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世界大戰》的原因,是因為小說家H. G. Wells的原著。這本1898年問世的科幻小說,描繪了人類遭受莫名外星人的攻擊,浩劫不斷,結尾也出乎意料的聰明。同樣出自此人手筆的,還有《時光機 器》一書。當然囉,《世界大戰》影響日後甚鉅,包括《ID4星際終結者》《星戰毀滅者》都難逃其陰影,世人也因此把外星人當作假想敵。
不過史匹柏拍的《世界大戰》,整部片都只有一個重點:真實的恐懼。這很簡單,他只要捕捉到「911事件」的那種災難氣氛,就足夠說服觀眾「外星人在地球大 開殺戒,快點逃命吧!」所以他透過他最拿手的說故事手段──藉由無法和睦相處的一家人(《E.T. 外星人》《侏儸紀公園》都是這樣),他們所發生的遭遇,來交代整個外星人攻擊地球的始末。他沒有花太多篇幅去搞排山倒海的特效(雖然有幾個震撼的大場 面),反而巨細靡遺描繪這家人的恐懼,他們要活下去,就這樣。
史匹柏在處理家庭人際關係,還有教小童星如何演戲,透過童星的真實情完成感染觀眾劇中情境的作法,已經是無人能出其右(《E.T. 外星人》《侏儸紀公園》都是此類手法的最佳範本)。不過這回他欽點的達珂塔芬妮,本人就是個小戲精,於是史匹柏很厲害地讓電影中的小女孩有著超齡的性格: 因對食物過敏而事事極度小心、對於恐慌會有很強烈的反應、對於兄長的依賴超過對父親的倚靠。她是這部片當中,眾人不斷想要安撫她,不斷想要安慰她「這一切 都沒發生」,彷彿是個很難面對現實的角色。史匹柏透過其他角色不斷對她的「洗腦」,恰好讓觀眾有種「這一切都是真的」的反效果,恐慌效應達到最高潮。
影片人物不斷要「逃出升天」的念頭,還有面對各種狀況的掙扎,力道都很夠。不過我更喜歡史匹柏處理幾個小細節的安排,像是在災難現場的新聞記者,對著主角 說「真可惜你不是生還者,不然這條新聞鐵定很精采」,痛擊媒體的白目。還有災民們在渡輪碼頭,失去理智搶汽車的爭奪,都非常的「反美國」。我很驚訝這部片 沒有變成另外一種形式的《侏儸紀公園》,讓人有搭完雲霄飛車後的快感;美國人的天真喪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瀰漫的灰色,我們會不斷思考災難真的會降臨。 史匹柏為了達到這點,不得不將故事人物的完整性縮減,以便讓末日的氣氛強過一切。老實說,沒有了湯姆克魯斯,其實還會更真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