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日 星期日

《國士無雙》Catch

看《國士無雙》的時候,會發現某些你我耳熟能詳的電影類型,很巧妙地在這部片出現。

基本上,電影的前半部,楊佑寧身體力行周星馳的小人物世界之公式,包括他不屈不撓的「呆」(別忘了他劇中身分是個臨演,熟悉周星馳的人一定知道這個身份的人會有怎樣的舉止)。天心的部份,儼然是當年《霸王花》的胡慧中,身邊充滿了許多無法進入狀況的男同事,只好變成強悍女警之姿扛下所有大任。詐騙集團的金勤跟他的三人小組,你可以看成《不可能的任務》:招兵買馬來進行一票任務,而且還各有所長。原則上,《國士無雙》相當聰明地運用了這三組不同的電影類型,隨著每場戲出現不同的人物為重心,就很巧妙地融入了該類型的特色。

因此電影的警匪追逐、打鬥,讓人不經意想到成龍等港片早期的做法(光是片頭在國宅的垂降打鬥;釣蝦場的幹架,都是最好的証明)。當楊佑寧要搞笑的時候,就會變成星爺那種「不知死活」的勵志專家,說出許多噴飯的勵志台詞。天心會發現她的手下錄口供都沒有進度,不斷地翻臉,也不斷用編號稱呼她的男同事。把這些不同類型串起來的,是「警方想偵破詐騙集團」的主旨,編導陳映蓉讓觀眾看到一個很有想像力的詐騙集團的上班實況,他們是如此隨意、散漫地在電話那頭變換身分、或老是碰到無法詐騙的對象(當事人錢都存在撲滿等),原來詐騙集團也有上班族的無奈,拼業績的壓力。

這些想像、天馬行空,或有跡可循的類型模式,都不是影片的缺點,真正的缺點發生在陳映蓉想要反應的台灣社會現象:歇斯底里的媒體。媒體的愚蠢、瘋狂,在電影有很好的描繪,無奈現實當中媒體的「瘋狂」程度,超過了影片的描述。而故事也沒辦法像講述詐騙集團時,可以毫無顧忌去瞎掰鬼扯媒體的工作內幕,「不夠真實的寫實」在此就成了弱點。我承認媒體的亂象很好笑、也卻有此事,但做的不夠有說服力時,某種程度給這部片產生扣分的效應:觀眾會跌出編導的幻想世界,無法進入狀況而回到現實。

所以真正叫人玩味的,不是編導演的功力。而是陳映蓉對於前輩作品的融會貫通,的確有所長;但若無跡可尋時,她顯然就有點不是那樣流暢(華語片的確還沒有諷刺媒體的佳作出現)。《國士無雙》讓人看到創作者的進步,也同時看到了進步的空間。

《V怪客》V for Vendetta

這部片的劇情是:一個雙親死於白色恐怖,被關入青年勞改營「洗腦改造」的女孩,名叫艾薇;獲釋後開始在電視台上班。她的工作就是參予「洗腦節目」的製作,她知道主播報假新聞的時候,總會有小動作。艾薇活在一個有秘密警察、媒體管制,全民必須對領袖交心的社會──這個領袖永遠只在電子媒體上對人大聲嚷嚷,而企圖消遣他的媒體人則會有不好的下場。

等等,這是一部好萊塢電影嗎?我記得這類講述白色恐怖的政治題材,不都是該像台灣新電影那樣,拍的既「苦悶又沉重」?!但是曾幾何時,當台灣新電影再也沒辦法給這類題材帶出新意之際,以動作片起家的製片人喬西佛卻給了我們這部《V怪客》。

《V怪客》最大的成就,不是在於拍出那些爆破的大場面,而是這部片的劇本,聰明到簡直把近百年人類政治獨裁史的一切,通通放了進來,卻不顯得突兀。你會看到林宅血案、美麗島事件、甚至「228事件」的起源(一個無辜的小市民因觸法,被警察依法攔阻後,引發了民怨),還有對於政治如何操控媒體的種種,描寫的淋漓盡致。甚至,這裡頭還有野心勃勃的政治家,如何製造恐慌,以便操控選舉,得到想要的結果。

