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7日 星期二

影音訪問《浪人47》主要演員 Interview with the cast of 47 Ronin

基努李維 Interview with Keanu Reeves


赤西仁與柴崎幸 Interview with Jin Akanishi and Ko Shibasaki



淺野忠信與菊地凜子 Interview with Tadanobu Asano Rinko Kikuchi 



真田廣之 Interview with Hiroyuki Sanda
http://bit.ly/1djayPq



文字訪問 Part 1


文字訪問 Part 2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冠軍歌王》Kara King



馬來西亞的黃明志,是一個多才多藝、但也「調皮搗蛋」的創作人。在台灣念過「六年」的大學,黃明志似乎被「感染」了「創作就是要『叛逆』『顛覆』」的使命。從自己創作、唱歌,在網路上發表談話短片,乃至於跨足電影創作與拍攝,黃明志的作品橫越了多種類型,時而搞笑、時而感性,「語不驚人死不休」。

在第三部電影《冠軍歌王》,黃明志想訴求的觀眾,從星馬一代的華人人口,整個拉高到兩岸三地,特別是透過音樂的元素,來打動能欣賞華人流行音樂地域的觀眾。音樂是沒有國界之分的,但是如果要透過電影,讓亞洲華人都能夠接受,利用音樂是很好的方法。可是視覺語言上,還有什麼是華人都能共通、認同的呢?喜歡「搗蛋」的黃明志,選擇了周星馳的無厘頭搞笑風格,成為《冠軍歌王》的視覺語言基礎,以便讓這部片有賀歲片的喜氣與傻氣(只是《冠軍歌王》後來無法如期於賀歲檔期上映,但這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而這樣的瘋狂搞笑風格,更適合黃明志拼貼的創作風格,整部片幾乎是透過音樂,把所有可以消遣的議題全部都橫掃過了一次。從電影開場的第一個連續長鏡頭,就開始揶揄電視歌唱選秀節目的「愚蠢」「內定」,然後一路消遣下來,把老式K歌文化、LKK的伴唱帶視覺、功夫電影、搖滾、雷鬼、甚至鬼片嚇人的鏡頭,所有你能想到的通俗笑點,《冠軍歌王》完全沒有放過。黃明志證明了自己不光只有音樂上縱橫多元類型的創作本事,在視覺風格上他也完全能在各種類型穿梭,而且電影美術更抓緊了「俗」字訣,在每個人物的造型上誇張到沒有極限。某個程度上,《冠軍歌王》就像是《搖滾教室》那樣,從流行音樂找出許多有趣的引經據典,串連起整個故事。

為了要讓觀眾能夠接受《冠軍歌王》出現無厘頭,黃明志當然是聰明的,他請出了周星馳的老搭檔吳孟達。吳孟達一出場,就完全讓人相信《冠軍歌王》的瘋癲與搞笑,才是「理所當然」,電影裡頭的「誇張」世界一點也不奇怪。這種電影一路顛三倒四、不斷搞笑的節奏,讓人拍案叫絕,一直到電影最後誇張的大逆轉,完全順理成章。但這樣的順理成章,不代表電影本身沒有缺點,故事沒有漏洞,其實《冠軍歌王》劇情的漏洞相當明顯,然而在無厘頭的基礎上,這種漏洞反而顯得可愛,變成一種特色。

撇開黃明志的影像創作不談,《冠軍歌王》最大的賣點,其實是他親自替電影創作的音樂上。主題曲〈心愛的人〉,黃小琥一開口就是非常有戲,結合國台粵語三種不同的語言、內斂的情感,這首歌完全點出《冠軍歌王》的精神。如果當初不是先聽到這條歌,也不會讓我對這部片產生興趣。

黃小琥獨唱原版:http://youtu.be/GiH5IM2xkIY

黃小琥與黃明志在《冠軍歌王》大馬首映的合唱版:http://youtu.be/kDICkU03pSk

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地心引力》 Gravity

「簡單」與「複雜」,猶如天秤上的兩端,隔著遙遠的距離。但是《地心引力》,卻充分運用了這兩種元素,擺在一起,呈現一種矛盾的趣味,進而對照出差異,延伸出更大的格局。

「簡單」的部份,在於劇情,美國太空人在進行修復哈柏太空望遠鏡的任務時,因為俄國摧毀通訊衛星,四散的零件在太空中形成人造隕石群,他們不得不緊急撤退,想出求生之道。

「複雜」的部份,在於視覺的呈現。看似簡單的「一鏡到底」,從遙遠的外太空慢慢推進到太空人臉部的特寫,然後又慢慢拉遠,觀看到太空中地球的樣貌。這些都是經過許多電腦特效的合成與剪接,才能完成的視覺奇觀。

「簡單」的部份,在於兩個主角的設定。一個男,一個女。一個資深老鳥,一個菜鳥。一個喋諜不休,一個沈默寡言。一個處變不驚、隨機應變,一個按部就班、驚慌失措。一個豁達無懼,一個提心吊膽。他們是差距甚大,卻被迫擺在一起的「矛盾」。

