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深海尋寶》Into the Blue

打從去年普吉島發生海嘯事件後,我的出國度假地點就得在家人的關切下,把海島地區通通刪掉。我承認且懷念,在碧海藍天的環境下,那種優遊自在的感受,不知道何時可以再度拜訪。

幸虧《深海尋寶》在某方面彌補了這項缺憾,巴哈馬外景地的自然風光,美麗到可以治療憂鬱症,加上性感的男女主角不斷用各種泳姿游過攝影機前,是的,唯有差點溺水掛點的人才會討厭這部電影。

保羅沃克再度詮釋「活在邊緣、苦無機會、有自己想法」的年輕人,就像這社會上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唯一可以翻身的機會不是苦幹實幹,是好好把握一次可以翻本的機會,超越那些成就比自己高的人。所以他把同儕關係看的比什麼還重,著迷能讓他發財的尋寶,美麗性感的潔西卡艾芭對他不離不棄之外,還穿的少讓他大飽眼福。還有,他在這部片的古銅色膚色真好看啊,我要去哪曬才能這麼漂亮?

整部片是一次漂亮的巴哈馬置入性行銷,除了海底美景,還有尋寶的傳說,觀眾會見識到在那邊年輕人的生活型態。你知道這一切都不太真實,俊男美女的青春本錢叫人艷羨,海洋冒險刺激有趣。但就像度假一樣,我們偶爾都要投入碧海藍天洗刷塵囂,偶爾看《深海尋寶》這種電影,是為了滿足對現實匱乏美好的依戀。

《腦海中的橡皮擦》Moment to Remember

愛情文藝片的公式都是這樣:男孩遇見女孩,男孩愛上女孩,經過一翻波折,男孩跟女還結婚,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韓片則把所有的幸福快樂拿掉,俊男美女非死即傷,活著的那個人註定要念念不忘,直到某天發現一個長的很像死去的那個人,又展開新的糾纏。

幸虧《腦海中的橡皮擦》,不是這樣的一部片。編導花了很多心思去鋪陳男女主角的相遇,讓鄭宇盛跟孫藝珍散發魅力,電影幾乎甜美的如泡泡糖一樣,好吃到讓人心想,這大概不耐嚼。果然,電影很快就轉了個大彎,韓片拿手的催淚公式上場了。然而哭哭啼啼,除了泛濫的煽情,還有什麼意思呢?

妙就妙在這裡,《腦海中的橡皮擦》開始上演文藝片不能碰的「掃興之處」:女主角對著老公喊別人名字,小便還會失禁,幸福的童話全面崩盤。但是浪漫悉數消失後,影片的結尾又讓觀眾重溫一次男女主角當初的相識過程。那本來是「置入性行銷」的劇情,突然間,變成了一種對愛情的歌詠,那不再俗氣。就如同劇中人的愛情無法扭轉殘酷的現實,卻也能靠愛情,才能超越現實。

沒有了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電影卻用另外一種角度,重新去定義幸福。在一堆文藝片公式中,還能提煉出感情昇華的價值,《腦海中的橡皮擦》不得不叫人佩服了。

《疑雲殺機》 Constant Gardener

這是瑞夫范恩斯第二次來到非洲。

上次他來這裡的時候,是二次大戰前的《英倫情人》,他是個愛上好友妻子的地圖測量師。一場不倫之戀,為了 拯救重傷躺在沙漠的愛人,他出賣了國家, 結果城破了、德軍攻入,愛人卻死在沙漠中,他則因失信重傷,哀求護士讓他安樂死。《英倫情人》很感動,但老實說,發生的事情跟那塊土地上的原住民一點關連 都沒有。

這次可不一樣,《疑雲殺機》雖然一樣有在黑暗大陸活動的英國人,瑞夫范恩斯還是飾演不知非洲疾苦的、派駐在當地成天只曉得種花的 英國人。但是這部 片完全讓人瞠目結舌,從故事、攝影、演出......這是一部向非洲的苦難哀傷致敬,也狠狠刮了資本主義一巴掌的電影。故事一開始的時候,女主角瑞秋懷玆 已經死了,接著是跳躍時空的敘述手法,描繪她生前與死後,週遭人事的變化,慢慢地,觀眾來到一個叫人心碎的結論。

