次走進了貧民窟,看見滿地施打毒品的針頭?還有她的報社跟主管怎麼能容忍她不進辦公室,只要每周日新聞見報即可?報社都不會派人來勸她放棄嗎?

於是《鍥而不捨》變成一則跟現實不合的神話,偏偏這則神話是有依據的「真人真事」。是的,標榜「K新聞」的人其實才應該被「K」。如果薇若妮卡還活著,絕對會把這種傳播媒體的敗類拉下主播台。


2004年1月29日 星期四

《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第二版)

我想敢在公開承認喜歡看《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的人,可能需要不小的膽量。這倒不是因為電影有多恐怖,而是間接承認對難登大雅之堂怪力亂神有所偏好,實在是會引來旁人對你品味的質疑。
不過《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是一次恐怖片的徹底翻修,故事不再有那些需要很多時間才能進入狀況的劇中人,因為通常等到他們開竅的時候,影迷們早已不耐煩了,以至於影片的節奏都會被拖慢。相反地,該片的主角們都很厲害,他們湊在一起便很快進入狀況,替觀眾省下許多打瞌睡的力氣。
而將兩個各聚一方的殺人狂魔能夠放下成見,同台獻藝,靠的也是編劇的聰明巧思,我發誓,連當年惠妮休斯頓跟瑪麗亞凱莉的合唱都沒這麼轟動!這場銀幕奇觀真是拍案叫絕啊,打來打去還能「互換」武器繼續廝殺,只能說這場大決鬥讓'影迷等了十年,總算是值得的。
不過究竟有多少當年從第一集開始看的人,現在還能繼續堅持進戲院跟這兩個壞蛋報到呢?無論是《半夜鬼上床》,還是《十三號星期五》,這些都是我在青春期與朋友們最佳的哈拉話題。我們討論各種亂七八糟的死法,爭辯哪個傢伙死的最冤枉,在這堆沒啥意義的血腥殺戮中可以暫時忘記遠離無聊的考試與學校。
看著銀幕上一代又一代,跟這兩個狂魔奮戰的青少年,必須擊敗惡勢力才能有自己的未來,因為成長從來不是容易的,長大也永遠是孤寂的。只是這回讓我感到熟悉的,竟然是佛萊迪與傑森兩個令人不悅的模糊面孔,在不知不覺當中,他們也給了觀眾某種程度的撫慰。


2004年1月28日 星期三

《托斯卡尼艷陽下》

《托斯卡尼艷陽下》是一個挺有趣的電影,不幸的是,娛樂效果並非來自故事本身,而是看編導如何使出渾身解數,把一本「生活書」變成足以撐起一百一十三分鐘的劇情片。
於是戴安蓮恩飾演身心俱疲的法蘭西斯,在長達一年的離婚煎熬後,因好友的鼓勵下前往義大利托斯卡尼旅遊,以便鏡頭隨著她一起出發。然而這趟旅程不是時下受歡迎的自由行,而是讓人倒胃口的團體行程。是的,就像你所有參加過那些團體旅遊的缺點一樣,不管你喜不喜歡、要不要,導遊說你何時該吃飯、上廁所、買土產、集合,你就只能乖乖照辦,你沒有辦法在喜歡的景點多留點時間,你只能吃著「口味道地」的五菜一湯中式合菜,望著各種當地食物納悶。在這部電影裡頭,躲在鏡頭後的編導便是這趟旅行走調的罪魁禍首。
因為要把托斯卡尼的風土人情介紹給觀眾,所以他們好像導遊一樣,只要時間到了就把法蘭西斯拖到行程表(劇本)上規定的地點,叫她開始進行必須在這趟旅程完成的各種風俗體驗,各種奇人異事也就很準時地出現。因此明明說好要女人當自強的戴安蓮恩,一下會哀怨沒有男人追,一下會發憤圖強修房子,讓人摸不著她的動機與轉變何在。最可怕的是編導用三個過場鏡頭,就交代她從一個廚藝門外漢,變成了托斯卡尼菜餚的烹飪大師,過程中居然沒有提供觀眾任何燒菜的秘訣、食譜,實在不知道她是怎麼脫胎換骨的。
好在這部片還有個性豁達的吳珊卓,她在許多突發狀況冒出的妙語如珠,本該是編導該賦予女主角的性格,妙的是竟然在女配角身上出現,讓觀眾真正領悟到何謂「體驗人生」。此外,故事有提到義大利電影大師費里尼的電影,妙的是《愛情,不用翻譯》也引用同樣的片段。可見得老美身在異鄉就會想到費里尼。還有,出國一定要報名自由行,起碼那樣凸槌比較有趣,不信看《愛》片就知道。