「複雜」的部份,在於求生的過程,要解開固定索才不會被斷裂的控制臂甩到外太空,要趁燃料消耗殆盡前抵達太空站,要在氧氣用完前學會淺呼吸,要解開固定降落傘繩索的螺絲,要學會啟動俄羅斯的登陸艇當成求生艙使用,要把沒有燃料的求生艙當成前往下一個太空站的交通工具,要把看不懂控制儀表板的登陸艇當成看得懂,要把不會操作如何降落的登陸艇當成會降落的求生艙......。

「簡單」的部份,按照劇中老鳥太空人的邏輯,就是一次解決一個問題。

「我每次模擬降落都失敗。」
「所以才要模擬降落。」

這樣的對白看似打屁扯蛋,卻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價值觀。一個飽受挫折而失去信心,一個卻是經驗老道,可以把所有負面的打擊,都當做成功的跳板、激勵信心的基石。

《地心引力》好看的地方,就是在一個接著一個的驚險、考驗的背後,都是兩種極端的價值觀在激盪著。更好看的地方是,這些原本不該擺放在一起、只會彼此矛盾與衝突的價值觀,卻成了劇中人一路逆境求生的動力與解決問題之道。

更高段的是,「如果沒有地心引力」,也就是說,假如劇中突如其來的災難,不是發生在外太空,可能不會引爆出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死裡求生。卻因為少了「地心引力」,就算是簡單的逃生,也成為複雜的求生考驗。

《地心引力》雖是電影的名稱,可是一直等到劇終,才出現了「地心引力」。編導不告訴我們什麼是「地心引力」,反而故意讓這件事一直缺席;透過逆向操作的手法,讓我們知道,原來「地心引力」是如此寶貴。

當然,電影延伸出許多的隱喻,也像「地心引力」一樣,我們雖然平日被其所影響,卻無法具體描繪。我們都被無形的事物所羈絆,一如劇中人在外太空沒有地心引力的狀態下,他們依然被許多事所牽絆著:從過往的人生、微不足道的小事,乃至於太空中聽到火腿族傳來的狗叫聲與搖籃曲,點點滴滴,原來都是如此珍貴、影響著我們。

來自墨西哥的導演艾方索克朗,講了一個設定簡單,說起來驚心動魄,卻不會變成好萊塢「麻煩總是沒完沒了」的災難片。他選擇了在該讓人喘不過氣的地方,讓觀眾屏息震撼;也知道該如何節制,因為現實生活當中,該怎麼解決的問題,電影中就是怎麼解決,不會變成毀天滅地超級大危機。

越是簡單的故事,越難說的好,而且要說到讓人感覺後勁無窮,《地心引力》完全做到了這一點。

至於嫌電影太過平淡、沒有通篇瘋狂大爆炸、大災難的人,請去看麥可貝導演的《世界末日》。

2013年9月15日 星期日

《真愛每一天》About Time 倫敦專訪 Interview with cast and director at London

影音訪問 比爾奈伊  Video Interview with Bill Nighy  http://bit.ly/1ezj5Af



影音訪問 導演李察寇帝斯 Video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 Richard Curtis  http://bit.ly/17YB2p9



影音訪問 男女主角 瑞秋麥登斯、多姆納爾格里森 Video Interview with Rachel McAdams andDomhnall Gleeson  http://bit.ly/166EEQZ





文字訪問

比爾奈伊  http://bit.ly/1OV9pBL



導演李察寇帝斯 http://bit.ly/1OV9qFL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特攻聯盟2》 Kick-Ass 2 訪問


《特攻聯盟2》臭B王 Christopher Mintz-Plasse 克里斯多福米茲布拉斯


http://bit.ly/1f46ToI





《特攻聯盟2》超殺女 Chloe Moretz 克蘿伊摩蕾茲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info_trailer.html/id=4690&pid=13179




《特攻聯盟2》編劇與導演 傑夫瓦德洛 Jeff Wadlow 


http://bit.ly/19zqCMl






《特攻聯盟2》Christopher Mintz-Plasse 克里斯多福米茲布拉斯、編劇與導演傑夫瓦德洛 Jeff Wadlow文字訪問 

http://bit.ly/1OV9HbV


《特攻聯盟2》 Kick-Ass 2 訪問 克蘿伊摩蕾茲 http://bit.ly/1OV9CVq

2013年8月11日 星期日

《總鋪師》Zone Pro Site



在電影《總鋪師》裡頭,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有缺點、都會出錯,如果你的道德感或正義感,太強,那麼,你的眼中這些人一點都不可愛。

小婉師其實是個「天妹」(時尚圈混不出個名堂,跟著老爸蒼蠅師也混不出個名堂);澎風嫂是個提得起、放得下,可惜光說不練的歐巴桑;料理醫生葉如海坐過勞、開口說話就破功;召喚獸也不見得每次出擊都管用,還會打破祖傳醬油;「討債集團」水腳A與水腳B,從頭到尾就是「詐騙集團」;虎鼻師年紀大了、腦袋不管用了,還會偷摸鄰居一把;外籍看護蘿絲米是個「黑柑裝醬油」,一直大智若愚,要等到別人拜託了,才願意出手相救。