我完全知道為何片商會找 來佛南度梅瑞爾斯擔任導演,因為肯亞境內的那些窮苦的人們,落後的生活環境,就像是佛南度上部片《無法無天》所關心的巴西 貧民窟一樣。他也豪不客氣地用過度曝光的光圈,拍攝在非洲的劇情,好一個擁擠卻熱情之地。但是當劇中人來到英國、德國,佛南度故意把這些先進國家拍的冰 冷,甚至接近灰白色調的蒼白。是的,這一切都跟故事有關,這是一個控訴強權聯合資本主義欺凌第三世界的故事。

然而參演卡斯都是英國演員, 還有來自英國作家的原著小說,《疑雲殺機》在道德意涵上超過了《無法無天》的巴西貧民窟,更像是英國人對長期以來從殖 民主義、到資本主義掠奪非洲的懺悔錄。雖然劇中關鍵人物的懺悔是行醫,但是我更難忘片尾旁白的聲音:「我們就這樣剝削非洲,剝削他們的天真」,配上的畫面 是跟著鏡頭奔跑的非洲小孩。那是一種良知的心碎,卻無計可施。

於是看完電影的我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拿著信用卡開始認真在百貨公司搶購,以便兌換週年慶的來電禮。這就是資本主義,我只能當個共犯,免於被剝削的命運。《疑雲殺機》是今年最叫人無法忘懷的電影,讓你的每一次呼吸,都要感謝老天:受苦受難的不是我。

《空中危機》Flight Plan

一個好演員可以撐起一部電影嗎?通常打著這樣如意算盤的電影工作者,往往都拍出些慘不忍賭、糟蹋演員的「爛片」。但是《空中危機》卻完全沒有這樣的窠臼。為什麼茱蒂福斯特可以「撐起」一部片呢?

電影的劇情在此處扮演了相當重要的份量,正確地說,劇中那架超級大的噴射客機,是另外一個大明星。看著茱蒂福斯特不斷在飛機裡頭爬上爬下,封閉空 間本身就變出了許多花樣,使得觀眾不斷地隨著她的行動而陷入接下來各種驚悚狀態。相較於《戰慄空間》以關在房間的鬥智鬥力,《空中危機》則用飛機製造故事 各種的可能性,引人入勝。

此外茱蒂福斯特的唸白依舊是無懈可擊,換作是別的女星,也許觀眾頂多能瞭解女主角的處境,可是茱蒂卻能打動觀眾、同情她的處境。也因為如此,後來當故事不斷丟出各種可能性的解釋時,茱蒂也完全能夠把這個人物演出「什麼狀況都有可能」的嫌疑犯,甚至讓人從同情轉為厭惡。

然而劇情當進入了「真相大白」的階段後,接下來的發展就失去了前半部的張力。女主角的反擊與情勢逆轉,一切都來的太過順暢,完全沒有勢均力敵的力道。然而看茱蒂福斯特的表演,還是叫人大呼過癮。

《忍》Shinobi

因為近年的武俠片熱潮,我們看到許多在打鬥中企圖融入特效的武俠片。但是這些電影,都仍舊被某些想像力所侷限,表現的有點死板,要不然就是完全的眼花撩 亂。《英雄》《十面埋伏》都有打的不夠精采的毛病,《蜀山》就是打過頭了,《七劍》則企圖反璞歸真,恰好暴露出無法深耕人物、焦點分散的缺點。

結果《忍》一樣走電腦特效、武打的路線,也是說一個日本早已耳熟能詳的故事,甚至帶有「羅密歐與茱麗葉」的老套悲劇戀情。但是卻因為在鏡頭、美 術、武打跟特效的完美結合,以致於《忍》有一種漂亮的生命力。這樣的表現,正好可以解釋之前的武俠片在特效與武打的結合上,為何「不靈」:因為想像力不 夠。張藝謀老想著漫天飛舞的漂亮構圖,所以就會編排出那種只能用慢動作拍起來好看、實際一點也不炫的武打。《忍》完全沒有這種玩意,真好。

沒錯,日本的忍術、忍者電影,就像我們的武俠小說、武俠片一樣,是一個行之有年、也有某些規矩必須遵守的類型。編導在「不能打破的規矩」上,著墨 甚少,甚至套用「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做法,讓觀眾接受敵對的男女主角「就是會」陷入愛河。之後,影片則把篇幅跟重點,留給各種奇招盡出的忍者對決。電腦特 效在詮釋忍者的武打上,果然發揮了效用,締造出前所未有的武打奇觀,充滿了娛樂效果。