2004年1月23日 星期五

2004年讓我迫不及待的電影

按照慣例,我又得在根本毫無頭緒的狀況下,抓瞎寫出「2004年讓我迫不及待的電影」。雖然「迫不及待」不等於「一定好看」,可是人生總要有些期待才好玩。以下就是這些讓我迫不及待的電影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異形大戰終極戰士》(Alien Vs Predator,又名AVP):好吧,其實這部片的中文片名應該叫做《異形進化戰》,可是這名字很爛咧!為什麼不能叫做《異形大戰終極戰士》呢?這樣觀眾就能望文生義,一目了然,曉得這是部把《異形》跟《終極戰士》「雙卡司」的片,就像《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你一看就知道有兩個恐怖片的殺人魔。
也拜《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賣座所賜,好萊塢終於對這種「怪物雙卡司」的題材感興趣。該片的劇情是,應該是《異形》的前傳,《終極戰士》的第三集,不過這都不重要啦,說不定牠們會生出新的小寶寶啊,結合兩大外星怪物優點之新品種咧!好酷哦!
http://www.avp-movie.com/

《東京教父》(Tokyo Godfather):這部動畫不知道會不會在台上映,無論如何,去年大受好評的《千年女優》導演今敏再接再厲的新作;老實說,我比較期待今敏遠勝於宮崎駿。故事圍繞在一名在耶誕夜被遊民發現的棄嬰,眾人在晚間的東京街頭展開了一次奇幻般的冒險。
http://www.sonypictures.com/movies/tokyogodfathers/index.html

《初見面50遍》(50 First Dates) :哎呀,我真的把這部片的中文片名搞混了,台灣片商不是取這個名字,但是我真的忘記了,所以只好直譯。
這部片讓我挺喜歡的一部喜劇文藝片《婚禮歌手》男女主角再度同台,憨傻的亞當山德勒跟甜美的茱兒芭莉摩,是很搭的銀幕情侶,不過這回他們故意顛覆之前的銀幕形象,很逗。劇情有點《我的野蠻女友》加上《記憶拼圖》,在夏威夷當獸醫的亞當山德勒是花花公子,專門跟前來夏威夷度假的旅客展開一夜情,然後順理成章趁著對方收假時分手;結果這次他遇上記憶有問題的茱兒芭莉摩,茱兒的腦袋沒辦法記住太多事情,特別是剛發生的事情。於是亞當精心策劃的約會,事過境遷後她完全沒印象,甚至不記得自己曾經遇過亞當,把對方當陌生人。這對亞當來說是無法接受的恥辱,他一定要讓茱兒記住他們的約會,他的溫柔多情,這樣子隔天當他把她甩了時候,才能顯示自己的高竿,所以他再接再厲,不到手不罷休.......就算要做上50遍也不厭倦!
http://www.sonypictures.com/movies/50firstdates/index.html

《陰森林》(The Wood):聽過《靈異第六感》《驚心動魄》《靈異象限》這三部片沒有?你該知道這都是導演奈沙亞馬蘭的作品吧。好,現在他的最新作品就是這部《陰森林》。完。

《Jersey Girl》:就是那部有班艾佛列克、珍妮佛蘿培茲、麗芙泰勒主演的影片。不,不是那部年度爛片《絕配殺手》,是導演凱文史密斯的文藝片咧。(附註:珍妮佛蘿培茲在這部片嫁給了班艾佛列克,但是無法白頭偕老,珍妮佛生了個女兒就死了。小班現在看到這劇情一定會拍手稱幸。)
http://www.apple.com/trailers/miramax/jersey_girl/

《A Cinderella Story》:全美當紅的美少女希拉蕊杜夫(雖然不 知道人家紅的有什麼道理),把老掉牙的童話故事搬到現代來,很有創意的改編。神仙教母是個黑人,哈哈!(如果台灣要拍灰姑娘的話,建議讓許純美來演那個壞心眼、勢利眼的後母,你知道的:「我協活ㄏㄨㄚˇ的人,是不吃牛肉的,我都點羊排!」)
http://www.apple.com/trailers/wb/a_cinderella_story/