至於其他人物也都不脫離這個「設定」,阿財師濫用「人工香精」(根據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邱秀儀,香精就是香精,沒有人工或天然之分);鬼頭師用菜刀殺過人,而且甘心當阿財師的廚藝大賽槍手;憨人師一出場便「偷了」小婉的家當,然後落跑;月霞愛的是阿雄,拜託許仔(許董)拿炒米粉北上送到阿雄手上;許仔偏偏愛的是月霞,然後每次北上就偷偷把炒米粉吃光光.......。然後最妙的是月霞,她的炒米粉擾亂了一池春水,弄到後來,居然不是她自己做的。

就連辦桌大賽的評審,也會「兩光」,不是噎到、就是改判,《總鋪師》裡頭的每個人物都不斷在出捶,而且是出不完。


但正是因為,我們從來都不是一個「一板一眼」「依法行政」的社會(當然我們多麼希望這社會真的是百分之百都照規矩來),我們講究的是,那些可以被包容、理解的人情(但這絕對不等於,你可以利用這點,為所欲為,玩弄眾人於鼓掌之間),所以《總鋪師》才會好看。

《總鋪師》就像是周星馳的《食神》,用現代社會的背景結構,反過來虛擬出有如武俠小說般的江湖背景(當然最早玩這一套的是日本料理漫畫)。但也如《食神》一樣,追求美食的最高境界,其實就要反過來,必須從最傳統的美食料理當中,尋找美食真正的精神與意義。「越簡單的東西越難做」,就是這個意思。

《食神》是傳達香港社會基層社會的人情世故,《總鋪師》就是傳達台灣社會最底層的人情世故。小婉必須追著憨人師,走入有如魔幻世界的火車隧道、與街友們一起吃白菜滷,重新拾起對於食物的記憶,才能打通她廚藝的任督六脈,從一個無法進入廚藝世界的門外漢,回到廚藝競技的戰場。


正如之前所說的,電影裡頭沒有一個人物是完美的,就因為如此,他們才顯得真實、而且可以得到觀眾的共鳴,所以也沒有一個人是真正的最大惡極。再怎麼狼狽不堪,都可以有如打破的王家醬油,稀釋(包容)一下,還是有兩百多年的「功力」。


《總鋪師》也有它自己的缺點,就是辦桌大賽的三個評審,其實已經沒有新招了。吃到美食後,從原本的正經八百,到各種誇張的特效穿越時空,好姨薛家燕在《食神》已經樹立了一個典範。吃到美食後,勾起深深的回憶,皮克斯《料理鼠王》也有一個最棒的顛峰。《總鋪師》在這個環節上,顯然就敗給了兩個前輩。

可是電影就是這樣有趣,觀眾可以包容那些「不完美」「一直出包」的電影人物,甚至覺得他們很可愛,正是因為從他們的遭遇、舉止,看到了自己。《總鋪師》的缺點,正因為整部片是那麼可愛與討喜,所以也顯得不礙眼。

2013年8月1日 星期四

《厲陰宅》 The Conjuring



所謂的「鬼屋類型」電影,行之有年。故事往往不脫「一家人搬進了新買的房子,住了一陣子發現一些怪事,最後發現屋子裡頭有阿飄,人鬼殊途,只好倉皇逃出」。看多了,你就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只是等著無辜的一家人如何領悟。

《厲陰宅》,原則上也是如此,但又不是如此。

電影的確敘述了搬入羅德島、心目中家園的培倫家族,如何與鬼怪周旋,但在各種火力全開、驚恐連連的鬼片橋段底下,其實這不是培倫家族一家人的故事(當然也不是阿飄們的故事),而是兩個家庭的故事。

片中其實呈現了另外一個家庭,靈異事件調查專家華倫夫妻檔,他們恰好與培倫一家互成對照、互補。培倫一家人並沒有宗教信仰,爸爸是開卡車維生的藍領階級,媽媽是家庭主婦,生了五個女兒,沒有想到搬進新家,竟然與阿飄同居。華倫夫妻則有虔誠的宗教信仰,老公艾德是教會認證的魔鬼學家,老婆羅琳則有天眼通,自己家裡擺滿了之前驅魔時所「收集」的各種邪門物品,名正言順與邪魔歪道同一個屋簷下。

片中呈現兩家男女主人的互動,也非常有趣。兩個老公談的是汽車(男人到哪都要談車,就算撞鬼也不能例外),兩個老婆談的是家人,這些有趣的片段,讓看似差異甚大的兩家人,其實找到了彼此的共通點,也讓電影最後擊退邪靈的關鍵,以家人之愛的出發點,顯得格外強而有力。凸顯出以往鬼屋電影、以及《厲陰宅》片中犧牲家人的惡鬼,敗在「愛」的能量下,儘管是老套,但一點也不說教。