除了不斷讓我們聯想到台灣政治史之外,《V怪客》的視覺其實是西方政治,英國男星約翰赫德詮釋的類希特勒獨裁者是一例,海報上模倣切格拉瓦也是一例。當同志身份變成劇中獨裁者極力迫害、掃蕩的對象,你要知道,這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實,更是在《斷背山》之後站在同志族群立場,最好的搖旗吶喊。

華卓斯基兄弟編寫的《駭客任務》三部曲,可稱為武打、動作、科幻與哲學思想的百科大全。沒想到他們早在十年前就交稿的《V怪客》,竟然早就是獨裁政治大全,讓人驚訝這對兄弟檔的博學多聞。而這部片比起任何一部講述白色恐怖的台灣新電影,在傳出南迴鐵路遭到怪客破壞後,更驚訝現實與虛構的分界,竟然完全模糊。

《鍋蓋頭》 Jarhead

我對軍教片總有無法解釋的感冒,因為這類電影總把當兵變成開心樂園,只要你不斷耍寶就能變成頂天立地的好男兒。我也對戰爭片興趣缺缺,因為要冷血地去殺一個人,怎麼可能被描繪成雄糾糾氣昂昂的威武。

謝天謝地,《鍋蓋頭》完全沒有這樣的毛病。整部片的中心思想非常的清楚:荒謬。荒謬絕對不是我們以前看的軍教片,當事人可以嘻皮笑臉的耍寶,荒謬是「自己笑不出來,別人看了笑中帶淚」。《鍋蓋頭》恰如其分地以阿兵哥的角度,描寫他們在第一次波灣戰爭深入「前線」的種種荒謬:在烈日下全副武裝,對著看不到的敵人想像戰爭,在英雄無用武之地想辦法找出自己的用處,在離家千里遠的地方被女友兵變。這些事情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所以荒謬。

因為荒謬,所以什麼狗皮倒灶的事情,在劇中都會有「扭曲」的另類效果。好比明明是反戰的《現代啟示錄》,劇中的阿兵哥看了卻激勵士氣。《鍋蓋頭》在這方面的尺度幾乎是無上限,屎尿之外還夾雜了誇張過頭的男性雄風、還有模擬的同志性愛場景。以前的軍教/戰爭片從來不會在這方面著墨,但是我們都曉得軍隊就是個喇賽世界,在裡頭的男人開口閉口就是這些話題,《鍋蓋頭》毫不忌諱全掀了出來。

我可以想見這部片不會受到太多人的推崇,因為它既不交代波灣戰爭的背景,也不描寫戰火下的是非。它是一個「不開火」的戰爭片,因為沒有敵人。可是《鍋蓋頭》做對了一件事,它把當兵描寫到前所未有的真。

《慕尼黑》Munich

史匹柏好像從《侏儸紀公園》開始,只要拍一部賣錢的商業電影,就要在同年也拍一部強調良知道德、甚至不賣錢的藝術片來「平衡」。所以我們看到《辛德勒的名單》,《失落的世界》同年有《勇者無懼》。在推出了擺明要搶錢的《世界大戰》後,又推出了寧願觸犯猶太同胞眾怒的《慕尼黑》。

有趣的是,史匹柏除了近年有「賣錢與良知的平衡」習慣,他更喜歡把想說的話,放在前後兩部片當中,讓觀眾去做對比,好像玩拼圖似的找出他的絃外之音,真正的意圖。《關鍵報告》《神鬼交鋒》,講的是「破壞社會秩序、衝撞體制,最後跟體制尋求攤牌」。《神鬼交鋒》《航站情緣》說的都是機場與飛行的故事,差異在於一個不斷地說謊環遊世界,一個寧可講真話被困在原地。用這個邏輯來看,《慕尼黑》不該是一部電影,它的上集應該是《世界大戰》。

什麼?講述1972年的幕尼黑奧運的恐怖事件,跟外星人在地球上肆虐有什麼關連?有的,其實兩部片都在影射同一個事情,「911事件」。《世界大戰》描繪的是美國人民,受到攻擊的倉皇失措,落難的心情,因此史匹柏沒有清楚交代整個戰爭的始末:人民的驚惶、六神無主才是重點。《慕尼黑》則企圖去找出恐怖事件的成因,由於政治立場所導致的暴力衝突。別忘了,這部片的最後一個鏡頭,就是遠眺世貿雙子星大樓的紐約天空。因此全部鋪陳、糾結的以巴對立,說明了冤冤相報沒有停止的一刻,那才是恐怖主義的溫床。

