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開戰時刻》並不是一部容易拍的電影,相反地,打從一九八九年以來,這是第五部《蝙蝠俠》電影。如何在形式上推陳出新,又如何在內容上有承先啟後的功能,要做到與其他四部片「無關」,卻能彼此呼應,不是普通的高難度,難怪好萊塢要一等,就花了七年才能重新打造這位大俠。
讓我吃驚的是,《蝙蝠俠:開戰時刻》既不是重複提姆波頓以黑色美學,挖掘出漫畫原著的驚悚神經質人性,也不是喬舒馬克在視覺上以接近螢光的色系,輔佐內容上極度誇張的嬉鬧風格。在新秀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指揮下,《蝙蝠俠:開戰時刻》提醒了觀眾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蝙蝠俠」沒有特異功能,他只是個凡人,他的七情六慾與我們更貼近。於是這部片成了一個簡易的指南,教導我們重新認識這位英雄人物,無論是他的身手、裝備,他與整個高譚市的愛恨情仇,還有他為何選擇「蝙蝠」當作他的識別標識。
儘管高譚市擺明了想影射紐約,但是這部片卻網羅了許多優秀的英國演員,從米高肯恩、湯姆威金森、連恩尼遜、席林莫非、蓋瑞歐曼、包括男主角克里斯汀貝爾都是英國人(所以高譚市都是英國佬),還有好久不見的荷蘭男星魯格豪爾。通常這樣的卡司陣容只會出現在角逐奧斯卡的劇情片,可是當他們一起在像《蝙蝠俠:開戰時刻》這樣的暑假檔時,你知道這不是一部只在視覺上藉由漫畫劇情,讓特效放肆流竄的感官刺激,而是一次優秀卡斯的大對決。這樣的細膩雖然比不上《蜘蛛人》飛天遁地的刺激,可是也是《蜘蛛人》難以達成的角色深度。
以前的《蝙蝠俠》顯然還難逃漫畫的影響,但是從本片開始,編導卻打算給我們看一個新的、更貼近真實與可能的英雄。同時大量引用的東方哲學與武術思想,讓蝙蝠俠的言行更有說服力。對,唯一可惜的是渡邊謙被浪費了,我本來期待他的武士刀可以砍掛蝙蝠車的說。就像劇中的台詞,「我們為什麼會跌倒?為了學會要如何站起來。」也許這個願望可以等續集實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