除了內容以外,導演溫子仁更在形式上,不斷挑戰「鬼屋電影」的類型,乃至於近年流行的「偽紀錄片」鬼片風潮。片中出現了多次設計的「一鏡到底」,在所謂「偽紀錄片」鬼片當中,這種手法是向觀眾宣稱「第一人稱拍下、原汁原味的怪力亂神」,但是在《厲陰宅》,則有不同的用處(畢竟本片已經宣稱改編真人真事,沒有必要沿用同樣的手法來說服觀眾「這是真的」)。培倫家族剛搬進新家時,一鏡到底隨著小孩,鑽過搬家工人搬運的沙發,一路走入屋內、看到廚房窗外懸掛的風鈴。到了鬼怪開始作祟時,一鏡到底讓觀眾看到「自動打開的衣櫥」、「三更半夜被打碎的全家福相框」、以及最經典的「地下室拍手」。到了影片後半部,主角們開始調查靈異鬼怪時,窺探屋內的「一鏡到底」又出現了,無論是架設各類型器材的紀錄過程,還是華倫夫妻檔進入地下室的八釐米記錄影片,《厲陰宅》在視覺上,提供了多重的顛覆趣味。

而在劇情交代正邪交戰之後,《厲陰宅》最大的成就,就是讓觀眾在散場之後,可以深刻感受到許多生活中,最容易被驚嚇的橋段。畢竟我們不可能像《大法師》片中被鬼附身的小女孩「腦袋轉三百六十度」,但是「床底下有沒有躲著人」、「睡著時誰拉著我的腿」、以及「半夜起床是自己想起床,還是有人『默默』陪著你」,乃至於「誰會在我身後拍手」。這些想起來讓人感覺內心毛毛的安排,讓你必須承認,溫子仁把鬼片的恐懼,注入了觀眾腦海中,一路跟著我們回家了。

而最大的恐懼,莫過於在應該最安心的地方,也就是家,開始有「疑神疑鬼」的感覺。

歡迎來到《厲陰宅》。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降魔戰警》萊恩雷諾、傑夫布李吉、瑪麗路易斯派克專訪 Interview with cast of R.I.P.D



《降魔戰警》萊恩雷諾、傑夫布李吉 Interview with Ryan Reynorlds and Jeff Bridges
影音訪問http://bit.ly/1aMPTTy
文字訪問http://bit.ly/1393Mde

《降魔戰警》瑪麗路易斯派克 Interview with Mary-Louis Parker
影音訪問http://bit.ly/15kzxQ9
文字訪問http://bit.ly/13isdRC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如果沒有《辣手美人心》這部片)《藥命關係》Side Effects 精采的驚悚片


聲明:我是在飛機上看的這部片,因為顧及飛機乘客的關係,所以某些部分內容有些修剪,不見得與戲院播放的版本相同。

看完了《藥命關係》,我必須說,這真是一部精采的驚悚片。

四個主演的明星,但是可以像魔術方塊那樣,把電影劇情翻轉出各式各樣的可能性。而且是電影進行到一半,劇中人發現重重陰謀,已經無法逆轉之際,電影後半部又再次精采翻轉,原本被逼到牆角、無路可退的主人翁,
一步步「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漂亮反擊回去。

「這真是一部精采的驚悚片。」我忍不住這樣對自己說:「導演史蒂芬索德柏真是厲害。」

可是,當我這樣下結論之後,卻覺得有點不對勁,就像電影裡頭那個心理醫生。然後我快速在腦海翻過一遍,之所以覺得有點不對勁的地方,在於,我應該曾經看過這個故事。

1992年(距離2013年恰好21年),有一部叫《辣手美人心》(Final Analysis)的電影,得到很多劣評,但是故事與《藥命關係》太相似了。

李察基爾飾演的心理醫生,有一個金髮美女的病人(金貝辛格飾演),她對醫生哭訴自己嫁給黑道大哥,日子非常不如意,往往處於被欺負、虐待的狀況。從她不經意敘述的言詞分析,她就是個家暴的受害者。可是她沒辦法報警,因為對她下手的是黑道大哥,生活猶如籠中鳥。

醫生對她的關心,從單純的醫病關係,慢慢演變成同情與愛憐,最後成為婚外情。可是女病人無法離婚,導致背負著雙重壓力。於是某一天,她殺夫了,可是卻完全不記得案發狀況,因為她罹患一種喝酒就會失憶的疾病。在心理醫生的作證下,女病人在法庭上以「精神失常」擺脫了殺夫罪,只需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與觀察,就有假釋的機會。

心理醫生非常滿意這樣的結果,然後,李察基爾覺得怪怪的,就像《藥命關係》裘德洛一樣。於是李察基爾回過頭重新調查,發現女病人的病情,從頭到尾都是「演」的,她只是在利用心理醫生,當做她殺夫無罪的證人。現在,李察基爾、還是《藥命關係》的裘德洛,該怎麼逆轉這個已經被入獄定讞的謀殺犯呢?