《追殺比爾2:愛的大逃殺》(Kill Bill 2):第一集沒殺完,續集繼續殺。預告:本集有段上山學武的戲,會用粵語發音哦,然後再用彆腳英語加以配音。

《史瑞克2》(Shrek 2):《史瑞克》讓人笑翻天,更讓人對於史瑞克帶著菲歐納公主回娘家《門當父不對》的劇情感到好奇。這次有請好久不見的茱莉安德魯絲來配音搗蛋,真的很好笑。
http://www.shrek2.com/

《惡靈古堡2》(Resident Evil : Apocalypse):我有沒有告訴過你,我一共在戲院看了四遍的《2002惡靈古堡》?沒有吧。沒關係,反正我超愛這部片!蜜拉喬拉維琪超酷!迴旋踢超炫!而且續集雖然換了導演,劇本還是前集的導演寫的,恰好就是《異形大戰終極戰士》的保羅安德森。
http://www.sonypictures.com/movies/residentevilapocalypse/index.html

《咒怨西洋篇》╱《鬼水怪談西洋篇》╱《七夜怪談西洋篇續集》╱《見鬼西洋篇》╱《無間道西洋篇》:我真的很喜歡這些被老美翻拍的「西洋篇」咧,因為通常看原版都會讓人嚇到睡不著,看「西洋篇」都不會。
特別的是《咒怨西洋篇》,製片是《蜘蛛人》的導演山姆雷米,導演還是原版的清水崇,劇情有點類似《愛情,不用翻譯》的恐怖版,兩個老美跑到東京,然後你曉得的,撞上了女鬼伽椰子,然後.........。《是誰搞的鬼》女主角莎拉蜜雪兒姬蘭主演。
《鬼水怪談西洋篇》、《七夜怪談西洋篇續集》大概都會在今年十月上演。真酷。
《見鬼西洋篇》可能會在今年寫好劇本,至於會有什麼下文就不得而知了。製片湯姆克魯斯會讓女友潘尼洛普克魯茲當女主角嗎?還是他自己演呢?或者讓妮可基嫚前來客串個女鬼?!(這點子真棒,對吧?)
《無間道西洋篇》大概不會在2004年有任何動作,但是我真愛《無間道》,所以我很想看買下重拍版權的布萊德彼特要怎麼重拍。等等,讓勞勃狄尼洛、艾爾帕西諾來飾演黃秋生、曾志偉的角色怎麼樣?!雖然他們已經在《烈火悍將》已經交手過一次了,但是我好想看到他們再來一次,那樣一定很棒。好吧,我知道這種夢幻卡司會很貴,那麼就讓《神鬼傳奇》那個扮演印和闐木乃伊的來飾演黃秋生的角色,然後丹尼狄維托來扮演曾志偉的角色,我始終認為這兩人的身材滿接近的。

其他:任何有班史提勒主演的電影《Envy》、《DODGEBALL :
A TRUE UNDERDOG STORY》、《Starsky & Hutch》、《門當父不對2》 。班史提勒就是《哈啦瑪莉》的那個衰人,有他演出的電影都挺好笑的,雖然有些會無聊,但是會好笑。我有沒有提過,有回我在紐約旅館的一樓大廳辦理住房手續的時候,班史提勒就在我旁邊的故事?沒有吧,好,改天再談。


2003年讓我迫不及待的電影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chweng/message/187
2002年讓我迫不及待的電影
http://tw.groups.yahoo.com/group/chweng/message/126