《世界大戰》跟《慕尼黑》相似的地方,包括「主角都是父親,過程中不斷想證明自己還是個好父親」,「因意見對立而殺死室友」;當《世界大戰》全片時空只侷限美國東岸,《慕尼黑》卻跑遍了半個歐洲。尤有甚者,史匹柏做了一個他以往作品不會做的事:把性跟暴力直接連結在一起。除了暗殺小組首腦的性愛場景與恐怖攻擊事件的交叉剪輯,影片有數人全裸死亡,或者炸彈引爆、把隔壁正在行房的夫妻炸傷。史匹柏以往的作品頂多只有「暗示」,卻沒有這樣直接過,你必須承認,他似乎真的有話要說,決定講清楚、說明白。

所以史匹柏會在《法櫃奇兵第四集》推出的那一年,又會拍出什麼「創作者良知」的電影,講些什麼話呢?老實說,這比瓊斯博士上哪考古,還更讓人好奇。

《諜對諜》 Syriana

如果你真的要瞭解國際政經局勢,《諜對諜》就是一個最好的「電影考卷」;考驗著你對於國際政經局勢的瞭解,考驗你對於世界地理的認識,考驗你對於「石油」的敏感度,甚至考驗你對全球各地種族的既定成見。

巴布是中情局幹員,他的工作就是不擇手段,遵照上級的指令,保護美國的利益。布萊恩是能源分析師,他正在竭盡所能,想要爭取中東某石油生產國納瑟王子,變成他的客戶。但是當納瑟王子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決定把開採權賣給出價更高的中國某財團,而不跟美國的康尼克石油續約的時候,引發了美國境內石油公司的併購案。康尼克決定併購擁有哈薩克開採權的吉林公司,維護公司收益。這兩家公司確保併購案不被司法部所反對,於是僱用律師做先行調查,看看有什麼疏失,所以菜鳥律師班奈特就擔任這項任務。也因為兩家公司合併,導致在油田的外勞被裁員後,遭到激進團體所吸收利用。

這部片就像《疑雲殺機》一樣,只是沒有那麼太多故意手提攝影的手法、刻意的光圈效果。《疑雲殺機》的背景在非洲肯亞,《諜對諜》卻是跑遍了整個世界,想要探討的議題更深入,甚是人物的是非立場,也不斷地隨著劇情發展被推翻,觀眾必須不斷地動腦、不斷重新判斷誰才是「好人」。一開始巴布好像是軍火販子,可是交易後又炸掉買家。納瑟王子提高油價彷彿是為了自己的收入,原來是想替國家謀更多福利。至於兩家石油公司的領導人,看似光明磊落,卻又深怕被挖出什麼內幕。就連布萊恩也不斷地在搖擺,觀眾也會想,他是真的想做事呢,還是在貪圖利益?

《疑雲殺機》用一個驚悚片的模式,討論嚴肅的政治議題,但最後卻回歸到愛情的本質。《諜對諜》更有趣,以全球政經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討論石油利益如何左右每個人,最後其實在討論「家庭」。無論是納瑟王子的王位爭奪,巴布被小孩唾棄、被長官同僚出賣,布萊恩在替納瑟王子效命時也歷經了個人家庭危機,兩個石油公司的合併案更可被視為家庭的重組與再生,離鄉背景打拼的外勞也是替自己的家庭奮鬥,甚至連律師班奈特也三不五時要面對自己的老爹。整部片的人物,都被迫從原有的家庭「出走」,要想辦法過度到新的家庭型態,在石油風波中重新卡位。

在這部片的時候,發現《諜對諜》的編導非常的聰明,可以把許多國際新聞上看似無關的事件,慢慢地找出脈絡,有條不紊地將一切組合,讓觀眾看到地球村原來是如此緊密,一個人的動作,原來會對另外一個毫無瓜葛的人產生嚴重的影響。

贊助本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