當他開始著手之際,女病人有一個女外應,就是鄔瑪舒曼飾演的親妹妹,她的說詞讓女病人的謊言變得如此可信。而《藥命關係》的魯妮瑪拉,也有一個女外應,就是凱薩琳麗塔瓊斯飾演的前任心理醫生,女病人的所有症狀,她之前看診時也有發現。

所以當李察基爾,還是裘德洛,想要翻案的時候,都得承認自己之前的判斷,都是被誤導的誤判。

原本以為只需要在精神病院待一下下、然後就能出獄、可以過著逍遙日子的女病人,發現原本對自己有利的心理醫生,開始回頭來對付自己的時候,她知道要想辦法「逃出」病院。於是,鄔瑪舒曼幫了金貝辛格,凱薩琳麗塔瓊斯也幫了魯妮瑪拉。

好了,我不需要在平行敘述《辣手美人心》與《藥命關係》,因為後者儼然就是前者的重拍版。當年《辣手美人心》得到許多劣評,主要是金貝辛格飾演的女病人,應該是「我見猶憐」、勾起主角的同情心;等到她陰謀被識破,應該有「圖窮匕見」,露出蛇蠍美人的狠毒樣貌(莎朗史東在《第六感追緝令》的演出倒是一個很好的範本)。可是,金貝辛格前後兩個差距甚大的形象,都沒有演好,說服力少了很多,更讓人難以相信李察基爾被她迷倒。

21年過去,《藥命關係》就更嚴謹了,加入了藥物、以及藥廠的龐大利潤為背景,讓心理醫生受到更多的圍攻、陷入更多的絕境,也強化後半部逆轉重生的決心。畢竟金貝辛格宣稱自己罹患的「喝了酒就會失憶」的啥毛病,真的比當年宮雪花的選擇性失憶還要白爛,能騙過心理醫生才有鬼,能騙過陪審團更是有鬼啊!

所以,假使《辣手美人心》的李察基爾,還是《藥命關係》的裘德洛,都會覺得「怪怪的不對勁」、想要做些事情來求證,我真的不認為,看完《藥命關係》之後,可以那麼放心又大膽地說,「這是一部精采的驚悚片。」

除非你沒看過《辣手美人心》、也不想回頭去看《辣手美人心》,發現《藥命關係》在故事上缺少的原創性,才可以這樣說。

抱歉,史蒂芬索德柏很有才華,但是《藥命關係》的故事原創性不足,我不會說這是一部精采的驚悚片。

我會說,「這是改良與升級版本的《辣手美人心》。」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2013年5月21日 星期二

《大亨小傳》The Great Gatsby



我才不在乎這部片是改編哪個小說家的偉大傑作,我真的不在意。我唯一在意的是,這是巴茲魯曼(Buz Luhrmann )導演的電影。

來自澳洲的巴茲魯曼,年輕的時候擔任澳洲版《Vogue》的藝術指導一職(他的老婆,也是《紅磨坊》、《澳大利亞》、《大亨小傳》等片的服裝設計Catherine Martin),在偶然機會下,與當時正踏入演藝圈的妮可基嫚拍照、驚為天人而熟識。剩下的,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歷史。巴茲讓妮可以《紅磨坊》入圍了奧斯卡女主角(妮可生平第一個奧斯卡提名),成為伯樂。

巴茲魯曼從平面時尚媒體出身的背景,讓他在拍攝電影時,比別人更為注重視覺上的華麗、以及音樂上的情境塑造,但這兩項特色,又與時尚媒體最最要求的「驚艷」,為最高指導原則。如果近20年的時尚風潮,是所謂的「Mix & Match」,巴茲魯曼就是在電影上,完全達到「Mix & Match」的極致效果。

誰會想到把《羅密歐與茱麗葉》,改成現代時裝片,跑去墨西哥拍外景,然後把原著每個人物的特色、命運,都用穿著來隱喻、傳達,搭配現代另類搖滾樂團的歌曲,一語道破莎士比亞原著的真義,「人類因偏見帶來的暴力」?

誰會想到,把耳熟能詳的排行榜歌曲,與十九世紀的法國紅磨坊做結合,又在歌舞場面大量參考寶萊塢的大陣仗華麗手法,但故事的靈感的卻是但丁的《神曲》?(一個年輕人到了地獄走了一遭,發現自己什麼也不能改變,又黯然回到世間,這就是男主角克里斯的遭遇)

「Mix & Match」是表象上的手法,透過看似天馬行空的創意衝擊,激盪出火花;而這也是最有趣的地方,這樣的手法,在陳述耳熟能詳、老掉牙的故事時,反而會讓人難忘、盪氣迴腸的效果。巴茲非常清楚自己會做,該做什麼,在挑戰「澳洲版《亂世佳人》」的《澳大利亞》失敗後,《大亨小傳》又讓他火力全開。