2004年1月14日 星期三

《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

有兩個人比劉德華、梁朝偉更適合詮釋《無間道》「永無止盡的地獄輪迴」,那就是《半夜鬼上床》系列的佛萊迪,與《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的傑森。沒錯,這兩個傢伙怎麼打、怎麼死,可是都有辦法復活繼續他們的血腥屠殺,然後體驗各式各樣的死亡實驗。既然劉德華都可以跟梁朝偉分庭抗禮,振興了港片的聲勢,與傑森自然攜手得扛起恐怖片復甦的重責大任。
同樣是乏善可陳的小鎮生活,住著荷爾蒙過剩而興致勃勃的青少年,這樣的安排乍看之下的確很眼熟。然而叫人吃驚的是,在你追我砍的恐怖片公式中,影片的劇情主軸(對啦,人家也是有劇本的,怎樣)聰明地以支線介入的懸疑手法,倒推出主角們被家長們以藥物壓抑、扭曲的記憶、夭折的初戀,才能逃離佛萊迪的魔掌,呼應著佛萊迪生前虐童的慘無人道作為。因此眾人必須團結,藉由殺死兩個魔頭,才能開創自我人生的積極作為。進而對照出溺死在湖水的傑森,一樣也有不堪回首、被同儕排斥的童年。影片訴說著不負責的成年人,才是不斷製造下一代悲劇的罪魁禍首。
於是《佛萊迪大戰傑森之開膛破肚》,從發想到完成,都是一部屬於恐怖片迷的電影。佛萊迪在地獄哀號沒人記得他的威名,間接取笑著恐怖片型的式微。傑森跟他老媽的關係,活脫脫就是希區考克《驚魂記》的翻版。這樣的趣味還可以一直延伸到戲外,男主角傑森瑞特的老爸約翰瑞特,恰好是導演于仁泰上部片《鬼娃新娘》的「受害者」。而且這部片血流成河的不是那些被砍的倒楣鬼,而是兩個掛頭牌的男主角,你可以細數他們究竟被砍了幾刀,戳了幾下。若不是佛萊迪與傑森願意犧牲小我在,再度提振了恐怖片的聲威,所以我們今年才能看到《異形大戰終極戰士》這種外星怪物的超級卡司,這一切都要感謝他們的高貴情操。

2004年1月9日 星期五

《記憶裂痕》

看《記憶裂痕》的時候,如果你能暫時忘記科幻小說家菲利浦K.狄克的原作特色,還有導演吳宇森的風格,這部片其實是一個有趣的「反高科技」寓言。

班艾佛列克扮演詹邁可,一個術業有專攻的高科技工程師,他願意冒著被控告剽竊的風險,寧願消除工作相關的記憶,好讓顧主放心不會洩密,以便換取事成後的高薪。但是當他發現自己花了三年時間,完成一項最驚人的發明,消除記憶後卻發現連股票選擇權都沒個影,還陷入重重的追逐包圍,事情當然不能善罷甘休。

等等,這是發生在二零零七年的科幻劇情嗎?為什麼跟我們熟悉的竹科園區的工程師有那麼的雷同?他們一樣都是投注自己人生的精華時光,跟老闆牽下「禁止競業條款」(想必威盛的王雪紅才剛剛從這件事學到慘痛的教訓),猶如主角連人生的記憶都可以抹去,好得到該有的高報酬,譬如影片有提到的股票選擇權。目的何在?詹邁可說「犧牲三年,報酬是一輩子都不愁吃穿」的富有。

但是這麼富有要幹嘛?詹邁可最喜歡的球隊是紅襪隊,可是他永遠關在實驗室,只能看事後的比賽錄影。他雖然年少得志而自負,甚至在派對上把美眉的時候都語帶高傲挑釁,其實他的人生冰冷破碎,毫無人際關係。當他放棄三年工作相關的記憶時,也埋葬了自己曾有過的美好感情,全部歸零。至於你問竹科的工程師,他們這麼富有要幹嘛呢?還記得網路上一炮而紅的「我的心遺留在愛情海」,其實是出自聯電工程師的手筆嗎?我想這已經說明了一切。

讓緋聞纏身的班艾佛列克扮演這樣的一個角色,其實有許多絃外之音的道德寓意。在進出勒戒所克服酒癮,演出那些大而無當的製作後(包括去年最可怕的電影《絕配殺手》),班艾佛列克似乎比他的好哥們麥特戴蒙還更容易迷失在五光十色的好萊塢世界,也就難怪麥特寧可推薦小班取代自己跟吳宇森合作。

於是《記憶裂痕》有著菲利浦K.狄克一貫的「未來」「命運」理論,也有吳宇森拿手的動作戲(沒人找他拍《玩命關頭》真是暴殄天物),全劇以逃亡中推論出真相的過程也十分《關鍵報告》(但是沒像史匹柏那樣愛現又愛囉唆)。但是電影結尾,詹邁可不再被名利所誘惑,雙肩扛著肥料,他腳踏實地的人生才終於開始,才是一個充滿光明的未來。