儘管視覺上的衝擊是現代的,看到各個人物的塑造頗受好萊塢漫畫電影的影響(《忍》出現的招術,《幻影殺手》都有哦),舉手投足更有像《駭客任務》 學習的精神,但是劇本的思想還是傳統的。敵對的忍者村落,就是要捉對廝殺,儘管他們也會感嘆命運,卻還是跟命運低頭。這部片幾乎每個人都是傳統的,唯有相 愛的男女主角例外,但是他們只有自覺的意識,沒有對抗命運的勇氣。電影非得這樣安排不可,不然就跟原著不符。

《忍》的成功是在影像語言的運用上,完全的不受拘束,相反地其他部份就只好墨守成規。編導也有警覺到這點,所以許多過於老套的「不得不」,也就輕描淡寫帶過,或者不深入解釋。在《里見八犬傳》推出這麼久後,《忍》倒是給日本奇幻題材帶來新的面貌。

2005年10月1日 星期六

《提姆波頓之地獄新娘》 Tim Burton's Corpse Bride

我該用什麼來稱讚提姆波特呢?你知道他就是這麼適合拍攝黑色喜劇,然後又別出心裁地不斷把各種電影類型放進他所鍾愛的「詭異」情節當中,完成一次次「挖苦」中產階級價值觀的作品。

在定格動畫當中,提姆波頓顯然想給近年來的電腦動畫潑一盆冷水,《提姆波頓之地獄新娘》被處理的古怪、熱鬧,有趣,然而他不需要像夢工廠的《馬達加斯加》 那般,不斷地去模仿觀眾耳熟能詳的電影橋段(但是他也很不客氣地惡搞了一部經典,頗為節制)。這部片從頭到尾就只有一個中心思想:修理中產階級的價值觀, 而且使命必答。

維特是爆發戶之子,能讓父母親擠身上流社會的唯一辦法,就是娶個上流社會的閨女。而薇多利亞恰好是家道中落的名門閨秀,嫁給維特顯然是挽救雙親財務的唯一 選擇。於是這樁婚姻成了買賣交易,不知道如何違逆父母親的兩人就碰頭了,但是橫生枝節,維特竟然先娶了地獄新娘。這樁冥婚引爆了一堆麻煩,使得薇多利亞必 須嫁給另外一位有錢人,導致維特只好穿梭陰陽兩界擺平麻煩。

電影在描繪陰間、陽間的時候,故意弄了「顛倒」的手法,你會發現陽間是個處處拘束、墨守成規,顏色通通都是槁木死灰的慘白。相反地,陰間則是帶有那種五彩 霓虹般的效果,住在裡頭的鬼魂們各個逍遙自在,其樂融融。觀眾也不斷在陰陽兩界的對照中,發現各種荒謬的事實:婚姻是戀愛的墳墓,妙的是,維特卻在墳墓中 完成了婚姻大事,看透了人性。影片不斷有這樣的小趣味,讓你知道,這不是一部討好中產階級的動畫片。基本上,故事在歌頌愛情,但是卻不斷想跟社會規範唱反 調。

是啊,活人過的像死人,死人卻過的像活人,加上一堆諷刺死亡的雙關語,你真的不曉得提姆波頓的腦袋在想什麼。

《宅變》 The Heirloom

亞洲恐怖電影的熱潮,終於讓台灣給趕上了,《宅變》的出現恰好彌補了這一塊缺憾。我們總算也有一部恐怖片:由長髮美女主演,歷經匪夷所思遭遇,幾經厲鬼魔爪凌虐,奮力脫身與之攤牌,然後來個暢快淋漓大逆轉的結局。

不過問題不在於趕上與否──因為好萊塢都可以花大錢把《七夜怪談》《咒怨》變成美國版──而是如何在恐怖片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假使鬼故事除了要嚇人,沒有 什麼企圖,那還真的比不上電視的靈異節目。就這點來看,《宅變》的陰氣森森,倒是給「豪門世家」有了新的定義:財富沒辦法跟幸福成正比,而家族遺傳也不只 侷限於姓氏,乃至於命運。

然而在電影進入正題前,《宅變》比較像《七夜怪談》之後的韓國恐怖片,有著精準計算觀眾情緒,知道何時該有的驚嚇出現,但是這些嚇人的橋段無深入解釋。特 別是當劇中人還不把這些怪事當一回事的時候,觀眾比他們還清楚知道,這些可有可無的配角該掛點了。就因為他們死的毫無舉足輕重,所以我們知道好戲還在後 頭,事實果然如此(你該不會指望我透露結局吧)。

因此《宅變》最成功,也最好的地方,其實是發生在古宅中的一切,那些倒敘的片段更是精采。從攝影、燈光、音效,替故事凝聚了非常好的氣氛,不斷說服著觀眾 「這一切都是真的」,為了主角的命運提心弔膽。就我個人而言,當時空推展到古宅以外的地方,就顯得沒那麼緊張。譬如我非常清楚劇中人躡手躡腳的檔案室,其 實一點都不恐怖,因為我曾在那出沒了有超過一年之久!