電影從尼克接受心理治療的倒敘,開始回顧1922年的夏天。那個夏天,尼克先是與從芝加哥遷居到紐約的表妹黛西相逢,之後又偶然發現自己家隔壁住著大亨蓋茲比,每個週末舉辦全紐約人都要沾光的派對。電影分明是3D拍攝的,電影一開始卻是復古的黑白片頭,然後一層層往前推進,像是穿過了時光隧道,開始綻放出昔日最耀眼、卻也是一去不回頭的光芒。巴茲魯曼運用他最拿手的美術強項,堆砌出一個又一個讓人歎為觀止的華麗,蓋茲比的派對虛華到足以把路易威登的開幕派對全都比下去,更一路從紐約長島延伸到曼哈頓,看到那個年代華爾街景氣大好,人人沈醉在美國夢垂手可得的繁華。

如果觀眾沒有看到最華麗、燦爛的極致,當然就無法對比出人去樓空的黯然與蕭條,也就無法體會尼克所謂「旁觀者清」、卻又「當局者迷」的矛盾,以及為何對人性的失望,感到失落。

當然這片還是充滿了巴茲魯曼專有的巧思安排,無論是男女主角在派對上跳起查爾斯舞時、伴奏的音樂卻是主題曲〈Young and Beautiful〉的變奏版;或者蓋茲比處心積慮安排與黛西的重逢前,響起的〈Crazy in Love〉的爵士版,這些小細節都屬於他最拿手的情境塑造。甚至可以說,巴茲的電影美學,完全是把時尚平面媒體拍照的那一套,整個立體化:設定照片的故事背景、挑選合宜的服裝與配件,加上造景(我說「造景」而非「佈景」,是因為巴茲已經非常習慣在攝影棚內用「綠幕」,合成他想要的成果,《澳大利亞》就是出了太多的實景,所以造景效果就沒有那麼出色),以及激發模特兒拍照情緒所需的音樂(巴茲把音樂重新量身訂做,轉化成讓觀眾與演員都能投入情境的元素)。

因此《大亨小傳》分明是3D的電影,每一幕的精雕細琢卻又是源自於2D平面攝影的技法,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又有漸層般的堆疊效果。而這些堆疊到最飽滿之際,他毫不猶豫地逆轉抽離,留下那個造化弄人、不勝唏噓的結尾。美國夢的追求與失落,猶如電影俯瞰曼哈頓的角度,或從摩天大樓頂端把鏡頭一路從天而降,直到拍到路上的主角,象徵階級制度對眾生的俯瞰。而好幾幕真實與綠幕穿插結合而成的開快車場面,說明主角一路不到最後、不化險為夷的本事,呼應著急轉而下的結尾,人生方向盤難以扭轉的無奈。

我真的沒有那麼在乎,這部片是否真的忠實改編了原著,因為它會在觀眾的心頭上開上一槍:即使你不活在1922年的夏天,你也能對故事最後拋出的疑惑,如此感同身受。

2013年5月13日 星期一

《玩命關頭6》倫敦專訪 Interview cast and crew of Fast and Furious 6 at London



影音訪問  Video Interviews


馮迪索與密雪兒羅卓奎茲 Interview with Vin Diesel and Michelle Rodriguez

http://bit.ly/ZUdFX1




保羅沃克與喬丹娜布魯斯特 Interview with Paul Walker and Jordana Brewster

http://bit.ly/15ETqVi



路克伊凡斯與吉娜卡拉諾 Interview with Luke Evans and Gian Carano

http://bit.ly/YY4MAC



蓋兒賈多特、艾兒莎巴塔奇與姜成 Interview with Gal Gadot, Elsa Pataky and Sun Kang

http://bit.ly/10AaWRM


導演林詣彬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 Justin Lin

http://bit.ly/12Gmp56


《玩命關頭6》保羅沃克:與嬰兒拍戲難度更勝飛車場面! http://bit.ly/1OVanxP

《玩命關頭6》未曾失手過的反派 強勢登場! http://bit.ly/1OVap98

《玩命關頭6》馮迪索周旋舊愛新歡,選誰才行? http://bit.ly/1OVaqtw

2013年4月6日 星期六

《遺落戰境》系列專訪 interview with cast and crew from Oblivion





湯姆克魯斯《遺落戰境》台灣宣傳體驗親手做湯包


http://bit.ly/10DxAuc




《遺落戰境》導演約瑟夫柯金斯基與女主角歐嘉柯瑞蘭蔻諸專訪


http://bit.ly/10HyS5X




《遺落戰境》湯姆克魯斯台北首映會直擊

http://bit.ly/11BMnYT


阿湯哥訪台紅地毯直擊(影音)

http://bit.ly/10JWM2v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特種部隊2:正面對決》訪問 Interview with cast and crew of G. I. Joe : Retaliation