2004年1月6日 星期二

《極速酷客》

有回跟個導演聊天,對方說他很想拍飆車片,我說先去看看《玩命關頭》。那部電影結尾當馮迪索翻車的時候,劇組用了六台攝影機同時拍攝這個畫面。為了讓觀眾目睹汽車迎面砸向銀幕的快感,第六台攝影機算準了固定在馬路上,好讓汽車砸個稀爛。是的,為了一個一秒鐘都不到鏡頭而報廢一台攝影機,只有好萊塢才有這樣的手筆。所以要把飆車片拍的好看,關鍵從來不是特技演員的膽量,而是本錢有多粗。
因此在特技演員柯受良去世的此刻,觀賞這部《極速酷客》其實特別有意思。因為攝影鏡頭很難將交通工具高速行進的瞬間拍個清楚,所以全片用許多電腦繪圖特效製作高速奔馳的快感,取代傳統的實景拍攝,尤有甚者這些狂飆的特效都以駕駛人的主觀鏡頭呈現,坐在戲院的觀眾幾乎是跟著主角一起翻滾。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與其說這是MV電影,還不如說是電玩電影。要拍出這樣酷炫的快感,誰還需要藝高人膽大的特技演員呢?
但是當你發現《極速酷客》的製片,就是《玩命關頭》系列的尼爾莫瑞茲時,第一個反應就是啞然失笑。尼爾素來喜歡把前人的點子加以「升級」「重製」「去蕪存菁」,《玩命關頭》可說是《驚爆點》的飛車臥底版,《限制級戰警》是007系列的極限運動版,《反恐特警組》自然是同名電視影集的現代化,《飆風再起》更是第一集的強化。如今《極速酷客》橫看豎看都是《玩命關頭》兩輪版,而且在劇情、對白、人物關係上,更加簡化(男主角在飛車擺脫追殺後五分鐘內便推理得知遭誰陷害),以便不會妨礙到所有飛車場面的進行與節奏。
但是我比較喜歡馮迪索在《玩命關頭》那句解釋自己愛上速度的對白,「在那短短的十秒內,我感覺活的無拘無束」那句話讓電影裡每個愛開快車的人,突然都有了深度,他們的內涵遠遠超過一昧地踩油門。《極速酷客》卻少了這樣的感動,卻只有天真的狂奔:飆車還真膚淺啊。

2004年1月5日 星期一

2003電影超級排行

我最喜歡寫這種全年度統計與排行的文章了,一口氣寫一堆電影進來真是過癮啊!霹哩啪啦寫了一堆去年的人事物,證明了我在電影院花的時間真的很多......相形之下我花現實人生的時間就少的可憐。
年度最忙╱多產男演員╱當紅炸子雞:柯林法洛。這位愛爾蘭來的老兄,去年一口氣有《夜魔俠》《CIA追緝令》《絕命鈴聲》《反恐特警組》四部片在台上映,順利取代「U2合唱團」成為愛爾蘭最大宗文化輸出產物,更可怕的是這四部片在美國推出時通通都是當週票房冠軍。如果把前年暑假檔《關鍵報告》也算進去,這位老兄已經連續五部片都是冠軍。可見得他的經紀人一定很強,說不定可以去拯救班艾佛列克。

年度最忙╱多產男演員╱可是沒人在意:喬治克魯尼。信不信由你,去年在台灣他老兄一口氣也上映了《索拉力星》《神經殺手》《各顯神通》《真情假愛》四部片,又導又演產量驚人,但是這些票房加起來數字也少的可憐。親愛的喬治,我們要看《瞞天過海續集》啦,你偶爾通俗一下又不會死人。

最多產╱不受歡迎編劇:朗薛頓。朗薛頓以前專門拍運動喜劇,但是運動喜劇聽說在台灣不算太受歡迎,所以他改行就寫起警匪片來了,一口氣有三部在台上映:《私法行動》《絕地戰警2》《好萊塢重案組》。對,一魚三吃的結果,就是我們寧可去租DVD回家。(附註:後兩部的劇本很爛!)

最佳「電影結尾時眼睛瞎掉卻神勇過人」男主角:《駭客任務完結篇:最後戰役》的基努李維與《英雄不回頭》的強尼戴普。想知道如何在一齣戲裡搶光所有人的豐采嗎?答案是:你要在電影結尾時瞎了眼,這樣就對了!班艾佛列克在《夜魔俠》一開始就瞎眼是不對的,太早瞎眼沒有用,要在結尾時瞎眼,然後就能製造劇情的高潮(希臘悲劇的傳統)!而且編導會賜給你神力,變成盲劍客(還百發百中咧)!

