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開始將北韓的暗殺部隊潛入南韓的暗殺任務,與幫派人物康仁燦血洗婚宴的攻擊,以交叉剪輯的方式,導演康祐基一下子就讓觀眾看到軍事行動與幫派暴力的差異:被捕的北韓突襲隊員受到媒體採訪,成為南韓激起民眾同仇敵愾的宣傳工具;逞兇的幫派份子,則是速審速決處以死刑。只不過死刑只是幌子,康仁燦與其他「社會敗類」共三十一人,被送往實尾島展開當局徵召的特訓,給予將功贖罪的機會,將他們改造成殺人機器,前去北韓刺殺金日成。
愛看電影的人,不難發現以揭開南韓政府祕密檔案為號召的《實尾島風雲》,其實想挑戰影史上所有「戰俘」類型電影的企圖:從《第三集中營》《桂河大橋》,乃至於日本導演深作欣二的《大逃殺》。而隱名埋姓接受特訓的敢死隊,卻在最後一刻遭到政府的背信,竟成了南北韓和談的絆腳石,必須悉數殲滅,逼得他們走上反抗的絕路。這個真人真事改編的題材,簡直是韓國電影工作者的恩賜,因為它完全具備了上述經典的元素,甚至比起這些經典毫不遜色,因為整個故事是對泯滅人性的軍事訓練,「國家機器」,乃至於「南北韓統一」最大的諷刺與控訴。然而導演康祐基卻輕易地讓劇本淪為各種軍事場面的展示場,有許多能夠在個人Vs國家,軍隊Vs囚犯等人性掙扎的過程,特別是特訓指揮官必須面臨選擇殲滅全員、或者聽令上級的兩難,全部都簡略地帶過。當囚犯們決心要叛變時,親手擊斃訓練員的掙扎也十分的簡單,只有在最後的攤牌場面,才描寫到眾囚犯之間的友誼。
儘管大場面不斷,《實尾島風雲》缺乏了角色深度的刻畫,只能說是製作精良的「軍教片」,韓國電影工業一次精良的技術大閱兵。雖然這樣也有意外的收穫,因為當台灣的軍教片,只能欲振乏力地淪為對國家、軍隊的正面歌功頌德,徹底脫離現實,我們卻看到韓國電影卻能將這個類型做了一次紮實的翻新。
圖說:《實尾島風雲》安聖基,是該片表現最搶眼的演員。
This site is powered by the ICQ Time Panel � 2002 ICQ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Use of the ICQ Time Panel is subject to the ICQ Terms of Servic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