李秉憲 Interview with Byung-Hun Lee

http://bit.ly/X1m4vU



安卓恩帕利奇、DJ 科特羅納 Interview with Adrianne Palicki and DJ Cotrona

http://bit.ly/ZdebgV




巨石強森與導演朱浩偉 Interview with Dwayne Johnson and Jon M. Chu

http://bit.ly/10i2Mkz


韓國首爾專訪
http://tw.movies.yahoo.com/movieheadline/d/a/130322/3/y2i.html

2013年2月4日 星期一

《阿嬤的夢中情人》Forever Love Grandma



運氣好的話,每過個幾年,會碰上自己完全沒預料到、但會特別精采、難忘的電影。今年運氣不錯,一開春就碰到了,這部片是《阿嬤的夢中情人》。

原本片名叫《台灣有個好萊塢》,意思就是指台灣在二次大戰、光復後,曾經蓬勃發展的台語電影工業。《阿嬤的夢中情人》,故事雖然從2013年開始,卻古今交錯,透過劇中孫女第一人稱的旁白,與龍紹華扮演的爺爺,交代了這一段早被大多數人遺忘、台灣曾特有的台語電影盛況。

在去年(2012年)的奧斯卡,大出鋒頭的是《大藝術家》(The Artist),一部由法國導演Michel Hazanavicius所拍攝的黑白默片,向好萊塢曾有過的默片輝煌歲月致敬,得到好萊塢的認同。道理非常簡單,如果好萊塢連自己曾有過的歷史,都選擇刻意忽略、遺忘;那麼,一個不在乎過去發生過什麼的產業,是絕對不會有未來的(即便是像好萊塢如此講究汰舊換新的產業,也不能例外)。倘若好萊塢都不能遺忘他們的歷史,那麼,我們有何條件,選擇遺忘我們的歷史,然後還妄想與期待,台灣電影可以重新起飛?在這結骨眼上,《阿嬤的夢中情人》,則是台版的《大藝術家》。透過孫女與爺爺的對話,重現了當年台語電影工業的點滴。我們看著屬於21世紀、台灣的男女演員,上演著屬於上個世紀電影工業的幕前幕後、悲歡離合,既是誇張的諧仿、也是對影史致敬。

除了在重現當年台語片幕前幕後的盛況之外,全片更意有所指,成為時下重新振作的台片寫照。於是乎,上個世紀台語電影的明星,有著萬人空巷的魅力,隨片登台宣傳電影,對應著當今台片上映時,必有的映後座談(或者與觀眾在戲院大合照)。台語電影明星有吸金、炒緋聞,才會有票房的銀幕情侶檔,我們現在也有(《大尾鱸鰻》才剛剛製造了一對)。以前的台語片女星會愛上編劇、上演三角戀戲碼,現在也是。上個世紀的點滴,看起來一點也不LKK,還有今昔對照的趣味。

在當年,一位名為「蔣、美、月」(這個名字的三個字,拆開來,在劇中都有不同的時代趣味)的瘋狂影迷,明明是在南部眷村長大,卻傻呼呼地愛上了銀幕上的台語明星萬寶龍,一心一意跑來追星,然後誤打誤撞進入了演員訓練班;又為了追星,咬亞一忍成為當紅女星金月鳳的替身。蔣美月與時下的粉絲並不兩樣,做出種種讓人又好氣、又好笑的舉動,是對台語電影工業,最高的推崇。

《阿嬤的夢中情人》創作野心,並不只在溫故知新,而是從影史電影的類型,成功地回歸到愛情電影的本質。原本那些為了營造台語電影盛況的元素,一路看來恰似毫無關連,無論是俗不可耐的片名(《愛你入骨》)、台語歌曲《思慕的人》,甚至劇中劇《七號間諜》那一長串快讓人噴飯又抓狂的通關密語台詞,乃至於「蔣、美、月」這三個看似無意義的名字,通通在最後一刻扮演最關鍵性的「大逆轉」功能。套句作家九把刀的用語,這叫做「居爾一拳」,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最後讓人大噴淚那一段。

可是《阿嬤的夢中情人》的「居爾一拳」,可不止於此,還有「第二拳」,那就是整部片結束後,冒出來的當年台語電影的片段。如同《亞果出任務》在演完一個讓人覺得「這未免太誇張」的真人真事故事後,觀眾赫然發現,《阿嬤的夢中情人》所有對於台語電影盛況的描繪,並不只是為了搞笑與噴飯,而是貨真價實地重現了當年的種種(然後相形之下,當年的電影工作者有種多了,他們腦袋天馬行空、胡搞瞎搞的膽量真的大獲全勝;而我們居然還在為了電影該不該、可不可以說髒話在那邊爭辯,太好笑了)。

當然,這部片不是沒有缺點,一直給人清純又可愛感覺的安心亞,從頭到尾就是在演清純又可愛;但最後觀眾才明白,就是唯有這麼清純又可愛的影迷,才會讓這個極盡狂想的故事,最後給人感覺如此真實。還有,片中台語電影的工作人員,說的台語大概只有《大尾鱸鰻》的三分之一不到(也有可能當年的台語片都是配音,所以大家在拍攝現場說什麼完全不重要)。以及犧牲最大的王柏傑,只能不斷地擠眉弄眼,用最膚淺的方式,詮釋一個只會擠眉弄眼的台語片明星萬寶龍(好歹我看完《少年Pi的奇幻漂流》,還記得他是隨緣隨喜的佛教徒,以及斑馬是在影射他)。