銀幕最受歡迎職業:艦長╱船長。《星戰啟示錄》派屈克史都華是畢卡艦長,《神鬼奇航:海盜船魔咒》有強尼戴普跟傑佛瑞拉許兩個船長,兩部《駭客任務》續集有一堆開著飛行船的船長,卡通片《辛巴達七海傳奇》有專門打妖怪的船長,《天降奇兵》有傳奇人物尼莫船長,加上羅素克洛是《怒海爭鋒:極地征伐》的英國艦長。是的,如果你不能混到艦長,起碼也要當上船長,那真是酷斃了。

最受歡迎動作橋段:飛車。這年頭大家都會開車,可是只有好萊塢有辦法開的又狠又快。《絕命終結站2》有被昆丁塔倫提諾形容為「最屌的」撞車場面,接著暑假強檔每部都要來飛車,《飆風再起》玩改裝車,《駭客任務:重裝上陣》在高速公路逆向行駛,《魔鬼終結者3》有阿諾機器人兼拆屋大隊,然後《絕地戰警2》也毫不含糊砸爛一堆汽車跟快艇,《好萊塢重案組》的哈里遜福特也要飛車越過洛杉磯市區。也許麥可摩爾下回可以拍部紀錄片,告訴我們為何老美那麼喜歡拍飛車。

最受歡迎的年代:美國三零年代經濟大蕭條。要拍一部好片,最要緊的是確定劇中人會身處哪個時空,去年大家特喜歡「經濟大蕭條」的三零年代。《芝加哥》發生在那時候,《奔騰年代》也是,《厄夜變奏曲》也是,最奇怪的是這樣成績反而好。

最大銀幕胸圍:《浴血叢林》的巨石強森。這位先生的上圍真的很大,永遠都比同戲的女主角大,也比莫妮卡貝露琪大。

最佳銀幕醫生:莫妮卡貝露琪。她在《獵日風暴》飾演一個醫生,可是在叢林跑來跑去,口紅都不會掉。

最佳「片名裡頭的阿拉伯數字」:28。只要有「28」,這部片就特另類精采好看,例如《怵目驚魂28天》《28天毀滅倒數》。

最佳饒舌歌手跨行演員:《街頭痞子》的阿姆。抱歉,LL 酷 J,阿姆真的演的很好。

最佳銀幕歇斯底里:《蘭花賊》《火柴人》的尼可拉斯凱吉。這傢伙瀕臨崩潰時電影就特好看!

最慘銀幕非法移民:《美麗壞東西》的奧黛莉朵杜,還有《永遠的莉莉亞》裡頭那個俄羅斯辣妹,兩個下場都在比慘的。

最極端的銀幕職業:同樣都是心理醫生,《老大靠邊閃2:歪打正著》的比利克里斯托很窩囊,《抓狂管訓班》的傑克尼克森很威風,《無間道3終極無間》的李心兒就好輕鬆,《衝出逆境》的丹佐華盛頓都一直在跟病人吵架。

2004年1月3日 星期六

《末代武士》

若說導演昆汀塔倫提諾的《追殺比爾》是一次武俠、功夫片的致敬與諧仿,《末代武士》則是導演愛德華茲維克向黑澤明的無限懷念與崇敬。有趣的是,昆汀的態度是瘋狂惡搞,重新拼湊後發揚光大;愛德華的做法卻是小心翼翼,處處遵守古法。

光是從影片許多細節,都能感受到強調導演的用心。他故意挑選日本的演員渡邊謙、真田廣之(他的師父千葉真一才剛演了《追殺比爾》),來飾演捍衛武士道的傳人,然後讓有「留美」背景的日裔演員,飾演劇中大力主張「西化」的日本人士。熟悉日本時代劇的人,還會在發現古裝片最有名的「路人甲」福本清三也在影片中出現,飾演阿湯哥身邊的路人甲,照樣有個他最擅長的悲壯下場。如果不是湯姆克魯斯提醒我們,你大概會以為《末代武士》是部日本人拍的武士片,而不是好萊塢製作的史詩片。