整體來說,《宅變》的原始理念夠強,表現的也不差,只有在執行面上還有必須靠著不斷練習才能解決的生疏之處(就是影片前三十分鐘那些讓我覺得怪怪的「疙 瘩」)。看的出來到了後半段,全體工作人員都漸入佳境,越來越好。這樣的成果跟近年韓國鬼片顛倒──他們的點子都不太優,但是技術層面太強,就把缺點蓋過 去了。我很高興《宅變》不是這種電影。

《婚禮終結者》Wedding Crashers

如果光從電影的角度來看,《婚禮終結者》的確夠爆笑,但是問題也夠多。笑話出現的密度不夠集中,顯得某些段落瘋狂有趣,某些段落卻很無力。對於講究笑話頻均率與笑果的喜劇片來說,《婚禮終結者》似乎還需要改善。

但是這部片卻意外地,成了一票好萊塢男星「抗拒長大」的男性情誼紀念品。

沒錯!從班史提勒、歐文威爾森、文森范恩幾個為首的男星,他們算不上什麼俊美外表,但是卻不斷靠著互相拉拔的結盟手法,不斷壯大自己的影響力。一開始是班 史提勒靠著《哈啦瑪莉》犧牲走紅,然後他就有技巧地提拔哥兒們,剩下的狀況宛若繁殖似的,大家一個拉一個,有戲大家拍,然後盡可能地露臉。有趣的是,無論 他們有意無意,演出的題材都成了拒絕長大的「男孩」。

歐文威爾森是班史提勒《門當父不對》《親家路窄》的情敵,《名模大間諜》互相對抗,在《警網雙雄》變成拍檔一起緝捕文森范恩。至於歐文威爾森跟親弟弟路克 威爾森編劇的《天才一族》,讓班史提勒飾演路克的弟弟,歐文飾演他們的鄰居。到了去年《鐵男躲避球》,班史提勒飾演財大氣粗的反派,欺壓文森范恩。發現了 沒有,在這些影片當中,「拒絕長大」是他們的共通主題,他們飾演的角色不管是要面對岳父大人,還是辦案的烏龍警察,沒有掌聲就活不下去的名模,過度早熟憂 鬱的資優生,乃至於以躲避球解決恩怨的小市民,他們都像是大男孩。價值觀單純,行為邏輯有點好色,加上難以分辨究竟是憨厚還是愚蠢的銀幕人格,他們就是比 起湯姆克魯斯等大牌要多了些親切的草根特色。

《婚禮終結者》更是一部「拒絕長大」男孩的代表作,兩個死痞子發現參加婚禮的未婚女性多到不行,且因為婚禮的浪漫而極度憧憬愛情,以至於讓他們很容易「把 上」。於是他們發明了一套法則,走遍各婚禮泡妞之餘還能白吃白喝喜酒,無往不利。當然,他們也很清楚觀眾如果願意花錢買票看他們耍寶,是看他們如何玩弄這 些銀幕上下的兄弟情誼的變種。所以在《警網雙雄》一片,把警探的兄弟之情「詮釋」為有那麼一點點的同志之愛,在這部《婚禮終結者》,觀眾更可以把這對「只 要吃喜酒把妹但是不想結婚」的哥們,看成是另外一種的「同志拍檔」。他們想盡辦法製造各種「絃外之音」的觀點,把單純的耍寶喜劇片,故意遊走在大眾敏感的 尺度邊緣。

我們的確很難想像,在講究名利的好萊塢,不踩著別人發達還真不可能。但是在這票喜劇男星身上,從沒沒無聞到成名的過程中,還能保有真正的拍檔情誼,簡直就是稀有動物。我沒辦法說《婚禮終結者》是一部高明的喜劇電影,但是這部片卻是難得的男性情誼的產物。

本文原刊載於9月號《30雜誌》

《愛妳愛到快抓狂》Upside of the Anger

因為《出軌》的叫好叫座,還有「慾望城市」的風行

,好萊塢又想起了「熟女題材」是一個值得開發與嘗試的路線,於是黛安蓮恩立刻成為這類愛情喜劇的女王。看多了她左右逢源,心花朵朵開,突然納悶了起來:難道中年熟女就只有這種遭遇可言嗎