問題是,《阿嬤的夢中情人》就是勝在那「居爾一拳又一拳」,所以,我覺得這些缺點,一點都不重要。

2013年1月18日 星期五

《女巫獵人》奇摩獨家洛杉磯專訪 Hansel and Gretel Witch Hunters

影音訪談

男主角傑瑞米雷納與潔瑪雅特頓  Interview with Jeremy Reiner and Gemma Arterton 
http://bit.ly/UyK0lw


芬姬詹森 Interview with Famke Jansen
http://bit.ly/XHVTpW


導演:湯米維爾柯拉 Interview with the director Tommy Wirkola
http://bit.ly/VNtsbF


文字訪問

演員篇
http://bit.ly/UGWho8





《變身》Machi Action



如同2012年的《熊麻吉》(Ted),《變身》是一部從頭到尾,都在「惡搞」各種流行文化之餘、還向所有被惡搞的流行文化致敬的電影;以「長不大的男孩」、「失落的童心」為主軸,迸發出各式各樣讓人拍案叫絕的笑話。

已經在蘇式電視台的《宇宙超人Fly》演了十年男主角的鐵男,因為電視台高層換血接班,面臨人生新的局面。新上任的董事長盈盈大刀闊斧改革這個曾經紅及一時的節目,決定把他扮演的「宇宙超人Fly」賜死,換上由日本顧問打造的「宇宙超人Face」,於是沒有工作的鐵男,才開始思考「人生下一個階段該做什麼好」。

《變身》劇情最大的賣點,應該就是「假使超人失業了,超人要做什麼好呢?」這個問題放在電影當中,跑出了許多嘗試,而所有的嘗試卻都不是標準答案。就像《熊麻吉》的主角約翰,始終無法擺脫那頭熊玩偶一樣,《變身》的主角在一連串的失意與打擊之後,還一直無法跟超人角色告別。雖然他身邊沒有一頭熊玩偶,卻有一個飾演怪獸的好朋友,他們一起落難、一起挨白眼,一起吐苦水,一籌莫展。

在現實生活中,若用理智分析,一個演員假使十年來只會演一個角色,也沒有想要發展戲外的副業,那還真的是「不食人間煙火」。鐵男在失業後,對現實生活的格格不如,原本應該是無法博取任何觀眾的認同;但卻巧妙地藉由他的格格不入,反過來探討,為什麼會有人那麼執迷超人?甚至只會扮演超人?為什麼有人會長大、忘記小時候的夢想,但有人卻一直死守不放呢?

但電影如果只是在這裡著墨,可能會顯得單薄,但《變身》擺明了這是一齣惡搞至上、什麼都可以拿來白爛的喜劇,從男主角陳柏霖、客串的各個明星、電視名人,以及影片所虛構出來的電視台(以及電視台的幕後生態),對於媒體生態的揶揄,讓人忍不住一路狂笑。這些看似胡亂惡搞的趣味,卻又其來有自。鐵男的失意,對照的是陳柏霖在演出《藍色大門》後曾經悶了十年的演藝生涯;電視台經營生態的劇變,也讓人聯想到現實的媒體生態,收視率至上、行銷操作擺第一:當然劇本原作九把刀也難逃被修理的命運,電影出現了一個名為兩把刀的導演。至於製片黃立成也跳下來,結實地揶揄了自己一頓(還有他的弟弟黃立行、表弟林智文共襄盛舉);你也可以說唯有歷經「L.A. Boyz」大紅特紅之後的當事人,才會想要製作一部,關於「過氣的流行人物」的電影。

因為這些被揶揄的流行文化、媒體現象,都是取材台灣社會最為熟悉的代表人物,使得觀眾覺得格外親切,也讓這部片「台味」十足(而所謂的「台味」,從來不只有限定於三太子、雞排、夜市等等這些形而上的元素而已)。而過氣的「宇宙超人Fly」,也因為一句「就算是做給小朋友看的節目,態度可不能隨便」,理直氣壯地擁有了「我不想被換掉」的勇氣。

《變身》最大的爭議,來自於對日本獨有的「特攝影集」文化的借用與揶揄。「宇宙超人Fly」要不要跟「假面超人」長得那麼像,這是一個在創作最初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根據製片方面的說法,他們已經與日方解決了版權上的問題);如果長得不那麼像,可能觀眾會不太容易進入劇情狀況。但這部片與其說在「詆毀」特攝片文化,還不如說是歌頌。因為只有真正的特攝片影迷,才有辦法在細節上拍的那麼認真。就像鐵男把珍愛的超人玩偶,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我也是!

最後,我最在意的,其實是Jeff導演。MV〈跆拳道〉開創了華語流行歌曲的白爛風氣,《變身》則變本加厲,揶揄了更多對象,可是你很清楚地知道,那些揶揄背後的出發點,其實是對台灣社會深刻又細心的觀察,對每一個小人物的真誠歌頌。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