然而真正「時不我予」的感概蒼涼不只是來自劇情本身,而是製作一部這樣充滿傳統電影的過程。就像鄔瑪舒曼的「青葉屋之決戰」其實在北京電影製片廠開工,武術指導袁和平必須參考邵氏老片的DVD來設計早已失傳的武打招式,《末代武士》的武士村落、戰爭場面都是在紐西蘭拍攝,因為日本早已開發過度,沒有十九世紀的自然景觀。我想這對渡邊謙一點也不陌生,因為他在演出角川春樹執導的《天與地》時,眾人選擇在加拿大拍攝,也是因為同樣的道理。

於是《末代武士》特別的地方並非看湯姆克魯斯耍武士刀(因為鄔瑪舒曼也會),而是愛德華茲維克拍出了兩個背景文化有極度差異男主角的惺惺相惜,這可能是繼吳宇森《諜血雙雄》後最令人動容的銀幕男性情誼。我想與其歸功於演員湯姆克魯斯,還不如說是製片湯姆克魯斯的努力,所以才有一部能夠誠懇對待與尊重東方文化、乃至於劇情指責西方霸權的電影,這實在是好萊塢的革命性進化。

2004年1月2日 星期五

《末代武士》

近年最熱門的「全球化」VS「本土化」的經濟文化議題,在《末代武士》這部片可以得到充分的辯證。
首先你要知道,這雖然是好萊塢資金、美國的明星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故事內容卻發生於十九世紀的日本,邀請許多日本演員同台演出,有一半的對白都是日文,拍攝場地則是紐西蘭,幕後工作人員還包過了參予過《魔戒》的班底,乃至於日本武士的盔甲都是在當地製造的。所以這是部「好萊塢電影」、「日本」電影,還是「紐西蘭」電影?
特別的是,也許影片本身是「全球化」的產物,然而劇情卻是敘述十九世紀的日本武士,在當時明治維新的政策下,紛紛遭到無情的淘汰,就是個活生生「全球化」勝過「本土化」的例子。湯姆克魯斯扮演的歐格仁上尉,表面上受邀到日本替明治天皇訓練現代化的軍隊,實際上是日本大臣假借「西化」「現代化」之名,以行商業合約之實把國家賣給了「外資」(似乎在諷刺近年美日貿易逆差的衝突)。這套帝國主義的手法我們再也熟悉不過了,因為教科書上都有提過清朝末年是如何把家園一點點敗掉;巧合的是,影片控訴日本後來之所以走上軍國主義的道路,跟這段「西化」的歷史過往密不可分:因為「武士道」的傳統美德隨之淪喪。
於是當歐格仁上尉意外落入了渡邊謙飾演的勝元武士手中,被迫留在村落觀察武士的生活,這段《與狼共舞》的經歷,注定了東方與西方會產生奇妙的化學變化。歐格仁上尉發現武士並非只是拿著武士刀砍頭的野蠻落後,而是講究武德的軍人;不幸的是,這種傳統卻因西方文明的普及而必須淘汰。勝元武士都願意學英文,主動跟老外練習英文會話,可見得他不是個故步自封的怪物,所以我相信他如果願意學習使用洋槍洋砲,他絕對能適應。但是他之所以感嘆時不我予,不是被文明產物所打敗,是他的信仰消失了。還有什麼辦法,比遂行武士道精神,更能哀悼這項消失的傳統?
台灣因為經歷日本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還有「哈日」文化的當道,受到日本影響很深,然而《末代武士》所呈現的「哈日」理論,卻跟我們自以為了解的有很大的出入,那不是像Hello Kitty一樣,掏出錢來就能體會的消費式哲學。雖然影片出現了日本國旗、軍旗,可是完全不會讓你聯想到中日歷史上的不愉快種種。我懷疑湯姆克魯斯之所以願意擔任製片、主演的理由,都是為了替被眾人遺忘的武士道精神背書、「控訴」西方霸權,因為完全牽動觀眾情緒的人物是渡邊謙。你不得不驚訝,雖然是美國人編劇,《末代武士》從主旨到細節,都是如此原汁原味的日本。
導演愛德華茲維克拍過許多戰爭片,南北戰爭的《光榮戰役》,一次世界大戰的《真愛一世情》,波灣戰爭的《火線勇氣》,預言紐約恐怖攻擊的《緊急動員》,但是這些戰爭從來沒有像《末代武士》一樣的悲壯:「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你必須忍住眼框感動的淚水,才能目睹一個有所為,有所不為勇士的誕生。然後你突然發現,這一生自己從未遇過這樣的榜樣。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