當然不是,《愛妳愛到快抓狂》的泰莉,是一個衰到不行的家庭主婦。老公落跑了,她只好面對四個各有主見的女兒,她沒辦法當個王寶釵,所以不斷爆發各種挫折累積的怨氣。可是她每回生氣之後,又很氣自己不能當個賢慧的母親,也氣女兒們不能體諒她。很多時候,怒氣沖沖的泰莉,彷彿我們在社會新聞上看到的,會活活虐待自己小孩的那種恐怖老媽──好險她就是沒有動手。


假使說,黛安蓮恩的光鮮亮眼,是反映了「慾望城市」的流行,女性對自我情慾的追求;某種程度來說,《愛妳愛到快抓狂》的女星瓊艾倫,就比較接近「慾望師奶」,那些住在郊區卻飽受瑣事之苦的家庭主婦。泰莉因為有個不負責任的老公,因此就不斷想當個超級老媽。她用略帶一種神經質的態度,不斷想放縱自我、唾棄社會給她賢妻良母的責任,但是又想逞強告訴大家,她沒有被命運擊倒。對照她四個「難以管教」的女兒,這部片倒是反映出我們對於不同世代女性的期望與壓力:如果妳是某個年齡層的女人,妳是可以放膽去「離經叛道」,否則的話,大家就說妳是「壞女人」。

影片有趣的地方,是凱文柯斯納飾演的邋遢鬼。在黛安蓮恩的世界,帥哥出現就能拯救女主角。可是在瓊艾倫的世界,中年帥哥不是全部的解答,甚至連救贖都算不上,只能充當「洩慾」的對象。我一方面納悶泰莉為何始終不能「放不開」,但是也欣賞她越挫越勇的精神。那些屢屢讓她抓狂的瑣事,其實突顯了她的生命力。

《腦海中的橡皮擦》Moment to Remeber

所謂三廳式的文藝片,曾經是台灣電影工業非常重要的一環。不過也因為這類文藝片都在「客廳」「飯廳」「咖啡廳」打轉,以至於公式用到濫,觀眾不必買票就知道結局,當然就無疾而終。

但是近年韓片在發展各種類型、題材的時候,卻又忍不住碰觸了三廳式的文藝片。妙的是,韓國人幾乎是延續當時台灣電影工業所嘗試累積的法則、經驗,不斷地想 要異中求同,而也真的讓他們拍出了顛覆公式的文藝片,如《我的野蠻女友》。在這類韓國的文藝片當中,孫藝珍以她楚楚可人的外型取勝,是瓊瑤筆下標準的玉 女,看她怎麼在韓國的文藝片中玩出不同花樣,是很有趣的。

在這部《腦海中的橡皮擦》,儘管劇情都是一樣的悲劇收場,要有賺人熱淚的天人永隔,女主角孫藝珍的表現又跟前幾部戲《我的瘋狂初戀》《緣起不滅》有些區 別。事實上,《腦海中的橡皮擦》不僅在劇情上可說是《手札情緣》的「年輕加強版」,這部戲從頭到尾,更是精雕細琢的三廳文藝片。如果文藝片脫離不了客廳, 何不把客廳弄得更精緻點,拍的更有味道?於是這齣戲有了一個很棒的客廳場景。

影片在其他的段落,也可見類似的精神。男主角鄭宇盛是個建築工人,為了灌漿與否跟老闆吵架,氣沖沖跑到工地旁抽菸。我們看到韓國人是怎麼用心拍這個鏡頭 的:在男主角背後,已經停了一排在原地待命的灌漿水泥車。雖然觀眾看不到車子,該有的情節還是要照顧、不馬虎,於是人物的立體感就出現了。當男女主角,發 現了病情真相,卻說起對方之前脫口而出的話,那種因為對白重複而流露的深情,也比千言萬語還動人。

更特別是,我知道《腦海中的橡皮擦》要悲劇收場,所以我很納悶,這次要怎麼跳脫《手札情緣》的收尾呢?於是鏡頭再度回到了男女主角相逢的地點,讓他們再做 一次當時相逢的動作。那種「一切不如重新開始」的心境,跳脫了「反正一切總得重來」的無奈,《腦海中的橡皮擦》竟然在感傷中,找到了故事的重心。那是對生 命、愛情、緣分的珍惜與歌頌。我承認文藝片就是要俗氣,可是這部片卻證明了,就算故事再俗氣,只要有在用心,就會留在觀眾的腦海。

台灣當年在三廳片沒有跨過的那個升級門檻,終於讓韓國人不斷嘗試而成功了。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